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關於談高考作文彙編九篇

關於談高考作文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高考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談高考作文彙編九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一、辯證思維——引導作文正確路徑

有的同學在複習語文的時候常常走入一個誤區,認爲語文基礎知識雖多雖難,但複習起來容易操作,複習效果快而明顯,可是作文訓練卻不好把握,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多寫幾篇文章對提高分數沒有明顯的幫助。因此,在複習中不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投放到作文訓練上。其實這種思想並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複習固然重要,但作文分數重,對考生的心理影響較大,更不能偏廢。

要想寫好作文,思維能力的訓練非常重要。面對一個作文題目能夠進行準確的認識分析是寫好一篇文章的關鍵,尤其是議論文,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說理,說理需要認識分析,認識得越充分,分析才能越深刻,說理才能越透徹。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注重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我有意識地鍛鍊自己觀察認識問題的能力,儘量用所學過的知識一分爲二地想問題、辦事情,以發展、變化、聯繫的觀點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種健康、上進、善良的心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一個心智健康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所謂文如其人。以辯證的思維方式去寫文章,會避免看問題的片面性,減少審題不準的毛病,引導正確的作文路徑,同時也能豐富作文的內容,提升作文的認識層次。

進入高三衝刺階段,我在複習語文的時候,仍然非常注意有計劃、有針對地進行作文訓練,注意觀察考試作文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向,尤其重視思維的準確性訓練。鑑於高三複習時間緊迫,我在作文時,常常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審題上,對作文題目形成自己的認識後,把思路理清,寫下提綱,交給老師批改,或與老師討論。這樣可以節約不少時間,同時又很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思維訓練,增強對作文題目的靈敏感覺,爲寫好一篇立意準確的好文章奠定了基礎。多做這樣的思維訓練是很有好處的。

二、讓思想變成海綿,吸納生活的養分

隨着社會生活的進步,中學作文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古人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現在的考試早就不是對教材的機械重複,所以高考語文不可避免會涉及到社會文化的內容。高考作文命題趨勢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強調時代感,突出實用性,像20xx年的高考作文題“誠信”,20xx年的高考作文題“論親疏關係”就體現出這樣的特色。

關注生活、文化、人生、情感是高考的要求,作文訓練,更是應該關注現實生活,更有現實針對性,更關注現實存在的問題,要注意反映和解決現實的、熟悉的、帶有傾向性的、典型的、具體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在一定的文化修養、文字積累的基礎上,打開思路,激發寫作的熱情,加強創造性作文訓練。心中有了豐厚的積累,上到考場時才能言之有物。

我在高三複習時仍然堅持用一定的時間去拓寬自己的閱讀面,關注身邊發生的事情,以及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讀本,豐富自己的思想,注意訓練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提高認識能力。由於複習很緊張,我會見縫插針閱讀報刊雜誌,《讀者》《青年文摘》《21世紀報》等是我的最愛,或者一些經典名著的片斷,以豐富自己的閱讀面,爲自己的寫作打好基礎。使得寫出來的文章有自己的觀點,內容更充實.更有真情實感,因而更有深度和力度,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三、不說廢話,讓語言準確流暢

高考對不同表達方式運用能力的考查都作出了相應不同的要求:記敘要能清楚完整,詳略得當;描寫要能具體生動;說明要能把握特徵,語言簡明;議論要能論點明確,論據比較充分,論證合理。高考作文對不同表達方式的運用有各不相同的考查重點,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提高把握不同文體、不同表達方式特點的能力很有必要。

在複習中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我注意既要把握不同文體各自的寫作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綜合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如在寫記敘文時,加入較多的描寫,避免了呆板呆滯;寫議論文時,運用舉例和說明,使文章顯得充實生動。

同時在複習作文時重視語言的運用也至關重要。語言是敘事、說理、摹形、傳情的工具,是寫作能力中最基礎、最穩定的能力,對語言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作文的重點。高考作文語言的要求是“規範、準確、連貫、得體”。“規範”,指用字規範,合乎語法,合乎邏輯;“準確、連貫、得體”是指用詞造句的技巧方面的問題。在行文過程中我注意敘述的流暢,不無緣無故堆砌辭藻,說廢話、套話,儘量把自己的觀點看法,用準確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做到文從字順。同時,調動平時的積累,使用貼切、生動、優美的詞彙,扣題、活潑的表達方式,使文章顯得更有文采,爲文章錦上添花。

