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有關談高考作文九篇

有關談高考作文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談高考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談高考作文九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雖說鄙人煞費苦心跳槽已是飢渴已久之事,然未見初曉。如此下去,亦難逃書寫高考作文之命運。便智鳥先飛了一段。

涉獵高考作文,鄙人內心洶涌。原來高考作文很簡單。你無需思考此話真假如同你可以無需思考高考作文怎麼寫。高考作文,無需發動你不靈光的腦袋創造俏麗駢文、唯妙比喻、波濤排比、真假擬人之類佳句。你亦無需擁有海量想象、前衛認識、另類觀點。高考作文,可以無需你寫,學會用就OK了!

關於抒情。抒喜情用“漫卷詩書喜欲狂”、“採菊東籬下”……抒悲情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抒報國用“會挽碉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信念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抒抱負用“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關於描寫。寫景用“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寫人用“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花,目若秋波”……

……

關於議論。正如我要證明“高考作文,可以無需你寫,學會用就OK了!”這一觀點而把歷史的結晶拿出來作論據一樣。你也可以用“用”來議論!到這裏,足以證明“用”的可能性。

上面的結晶大都產於教材。由此可證明“用”的可操作性。

《也無風雨也無情》,xx年山東高考作文,頗具“用”之模樣。《太白突圍》,xx安徽高考作文,頗具“用”之肌膚。此兩篇產於《最新高考模版示範作文》!《猶記書香》,xx高考滿分作文,全國卷,遺址“用”之血肉。《是夢境與我爲鄰》,xx高考滿分作文,廣東卷,深入“用”之骨髓。由此可證用之實用性。

上述事實證明,你確可以不“寫”高考作文,學會“用”就OK了。

如果你想增強實用性,在作文中脫穎而出,就用外國結晶。例如用拿破崙“‘不可能’這三個字在我的字典裏是沒有的”談自信;用諾桑。麥克伊斯文“我們賺錢只爲了討生活,我們施捨是爲了過生活”談美德;用加謬“文學不能使我們活得更好,但能使我們活的”談文學……當然,對於整天啃教科書都難啃動的我們而言,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學會“用”,高考作文可信手拈來。但有一大禁區萬不可涉足。像我這篇文章,要是出現在高考場上,絕對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我倒不認爲是競爭之火將之化爲灰燼……

談高考作文 篇2

隨着我國城市的新街道和新興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的涌現,“卡地亞”、“塞納維”這樣的洋地名也如雷貫耳,漸漸的也就習以爲常了。但“洋名稱”的大量出現,卻使我國許多古老傳統地名的消亡和具有名族特色地名的弱化。由此引發了許多問題,我覺得應理性思考一下地名洋化。

地名洋化確實衝擊了民族文化傳統,隔絕人們歷史記憶,導致文化的斷層化。

有人說:“老地名承載着古老文化,記載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的根,絕不能被洋化。”隨着時移世易,歷史留下的痕跡也在逐漸消逝。隱入草叢的青石板、瓦片上隱約的紋路、小巷中吟唱的歌謠,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在這裏,小巷有了新的洋名字,青石板被水泥替換,瓦片被現代機械無情碾壓化作塵土。街道、小巷披上了新裝,但這光鮮的背後總讓人感到空虛,彷彿頂着明媚的陽光,卻丟棄了古老傳統文化的影子,喪失了魂魄。

地名洋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應拿來爲我所用,但不能唯洋是崇。

現今,我國打開國門,與其他國家的交流非常頻繁,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各地都形成了許多外國人的聚居地。像在北京的望京,許多韓國人都居住在那裏,爲了使他們能夠生活得更方便些,那裏的街道、店鋪都取的是韓國“洋名”。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外相融,豐富中華文化。相對於這些無關緊要的地名洋化,但涉及到歷史文化重要的地名是不能洋化!比如不能把“望京”改爲“首爾”;再如新興建築取洋名,爲的是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又或是滿足人們心理上的“洋名新奇觀”。但故宮門前的天安門廣場是永遠不能改名的!因爲它承載着歷史的痕跡,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

對“地名洋化”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批判性的吸收,切不可迷失了自己。

人們偏愛“洋名”的現象氾濫值得人們深思,央視《焦點訪談》、《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此給予了批評。洋化地名可以,但我們一定要提防文化侵略。簡而言之,我們可以住在叫“羅託魯拉小鎮”或“亞特蘭蒂斯”這樣的小區,但我們依舊是中國人,我們的心中時刻銘記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若是過度製造出地名洋化的風潮,將會混淆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扭曲人們的價值取向,造成民族傳統文化被侵略、被弱化局面。與世界接軌,與時俱進,可以開闊視野,但不能迷失了本性。

