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第二課時)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第二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第二課時)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歸納、整理並檢測本文出現的文言現象,提升古文閱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認識燭之武善於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的外交才能;

通過誦讀、因聲求氣,體會文言文的精妙所在;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說服秦君,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準確流利、符合人物性格與處境的文言文誦讀;

2、對燭之武說辭藝術性的鑑賞。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曹操有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存高遠之士,無論社會、命運對他有多麼不公平,但到了緊要關頭,依然會挺身而出,爲國家、爲蒼生獻出自己的一份光與熱。燭之武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選自《左傳》的《燭之武退秦師》。

 二、檢測文言知識 PPT2-3

 三、回顧文本、梳理結構 (板書)

  四、鑑賞說辭

從文章的標題可以看出,“說退秦師”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請大家先自讀第三小節說辭部分,思考:燭之武說了什麼?又是怎麼說的?

明確:以退爲進、曉之以弊、誘之以利、巧施離間。

善於利用矛盾(秦晉聯盟的虛僞性);善於分析利弊(爲對方着想,誠懇可信);善於揣摩心理(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講求語言藝術(敬辭、反問句、判斷句)。

  附板書:

燭 秦晉圍鄭

之 ↓ 以退爲進

深明大義 武 臨危受命 曉之以弊

能言善辯 退 ↓ 誘之以利

秦 說退秦師 巧施離間

師 ↓

晉師撤離

小結:孔子說“春秋無義戰”,秦國參戰無非也是利益所趨。燭之武正是深刻而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彷彿置身鄭國之外,處處爲秦國着想,放低姿態、不卑不亢,委婉曲折,層層深入,句句在理,聲聲入耳,直抵秦伯內心深處。

  五、因聲求氣

如此一段精妙絕倫的說辭,希望大家自由朗讀,深入其中,讀出興味。

2-3生讀,互評。師相機指點。師範讀,再齊讀。

小結:唯有抓住文章外在之“聲”,才能把握其內在之“氣”。因聲求氣,才能更好地品味文章的精妙所在。

  六、分析人物形象

1、通過學習,你覺得燭之武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由說辭——能言善辯;

由牢騷(不僅無損人物形象,而使其更加豐滿、有血有肉)、臨危受命——深明大義。(板書)

2、再來看看歷史上對他的記載PPT5

《史記》裏有簡單的幾句:“鄭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於秦”“乃間令使謂秦穆公”。“人”“使”二字讓燭之武成了“無名英雄”。

《東周列國志》裏說:燭之武“鬚眉盡白,佝僂其身,蹣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無不含笑”。

佚之狐對他的評價是“口懸河漢,舌搖山嶽”。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生暢所欲言)

小結:其貌不揚、懷才不遇的燭之武卻是這樣一位深明大義、能言善辯的人。散落在各種史書裏的記載也豐滿了人物形象,讓我們更加客觀、全面、公正地認識真正的燭之武。

 七、結束語: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那些鮮活的身影依然留在我們心頭。像燭之武這樣識大體、顧大局,臨危受命而又不辱使命的勇士,是國家的脊樑!讓我們以古人爲鏡,勉勵自己吧!

  八、作業佈置:課本96頁1-3中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