談高考作文 篇2

兩位老師的觀點都很新穎,也談得很有道理,確實切中了目前高考作文中一些問題的要害。但我認爲,高考作文自有其特殊性,我們應該從高考的角度來認識高考作文,而不能以自由的生活作文的眼光來看待高考作文。在此,我也想談談我對高考作文的一些思考和認識,以就正於大方之家。

高考作文與科舉取士

談到高考作文,很容易讓人想到古代的科舉取士。中國古代的科舉取士基本採用的是一文定終身。關於這種形式的好壞,在語文界一直有爭論。有人認爲這種形式好,能比較全面地檢測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有人認爲因爲存在着評分上的不公正性,不宜過多地誇大作文的選拔功能。到現在呢,又衍生成高考語文試卷中究竟該不該加大作文分數,更有甚者甚至引發了高考語文試卷中還要不要作文題的爭論。《現代社會需要這樣的高考寫作嗎》一文中就說到:“爲什麼不少發達國家因爲(作文)缺少客觀性的評價而不考作文,爲什麼我們的近鄰——有濃郁中國文化底色的日本,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考場作文並不給予評分,在同等情況下翻出來以供參考,這恐怕是工業社會對寫作內容、方式、數量的要求與農耕時代的要求發生了巨大變化有關吧,老師筆記《漫談高考作文》。”我認爲,也不應該把高考作文一棍子打死,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之下,取消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作文的做法是不現實的。高考作文自有其選拔功能,我們就拿走向極端的古代科舉“一文定終身”來說,它不也選拔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嗎?中國古代出名的文人裏,多數還是通過這條路走出來的,你敢說他們就不是人才嗎?當然,你完全可以說,是人才,無論採用哪種選拔方式都可以脫穎而出,既然這樣,我們還要現在的高考幹嗎?我並不是替科舉取士辯護,我們現在的高考也並非科舉取士,我也並不是說現在的高考就沒有問題,包括高考作文我也認爲應該改革,只是作文,至少在目前,還自有其選拔功能,不宜完全否定。

客觀辯證看待目前高考作文

應該說,恢復高考以來近三十年的高考作文走過了一條不斷探索、不斷更新、不斷嘗試的道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各領風騷好幾年,發展到現在,應該說呈現出來的是百花齊放的局面。我認爲,出題人也算絞盡了腦汁,每年出完題以後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批評和指責。而社會呢,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因爲只有批評和指責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水平——我沒有人云亦云,我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當然,我也並不認爲高考作文題不可以批評和指責,我只是想說,不要動不動就採用全盤否定的手法,高考出題人對自己出的題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自有他們的想法。

我認爲,目前高考作文的癥結還主要表現在命題的傾向性上,它直接剝奪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論是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在作文題的原材料部分,幾乎都有“明顯”的審題傾向性,這很不利於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這也許纔是造成《高考作文:你要把我們帶到哪裏去》一文中所說的“語言華麗、內容空洞的文章得高分”、“借歷史故事說事的文章得高分”、“玩弄技巧、胡編亂造的文章得高分”的根本原因。因爲學生根本就不再需要花太多的工夫去審題立意(材料裏面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應該往哪方面寫作),只需要“玩弄”點小技巧就可以輕鬆地得高分,他爲什麼不這麼去做呢?可以這樣說,目前絕大多數的高考作文題都在漠視對學生思維的考查,富有思辨、爭論價值的作文題如鳳毛麟角,學生只需要用一些小技巧、小花樣,堆砌點歷史的或現實的材料,去闡發一通出題人已然給出的思想,就可以贏得高分。這當然直接違背了作文考查的初衷。

談高考作文 篇3

隨着我國城市的新街道和新興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的涌現,“卡地亞”、“塞納維”這樣的洋地名也如雷貫耳,漸漸的也就習以爲常了。但“洋名稱”的大量出現,卻使我國許多古老傳統地名的消亡和具有名族特色地名的弱化。由此引發了許多問題,我覺得應理性思考一下地名洋化。