地名洋化,就像是在我們民族文化大樹上掛起一盞盞華麗的彩燈,可以進一步增加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但我們一定要扎牢傳統文化堅固的根基,方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談高考作文 篇3

昨天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由於是高考,學校顯得異常莊嚴和平和。曾經熙攘的小吃街也鮮有人往來。離開幾年之後再去熟悉的地方,很多變與不變得東西,都充滿回憶的味道。

我找到那家上學最愛去的小店,點了常吃的食物坐下了。迎面來是熟悉的熱蒸汽和老闆招呼的聲響。這不由讓我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

當我還是一名等待高考的學生的時候,我把高考看的很重,仿若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件事情。我習慣於挑燈夜戰,習慣於不顧周圍的一切。由於自己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農民,所以總是會告訴自己對於高考就是要不遺餘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我這樣,在十幾歲的年紀,便給自己背上了堅硬的盔甲。我自己也是不善於傾訴的人,爸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我也需要人關懷。他們只知道我很聽話,不用多操心什麼就能什麼都做好。後來,在長期壓力下,身體估計也承受不了,我晚睡對它的虐待,終於給與以反擊,於是我生病了。

但是,對於如今上了大學並能夠繼續再學習的我來說,我反而覺得,十幾歲的年紀就應該做十幾歲的夢,懂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過分把自己困於責任的牢籠中,的確得不償失。假若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可能不會對於自己的高考時代有這樣的感慨吧。

對比於當初有些稚嫩的自己來說,如今的我懂得,高考的確重要,但面對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也需要用坦然的態度處理,以爲在你逞能擰巴時,可能會爲後續埋下遺憾。你只需要在你覺得神清氣爽的時候,全心全意,不用和別人比較什麼,真正總是要面對的是自己。

談高考作文 篇4

文章不是無情物,這個情,當然是真情,高考作文“感情”點滴談。但歷年的高考作文中,總有一些背情逆理的假大空文章。由是,xxx年的語文《考試說明》在作文基礎等級里加上了“感情真摯”的要求,表述爲“思想健康,感情真摯”;xxx年的語文《考試說明》將這條表述置換爲“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小小的位置置換似乎傳遞了這樣的信息:作爲導向,高考評分深刻關注作文的“感情真摯”,以試圖糾正應試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矯揉造作的不良文風。

感情真摯,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能夠自然地表達真情實感,不矯飾,不做作。

從古爲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實存也;男子樹蘭而不芳,無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實;況乎文章,述志爲本。言與志反,文豈足徵?”意思是很明白的:桃李不事張揚,但樹下自然地走出一條小路,那是因爲樹上結滿了果實;男兒種下蘭花,但嗅不到它的芬芳,那是因爲他內心沒有這份情感。憑草木這樣微末的事物,(尚且)要據情感來求實理,何況文章要以表達心志爲根本呢。言語與心志相背,文章怎能充分地表達呢?

毫無疑問,感情真摯是作文最基本的寫作要求之一。但是,縱觀歷年考場作文,寡情無情、虛情矯情的作文實在不少。考生往往囿於狹小的生活圈子和膚淺的閱讀層面,急於事功地從時文那裏套取法寶,機械模仿與簡單照搬,造成情感的或荒或蕪、失真失度。考場上多的是獨吟自唱的傷感,矯情做秀的落寞,搔首弄姿的輕浮,少的卻是真正關注心魂的交響,和從這心魂裏流瀉出來的文字。這種虛情假意的文章,真讓人有粉黛了面目以邀寵幸的感覺。

考生在寫文章時要注意,感情千萬來不得弄虛作假,試圖用矯情和謊言代替真情的做法,實踐證明是不能取悅於閱卷老師的。如果明白文章的真情源自生活的真情,真情爲文就非難事。

首先,要體察真情。成長中的青年,要善於體驗自身已承受的真誠關愛。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就要求我們總用積極進取的樂觀態度直面生活,不被浮雲遮望眼,觀察體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發現並領悟出人生的真情、真諦。

其次,要表現真情。作文是無需將真情藏掖起來的。要敢於把自己從生活中獲取的真實感動袒露於字裏行間,用己的淚去濡溼人的眼,用己的情去撞擊人的心。考場作文完全能有真情的流動,由是,無需刻意地取悅而終獲首肯。

第三,要昇華真情。考場作文當然有它的功利性,這就是要讓閱卷者能夠產生真正持久的感動。這樣,光有作者自己的感動還是不夠,還需要將這種感動昇華到一定的高度,使之共鳴、共振,甚至從中得到普遍的人性而不無啓悟。

