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保健方面的諺語大綱

保健方面的諺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節,氣溫反覆無常,體弱人羣一時難以適應,疾病叢生。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保健方面的諺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保健方面的諺語

01秋收

1.秋天宜收不宜散。這句諺語正好應了中醫的“秋收冬藏”。“收”的關鍵是收斂肺氣。潤肺養肺,要少辛多酸。

建議:①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蘿蔔、冬瓜、山藥、蓮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燉梨、百合燉梨、銀耳蓮子湯、冰糖燕窩、冬瓜燉鴨等食物,能有效緩解咽乾、咳嗽、皮膚粗糙、大便乾結等“秋燥”症狀。②房事也應有所減少,可藉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養陰精。

2.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兩季,人體陽氣以外發爲主;秋冬時節,要注意陽氣的收與藏。

建議:①秋季運動要以靜爲主,可打打太極、跳跳舞、散散步等。②要延長睡眠時間。早睡早起很有必要。③太子參(一般煲湯用,用量爲3克/人)是非常好的養陰食物。

02秋食

3.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茄子營養豐富,但“餓死郎中爺”太誇張。中醫認爲,茄子有清熱、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乾結、痔瘡出血等。茄子能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並減少老年斑;能防血壓升高、調節膽固醇,建議一年四季都吃。

4.秋天西瓜、甜瓜等陰寒性質的'瓜類水果要少吃(老人、小孩及胃腸功能不好的尤其要注意),只要不過量,不會損害健康。

5.秋不食姜,姜是長壽食物,一年四季都要不離姜,但夏季更要多吃。秋季將姜、蔥、辣椒作爲調味品,問題不大。

03秋補

6.秋貼肉膘立秋後。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其中首選吃肉。張湖德認爲,此時不宜以羊肉、牛肉、狗肉等肉類進補,但兔肉、鵝肉、魚類(除魷魚外,因爲魷魚膽固醇含量高)都比較推薦。

建議:除了肉類,建議多喝薏米粥、白扁豆粥、山藥粥等。

7.秋天補得好,一冬病不找。

建議:①身體較胖、血脂高的人適當食用脂肪含量相對較少的鴨肉、鯽魚、鯉魚等;身體虛弱、四肢無力的老人可每週食用一次烏雞或土雞燉湯,以補充體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適當食用羊肉。②新鮮水果和蔬菜要結合身體需要:如若存在視力問題,如老花眼、眼睛乾澀等,多吃橙黃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蘿蔔、南瓜、芒果等;若牙齦常出血,多食用獼猴桃、脆冬棗、大白菜等;健康人羣首選當地時令水果蔬菜,同時保證深色蔬菜佔所有蔬菜的一半。

8.四季脾旺不受邪。夏季人們常進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進補前要先調理脾胃,不妨多吃點綠豆、扁豆、薏米等。

推薦“強肺健脾”藥膳方:百合、山藥、蓮米、薏仁各30克,麥冬、大棗各10克,冰糖少許,可煎服少量頻飲,也可作熬粥用,老幼皆宜。

04秋煉

9.秋日登高望遠。“提倡秋季旅遊,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登山望遠。”張湖德說,老年人適合爬行一些山勢平緩、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壓、心臟病或骨關節炎、骨質嚴重疏鬆等基礎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議坐索道上山。

05秋凍

10.春捂秋凍。

建議:①秋凍應遵循“晝薄夜厚”的原則。氣溫明顯下降後,最好在起牀時就添加衣物;氣溫回升時,減衣服更須在早上起牀時進行。②患胃腸病、關節病、老慢支、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外周動脈供血障礙及沒有穩定控制的高血壓患者等,最好不“秋凍”。這一人羣晨起後,不宜單衣做室外運動;晚上,窗戶不宜全開,尤其住高層者;最好穿棉襪入睡。

11.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用生薑、艾葉、威靈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陳皮、川芎各5克,煮水泡腳,可溫陽理氣、祛風祛溼、活血化瘀。

12.秋風起兮百病生。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於秋風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時,起風時及時躲避,出門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門最好戴條圍巾。

06秋燥

13.燥邪傷人,耗人津液燥邪傷津,會出現皮膚乾燥、口乾鼻燥、兩目乾澀等症狀。秋燥有分別,中秋節前屬溫燥,中秋節後爲涼燥。建議溫燥時飲用桑杏湯,涼燥服用杏蘇散。

建議:①桑杏湯:桑葉、象貝、香豉、梔皮、梨皮各3克,杏仁4.5克,沙蔘6克,或只用桑葉7片和杏仁(幹杏仁)6-8粒,水煎服。②杏蘇散:蘇葉、橘皮、桔梗、枳殼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薑3片,大棗3枚,水煎服。

07秋乏

14.春困秋乏夏打盹入秋後,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時未能完全補償,不少人感到渾身疲軟無力,疲憊倦怠,睡意連綿,這被稱爲“秋乏”。

建議:①調整生活起居;②對於體質虛弱、年老多病者,一時“秋乏”不能解除,可適當服用補中益氣丸、六君子丸、香砂養胃丸等中藥,進行輔助治療。③如果晚上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白天還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醫院排查腦血管病、心臟病、甲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