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魯迅散文的特點

魯迅散文的特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郁達夫曾對魯迅和周作人的散文的風格作了比較:“魯迅的文體簡練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後,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與此相反,周作人的文體,又來得舒徐自在,信筆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離,過於繁瑣,但仔細一讀,卻覺得他的漫談,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對,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兩人文章裏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魯迅的辛辣乾脆,全近諷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藹,出諸反語。”其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中說:“中國現代散文的成績,以魯迅和周作人兩人的最豐富最偉大。”這些可以說明周作人的早期散文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魯迅散文的特點

一、思想的自由馳騁

《朝花夕拾》中,魯迅在《無常》一文裏,圍繞着活無常的故事,忽而人間,忽而陰間,忽而“下等人”,忽而正人君子,他想得多麼廣,多麼遠,又多麼自如呵!他想到:我們的人民——統治階級眼中的“下等人”,是怎樣地“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沒有一點“生的樂趣”,他們竟然“神往”於“陰間”,這期間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不平,多少憤怒啊!他想到:就是這些被統治者踏在地上的“下等人”,他們用自己的理想,創造了“活無常”,這是一個怎樣“活潑而詼諧”,“爽直”而“有人情味的可愛的形象啊!這些“下等人”就是值得尊敬的珍貴的美的藝術品。他想到:有壓迫,必定有反抗。即便在陽間不能反抗,就是到了陰間也要反抗!不是到了陰間無論貴賤,無論貧富,……有冤的得申,有罪的就得罰嗎?“你擺盡臭架子也無益”!“哪怕你,銅牆鐵壁!那怕你,皇親國戚!”活無常的歌聲不正代表人民的呼聲嗎?他想到“陽間”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又是多麼的可惡!他們竟然不如“活無常”有人情——莫非入冥做了鬼,倒會增加人氣的嗎?籲!鬼神之事,難言之矣。我們本來就生活在這乾坤顛倒的世界啊……這真是:才華橫溢,浮想聯翩!一個最普通的題材,經過魯迅上下馳騁的開掘,竟然引發出如此豐富,而又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我們當前的一些散文,或所謂美文,讀起來如此乏味,不正是因爲站得不高,看得不遠,想得不深嗎?要想寫好散文,就得老老實實向魯迅學習,在“思想的開掘”上下一番功夫,讓“思想衝出牢籠”,展開翅膀飛起來。

二、內容的自由馳騁

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你就像走進一個豐富的知識之林,科學的道理、歷史的知識、生活的掌故、故事、神話、傳說……無所不包,古今中外,無所不談,使你大有“應接不暇”之感。《狗、貓、鼠》裏有魯迅自己的文章《兔和貓》,以及由此引起的議論;有德國文學家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的國民童話》裏關於貓與狗的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議論;有 “翻筋斗”的猴,“請安”的象;有關於貓的特性的絕妙描寫;有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諷刺畫家的銅版畫;有學者弗裏特的精神分析學說;有美國詩人和小說家愛倫坡的短篇小說《黑貓》;有中國《北史》關於“貓鬼”之說;有“八戒招贅 ”“老鼠成親”的民間花紙;有“老鼠數銅錢”的傳說;有關於隱鼠墨猴的有趣描寫……這麼豐富!這麼淵博!你能不讚嘆嗎?你能不被深深吸引嗎?這纔是真正的藝術!比起當前的一些無病呻吟的散文,只有幾個乾癟的條條,純粹是在做文字遊戲,真是有天壤之別啊!那麼我們寫文章爲什麼不敢放開寫呢?爲什麼要把如此豐富的生活寫得如此枯燥無味?爲什麼要把如此廣闊的天地變得如此狹窄呢?既然是“散文”,那就散一些吧。魯迅當年曾對讀到《朝花夕拾》初稿的青年說過,要鍛鍊着撒開手,只要抓緊轡頭,就不怕放野馬,過於拘謹,要防止走上小擺設的道路。要知道:戰戰兢兢地抓住馬鬃,亦步亦趨地蝺蝺而行,生怕離開劃定的軌道一步,這樣的“走馬”是不會給人以任何美感的;只有在天邊的原野上,撒開蹄子自由地飛奔,這樣的“奔馬”,纔會給人以壯美,要寫好散文就學習魯迅,放開手,飛奔吧!