湖南卷20xx年的作文題是“詩意地生活”,有一位老師寫了一篇下水作文,開篇這樣寫到:

“記得豐子愷先生說過:由兒童變爲成人,好比由青蟲變爲蝴蝶。青蟲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先生已做成了蝴蝶,便忘卻了要從爬行開始,就不顧了青蟲們是否情願,在它們身上裝了翅子,以爲可以一同飛翔。”

文中寫到一個女孩:“女孩一律是嘴饞的,阿津念念不忘我女兒給她的雪峯橘,我便挑選了幾個送她,高考輔導《高考作文“感情”點滴談》。乃瞻我橘,她便載欣載奔地飛來,旋即飛回她的座位,每人一瓣地讓緊鄰桌兒的同學有點分享,便寶貝地將橘兒收藏在她獨有的世界裏,有好些時日不吃。”

“她是哭笑都不矯飾的女孩,高挑的模樣兒長袖善舞,動靜也就不甚分明。一堂課下來,我正微慍她上課偶爾講小話,她因趕明兒賽舞而即刻要出發,需爲很國粹的舞做個解說,便惶惶然來找我。我於跳舞之類,思想的底子是藏着偏見的。倒不是盲目於手舞足蹈的美,總覺得要耽擱些備考的專題,甚是爲她可惜。我在她的催促聲裏,湊成幾句,她歡天喜地地走了。不知怎地,我竟惦記起她來,她畢竟學舞起步晚些,我不知道她的舞可是好,也不知道她索要的詞兒可是妥貼……間天,阿津回來,老遠就讀到她歡喜的生氣,努力堅持的舞蹈已能讓她升上大學。”

文章這樣結尾:“生路既非單一,爲何要用我們的經驗去左右了阿津們的飛翔呢?我只是知道舞蹈是肢體的藝術,並不曾瞭解在尋舞的路上,她會見鳥在飛,蝶在舞?阿津千真萬確是個現代的女孩,而漢唐歌舞的流風餘韻總該有點兒着落的罷,純淨如阿津的孩子願來作些傳承,其實是對的。”

“小蟲從葉緣的卵裏探出它的頭腦,重要的是自己的攀爬。大人先生卻很不以蟲們的自在爲然,即刻就要蟲成了蝶去。結果就沉寂了它們的夢想,即便將來果真可以飛了,卻只是先前的蝶的重複。”

儘管是摘錄文字,我們已經讀到了師生間的真情,以及由這份真情所傳遞出來的思悟。

葉聖陶先生在《作文論》中說:“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進而提出兩個致力的目標,“就是訓練思想與培養感情”,他想以此改變假大空文章子孫不絕的局面,其用心可謂良苦。經歷20餘年的高考實踐,“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構成文章的精髓,漸已成爲作文教學的共識。這也是《考試說明》將“思想”“感情”並提的根本所在。可以說,感情的虛假蒼白甚至消極頹廢,必定要影響到作文思想的建樹,說得通俗一點,感情真摯與否,不僅僅是一個作者有無其情的小問題,它還是一個關乎文章思想高下的大問題。

那麼,從操作的層面上,怎樣做才能寫出“真情”作文呢?我們提倡:事當、情真、言美。

事要當。議論文中舉事用例,必須以能支撐文章觀點爲度。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感情“真”,先要求事件“當”。事情憑空捏造固不可取,都來親歷也不足信。敘事當否,全在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典型性以及情感度。真實並不無感動且足夠支持立論的材料,可來自兩個方面:自身或親友師長體驗到的斑斕的生活和豐富的閱讀。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以“當”(貼切)爲尺度,有所選取地驅遣於我們的筆端。

情要真。中學生的生活體驗、情感閱歷多不可能太豐富太複雜,很多時候,調動真情的確並非易事。在可有多種選擇的情況下,要慎重取捨事件。“爲情造文”,關鍵在一個“爲”字。平日裏做了有心人,積累既豐,見識便廣,所謂成竹在胸,心中有情,怎麼寫都會是好的。臨陣時纔來抱佛腳,感受已淺,認識輒低,所謂全無主持,心中歷亂,弄不好就會矯揉造作,貽笑方家。拒絕體驗的虛情假意,絕不可能打動人心;而開啓人生的真情實感,則必須在對現時生活有所體察、認知的基礎上才能獲得。

言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紛紛繁繁的情,如何表達?而所表現的感情,有高雅粗俗之分。並非只要是真情實感就可以入文,語言要迎合哪類情味,是頗有講究的。美好的語言是高尚的情感最終得以附麗的基本保證。