地名洋化確實衝擊了民族文化傳統,隔絕人們歷史記憶,導致文化的斷層化。

有人說:“老地名承載着古老文化,記載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的根,絕不能被洋化。”隨着時移世易,歷史留下的痕跡也在逐漸消逝。隱入草叢的青石板、瓦片上隱約的紋路、小巷中吟唱的歌謠,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在這裏,小巷有了新的洋名字,青石板被水泥替換,瓦片被現代機械無情碾壓化作塵土。街道、小巷披上了新裝,但這光鮮的背後總讓人感到空虛,彷彿頂着明媚的陽光,卻丟棄了古老傳統文化的影子,喪失了魂魄。

地名洋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應拿來爲我所用,但不能唯洋是崇。

現今,我國打開國門,與其他國家的交流非常頻繁,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各地都形成了許多外國人的聚居地。像在北京的望京,許多韓國人都居住在那裏,爲了使他們能夠生活得更方便些,那裏的街道、店鋪都取的是韓國“洋名”。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外相融,豐富中華文化。相對於這些無關緊要的地名洋化,但涉及到歷史文化重要的地名是不能洋化!比如不能把“望京”改爲“首爾”;再如新興建築取洋名,爲的是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又或是滿足人們心理上的“洋名新奇觀”。但故宮門前的天安門廣場是永遠不能改名的!因爲它承載着歷史的痕跡,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

對“地名洋化”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批判性的吸收,切不可迷失了自己。

人們偏愛“洋名”的現象氾濫值得人們深思,央視《焦點訪談》、《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此給予了批評。洋化地名可以,但我們一定要提防文化侵略。簡而言之,我們可以住在叫“羅託魯拉小鎮”或“亞特蘭蒂斯”這樣的小區,但我們依舊是中國人,我們的心中時刻銘記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若是過度製造出地名洋化的風潮,將會混淆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扭曲人們的價值取向,造成民族傳統文化被侵略、被弱化局面。與世界接軌,與時俱進,可以開闊視野,但不能迷失了本性。

地名洋化,就像是在我們民族文化大樹上掛起一盞盞華麗的彩燈,可以進一步增加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但我們一定要扎牢傳統文化堅固的根基,方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談高考作文 篇4

昨天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由於是高考,學校顯得異常莊嚴和平和。曾經熙攘的小吃街也鮮有人往來。離開幾年之後再去熟悉的地方,很多變與不變得東西,都充滿回憶的味道。

我找到那家上學最愛去的小店,點了常吃的食物坐下了。迎面來是熟悉的熱蒸汽和老闆招呼的聲響。這不由讓我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

當我還是一名等待高考的學生的時候,我把高考看的很重,仿若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件事情。我習慣於挑燈夜戰,習慣於不顧周圍的一切。由於自己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農民,所以總是會告訴自己對於高考就是要不遺餘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我這樣,在十幾歲的年紀,便給自己背上了堅硬的盔甲。我自己也是不善於傾訴的人,爸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我也需要人關懷。他們只知道我很聽話,不用多操心什麼就能什麼都做好。後來,在長期壓力下,身體估計也承受不了,我晚睡對它的虐待,終於給與以反擊,於是我生病了。

但是,對於如今上了大學並能夠繼續再學習的我來說,我反而覺得,十幾歲的年紀就應該做十幾歲的夢,懂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過分把自己困於責任的牢籠中,的確得不償失。假若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可能不會對於自己的高考時代有這樣的感慨吧。

對比於當初有些稚嫩的自己來說,如今的我懂得,高考的確重要,但面對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也需要用坦然的態度處理,以爲在你逞能擰巴時,可能會爲後續埋下遺憾。你只需要在你覺得神清氣爽的時候,全心全意,不用和別人比較什麼,真正總是要面對的是自己。

談高考作文 篇5

高考第一科語文可以說一直是社會的焦點,也是公衆和輿論議論的中心。一方面是一般公衆對高中數理化多數都忘得差不多,難以判斷題出得如何,也無處下嘴議論,那些專業的門檻雖然並不很高,也曾經學過,但還是很難跨過去。但大家都識字,都有文字的理解力,作文題人人都可以議論一番。另一方面當然作文和社會有聯繫,題目容易讓人有所聯想,也可以藉着作文題目澆自己的塊壘。所以關於作文題的各種議論最多。這當然是好事,讓衆人關注還是有好處的,因爲語文水平提高被社會關心畢竟是積極的;但也會造成對出題方的壓力,往往會讓專業精神受到衝擊。

