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高二語文《李將軍列傳》教案設計

高二語文《李將軍列傳》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教案是教師爲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爲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李將軍列傳》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高二語文《李將軍列傳》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2、梳理李廣的生平並能簡要地概括。

3、根據自己的理解,評點李廣的人生經歷。

4、理解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和他對傳記人物評價的傾向。

教學重點:

1、概括李廣的生平。

2、評點人物。

3、理解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

教學難點:

1、分析李廣的命運悲劇。

2、司馬遷對傳記人物評價的傾向。

教學方法:

朗讀、點撥、研習、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以大屏幕代替:“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獨臂將軍去似飛,彎弓百步虜無遺”,這說的就是李將軍。我們今天就一起欣賞李將軍的風采。

二、概括李將軍的生平

請學生回憶內容,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李廣的人生經歷。圍繞他的人生經歷中主要發生的事件概括。

教師提示:李廣的一生都在做什麼?抗擊匈奴。用他的話說就是,“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整個人生都與抗擊匈奴有關。曾經爲抗擊匈奴得到皇帝的賞識,也曾經因爲抗擊匈奴獲罪,更是因爲抗擊匈奴被捉,最後也是因爲抗擊匈奴而自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一生都在抗擊匈奴的戰場。

三、司馬遷傳記人物

司馬遷爲什麼會給他立傳,他在李廣身上看到了什麼?李廣對於司馬遷來講,有什麼傳記價值?

請同學們思考作答。

預想:1、李廣的卓越才幹。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他在抗擊匈奴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作戰才能。

2、李廣的正直品行。結尾評價裏反覆說他身正、誠懇、忠誠。

四、人物評點

司馬遷如何展示人物風采的?

學生活動:安排學生自由組合評點人物的風采。提示先尋找有關人物風采的內容,然後運用評點法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範例:

如: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通過文帝的感嘆,可以看出李廣的作戰才能。“萬戶侯”就是對他的肯定。課本上第51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引用孔子的話,讚揚李廣爲人正派,以身作則。課本第56頁。

卓越才能可以從騎射、機智、膽量三個方面評點。

正直品行可以從身正、廉潔、愛士三個方面評點。

五、人物命運悲劇

以上是李廣的名將風采,但這樣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將軍爲什麼最後卻引刀自剄?

學生依據內容思考。首先是自剄,面對刀筆之吏他自殺了,這就說明與他有關,表現了他的正直,有寧死不屈的氣節。另外就是衛青的原因,他讓李廣去和別的部隊合併,而根據當時的情況就沒有合併行軍的條件;而在行軍路上嚮導逃亡,最後延誤了會師的時間。

歸納以上的原因,既有個人的,也有別人的,既有人爲的也有客觀的。如果我們縱觀李廣的生平,發現他的一生並不平坦。連寫《滕王閣序》的王勃都對他有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在這篇傳記裏文帝感嘆他生不逢時;自己曾被活捉;也曾經被貶爲平民;他能射殺老虎也能被老虎傷害;爲抵擋單于請命不許;一生作戰七十餘次,在六十多歲的時候面對刀筆之吏。統觀這些經歷,我們會逐漸明白造成他命運悲劇的原因。

那李廣命運悲劇的原因是什麼?

請同學們思考作答。

預想:1、朝廷不用。

“天子以爲老”、“毋令當單于”、“令廣並於右將軍軍”。朝廷不用的背後是對人不信任,迷信思想在作祟,用人唯親的原因。

2、性格侷限。

如他抗擊匈奴,極具作戰才能的他卻被活捉?他能射殺老虎的時候能被老虎傷害?這是什麼原因。因爲他有個作戰特點,他善騎射的特點是“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爲所傷雲”。這個能反映出他的什麼性格特點?自恃其能並且思想保守,甚至有些頑固。

後來明知衛青和公孫敖的關係,但還對大將軍做出請求。不與大將軍辭別;對大將軍的問話不做解釋。可以看出他訥口少言,不諳世故,性情衝動。

那麼這兩個原因,哪個是主要的?性格侷限。其實剛纔我們在梳理他一生經歷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大多數的不如意與自身有關。所以李廣的命運悲劇也可以定性爲性格悲劇。這與項羽類似,這種悲劇更讓人顯得悲嘆惋惜。

六、司馬遷的評價傾向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司馬遷爲李將軍列傳,既有對他卓越才能的讚賞,也有對他正直品行的頌揚,還有對他命運悲劇的同情。那麼這三點哪個是最爲重要的,是最被司馬遷重視的?

是他的正直品行。依據一是他結尾對李廣的評價,引用《論語》的話讚揚他的爲人正直,直接評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說他的“忠實心”,引用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讚揚他的爲人。二是司馬遷對多個傳記人物的評價都注重的是他爲人的品行。如評價孔子“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爲人”,評價屈原“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爲人”等。三是隻有肯定了傳記人物的爲人,纔可以推崇他的才能,因爲具有這樣的爲人的才能纔可以發揮出社會效用,如果沒有爲人,只有才能,那樣他對社會的作用是極其狹小的。也只有在肯定了爲人之後,纔會爲他的悲劇命運產生同情和憐憫,藉此感同身受地抒發心中的憤懣,而這也正暗合了“發憤著書”的傳統。這在《報任安書》中提到的“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這樣就在肯定爲人的同時,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憤懣。所以司馬遷特別看重傳記人物的爲人。

所以我們不妨這樣說:如果說《詩經》告訴了我們什麼是詩,那屈原則用《離騷》告訴了我們什麼是詩人,而司馬遷則用《史記》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人。

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七、作業

解釋“不虛美、不隱惡”這個觀點,並用《李將軍列傳》來說明。

[高二語文《李將軍列傳》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