談高考作文 篇5

每年的高考,網上最熱評的高考作文試題,無論出什麼樣的題目,事逼的網爺都會有一番逼精,好歹是出題大人沒與這類人一般見識,地照鍾,自然蝲蛄照叫不斷。很理解高考作文出題大人的難處,不信讓事逼們試試。高考作文命題,最大的難點是千方百計規避中學語文教師的猜題押寶給考生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其次是命題要積極向上,要給考生留有想象的空間,要貼近當下的社會熱點又不能直接露底。要我說這是一件苦差、難差、吃力不討好的鬼差。

題目是談閱卷,爲何拐到考題的命題上了呢?無非是咱們先理解出題人的難處,而後讓閱卷老師理解考生的辛苦,這就叫換位思考。

要我說,高考作文,重點是考覈學生分析題目的能力和對中文的語言駕馭能力。其次還有對不同文體結構的掌握程度的衡量。

對分析題目的能力問題的看法。咱是這樣理解的,同一個題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考生的作答能夠自圓其說,不妨閱卷老師思維開闊一些,甭管他意義積極與否,都應該給予放行。萬不可一棒子打死,弄不好你這棒子就會扼殺了一位創新性的人才。我記着,在咱那個年代,曾有一篇閱讀短文,自己命題的高考作文題。當時大部分的學生題解的意思都是“毀樹容易種樹難”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解讀爲“種樹難毀樹更難”也就是題解成了毀樹也不易的意思。當年好像這類怪異題解絕大部分都被閱卷先生一棍子打入冷宮了。對命題作文的解題,可以用“橫看峯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胸懷給予包容。

對中文的語言駕馭能力分析的建議。一般的考生,起碼都是經過一十二年的中文教育,對中文母語的駕馭能力,應該問題不大,所差的.就是書面語言的應用問題了。說白了語言的駕馭能力是考覈學生,記敘、說明、議論的有機穿插能力,是考覈學生聯想類比能力。咱們想想,神經高度緊張的學子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就要完成破題、構思、腹稿、動筆。這一系列動作,其難度不是那些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二百五先生所能理解的。當然文辭優美是更好不過了。但對絕大部分而言,我認爲只要語句通順,承轉啓合自然就應該放行,給個差不多的分值。在言語詞彙上,更希望閱卷先生開放開放再開放,多一點包含當下的網絡語言。

至於對不同文體結構的應用,我覺得該從嚴掌握,感覺絕大部分考生,在這方面問題不大。標點語言也是一個問題,不過絕大部分不錯就可以。

二三十年前,我也是一位考生,所以很體會高考學生在考場的心情,更希望決定考生命運的閱卷老師能理解。順便轉引一篇,新銳人物蔣方舟開着空調、喝着茶,思想高度興奮的狗刨子鳧作文。對蔣方舟的這篇《貓中憤貓 》的戲水作 品,我是嚴重不看好,本想解析一番,但又不想讓蔣的陰謀得逞,故而作罷。

談高考作文 篇6

一、訓練目標

1、學習選擇凡人小事表現深刻主題的方法。

2、提高選材立意的能力。

二、要點指導

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石,正如清代古文家劉大柑所說,作文如大匠操斤。無土木材料,縱有成風儘裏手段,何處設施?而要表現深刻的主題,並非什麼材料都可以信手拈來,必須認真篩選。

中學生閱歷不深,見識不廣,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是一些凡人小事:父母、鄰居、親戚朋友,老師、同學,他們的一笑一v、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印在你的記憶裏,“活”在你心中;他們做的事、說的話雖不起眼兒,卻觸動着你的情感。影響着你的思想和生活。這些凡火小事隨處可見,作文時不必冥思苦想或憑空編造;這些人和事都是從生活中採擷而來,真情實感會自然流諸筆端,用不着去無病呻吟。可見,身邊的凡人小事是我們作文材料的主體。只是需要我們下一番“尋常中顯本質、微塵中見大幹”的功夫。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小中見大”呢?

1、將凡人小事腎千時代的大背景中去寫。

文章立意深刻與否。與材料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有關,要審時度勢,使立意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

2、挖掘凡人小事的內蘊,揭示深刻主題。

有些凡人小事。從表面看平淡似水,但如果能鞭辟入裏,挖掘材料的內蘊,卻能發現深刻的道理。如峻青的《雄關賦》,只寫了登臨山海關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從眼前實實在在的山海關,聯想到心中的雄關—信念。開掘出“對社會主義,對革命事業,對偉大祖國堅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堅固、最強大的雄關”這一深刻的主題。