三、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人們往往被魯迅天才的諷刺藝術所折服,習慣於把魯迅看作是一個喜劇家,但實際上魯迅同時是一個抒情詩人。如果說可以從魯迅的小說《故鄉》、《傷逝》、《在酒樓上》、雜文《紀念劉和真君》、《爲了忘卻的紀念》裏,多少領略一點魯迅那抒情詩人的氣質的話,那麼,在《野草》與《朝花夕拾》這樣自我解剖的作品裏,就處處響徹着抒情的樂曲,處處洋溢着詩的激情,處處充滿着詩的意境。人們也往往被魯迅作品中精闢入裏的剖析所吸引,而把魯迅看作是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大師;但實際上,魯迅同時是一個熱情洋溢的浪漫主義,而且魯迅是從革命浪漫主義走向革命現實主義的。魯迅早期的詩歌創作(《祭書神文》等)。小說創作(《斯巴達之魂》等),都表現出對積極浪漫主義的偏好,更不用說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對拜倫、普希金等浪漫主義詩人的積極介紹;就是五四運動前後魯迅的《狂人日記》、《鑄劍》等創作裏,都包含着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積極因素。當然魯迅最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是《野草》。在《野草》裏,他近乎冷酷地剖析着自由的靈魂,不惜將靈魂最深處最隱蔽的黑暗,所有一切彷徨、懷疑、失望以至頹唐統統揭示出來,絕不是孤苦自賞,也不是玩弄這些東西,而是爲着克服,爲着更快、更徹底與糾纏着自己的可詛咒的“古老的鬼魂”決裂,與“舊我”告別,“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朽腐火速到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這不是浪漫主義是什麼呢?這種雄奇的誇張,超能的想象,正如天馬行空,瀟瀟灑灑,是寫好散文的重要手法之一。

四、藝術創作上的真善美

魯迅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衆的立場,抱着對廣大人民的善良願望抒發真實感情,反映人民真實的情況。《野草》中,人們很難忘懷那“困頓倔強的過客”。你看,他“黑鬚,亂髮,赤足”,在“其間有一條似路非路的痕跡”的荒涼破敗的叢葬中“走下去,走到一個地方去”——“前面”!這種自強不息,奮然前行的不斷革命精神,這種反對妥協,倒退,絕不迴轉去,同舊世界徹底決裂的精神,是魯迅創作《野草》時期的主導精神,即使苦悶、彷徨、懷疑,也是爲了前進;即使倒在地上,不屈的頭顱依然向着前方!這就是貫穿整部《野草》的革命靈魂,這是美的表現。《過客》裏有一段描寫十分重要。“過客”在與老翁辯論前進還是“迴轉去”的時候,談到:“這聲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喚我,使我息不下去。”這聲音,顯然是被壓迫人民的呼聲。“過客”永遠“傾聽着”人民的呼聲,與被壓迫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是善的表現。而這段描寫的意義還不僅於此:它給我們提供了理解魯迅《野草》思想的一把鑰匙。一刻也不脫離人民羣衆,永遠傾聽被壓迫人民的呼聲,時刻不忘人民的利益與要求——這正是魯迅自身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與歸宿,這又是真的表現。魯迅所有這一切憂鬱、躊躇、彷徨、懷疑,都出自對於被壓迫人民的高度責任感,這包含着怎樣一個偉大的熱愛啊!魯迅在《野草》和《朝花夕拾》中這樣無情的解剖自己,這樣憎惡自己靈魂深處古老的鬼魂,難道不也是出於人民的無限忠誠麼?請讀讀魯迅的這段文字吧:“還記得三四年前,有一個學生來買我的書,從衣袋裏掏出錢來放在我手裏,那錢上還帶體溫。這體溫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寫文字時,還常使我怕毒害這類青年,遲疑不敢下筆。”是的,魯迅無論在用筆戰鬥時,還是剖析自己時,眼前都浮動着革命下一代的`形象,耳邊都響徹着被壓迫人民的呼聲。他從不把思想的改造和寫作看作是個人的事情,而是把它們與人民解放事業緊緊連在一起。“無私才能無畏”——魯迅之所以能無畏地面對強大的敵人,能夠無畏地解剖自己,就是因爲他“無私”,心中只有人民,惟獨沒有自己。這又是何等的“善”啊!而如今社會上的一些散文,說的都是假話、空話,是在格子裏填文句,沒有絲毫作者自己的真實情感。如果一篇散文裏,沒有一點是真實的東西;生活裏有的東西,你不寫;生活裏沒有的東西,你硬編;甚至爲了經濟利益,造謠惑衆,它的壽命就必然短促地侷限在當天的報紙上。寫作,首先是爲了反映現實生活,是爲人民服務,抒發真情實感,抨惡揚善,鍼砭時弊。只有這樣的文章,纔會是永恆的。

