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採取以讀爲主進行閱讀教學。讀是悟的基礎,沒有很好地讀懂、讀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頗,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課堂上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時間,以讀爲主進行閱讀教學,但要力爭做到讓每位學生明確每次讀書的目的,而不是機械、重複、盲目地讀,體現一定的層次性。用輕聲地自主欣賞性讀和全班自主朗讀後集體交流的形式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特別是對學生不熟悉的課文內容,教師儘量採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讀通、讀懂,最後讀有所悟。如:蒲公英是如何傳播種子的,而蒲公英大多數孩子都沒見過,讓他們看一看,體會一下,會更好的幫助他們體驗課文場景,也會學的更愉快。蒲公英*風傳播種子,蒼耳*動物傳播種子,但又有所不同。蒼耳是掛住動物皮毛;豌豆*彈力來傳播種子。對於這些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爲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

爲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 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中學習。

2、 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3、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纔有解決問題的興趣。4、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努力體現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讀、思、聽、說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利於調動學生主體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課堂上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使單調枯燥的課堂變得輕鬆、愉快起來,不但較好的掌握了知識,而且興趣高漲,思維活躍,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整堂教學,以老師點撥爲輔,學生自讀、自悟爲主,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本課中瞭解並體會這幾種植物怎樣傳播種子,掌握本課的重難點。

由於“鎧甲”距在我們現在的生活已久遠,所以學生們很不理解。當我通過讓學生觸摸蒼耳,感受他的外殼堅硬無比時,學生馬上就理解了。可見,,把知識直觀化,孩字們更容易理解。

在教學中,我注重加大課堂容量。注意字、詞、圖的之間的聯繫。特別是對生字的讀音和理解應及時的鞏固,用多種方法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學生學習生字紮實。

最後我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象其它植物傳播種子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又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會對整篇課文的理解有提高。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3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是一首以自然知識爲內容的詩歌,全詩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以蒲公英、蒼耳、豌豆爲例介紹了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全文共5節:

1、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

⑴學會“旅”、“乘”等生字,理解“四海爲家”、“紛紛”等詞。

⑵瞭解蒲公英、蒼耳和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⑶背誦課文。教學重難點是瞭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不同方法。

2、爲了更好地實現本課教學目標,我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從以下幾方面設計了課堂教學:

⑴爲做到吸引學生注意,增強學習興趣: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他們的興趣,我製作了風光片、課件,準備了蒼耳實物、頭飾,還做了遊戲準備。

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欣賞一個風光片,這個風光片是由一組惹人喜愛的植物組成的,並配上了優美的音樂。這些畫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他們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並喜歡上了植物,這時就是導入課題的最佳時機。孩子們都沒有見過蒼耳,先讓他們看、摸,然後說說有什麼感覺?再把蒼耳輕輕地粘在戴着小動物頭飾的同學身上進行表演。學生通過看,摸,表演,不僅很快就弄懂了蒼耳是靠動物傳播種子的,而且覺得非常有趣,趣中學習了知識。

⑵何突破重點、難點: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城裏的孩子很難見到,農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過,因此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些困難,這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爲了更好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課件(蒲公英紛紛飛行圖,小免身上粘滿蒼耳圖,豆夾被太陽炸開圖)。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課件,讓學生對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有一個形象、直觀的認識,學生不僅覺得新奇而且很快地瞭解到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爲了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在學完課文第二、三、四節後,我安排了一個變換角色,訓練說話的遊戲(假如你是已經長大的植物孩子,請你告訴大家,你怎樣按照媽媽的好辦法去“旅行”,去“四海爲家”。可用書上的話複述,也可用自己的話說)。學生先在下面分小組說,然後點同學到前面戴上頭飾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學生的興致很高,搶着說:“我願做蒲公英媽媽的孩子”,“我要做蒼耳媽媽的孩子”……讓枯燥的說話訓練在輕鬆、有趣的遊戲中進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如何對學生加強訓練,培養能力:

本課生字要求學生當堂掌握,爲了讓他們記得牢固,我針對本課生字,對每個字的教學都採取不同的辦法。如“旅”重點是右邊下面的筆順,在教學這個生字時,我指導學生與“放”字比較記憶。教“乘”字時,爲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我問“看誰的眼睛亮,能夠發現這個字是由我們學過的2個熟字組成的?”很多同學舉起了手,說是由“禾”和“北”組成的。那我接着問“你能寫這個字的筆順嗎?”運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牢牢地記住每個生字。