3、運用象徵的方法表達深刻的主題。

象徵是借形象符號,暗示某種意向的寫作技法。它的終極目的是通過某種知覺和想像的形象的暗示,激活讀者的想像力,使讀者對於形象所富藏的深層意義有深刻的瞭解。象徵手法的作用,一是能表達難以“明言”的主觀感受;二是能給讀者創造廣闊的“想像空間”,增強作品的藝術魅力。如高爾基的《海燕》,着力描繪海燕飛翔的雄姿,將革命者勇敢、樂觀、堅定,渴望“暴風雨”到來等優秀品質隱含其中,令讀者馳騁想像,體會文章的含義。正因爲象徵手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記敘文中,如果能恰當挺用,即使小題材,也可揭示深刻的主題。

當然,“以小見大”的方法決不止以上三個。此外還有“積小成大法”,即將生活中許許多多小材料聚集在一起,可以反映一個“大”主題。如關於雷鋒的報告文學、通訊報道的文章,寫的都是雷鋒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合在一起,便體現出雷鋒的偉大人格。如唐R《瑣憶》選擇了魯迅先生七件小事,表現了魯迅的偉大人格。還有“對比法”,即通過兩個小題材之間的對比,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位同學寫他在體育補測時,爲了爭名次故意左搖右晃撞人,結果自己沒站穩摔倒了,而被撞在後面的同學卻停下來把他扶起,終於共同到達終點。材料很小。但一“撞”一“扶”鮮明對比,說明了那位同學正直、豁達、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而“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至於運用哪種方法。在寫作實踐中要靈活處理

談高考作文 篇7

作文批改是語文老師感到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面對一個班幾十本作文、同一個題目,對於幾乎相同的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寫出來的作文也大體相同,老師怎樣批改才能避免評語的雷同?我認爲寫評語一定要有個標準,每篇作文的要求不同,標準也不一樣。高考我在作文批改時給自己制定了以下幾個標準:

一、按照既定目標批改作文。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一學期的總目標,然後在各節作文課的教學時再製定出具體目標,評語要圍繞這些具體目標來寫,如初一教材第一單元作文要求學生要有創新,我在制定具體目標時作了如下要求:1、立意新穎,不落俗套;2、語言有創新、有時代感;3、要體現出自己的個性色彩。每篇作文不宜提過多的要求,目標制定2—3個,學生容易接受,在寫作文時也容易達到,這樣可以降低寫作難度,批改時也可以準確定位。

二、檢查學生審題是否正確。

一篇作文一定要有文題,即使不是命題作文也可看出學生的審題水平,有了作文題目,學生應從那些方面來審題非常重要。作文應該寫什麼,受哪些條件限制,重點在哪裏,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在審題時都應該考慮到,通篇的佈局也體現着學生審題的思路。一個有經驗的老師,讀完一篇作文,就知道學生審題的方法是否正確,如:命題作文《圓》,要求學生寫一篇議論文,本來“圓”與人民幣中的銀元沒有聯繫,如果將“圓”理解爲銀元的“圓”,寫出來的作文就只有寫成說明文了,可是在一次考試中有的學生就將“圓”理解爲銀元的“圓”了,這是審題的錯誤。寫一篇作文的第一步出現了錯誤,下面的內容也就毫無價值了。

三、指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寫作方法。

批改作文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寫作方法,課本上根據內容不同,在每一單元中都側重了幾點寫作方法,在實踐中訓練應用,評語中也要體現寫作方法的優劣。在批改作文時老師切忌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只要學生運用的方法有助於反映主題思想,那麼這種寫作方法就可以運用,要讓學生放開手腳,靈活多樣地選取自己喜歡的寫作方法。

四、重視材料的運用。

學生作文的內容是否廣泛,開合是否自如,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生掌握材料的多寡。作文的材料有三種:指定性材料、半指定型材料和非指定性材料,學生如果能靈活運用材料,可以爲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教師在評語中體現這一點,有助於加強學生對運用材料的重視。

五、寫作要有文采。

一篇文章的文采決定了這篇文章的檔次,如果文章的選材和立意都很新穎,可通篇都是病句,那麼這篇文章也頂多劃入二類作文。有了文采文章也就有了閃光點,這些文采正體現了文章的價值所在。老師可根據學生程度不同來決定不同學生的“閃光點”,對於一個差生來說,平時的作文一塌糊塗,偶爾寫了一篇稍好一點的作文,那麼其中只有一兩句話是本文的亮點,也可定爲該篇文章的“閃光點”而給於肯定。