評判高考作文題的好壞,當然見仁見智。但有兩個標準還是有意義的,也需要社會有相對的共識:一是高考就是要考出學生適應不同大學學習的不同水平,還是具有選拔性的考試,因此還是要有區分度,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現場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水平高的學生能夠有發揮的餘地,可以一展其才華,水平低些的也能寫出自己的水平。這樣的題目既不能太難,太難了就都寫不好,大家一樣差;也不能太容易上手,大家平時在整個高中階段已經經過反覆練習,也經過了押題,很多範文都背得滾瓜爛熟,如果題目正中下懷,就容易大家都寫的一樣好,也難以看得出來高低。二是高考其實終究是看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否適應大學學習的需要,看理解力、表達能力和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不是看學生是否是有大作家、大社會評論家。有人說大作家來考不一定能考得高分,這也並不奇怪,因爲大作家的想象力和表達力高則高矣,但卻未必能適應高考的需要。高考本來就不是爲了發現文豪。豐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社會見解,當然極爲重要,社會非常需要,但那其實有另外的空間來展現,現在社會的出路也很多樣,不會被埋沒,但這些也難以在很短時間的的高考語文考試中充分展現也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高考作文最終還是要受到自己的功能和性質的要求的制約。

看今年高考九個作文題,其實很有趣。從總體上看,這些題目主題積極,社會意義都很正面,這些都會毋庸置疑的。相對看來,題目都相對較易入手,學生們都能有所發揮。而議論文爲中心的態勢沒有改變,但近些年主流的高考題是以具體事件等爲引子,引發議論的事件型作文。傳統的命題作文最近一些年已經不再普遍,而今年可以說是傳統式的命題作文和事件型的平分秋色。傳統式的命題作文的復甦還是值得注意的。我以爲全國1卷《獎懲之後》和上海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體現出高考題的特點比較充分。全國1卷用漫畫來表現,學生髮揮空間大,可寫的多,區分度高,容易考出水平,是題目中難得的。這個漫畫好就好在指向性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看起來還是容易理解的,但真琢磨其意味,也並不容易。這就讓各種不同水準的學生都有發揮的空間,但水平如何,可以通過這個題目考出來。這題目也無從押題,只有靠考生平時的積累和整體的語文能力的積累。而考生領悟多少,能表達多少就真正能夠體現他的綜合的語文能力。上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看起來大家都能說一些,但真說得深入就要一定水平,但又不是太難,和當下學生們的生活經驗也息息相關。對他人的評價會影響他人的生活,我們也都是他人的他人,這裏其實有很廣闊的發揮的空間。

全國2卷《語文素養提升大家談》直接把現在語文教育的困擾交給學生思考,也會讓人押不着題,或者是高中老師訓練的盲點所在。但這個題似乎難度相對較高,這個問題社會公衆也有各種分歧的意見,專家們也正在不斷進行探討,要求中學生能夠給出很獨到的答案則相對不太可能。大家談也可能會流於泛泛而談,無論水平高低,都難以深入下去。全國3卷的小羽創業或浙江的虛擬現實都是熱門現實現象,其實比較容易切入寫,也會有所準備。前者是應和今天社會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後者是和今天最時髦的VR議題相連。這些題目考生都能順着路子發揮,不易跑題,也會寫出一些水準。

北京的兩個題目,第一個關於華陰老腔,涉及傳統文化議題,也是社會流行現象題。這類題,社會上人覺得很時尚,很切近社會,其實寫法也有一定的路子,並沒有超出社會流行見解的觀念。現在中學語文教學其實時尚性也並不弱,考生的一般知識面也並不太窄,這些題進入相對並不難。北京第二個題目《神奇的書籤》雖然題目比天津的相似題目要複雜些,但也並不難寫,基本思路其實和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相差不多。常有人以爲中學語文教學還是死記硬背的一套,其實對中學語文教育隔膜,現在中學教學觀念和社會上一樣新,激勵學生創意,對現在社會上的流行議題,對媒體等都說的新觀念早就有反應,大都市學校如此,許多三四線好學校也如此。我有時倒覺得反而對語文基本功訓練有些欠缺,不扎.實。