五、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

翻開《朝花夕拾》,順着次序,從《阿長與山海經》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父親的病》、《瑣記》,再到魯迅散文特點魯迅《吶喊》與《彷徨》。

一、《吶喊》、《彷徨》的地位: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始及成熟。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 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

二、《吶喊》《彷徨》的寫作特點:

1、表現的深切:

(1)題材:魯迅開創了“表現農民和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寫作目的 是“爲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魯迅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 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2)眼光(視覺):魯迅始終關注“病態社會”里人(知識者與農民)的精神“病苦”。

這使得魯迅的小說具有內向性、現代性、獨特性的特點。對人的精神創傷與病態的無止 境的開掘,使魯迅的小說具有一種內向性,它是顯示靈魂的深的。魯迅的目的正是要打 破“瞞和騙”,逼迫讀者與他小說的人物,連同作家自己,正視人心、人性的卑污,承 受精神的苦刑,在靈魂的攪動中發生精神的變化。這樣,他的小說實質上就是對現代中 國人的靈魂的偉大拷問,魯迅稱之爲“在高的意義上的寫實主義”,其實是最深刻地顯 示了他的小說的現代性的。也顯示了魯迅的獨特性:他確實殘酷地鞭打着人的靈魂,但 他並不以拷問自身爲目的,更從不鑑賞人的精神痛苦,也反對任何形式的忍從,他的最 終指向是“絕望的反抗”:對於社會,更是對於人自身的反抗。

(3)情節、結構模式:“看/被看”與“離去—歸來—再離去”(歸鄉)式。

2、“格式的特別”——“創造新形式的先鋒” 魯迅小說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創造性與先鋒性。如《狂人日記》中的兩重敘述角度及與此 相關的反諷的結構。《孔乙己》外在喜劇性中所蘊涵的悲劇意味,《在酒樓上》作者主體 的滲入以及通過人物“對話”關係所形成的互相駁難的性質,都可以作爲分析的例證, 考察魯迅小說的實驗性與先鋒性。要注意體會魯迅小說藝術是如何繼承傳統又衝破傳 統,發揮了無羈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3、魯迅對傳統小說的革命性的突破:

(1)題材的變革。見上。

(2)從普通平凡的人事中,發現和體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這就是所謂藝術的陌 生化。作家通過他的作品的描寫,讓讀者重新打量自己所熟悉的,甚至是因爲司空見慣 而已經有些麻木的生活,獲得某種新的體驗和想象。本來大家很熟悉很普通的人事,經 過魯迅的感覺和構思,就不一樣了,變得沉重了,要重新思考了。

(3)解釋靈魂的深。魯迅非常重視寫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國民精神上得病苦。他更關 注的是勾畫國人的靈魂,深掘精神心理上的病苦,對傳統的尖銳批判,以及對病態國民 性入骨的分析,都貫徹在小說創作中了。注重寫靈魂,揭示心理之深的表現,是小說向 現代轉型的顯著特徵之一。

(4)魯迅小說藝術格局和語言方面的突破和創新。輪訓的短篇基本上不再採用傳統的 格式,而是創造了各種不同的格式,適應不同內容的表現。從結構看,有三分之二是採 用了“橫切面”的方式,即選取幾個細節或生活場面,連綴起來表現。其餘的有些也有 相對完整的故事,但是打破時空的書序,按內容表現的需要去剪接場景和細節,敘述角 度也不再侷限於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覺,而嘗試了第一人稱敘述、以及抒情獨白體、類散 文體。魯迅的小說有詩一樣單純的韻味,卻又精粹、凝練、含蓄,可以反覆欣賞。追求 表達的含蓄、節制,以及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

4、魯迅小說的藝術創造:

(1)魯迅小說改變了我國傳統小說以情節爲主的特徵,而將表現人、塑造人的性格置 於小說的首位。魯迅突破了情節小說的傳統模式,成爲現代性格小說的創始人。他的小 說將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巧妙性有效地服務於人物性格的塑造。

(2)在小說形式上做了多方面的創造,其提供的經驗顯示了現代小說的文體革新意義。

魯迅的小說打破了傳統章回體小說的舊套,在藝術上洗去了西方小說結構靈巧多變、形 式多樣的優點,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在結構上,記遊描寫一個人物事蹟爲主的單線結構, 又有明線和暗線交錯的雙線結構。在敘述方式上,記遊注重抒情的第一人稱敘事,又有 側重客觀描述的第三人稱敘事。

(3)魯迅的小說融合了現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創作手法,爲五四以來 的新文學創作運用多樣化的創作手法開啓了方向。並且,從魯迅小說整體的描寫方法和 小說風格看,它同傳統小說也保持着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