另外批改作文時還應注意學生應達到的起碼要求,如書寫規範、整潔,運用格式、標點、修改符號正確等,將這些細則都列入計分總項中,這樣作文批改才能給學生一個準確評價。

談高考作文 篇8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和高考作文中,審題是作文的第一關,也是關係到作文成敗至關重要的一環。考生由於對題目中的語詞的具體恰切含義、適用的語境瞭解不夠,對文字材料、圖形、圖表中非必要甚至是贅餘的信息沒有加以辨析、篩選,無法把握住主要信息,導致了審題的失誤,或者是選用的材料不能較好地表現、證明中心,材料的主次安排不當,出現大盤失分的現象還是較爲嚴重的。

高考對考生的作文審題的要求是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呢?讓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作文題目的特點:

一般來說,一個作文題目可以包含三個部分:(1)作文材料 (2)題乾和寫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項) (3)標題。不是每道作文題都有這三部分,如果是材料作文就沒有標題,是命題作文就沒有材料,全都有的是給材料的命題作文(1998、1999年的高考作文題其實就是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相結合的一種模式)。

從寫作構思的方向看,不管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兩者的結合,作文題目和材料本身都對考生的思維起了規定、限制的作用,所以說,從這個意義上說,除自由作文外,中學生的寫作訓練,特別是高考作文,從本質上說都是命題作文,所不同的只是命題的方式而已。 凡是命題作文,都在構思方面形成了限制性:有的限制是由語詞構成的,有的限制是由圖形、圖表或文字材料構成的。正是由於命題作文的限制作用,考生的思維方向才能正確,纔有深化的可能,它使最後形諸卷面的材料經由了一個由龐雜到單純,由多頭緒到逐漸統一的過程,即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思路凌亂到觀念明確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命題作文對考生的思維來說,也起到了啓發的作用。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審題了。

“審題要準確、全面”應該說體現在兩個相關的層面上,只要其中的一環出了差錯,審題就不可能做到準確、全面。

一、各種限制的把握

首先要審範圍,審清試題通過標題、材料和寫作要求所限定的寫作範圍,這就是命題作文限制性所要求的。試題所要求的不要忽略、遺漏,沒要求的或是規定不要寫的千萬不要寫進去,即使你在此處有很強的表現力,爲了文章的主旨,爲了準確地表現中心,你都要忍痛割愛。

在一則“某公司花鉅款修建的草坪被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職工踐踏”的材料下有一作文要求:寫一段話,描述草坪被衆人踐踏後的情形(要求:想象合理,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二百字左右),在這裏,我們有的學生沒有全面地把握題意,1、對時間詞“後”的提示沒把握住,詳細地描寫草坪被踐踏時的情形 2、沒完成“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的要求。與此相類似的,1993年小作文要求說明“圓規的功能、構造和使用方法”,不少考生漏掉“使用方法”或“功能”。大作文要求記敘姐姐、弟弟和父親的話,讚美老樹皮和新樹皮,有的考生漏掉了姐姐的話或弟弟的話,漏掉了讚美老樹皮或新樹皮。這些都是出於審題馬虎、不夠認真的原因,是淺層次的失誤,只要認真一點,這些失誤都不難避免。不過,學生審題失誤主要的還是出於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學生對命題中語詞構成的和材料構成較隱蔽(隱性)的限制沒有領悟。下面我就來談談在限制性的把握上學生作文存在的情況及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語詞構成的限制

1、對語詞概念的內涵外延把握不確切、不到位

(1)在內涵上 較有代表性的失誤有下面幾種: 第一種情況,有的題目中的某個詞語本身包含有兩個或兩個層面以上的含義,有的學生在審題時會簡單地把它理解爲其中的一個。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由兩個語素組成的並列式合成詞和具有比喻義的詞語上。前者如1998年高考作文題“堅韌——我追求的品格”,“堅韌”在當年考生答卷和非考生的作文中,就出現片面的理解,即“堅強”和“有韌性”只寫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此點而言,這個題目比起供選的第二個題目“戰勝脆弱”難度要大,這一點恐怕是命題老師考慮不周的地方——照理說,供選擇的兩個題目在難度上應是相當的)。後者如“包袱”、“戰鬥的一年”、“年輪”、“根”、“蠟燭”、“燈”、“鏡子”,在審題時要結合文體弄清它們的恰切含義,因爲這些詞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第二種情況,有的語詞較其種概念,有其特定的含義,有的學生在這一點上混淆、分辨不清,以致寫錯了方向。如“牽掛”一題,有的學生把它理解成一般意義的思念,那不對,“牽掛”是對對方令人擔憂、掛慮之處放心不下的一種思念,這令人掛慮、擔憂之處可以是健康狀況、工作狀況、家庭收入、學業成績、人際關係等等,很多學生錯誤地理解成對遠方親人、友人的思念。第三種情況,題目中有的詞語屬於非常用詞或屬於個別學科、領域的特定用語,學生對它的具體含義不明白,把它曲解成別的意義,如1999年高考作文中,有的考生把“移植”一詞曲解成“(類似錄音、錄像、電子掃描的)灌輸”。

