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案例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教學片段]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案例

師:讀讀課文,想象: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認真讀書後發言)

生1:我的腦海裏出現了聶將軍給日本小姑娘餵飯的畫面。

(師板書:照料圖)

生2:我似乎看到了美穗子帶着全家人來感謝聶將軍時的情景。

(師板書:謝恩圖)

生3:我的腦海中出現了聶將軍送日本小姑娘去石家莊日軍指揮部時的情景。

(師板書:送別圖)

師:現在,讓我們來給課文畫畫插圖,好嗎?

生:(興致勃勃地喊)好!

師:插圖要符合課文內容,反映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你認爲怎樣才能畫好插圖呢?

生1:我認爲一定要反覆地讀課文。

生2:我認爲還要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3:我認爲要先想好準備畫些什麼內容,設計好了畫面再動手畫。

師:那就請大家選擇其中的一幅圖,先讀讀相應的課文內容,再設想畫面內容,最後動手畫。畫簡筆畫就行了。

(學生有的讀課文,有的互相討論,然後各自作畫。)

師:(畫完後)按四人小組進行交流欣賞,請你爲大家介紹一下:你爲什麼這樣畫?這樣畫表達出了什麼意思?

(學生熱烈地交流,教師作巡視,留意學生的圖畫和交流情況。)

師:下面請各組的代表上來交流。

生1:我畫的是“照料圖”。畫面上是聶將軍坐在凳子上,一手拿碗一手拿着小勺,正在給美穗子一口一口餵飯的情景。從這幅圖上可以看出聶將軍像一位父親一樣,很疼愛美穗子。

師:你畫得真好啊!也畫“照料圖”的同學來交流交流,你畫的與他畫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與他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生2:我跟他畫的內容差不多,但從他的畫上看不出聶將軍的神情,從我的畫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聶將軍的神情,聶將軍是微笑着給美穗子餵飯的。

師:那你能不能告訴大家你畫聶將軍微笑的依據是什麼?

生2:我是從課文中知道的,文中說聶將軍“和善可親”,說話時是“和藹地”、“親切地”,所以我畫出了聶將軍的微笑,微笑着的聶將軍就更像一位疼愛孩子的父親了。

師:你讀書讀得仔細,圖就畫得更好。真棒!

生3:我也有補充。除了畫出聶將軍給美穗子餵飯的情景,我還在人物的旁邊畫了一張桌子,桌上放着幾個梨。

師:說說你爲什麼這樣畫呢?

生3:因爲課文中還講到聶將軍給美穗子梨吃,聶將軍的和善可親使這兩個小姑娘不再恐懼,所以我這樣畫了。

師:你讀書讀得更全面更仔細,想得也好,你的插圖就更好了。現在請大家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來讀書,讀後修改你的插圖,好嗎?

(學生再次讀書,補充、修改插圖。教師再作巡視,適當地點撥、指導。)

 [評析]

感悟體驗是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活動的學習形式,它不是靠老師的講解就能獲得的,而是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會語言文字的感情後才能獲得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在讀中誘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悟,促進學生感悟自得,自主發展,在不斷讀書積累中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語言的悟性。

以上的教例就體現了這種讓學生“自讀自得”的理念。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思考: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歸納出有“照料圖”、“送別圖”、“謝恩圖”,這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悟。在此基礎上就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圖畫出來,給課文配上插圖,這是引導學生去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感悟。畫出圖後再作交流:你爲什麼這樣畫?這樣畫表達出了什麼意思?這是讓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對課文語言情感的感悟--在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轉化爲圖畫形象的過程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又通過大家的補充討論,如對人物動作神情的處理,對“梨”等小道具的處理,從細節處挖掘體會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同時,在這交流感悟的過程中,也讓更多的同學體味到別人的感悟過程,以得到更多的啓發。

沒有煩瑣的分析,沒有滔滔的講解,只是讓學生毫無拘束地讀書,暢談自己的心得領悟,就可以讓學生的感悟體驗與課文語言擦出情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