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駱賓王的詩全集 詩人駱賓王

駱賓王的詩全集 詩人駱賓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爲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爲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爲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爲僧。

駱賓王的詩全集 詩人駱賓王
駱賓王詩詞全集

螢火賦 於易水送人一絕 爲徐敬業討武曌檄 / 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於易水送人 / 於易水送別、 在軍登城樓、 久戍邊城有懷京邑、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 詠鵝、 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 憶蜀地佳人、 夕次舊吳、 送別·寒更承夜永、 春日離長安客中言懷(一作春霽早行)、 玩初月(一作沈佺期詩)、 詠懷·少年識事淺、 詠塵·凌波起羅襪、 餞鄭安陽入蜀、 挑燈杖·稟質非貪熱、 詠鏡·寫月無芳桂、 和孫長史秋日臥病、 四月八日題七級、 傷祝阿王明府、 秋日山行簡樑大官、 邊夜有懷、 在軍中贈先還知己、 過故宋、 寒夜獨坐遊子多懷簡知己、 宿溫城望軍營、 夏日夜憶張二、 邊城落日、 和王記室從趙王春日遊陀山寺、 早發淮口望盱眙、 西行別東臺詳正學士、 晚泊河曲、 送吳七遊蜀、 浮槎、 望月有所思、 晚泊江鎮、 早發諸暨、 遠使海曲春夜多懷、 夕次蒲類津(一作晚泊蒲類)、 陪潤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遊招隱寺、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蟬、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稱心寺、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雲、 宿山莊、 丹陽刺史輓詞三首、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風、 晚渡黃河、 樂大夫輓詞五首、 塵灰、 冬日野望、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雁、 詠雲酒、 春晚從李長史游開道林故山、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 詠雪·龍雲玉葉上、 和李明府、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螢、 同張二詠雁、 蓬萊鎮、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水、 詠水、 海曲書情、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月、 詠蟬 / 在獄詠蟬、 棹歌行·寫月塗黃罷、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露、 賦得春雲處處生、 賦得白雲抱幽石、 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得同字、 送劉少府遊越州、 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 冬日過故人任處士書齋、 遊靈公觀、 送郭少府探得憂字、 在兗州餞宋五之問、 憲臺出縶寒夜有懷、 別李嶠得勝字、 送宋五之問得涼字、 秋日送別·寂寥心事晚、 詠美人在天津橋、 送王明府參選賦得鶴、 鏤雞子、 秋夜送閻五還潤州、 冬日宴、 秋日送尹大赴京、 初秋於竇六郎宅宴、 秋日送侯四得彈字、 送費六還蜀、 渡瓜步江、 春夜韋明府宅宴得春字、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於紫雲觀贈道士、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 敘寄員半千、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駱賓王生平

駱賓王之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

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 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

650~655(唐高宗永徽)年間,爲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爲東臺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

678年(儀鳳三年),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爲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云:“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爲表餘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

680年(調露二年),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遊廣陵,作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

684年(嗣聖元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爲徐府屬,被任爲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皇然問:“誰爲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鑑》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爲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髮,遍遊名山。至靈隱,以週歲卒。”另有一說表示駱賓王跳水逃生,亡命於“邗自白水蕩”(今啓東呂四一帶);而追兵將領怕承擔對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殺了與他們相貌似的兩個人交差,駱賓王遂得以隱名活了下來。死後葬於南通。而據《中國名勝詞典》記載:“駱賓王墓:在浙江義烏縣城東15公里楓塘。墓前石碑爲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重建。”也有學者表示南通和義烏兩地的駱賓王墓都是衣冠冢。

駱賓王介紹

駱賓王:漢族,字觀光,生於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唐朝著名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爲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爲絕唱。他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竈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後,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爲完備。

駱賓王成就

駱賓王和盧照鄰都擅長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組織”,“得擅長什之譽”(胡震亨《唐音癸籤》)。

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爲絕唱,《疇昔篇》、《豔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崎磊落的氣息,驅使富豔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這種詩體,從六朝小賦變化而來,它吸取了六朝樂府中轆轤輾轉的結構形式以及正在發展中的今體詩的對仗和韻律,言詞整齊而流利,音節宛轉而和諧,聲情並茂,感染力強,易於上口成誦。明代何景明說初唐四子“音節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駱賓王稍後的劉希夷、張若虛以及盛唐的李頎、王維、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鄭□、韋莊,及至清代吳偉業等人的長篇歌行,都是沿着這條線索發展下來的。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託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鬥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除了全首平仄聲調還不協調,律體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楊炯的《從軍行》、《紫騮馬》並無遜色。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盪着風雲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四傑”齊名,原是詩文並稱的。他們的駢文在才華豔發、詞采贍富之中,寓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無論抒情、說理或敘事,都能運筆如舌,揮灑自如,比起六朝後期堆花儷葉,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風,有着明顯的不同。駱賓王《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這種時代新風、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爲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據說武后讀到了這兩句,矍然爲之動容,問:“誰爲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書》本傳)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爲之折服。其詩,最早爲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今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爲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註》後出,最爲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事蹟見新、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