(2)、在外延上,每個詞語都有約定俗成的使用語境,它的同義詞、近義詞的使用語境並不一定與之相同,學生在這裏往往混淆了。如:“憧憬”,有的學生籠統地把“憧憬”理解成“嚮往”——嚮往得到一個好的職業、好的機會……,在作文中詳寫引起嚮往的緣由和爲此嚮往而付出的努力,這就錯了。這錯的原因是,“憧憬”的外延和“嚮往”的外延不盡一致,“嚮往”的對象可以指想得到一種較具體的物、待遇、機會或精神體驗,也可以指較抽象、較寬泛意義上的美好生活(寫的是一個面),而“憧憬”要寫的就是“未來的生活圖景是如何的美好”,這一點,很多學生混淆了。此外,有的學生寫成渴望回到過去,在沒有污染、沒有戰爭的環境中生活,或是夢想有一天能回到過去的災難、貧窮的現實中,瞭解過去。

2、短語中的重點詞語把握不住

有的作文題目是一個短語,此時,能不能抓住重點的詞語,也就決定了能不能把握中心。如:“感受幸福”一題,學生沒有抓住“感受”二字,結果把重點放在,(1)幸福到底是什麼,比如,一同學是這樣構思的:讀書苦,遇上減負,高興,玩個痛快,感到幸福;一星期後,玩膩了,百無聊賴,重又拿起書,終於明白幸福在於辛勤地勞動及從中得到快樂。(2)從父母親人的角度寫他們給了自己多少幸福快樂(並非從自己感受的角度寫)。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短語中重點的詞語如果沒有把握住,容易出現偏題的情況。

二、圖形、圖表或文字材料構成的限制

作文命題中,圖形、圖表或文字材料相對於標題和半標題,往往包含了一定的非必要信息甚至是贅餘信息。這要求我們在審題時加以認真辨析、篩選,因此這種命題審題的難度比命題作文來的大,其審題難度的大小和材料提供的信息的數量多少、材料中包含的非必要信息、贅餘信息的干擾程度有關。

在圖形材料中審題難度最大的當屬漫畫了,因爲漫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徵的方法,簡單而又誇張的手法來表現生活或時事,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如果不能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理解漫畫的真正寓意,那不管你是描寫說明漫畫的內容,還是根據漫畫內容立意作文,都是會失敗的。例如:就因對漫畫的特質不瞭解,加上提示文字沒注意分析,1983年高考漫畫材料“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有的考生就把井當作了“大壩”,以爲那人正在搞破壞。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平時的系統的專項訓練,讓學生了解、掌握漫畫構圖的特點及創作的思維特質,增強他們對此類材料的審題能力。

圖表材料的審題立意的難度也相當大。這難就難在學生首先要從圖表中標明的各種情況和註明的各種數字中把握住作者想要說明的問題及想要表達的意旨,然後再聯繫實際或立論或敘事,這對事物的數據、情況的分析同樣需要系統的專項訓練。

文字材料審題的關鍵是分析材料,準確地把握材料的中心,準確立意。任何一則材料,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雖然材料的中心不等同於從材料中提煉出的觀點,但它可作爲提煉論點的重要依據。

對於記敘性材料,要準確地把握中心,就必須抓住材料所記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材料的感情傾向,這也就要求我們要認真閱讀材料,注意從材料的整體性和主要意圖來分析,正確把握材料,讀懂材料的真正含義,這樣纔不會隨意割捨材料,才能真正地把握材料的主旨,準確地、鮮明地確立論點。

寓意材料題型,指在表層意思下蘊含着本質意義的材料的作文題目。寓意材料形式多樣,有寓言、故事、童話、典故、喻體詩等,具備譬喻性是它們共同的特徵。寓意材料題型的立論難度較大,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於寓言故事,審題的第一步在於要仔細地閱讀材料,分析所供材料蘊含的意義,看它闡明瞭什麼道理和觀點,提供了一個什麼啓示,也就是要明確所供材料的主題。寓意材料的某一自然現象或某個神話寓言故事,一定蘊含着現實生活中的某方面道理,這也就是說要領會寓意材料的寓意,必須越過材料尋找(落實)道理反映的相類似的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我們姑且稱之爲本體,那麼,要從材料中的喻體聯想到現實中的本體,則必須把握住兩者的相似點,這相似點就存於在材料中喻體之間的各種關係上,一旦理清喻體間的關係,就可以聯繫實際展開聯想,水到渠成地確立論點了。