爲了讓學生學懂學透本課新詞,結合課文我也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四海爲家”這一詞在課文的第一節出現時,學生初步理解爲“把到處作爲家”。在學第二節時,我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背誦課文的第二節,邊聽邊想,蒲公英的種子可能飛到哪兒去了呢?學生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並說出“可能飛到高山上,可能飛到森林,可能飛到田野,可能……”在學生說出這些地方的基礎上,我肯定他們說得好,說這些地方也都有可能,總之,蒲公英的種子它將“四海爲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結合課文內容進一步瞭解了植物媽媽是怎麼讓它的孩子們“四海爲家”的。在三、四節的教學中,並始終抓住“四海爲家”。如何讓學生更好理解“紛紛”一詞,首先讓同學們看課件蒲公英紛紛飛行圖,然後用自己的話說“紛紛”的意思,再想一想,平時看到的哪些現象也可用“紛紛”一詞來形容。學生很快說出“落葉紛紛”、“雪花紛紛”、“紛紛舉手發言”等。既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拓展了他們的視野。

3、這篇課文要求背誦,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背下來呢?在學習過程中,我先背誦,讓學生有一個背誦的準備,然後讓學生照老師的樣子試着背誦第二節、第三節,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背誦第四節。這樣積少成多,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當堂背誦課文的二、三、四節,而且興趣盎然,興奮不已。

4、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靈活地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好。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都靠動物傳播種子,但又有所不同。蒼耳是掛住動物皮毛;豌豆靠彈力來傳播種子。對於這些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爲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爲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着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在指導朗讀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讀,充分地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我告訴學生“詞語寶寶要回家了,請同學們把他們送回家。”“如果讀好了,詞語寶寶就回家了。”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就爲學生持續的閱讀提供了內因條件。我把學生當作駕駛員,以對駕駛技術的評價來代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使學生完全沉浸在送詞語寶寶的樂趣之中,消除了學生對自己朗讀水平的擔憂,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營造了輕鬆、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更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欲。整個課堂,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很高,真正實現了“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但整堂課上完後我覺得我還有許多做得不夠的地方,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會搶學生的話題,學生對一些字詞的學習還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滲透,學生只是一知半解──是的,在每次課堂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下一堂課我會努力去做的。

新課程下的教材觀強調,語文教材只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文化中介”和師生對話的“話題”。可見,教材只是“憑藉”。我在設計教學思路時發現,兒歌的最後寫道:“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細觀察,那裏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這裏給老師和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能誘發學生積極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所以,我在課前大膽地先讓學生去大自然採集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也把課堂先給小朋友自己,讓他們各自站起來彙報採集到的植物,介紹已經瞭解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課堂教學作了較好的鋪墊。教學中,我能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把直觀形象的畫面、實物等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落實了新課程中提出的“加強語文實踐”、“促進學生的發展”的要求。但是,因爲教學中導入課題部分學生說得比較多,後面教學時間不夠,原來設計的讓小組內的同學自己選擇喜歡的一種植物,在四人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小夥伴幫助這一環節沒辦法進行了,我認爲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實踐,吸收更多的新課程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文中“鎧甲”一詞,二年級孩子很難理解,而由於學生聯想到電視中曾經看到的鎧甲和手中蒼耳種子那堅硬的外殼,他們對“鎧甲”一詞,有了正確理解,還使他們掌握了聯繫生活實際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及動手操作,使他們對蒼耳的種子是如何掛住小動物皮毛的有了真實體驗。本小節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感到枯燥乏味。蒼耳雖小,價值高,它的使用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所強凋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以爲我們傳授知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過去,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常常過於煩瑣地分析課文。現在暱?教師的講少了很多,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這又使許多語文課淡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弱化了對錶達方法的領悟。我覺得,我們既要強調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又要抓住詞語訓練,抓住對語言文字的領悟,使學生逐漸懂得形式是爲內容服務的。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5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讀起來充滿文字情趣的兒歌。兒歌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和內容層層遞進的文風,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小朋友對於這樣的閱讀材料喜聞樂見。

小學閱讀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創造因素。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敢於說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而不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就學一句,應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三句。

作爲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要善於分析並支持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要讓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只要不重複別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小學閱讀教學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就顯得猶爲重要。如,在學習課文“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着風紛紛出發。”在感知內容的意思時,作爲教師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設計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會怎樣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土地?學生的表達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學生張開雙臂做飛翔狀,有的孩子做降落傘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和媽媽告別,等等。這樣,讓學生自由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相結合,利用知識經驗進行再加工與再創造。這樣,幫助學生更樂於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兒歌的含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這節課,我抓住了學生的質疑,深化了對仔細觀察大自然好習慣的教育。藉此機會,我把課文學習與用心看周圍的事物之教育相結合,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結合到學生的現實中,就是要注意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去感受生活。可以舉例說明,從未知植物傳播的辦法到已知的過程。既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又水到渠成地使學生深受啓示。