江蘇的《話長話短》是傳統本分的議論文,雖然容易準備,但寫好也有點難度。其實這樣的傳統題目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爲準備這樣題目不容易,臨場發揮還是要見到功力水平。這樣的題也屬於見仁見智的。至於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或山東的備好的行囊,發揮空間很確定,思路也很清楚地限定在題目中,都相對容易寫,老師也容易在平常訓練中準備好了,也不容易看出學生水平。高考作文出題其實很不容易,要經過學生的檢驗,也要社會的檢驗,在這些複雜的要求中尋求多方平衡其實是重要的。

談高考作文 篇6

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麼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於曠野要經歷千萬裏奔跑的錘鍊,那麼那奔騰萬里爲夙願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於世,成爲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捨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

看慣了凡人的庸庸碌碌,聽厭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使我們心中重燃建功立業的激情;聽厭了對命運的感傷,想破了身世的無濟,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使我們重生改變命運的豪氣。捨我其誰,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樹立起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捨我其誰的意氣,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使我們爲了自己身上所擔負的重任而勇猛作戰。——捨我其誰的意氣,是人們騰飛的起點。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

凡人慾成大事者,皆需受盡千磨萬礪。也許上天就是喜歡捉弄那矢志於成功的人們,他總是要爲孜孜於輝煌的人們設置障礙。那障礙,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url=]大陸[/url]中連天風雷,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運的人們呵,他們還有理想,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布魯諾一般投身於火海,爲捍衛真理而與烈火永生;他們在獻身理想的意氣指引下,如哥倫布一般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爲探尋未知世界而披肝瀝膽;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紅軍[url=]戰士[/url]一般豪氣頓生征服千山萬水爲拯救民族而抗爭,獻身理想的意氣,是成功的精神動力。

勇於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

科學,充滿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類站在自然與社會聖殿的門口,不時的規探其中的奧妙,而只有勇於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設置的禁區,徜佯於科學的無盡美妙。於是我們看見楊振寧李政道勇於質疑前人,看見吳劍雄勤於實驗破解謎雲,看見一代大師王淦昌在極其惡劣的科研條件下爲物理學發展獻計獻策。——勇於探索的意氣,是成功之眼。

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爲意氣風發,慷慨激越之人。讓我們以捨我其誰的意氣爲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爲指引,以勇於探索,勇於挑戰的意氣爲漿,駕起人生的巨輪,向着成功的彼岸遠航!

談高考作文 篇7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妝點!

現今,承認我國教育出現了問題的人已不在少數,但其中很多人又拒絕談及這個問題。他們所說再沒有找到可以與之替代的之前,就不該對此發表議論。這個想法實在可悲,大概,在其他方面他有正確吧。但這樣說的人忘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如今尚有幾百萬的莘莘學子正飽嘗其中的艱辛,我們還能不急嗎?既然有心,自然談着無妨,不過無需“逢人便戲”。可某些人說這是“大談特談”,假使真是這樣——在許多人還沒有明白“該談”的時候,我看就應該“大談特談”。

橫亙在學子心中的一條天塹就是——高考。這是一條傷亡通道,鮮有人能囫圇的通過。對於大多數學子來說,高考已不在是簡單的一次學業水平測試,它集聚着十二年的寒窗心血,匯聚着家裏門外親戚朋友的殷切希望,凝聚着兩代或者幾代人的想望;它更是一種象徵,涵蓋着人生價值學、社會心理學等複雜的東西。如果萬無一失,自然皆大歡喜;可是萬一了,對於考生乃至他身後的所有人來說,那是昏天黑地,是絕地無生!可笑的'是,我們竟把如此重要的抉擇完全寄託在那一張雪白的紙片上,聽任它的擺佈;摸摸那些紙片,溼淋淋的,也許上面還留有未乾的血淚吧?!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學得比較紮實那失誤自然比較少了,還用怕高考嗎?既然怕高考,那就是說明你的功夫沒有到家嘛!——我將詛咒這種想法,懷着最大的惡意也懷着最大的恨意詛咒它。至於原因,我將不會說一個字。

高考已經把學子們的人生打亂了;學子們毫無意識或者被動的圍着它打轉。

當下,成百萬的學子正翹首盼望着。盼望着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正如他們瞪着大眼睛守望黎明一般。高考可以說是他們世界中的一盞標燈,明滅在寂靜寒冷的孤獨夜裏,牽動着無數小心的靈魂。可是誰能保證這盞明燈不會破滅?請問,誰能給他們保證?