二、材料的選擇、表現

上面談的這些是審題的“準確、全面”要求的第一層面,第二層面是材料的選擇、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在明確了寫作的範圍、選準了入題的角度、確立了正確的中心後,還要進一步安排能說明和表現中心的材料,把握符合題意的重點以及採用試題要求的文體和表達方式,說簡單點,那就是如何恰當地選用材料表現中心的問題,相關地存在着典型和非典型、主次、詳略的問題。具體地說,這個過程是作文的構思過程。從體現在卷面上的寫作結果來看,構思和審題存在着一致性,構思好,審題就一定是準確無誤,構思不好,那審題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錯,所以說,審題的準確全面還直接體現在作文的構思上,直接體現在對材料的處理能力上。

下面舉幾個例子分別說明學生作文在材料的選擇、表現上存在的情況及應注意的問題。

一、材料的質量不高。材料的質量標準包括典型性、現實感、新穎度。典型性要求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現實感要求能夠從現實中選取材料,能使讀者感覺到作文內容與當代生活的關係;新穎度要求材料給人以新鮮感。寫“信任”一題時,許多學生不管是什麼文體,大多選用“錢包丟了”、“父母對我學習的關注”等材料來表現信任,可有的學生則能寫出象“爲官要取信於民”、“我們在信任中成長(父母、老師、社會、祖國的信任)”、“在商業社會中不能利慾薰心,只有尊重別人的利益,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這樣的材料。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材料的質量不一樣,作文的質量就不一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平時加強相關的的訓練,讓學生具有較廣闊的視野、較強的觀察力和敏捷的思維,具有較寬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的獨創性、靈活性。

二、詳略、主次處理不當。“詳略、主次要處理得當”看起來挺明白的,無須老師做深入細緻的指導,其實不然。從學生的寫作實踐看,在長期的寫作訓練中,這應該是常抓不懈的一項內容。作文中,學生往往對文章該表現的重點(主要的方面)把握不住,把該詳寫的當成了次要方面略寫了。例如:“感受幸福”(記敘文)該寫的有兩點:1、幸福的感受是什麼樣的?2、具體的感受過程。在這兩點中,第二點是主要的,該詳細刻劃,我們可以通過某人的心理反常(看外物的異常:花、天空等變美了,人的性情變慈祥和善了……),行動的反常(手忙腳亂、拘謹、拍了下誰的肩、親了下誰的臉……),語言的反常(語無倫次、說不出話、大喊大叫……),表情的反常(臉紅、緊張、故作嚴肅……)等來反映(這裏的反常是指和常態想比較而言的)。可是大多數學生這一點沒抓住,缺乏表現力,較多地去寫幸福的感受是什麼樣子的。這些都是主次把握不好,從而導致詳略處理失當。從把握重點的角度看,材料的詳略、主次處理和審題的第一層面是統一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這一方面的指導和訓練。

談高考作文 篇9

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麼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於曠野要經歷千萬裏奔跑的錘鍊,那麼那奔騰萬里爲夙願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於世,成爲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捨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

看慣了凡人的庸庸碌碌,聽厭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使我們心中重燃建功立業的激情;聽厭了對命運的感傷,想破了身世的無濟,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使我們重生改變命運的豪氣。捨我其誰,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樹立起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捨我其誰的意氣,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使我們爲了自己身上所擔負的重任而勇猛作戰。——捨我其誰的意氣,是人們騰飛的起點。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

凡人慾成大事者,皆需受盡千磨萬礪。也許上天就是喜歡捉弄那矢志於成功的人們,他總是要爲孜孜於輝煌的人們設置障礙。那障礙,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url=]大陸[/url]中連天風雷,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運的人們呵,他們還有理想,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布魯諾一般投身於火海,爲捍衛真理而與烈火永生;他們在獻身理想的意氣指引下,如哥倫布一般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爲探尋未知世界而披肝瀝膽;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紅軍[url=]戰士[/url]一般豪氣頓生征服千山萬水爲拯救民族而抗爭,獻身理想的意氣,是成功的精神動力。

勇於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

科學,充滿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類站在自然與社會聖殿的門口,不時的規探其中的奧妙,而只有勇於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設置的禁區,徜佯於科學的無盡美妙。於是我們看見楊振寧李政道勇於質疑前人,看見吳劍雄勤於實驗破解謎雲,看見一代大師王淦昌在極其惡劣的科研條件下爲物理學發展獻計獻策。——勇於探索的意氣,是成功之眼。

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爲意氣風發,慷慨激越之人。讓我們以捨我其誰的意氣爲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爲指引,以勇於探索,勇於挑戰的意氣爲漿,駕起人生的巨輪,向着成功的彼岸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