設想是美好可行的,但教學畢竟是一種實踐過程,難免出現偏差和不妥之處。例如:

1、在學生進行新知識彙報時,我沒能認真地聆聽學生的講解。不夠注重細節,給學生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和失去了一定的指導性。當學生缺乏朗讀技巧的時候,教師可以示範或者請“小指導員”進行引導,以及學生不敢對某一知識進行提問和展示時,教師可以自行指定等。可見運用教育機智方面還需要自我發覺和培養。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6

  【教學片斷】

師:蒼耳媽媽是怎樣讓自己的娃娃四海爲家的?

生:蒼耳媽媽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師:你們瞧一瞧桌上有什麼?(學生打開紙包內有蒼耳實物。)這是蒼耳娃娃,大家看看,摸摸,有什麼感覺?

生:我覺得蒼耳硬硬的。

生:我還覺得蒼耳身上帶着好多刺,挺刺手的。

師:古代士兵打仗時,穿的衣服就叫鎧甲,硬硬的。所以說蒼耳穿的是帶刺的鎧甲。

生:我聞到蒼耳有一種清香味。這讓我想去大自然中去看看。

師:你說得真好,不僅你想去,有許多小動物也是這樣想的?想一想都會有哪些小動物呢?

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生:小兔、小熊、小貓、小狗、小鹿……

師:誰願意從蒼耳身邊走過?

生:(爭先恐後地)我願意我也願意!(學生上前表演)

師:現在你們就是小兔、小熊、小貓。你們想到哪兒去?

生(小兔):我想到清清的小河邊去。

生(小熊):我想到茂密的森林裏去。

生(小貓):我想到美麗的田野裏去。

師:小兔,你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娃娃就被你帶到了哪兒?

生:蒼耳娃娃就被我帶到了小河邊。

師:小熊,你從蒼耳身邊走過……

生:蒼耳就被我帶到了我最喜歡的森林裏,我要讓它們在森林裏長大。

師:小貓,你呢?

生:我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娃娃就被我帶到了田野。

師:你們還能說說誰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帶到哪兒?

生:小刺蝟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帶到山溝裏。

生:我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我帶到大路上。

師:(引說)所以課文中說只要──

生: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窪。

【教學啓示】

體驗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感受,

與個體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體驗不僅對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通過角色扮演、角色互換、觀察、想象等體驗性活動,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使他們感受生動的問題情境,獲得大量鮮活的閱讀信息,在身臨其境中去閱讀,去感悟,去創造。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體驗首先應是學生主動的體驗。教師要挖掘教材中利於學生體驗、感悟的教學內容,創設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積極引導學生在語文活動中主動地感受自己的情感活動,感覺自己就是教材中的一個角色在活動,就像扮演“小動物送蒼耳娃娃去安家”一樣。這樣的體驗活動不僅學生樂於參加,而且對教材中的“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窪”這樣較爲複雜的關聯句式就能迎刃而解。

其次體驗活動的外部行爲一定要引起學生內部的心理活動過程。要調動學生的情感、知覺、思維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參與體驗。“我感覺蒼耳娃娃硬硬的;我發現蒼耳像只很小的刺蝟。”這樣的體驗,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內化。

最後要將體驗作爲學生創造性活動的基礎。不同的個體對於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受能力,引起不同的體驗,從而豐富着不同的個性。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在觀察、表演、想象中的不同感受,積極引導,讓孩子進行創造性語言訓練。“誰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帶到哪兒”的語言訓練,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創造。

通過體驗性學習更能幫助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之一。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7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石榴都靠動物傳播種子,但又有所不同。

蒼耳是掛住動物皮毛;石榴是娃娃在鳥肚子睡上一覺。豌豆靠彈力來傳播種子。對於這些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爲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爲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石榴傳播種子是通過圖片;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着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在指導朗讀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讀,充分地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我告訴學生“詞語寶寶要回家了,請同學們把他們送回家。”