我想我們應該把這中間的艱難和矛盾明明白白地告知他們,而不是意圖遮掩過去。

在這個花一樣的季節裏,擁有這樣的“自由”已是一種錯誤,不過只能錯上加錯了。索性讓學子們的活動空間更廣一些,告訴他們,大展身手的地方並不是唯一的!其實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魯迅語)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妝點!

升學進入高等學府學習,以求取一份好的工作,或許這就是你的夢想,然而,報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相應的則是你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你應該換種態度學習了。祖國現在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多的特色的人物,也需要更多的能夠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極付出者;這或許就是你的契機。

埋首隻讀教科書,一心向着大學衝刺,這樣的秀才只會是高考的淘汰品;這是不合理的代價。爲了你的未來,爲了國家的未來,堅決做人才不做秀才。

談高考作文 篇8

從高考考場傳出的第一道試題,從來都是作文題。高考結束後的社會輿論,也多半在作文。就連評價高考是否科學,考題是否優良,也往往用作文來說話。究其原因,除了作文是考卷中分值最大的題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在試題評判中,作文是評分誤差最大的題。記得高考之前,很多學生拿着自己的作文來問我:“老師,我這篇作文高考能得多少分?”這樣的問題應該是每個有過高三語文教學經歷的老師都遇到過的。有時候我真想回答一句:“看你的試卷碰在哪個閱卷人手裏啦。”可是爲了避免給考生帶來對高考不必要的不信任感,我欲言又止。“要我給的話……”,每每回答這個問題時,我都習慣性地在分數前加上這麼一個狀語。看着學生離去的背影,我只有在心裏祝他好運。

事實就是如此。

當然,說作文評判誤差問題,絕不是否定或懷疑閱卷人的水平或良心,而是感慨“文章”本來的紛繁蕪雜——文學主張不一,創作流派繁多,審美趣味多元。我們似乎真的很難將作文的評判統一爲一個標準,但是,這絕不是我們迴避探究作文評判標準的藉口,也不應該是我們給作文評判誤差問題披上的遮羞布。

本文不談文學創作本身的優劣評判問題,那涉及的是文學理論的責任;我只想談談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改正,或改良,或探討的幾個觀念問題,供語文工作者思考。

 一、作文可以給0分嗎?

我是主張作文可以給0分的。

不過,我的這一主張迄今爲止只要說出,其後果就是自找沒趣。得到的反對理由是:“語文是母語教學,一個高中生的作文倘若得了0分,豈不意味着他連母語都不會說了嗎?豈不全盤否定了他的母語能力?”於是,我們可以看見的現象是,無論某考生的作文寫得多麼糟糕,只要夠了字數(甚至是隻要寫了幾個字幾句話),總是能得到些分數的。這分數被戲稱爲“辛苦分”,美其名曰“母語表達能力基本分”。意思是說,該考生雖然無法寫出像樣的文章,但是,他起碼還是能夠使用漢語進行書面表達的;雖然文意不合題目要求,但起碼所寫的文句還是表達出了一些自己的意思的。

笑話!

考題的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水平。如果在一份高考試卷中,考生呈現出的水平只是初中甚或更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評判?一個小學生憑藉他背誦的“九九乘法表”答高考數學試卷肯定是0分,可爲什麼他到高考語文考場裏,就能憑藉幾個常用漢字拿上可觀的“辛苦分”?

比如高考第一題字音題,題型爲選擇。一考生錯將A選成了B,於是肯定是得了0分。

奇怪,這時候怎麼就沒有“辛苦分”一說了呢?這個時候怎麼就可以因爲考生對某個或某幾個字音的誤判,用0分來否定該考生所掌握的其他多得多的字音了呢?你也許會說,那是選擇題,屬於客觀題,只有滿分和0分兩種評判,實屬無奈。那麼請問,閱讀題裏的主觀問答題考生得0分的不是大有人在嗎?爲什麼能因爲他對某一詞某一句某一段某一篇的理解有誤,就用0分來否定該考生的全部閱讀能力呢?

