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林海》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

《林海》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一、教學目標

《林海》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

1.學習課文,瞭解大興安嶺的美景及產生的聯想。

2.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練習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林海》。下面齊讀課題。

生:《林海》。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理清了思路,學完了第一自然段,請大家回憶:

1.作者來到大興安嶺的感覺是什麼?

生:作者來到大興安嶺的感覺是親切、舒服。

師: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這種感覺。

板書:親切舒服

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寫大興安嶺的?

生:作者是從嶺、林、花三方面描寫大興安嶺的。

板書:嶺林花

師: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瞭解大興安嶺的美景及作者產生的聯想,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練習感情朗讀。

〔評:師生回憶,歸納第一課時學習所得。在此基礎上提出第二課時學習目標適時、明確。〕

(二)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作者是怎樣抓住嶺、林、花的特點,表達親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

1.師:請一位同學讀寫“嶺”的段落,大家思考:嶺有什麼特點?(一名學生讀寫嶺的段落)

生:嶺的特點是多和溫柔。

板書:多溫柔

師:作者怎樣抓住嶺的特點寫的?請你按照讀句子、抓特點、談理解的步驟來說說自己的見解。

生:“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我從“的確很多”可以看出嶺多。

生:“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我從“多少”看出嶺多,還從“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看不完”,看出嶺多。

生:“……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我從“大不一樣”看出大興安嶺的溫柔,因爲秦嶺是雄偉、險峻的,而大興安嶺和它大不一樣。生:“……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我從“點”看出嶺的溫柔,因爲它們的差別不大。

生:“……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我從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看出大興安嶺的溫柔。

(師加示意圖說明)

生:“……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我從“看不厭”看出了大興安嶺溫柔的美。

生:“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我從“每條嶺都溫柔”,看出大興安嶺的溫柔。

生:“……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我從“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看出嶺非常溫柔。

〔評:突出了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到嶺的特點,體現了學習語言文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

師:自由練讀並讀出感情。

(學生自由練習讀第二自然段)

師:你覺得自己哪句體會得好就讀哪句。〔評:教師十分重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個別練讀,指導,鼓勵)

2.下面自由讀第三、四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評:鼓勵學生質疑,就是提倡一邊讀,一邊想,就是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質疑應貫穿在教學的始終。〕生:爲什麼“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生:爲什麼綠得難以形容?

生:爲什麼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

生:爲什麼第一應誇落葉松?

生:爲什麼把白樺比作浪花?

生:爲什麼用“閃爍”一詞?

生:爲什麼要把林比作海?

生:爲什麼只寫“深的、淺的、明的、暗的”這幾種顏色?

〔評:從提出的問題看,學生的確在認真地動腦筋讀書了。〕

師:大家提得都特別好,做到了積極動腦。

下面老師提一個問題:林的特點是什麼?

〔評:如果老師這樣問“剛纔哪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涉及到林的特點?那林的特點是什麼呢”不就更能體現尊重學生,把學生的質疑納入到教學思路中了嗎。〕

生:林的特點是綠而像海。

板書:綠像海

師:請小組協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並且討論:林哪兒像海?

學生分組學習討論。

〔評:注意發揮學生的羣體優勢,進行合作學習。〕

學生彙報:

生:“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可以看出林像海一樣的浩大、一望無際,廣漠。

生:“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可以看出林如海,有波浪,因爲嶺很溫柔,林又很多,連成一片,像海的波浪。

生:“多少種綠顏色啊: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可以看出林像海一樣,顏色有變化,非常多。

師:文中只有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四種顏色嗎?〔評:照應學生的質疑。〕

生:不是,這裏包含了許多許多種顏色,像海一樣。因此說難以形容。

師:爲什麼只有畫家才能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評:這個問題也是學生提出的。〕

生:因爲畫家對顏色特別敏感。

師: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生:“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可以看出林像海,因爲落葉松太多了。這也是第一誇它的原因。

生:“海邊上不是還有些白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可以看出林像海,因爲林海也有浪花。

師:你體會得真好,那麼你能說說作者爲什麼要用“閃爍”一詞?

〔評:再次用學生的質疑提問〕

生:海面在陽光下會閃動、會發光。白樺樹在陽光下,如遇風吹,樹葉搖動,也會反光,所以用了“閃爍”。

師:所以這裏不僅寫出了林的靜態像海,還寫出了林的動態像海。

〔評:教師像討論會的主持者,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