“如果讀好了,詞語寶寶就回家了。”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就爲學生持續的閱讀提供了內因條件。我把學生當作駕駛員,以對駕駛技術的評價來代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使學生完全沉浸在送詞語寶寶的樂趣之中,消除了學生對自己朗讀水平的擔憂,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營造了輕鬆、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更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欲。整個課堂,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很高,真正實現了“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但整堂課上完後我覺得我還有許多做得不夠的地方,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會搶學生的話題,學生對一些字詞的學習還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滲透,學生只是一知半解--------是的,在每次課堂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下一堂課我會努力去做的。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8

《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資料比較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並且配有形象的插圖,學生理解課文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從而體會大自然的奧祕之處。教學中,經過自由讀、指名讀、品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起到巧讀促悟的目的。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的運用也越來越廣了,在這篇課文中,我爲了幫忙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經過生動形象的演示不但簡便的學完了課文,學生也對這幾種種子傳播方式記憶猶新。

我在授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和生字,並向大人瞭解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預習是上課前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獨立學習新課資料,爲上好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的過程。爲新課的學習節省了時間,奠定了基礎。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是因爲它的遺憾之

處,纔會成就更多的精彩。正如我所執教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也不乏缺憾之處。

1.課堂上的應變本事還需加強,對課堂生成的問題體現自主意識明顯不夠,教師急於求成。

2.教學語言不夠豐富,評價語言過於單調、簡單。

3.現代技術的操作水平略遜一籌,有待加強。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9

《植物媽媽有辦法》以詩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集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於一身,深受師生的喜愛。在備課、試講、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我一向以“如何體現新課標鮮明的人本位思想,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真正促使學生的發展”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成長。

首先我要求學生能正確地朗讀全詩,初步感知全詩的資料,這是引導學生體驗自我學習的成果,看到學習的成效,產生對自學的心理認同。接下來我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詩怎樣樣?這個問題指向學生對全詩的整體的初步感受,學生能朦朦朧朧地感覺這首詩好美、趣味,於是我順勢引導:“爲什麼這首詩會給我們這樣的感受呢?讓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採取幻燈演示、動作表演、想像體會、朗讀表達等方式充分調動兒童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親歷獲得美、趣、樂的過程,然後我又問:“你此刻覺得這首詩怎樣樣?”學生說:“太美了!太趣味了!太好聽了!很動聽。”“給了我們很多知識,我覺得很有意義。”同樣的問題,反映出學生情感體驗的加深、豐富。這時,我繼續啓發學生:“你能把體會到的這些情感表達出來嗎?選一種你喜歡的讀書方式自我朗讀全詩。”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之後我又加以點撥:“今後拿到喜歡的文章你能夠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去讀,享受閱讀的樂

趣。”這樣做使學生的情感體驗由對一首詩的關注昇華到對閱讀樂趣的體會,對學生的發展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先讓學生自我說明白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又出示了椰子靠海水流動傳播種子的幻燈片,讓學生推測椰子傳播種子的方法,最終出示了四幅圖讓學生推測傳播方法。這一連串的設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加廣闊的天空,課外閱讀、探究學習的樂趣也盡在其中,收到了言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課堂是師生、生生全方位互動的場所,這種互動不可能是事先設計好的,教師的教學機智、教學敏感、課堂駕馭本事顯得尤爲重要,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錘鍊。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0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識爲資料的詩歌,運用擬人化的寫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經過教學,能夠讓學生獲得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並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事物的興趣。

本課資料的重點是蒲公英、蒼耳和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由於我們的學生是在城市裏長大的,對課文中提到的三種植物和它們傳播種子的方法,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又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圍繞着教學要求,課文的重點難點,我是這樣來安排教學的。

  一、運用實物、投影片、錄像形象地進行教學

上課時,我給學生看蒲公英和蒼耳,認識它們的外形。並把蒲公英的種子放在投影儀上,讓學生看到它的頂部有絨毛,外形像降落傘。然後我輕輕一吹,許多種子向四處飄揚,形象地說明蒲公英是某風來傳播種子的。同樣的,經過看實物和演示投影片讓學生明白蒼耳種子的特點和傳播種子的方法。

講讀課文以後,我還讓學生觀看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錄像,使學生進一步從感性上獲得認識。

  二、教給讀書方法,培養閱讀本事

我運用讀、畫、想、說的方法重點教第二節。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第三節,學生自我學習第四節。這樣“教——扶——放”,教給讀書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本事、思維本事、認識本事統一發展。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學生認識領域

當學生明白課文中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後,要求學生說出其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補充了噴瓜、椰子是怎樣傳播種子的。並要求學生看課外書,準備召開《植物媽媽有辦法》的主題會,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去獲得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