再說考卷不止作文一題,考生完全可以通過別的題來展示他的“母語基本能力”嘛。

按照考場作文評判準則來看,如果有一篇這樣的文章:嚴重偏離題意、中心絕對不明、內容非常空洞、感情明顯虛假、顯然不合文體、結構十分混亂、文句極不通順、語病很多、字跡難辨。——想來幾百萬考生答卷中應該是有這樣(或接近於這樣)的文章的,不知道它在閱卷場中是否真的被按照標準得了0分。

實在是找不到不能給0分的理由。

記得我在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中,寫作部分得了0分,因爲沒太看懂題目要求。可是,我是會說“how are you”的啊,我是曾通過了四級考試的啊,怎麼不給我一點“辛苦分”啊,哪怕就一點點呀!——然而我從沒覺得委屈——我連題都沒審明白,堆砌了幾個單詞就給我分?我還覺得害臊呢。

  二、作文評判中的“平均主義”

這裏所說的“平均主義”有兩層意思:1.平均分先行;2.區分度過小。

先說說第一個問題。

多數老師在評判作文的時候,習慣性地先給自己定一個分數標準,也就是先確定班級(年級或是總體考生)的平均得分,之後所給分數便“有計劃”地在這個平均線上下波動。於是,各班作文得分基本相同,並美其名曰“標準統一”“評判科學”。於是,作文得分,在班與班之間成了一件“沒有可比性”的東西。可是,教過書的老師們自己心裏很清楚,就作文水平而言,不同的班級原本相去甚遠(起碼是有差距的)。難怪很多學校在統計分數的時候,都要將語文總分拆分成“基礎”、“作文”兩個部分單獨計算。某班作文分高,那肯定是老師“手鬆”了;某班作文分低,那肯定是老師“手緊”了。

究其原因,似乎沒有答案。不過,在反思該問題的過程之中,腦海裏卻掠過這樣令人悚然的一幕:

年級統考,試卷判完,分數昭然。

我班作文得分比其他所有班級都低。輿論譁然:“故意壓分,居心叵測。”

這還好,倘若——

我班作文得分比其他所有班級都高,並因此在總分上也縮小了與別班的差距,甚或顯現了優勢。輿論驚然:“暗地擡分,沽名釣譽。”

在中國,凡事一旦與道德掛上鉤,就沒有理由可辯了。即便是事實,在面對道德輿論的時候,往往也只能閉嘴。

再談談第二個問題。

我沒有參與過高考作文閱卷工作,沒有切實體驗,也就沒有發言權。總覺得判作文是件難事。不過,一個多年參與此項工作的好友一語道破:“其實很簡單,別出風頭,明哲保身即可。”我不解地問,判卷子和“明哲保身”有什麼關係?對曰:“別給高分,別給低分。如此,領導不找你麻煩。”我恍然大悟。

平時教學中的作文評判雖無“保身”之苦,但似乎又礙於“不要助長好學生的自滿心,也不要增添差學生的自卑心”,於是,也紛紛“平均主義”起來。高的50來分,低的40來分。題目本身區分度明明是60,硬是在評判的時候被活生生地改成了10。如此分差,倒也的確有助於“打擊驕傲,保護自尊”,但是,學生對於寫作水平的自我認識以及由此而生的進取心,是否也一同被泯滅了呢?學生們平時向老師請教問題的時候,寧肯問你某字的讀音,也很少問一問寫作的問題。一道分值最高的題,就這樣被遺忘在“平均主義”的旗幟下,這不就是很鮮活的證明嗎?

“謙受益,滿招損。”這的確是真理。不過,不顧事實、自欺欺人地追求的所謂“真理”還是真理嗎?

  三、作文評判可以“分項肢解”嗎?

