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季氏將伐顓臾》教案

高二語文《季氏將伐顓臾》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教學目標

高二語文《季氏將伐顓臾》教案

1、知識目標

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2、能力目標

朗讀和翻譯

3、情感目標

瞭解孔子主張仁政、實行禮治的政治觀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疏通文意,熟讀課文直至能背誦全篇;

體會孔子在原則問題上當仁不讓的精神。

教學設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掌握和課文的脈絡層次,難點在於對孔子政治主張出發點的理解。學生學習本文時,只有先掃清文字障礙,才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鑑於此種情況,本文的教學設想如下:

1.課前安排預習,藉助註釋,細讀課文一遍,結合書後練習中的問題,再讀課文,並試作口頭翻譯。

2.結合預習,採用點撥法,理解詞句。掌握應知應會的詞語,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於人物分析則在理清思路的過程中點到爲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學生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反覆朗讀,促進學生熟讀課文直至能背誦全篇。

4.比較《季氏將伐顓臾》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篇文章,體會孔子在原則問題上當仁不讓的精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

一、導入新課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是關於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論語〉六則》一課裏,我們學習了孔子“溫故知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將伐顓臾》也是論語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實行禮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時遇到的疑難字句,可板書在黑板上,增強學生聽講的針對性。

三、講析第一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請同學朗讀第一段並作口頭翻譯。

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伐:攻打,征討,指正式的戰爭。

過:責備。

無乃……與? 一種表示委婉推測語氣的句式。

何以……爲? 一種表反問的句式。

2.簡析第一段,提出思考問題。

①這次談話的背景事件是什麼?

點撥:背景事件爲季氏將伐顓臾。教師可根據資料向學生介紹背景。

②孔子對這件事的反對態度可從哪句話看出?孔子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點撥:“無乃爾是過與?”一句。特別是“過”字確切而又傳神地表達了孔子對季氏將伐顓臾的強烈不滿,同時也是對作爲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勸阻、嚴重失職的極大反感。孔子明確指出了不應攻打顓臾的理由:

顓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顓臾是魯國附庸,不必伐

顓臾是社稷之臣,不當伐 [板書]

這三條理由體現孔子一向反對國君進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張,也再次對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評。

3.全體朗讀第一段,結合簡析思路,請同學試作背誦。

四、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第一段。

2.細讀第二、三段,並思考課後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檢查第一段背誦

二、講析第二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學生朗讀第二段,另指一名學生口譯本段。

教師點撥本段重點字詞:陳、列、危、顛、相、押、櫝、過

注意辨析:

過:是誰之過與? 過錯

過:無乃爾是過與? 責備

2.簡析第二段,提出思考問題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評了冉有,但他辯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圖推卸責任,孔子是怎樣批駁的?

教師點撥: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應在其位,謀其政,據理力爭勸其改邪歸正,否則,就應離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運用比喻闡釋深刻道理。

[板書]

3.熟讀第二段,試背誦。

三、講析第三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集體朗讀第三段,請兩名學生口頭翻譯。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疾、辭、患、寡、均、貧、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貧而患不安 安定

安:既來之,則安之 使……安定

本段較長,而且集中表達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因此,除重點實詞外,一些重要的語句要認真翻譯(教師可適當板書),爲分析本段內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礎。

四、佈置作業

1.背誦第二段,熟讀第三段,繼續思考練習題。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閱讀語文讀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學案

一.基礎知識掌握

1、給加點字注音。

顓臾( ) 冉有( ) 社稷( ) 柙( )

虎兕( ) 蕭牆( ) 相夫子( ) 櫝( )

2.請從文中找出三個成語並作解釋。

3.找出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項 ( )

A.無乃爾是過與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誰之過與 D.夫如是,遠人不服

4.下邊一句中加點的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

A.危險 顛簸 輔助 B.不穩定 跌倒 輔助

C.不穩定 顛簸 輔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險 跌倒 輔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點詞的不同意思

①夫顓臾,昔者以爲東盟主 爲: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爲:

③今不取,後世必爲子孫憂 爲: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爲:

6.指出下列句子中“於”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見於孔子 於:

②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於:

③虎兕出於柙 於:

④龜玉毀於櫝 於:

⑤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 於:

⑥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於:

7.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⑴這是一篇對話體議論文,文中記載的是孔子與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對話,主要是孔子與冉有的對話。他們談話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縱觀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對話中堅持了兩點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話,又舉出一些比喻,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從課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張是 ( )

A.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B.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C.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一語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無乃爾是過與”語音停頓正確的項是 ( )

A無乃/爾是/過與 B無乃/爾是過/與

C無/乃爾/是過/與 D無乃/爾/是/過與

(7)“而謀動干戈於邦內”語音停頓正確的項是 ( )

A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B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C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D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項 ( )

A既來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則安之 D吾恐季孫之憂

(9).對“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一句有四種理解,選出正確的一項 ( )

A遠方的不服,不能前來和好。

B偏遠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來和好。

C本國以外的人不服你們卻不能使他們前來歸附。

D本國以外的人不服(你們)卻不能使他們前來歸附。

二.課外提升

閱讀下面兩則短文,完成後面各題。

8.子 謂 子 貢 曰 女 與 回 也 孰 愈 對 曰 賜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聞 一 以 知十 賜 也 聞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與 女 弗 如 也

①爲短文斷句。

②從下列各項中選出正確的項 ( )

A.文中兩個“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兩個“與”詞義詞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與子貢對話,提到了回與賜兩個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①爲加點的字注音

A.省 B.傳

②解釋下列字的詞義。

A.謀: C.交:

B.忠: D.信:

③翻譯這則短文。

《季氏將伐顓臾》學案答案

1.略

2.①既來之,則安之 ②分崩離析 ③禍起蕭牆

3.A

4.D

5.①作爲 ②語氣助詞 ③成爲 ④動詞,這裏有“編造”之意

6.①引進動作對象,不譯 ②對,對於,介詞 ③從,介 ④在,介 ⑤到,介 ⑥在,介

7.⑴季氏將伐顓臾⑵季氏伐顓臾是錯誤的 冉有、季路作爲季氏的家臣應制止這種不義的作法。⑶說明冉有、季路二人既做家臣,就要盡職,縱容季氏的行爲是失職。批評冉有政治態度的不端正。 ⑷D ⑸ 吾恐季氏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將伐顓臾的真正陰謀 (6)B(7)C(8)D(9)D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

9.①A.xǐng án

②A.計謀,主意 B.忠誠,忠實 C.交往 D.講信用

③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沒有不忠誠的地方呢?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講信用的地方呢?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