“分項肢解”的作文評判方式的誕生,毋庸置疑,其初衷是爲了降低評判誤差。的確,當一個獨立項的分值限定在5分左右時,其誤差自然是要比60分更小的。於是,這便被作爲一個“進步”而被公認了。

只是我們沒有想過,我們肢解得是否科學合理。請看評分標準:

(圖略)

倘若一考生的作文正好表現爲“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當然是篇好作文,那也很好辦,依照標準,給21~25分的內容分。或者正好表現爲“不符合文體要求、結構混亂、文句不通順語病多、字跡難辨”,顯然是篇差文,那也好辦,依照標準,給0~10分的表達分。可是,真正的評定實踐中,這樣的作文是少數中的少數,多數作文是優缺點並存且各異的。比如,如果有這麼一篇作文:切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單薄,感情虛假。請問,怎麼給分?“內容”如此,“表達”也一樣。寫作實踐中,許多優點和缺點是可以共存在一篇文章中的。孰重孰輕?似乎從表格中難以得知。

正因爲以上表格難以體現作文評判標準中的項目權重問題,所以,面對各式各樣的作文,閱卷者自然也無法清晰地進行“分項肢解”。因此,實際閱卷過程中,閱卷者不會也沒法按照“分項肢解”的方式去賦分,而所給分數仍然是“總體印象”分值。

事實上,我認爲,作文的評判方式裏,給“總體印象分”是最科學最合理的。

寫作是一種創造藝術美的活動,那麼,作文評判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審美判斷的活動。對於一個藝術品的美學價值判斷,是無法也不應該進行肢解的。斷臂的維納斯很美。然而,倘若按照“分項肢解”法,那麼它將在“結構完整”上被扣除相當的分數,因爲它竟然連胳膊都沒有。如此評判,那當然是藝術笑話了。因此,許多“分項”是無法接受獨立評判的。對於作文來說,內容和表達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之間,也是不可截然分割的。

與其難以分開,不如不分。

談高考作文 篇9

“意氣”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列有三個義項:

1.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2.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3.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請聯繫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談意氣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氣,昭示着一種貫穿生命的不屈與堅韌;

“不愛沙灘擢貝子,揚帆擊楫戲中流”,是浪頂峯尖的弄潮兒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氣,昭示着一種蓬勃於血脈中的勇敢和無懼;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驕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氣,昭示着一種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堅定的信心。

意氣,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充滿意氣的人是堅韌不屈的,他們不畏風霜,不畏冷雨。還記得黑色羚羊魯爾·瑪道夫麼?有誰能想象一個曾經身患小兒麻痹症、連走路都很艱難的小女孩如今卻站在輝煌的奧運頒獎臺上享受着王者的榮光?然後她的確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與一次次的努力艱辛地鋪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這路上的障礙與荊棘,也許多到無法想象。可是,充滿着意氣的她,何曾有過絲毫的退怯?意氣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堅韌的生命是如此偉大。

充滿意氣的人是勇敢不懼的,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壯烈,奏出輝煌。人人都無法忘記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當日寇的鐵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時,到處都是悲傷,遍地都是苦難,然後就在一個叫蘊藻濱的不起眼的小村莊,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藥,全身澆滿煤油衝入了敵營。隨着一聲聲巨響傳來,戰士們的碧血染紅了養育他們的土地。那一場戰役沒有一人生還,然而他們走得如此轟烈,歷史不會把他們遺忘,因此這場戰役被世界稱爲“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我們不會將他們遺忘,因此當我們追憶他們時仍會熱淚盈眶。這羣充滿意氣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響了生命的華章。

充滿意氣的人是自信樂觀的,人生幾多風雨,幾多陰霾,他人只見烏雲蔽日,他們卻總能撥開雲霧看見明媚的陽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競選八次失敗,兩次經商兩次失敗,其間還精神崩潰過一次。似乎在這幾十年中,他一直在失敗中度過。然而充滿意氣的人面對命運的玩笑始終不會放棄心中堅守的信念,於是最後一次,他成功了。一個分裂的國家在他的手中合二爲一,美國的經濟再次起飛。堅定信念,厚積薄發,方能九天攬月,深海尋珠。林肯的意氣給了他一顆堅定樂觀的心,於是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千古傳誦。

意氣,成就生命的堅韌與不屈;

意氣,譜寫生命的華麗與壯美;

意氣,鑄就心靈的自信與樂觀。

將意氣之歌,在生命中唱響,唱出生命絢麗的華章;

將意氣的帆,在生命中揚滿,到中流擊水,看時代風光;

將意氣的劍,在生命中磨亮,劈荊斬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