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篇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一首關於自然知識的詩歌。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篇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語言生動形象,把自然知識蘊含文字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全詩共有五小節,第1節激發學生思考: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第2、3、4節運用擬人的手法分別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第5節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發現新知識。

由於全詩是運用擬人手法將科學道理蘊含其中,並且介紹的內容是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一定的瞭解和體驗,孩子們很容易被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興趣,設計抓住詩歌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進行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在多讀且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

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爲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蒲公英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找出有關的句子,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閱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爲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爲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各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爲主體,通過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蒲公英、蒼耳、豌豆”是如何藉助“風、動物、太陽”來傳播種子的過程,在實踐中探知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最後,再讓學生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通過拓展知識瞭解其他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回顧教學,從“讀中悟、演一演”學生們“演得開心”,學得有興趣,玩得盡興,真正實現“學中玩”“玩中學”的目的。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寫植物傳播種子的詩歌。分別寫了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用不同的方式傳播種子。我第一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學習生字,學習了會認的14個生字,瞭解詩歌大意。第二課時學習詩歌瞭解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積累詞語和語言表達,學完三個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後,我讓學生思考還有那些植物媽媽用了其他的方法來傳播種子,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來說一說。有少部分學生知道一兩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但是還不能夠像課文一樣用上一些表示動作的詞語把句子敘述清楚。可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練習。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後,我認識到了語文課上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語文課本來就是一門學習語文和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因此,一堂課上老師一定要規範學生語言表達。低年級學生思維敏捷,但是他們主要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所以語言表達不連貫,具有跳躍性。教師在教學時,要足夠了解每一個孩子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要使學生養成說話有條理的習慣,老師的語言要有示範作用,一節課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規範,起到示範作用。語文教師一定要錘鍊自己的語言,不光是在課堂上,應該隨時隨地注意練習,改正不規範的表達。

陶行知先生說過“老師要教學生什麼東西,自己首先要學什麼東西”。語文老師要教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形成語文能力,首先自己要熟練掌握語文知識和養成語文能力。所以,我想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自我提高,靠平時積累。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堅持在長期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覆讀語文專業書籍,研究別人的表達技巧,積累優美的語言文字。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習就是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語文學習有語文學習的習慣需要養成,而習慣的養成是要有一個堅持過程的,所以我們提高自我語文學習能力或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時,都要經過反覆訓練,長期堅持才能習慣成自然!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3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從題目到內容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的知識,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低年級的孩子在識字寫字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說話練習,在聽張莉老師分析《黃山奇石》一課時,她說了一句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老師的語言很重要,它決定着孩子的思維方向,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如果問的方法不對,就有可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死衚衕,使學生無話可說。所以老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藝術。張老師的話給了我很深的觸動。我反思了自己自己的課堂,發現自己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的語言缺乏引導性,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每當問到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學生都呆呆的無話可說。開始我以爲是學生思維不活躍,後來反思自己,應該是我的問題問得不夠科學、清晰。所以在設計《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我就努力完善自己的課堂語言,使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充分發揮。如,在學習課文“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着風紛紛出發。”在感知片段內容的意思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蒲公英媽媽的孩子,你會怎樣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家?學生的表達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學生張開雙臂做飛翔狀,有的孩子做降落傘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和媽媽告別,等等。這樣,讓學生自由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相結合,利用知識經驗進行再加工與再創造。這樣,幫助學生更樂於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兒歌的含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這節課,我抓住了學生的質疑,深化了對仔細觀察大自然好習慣的教育。藉此機會,我把課文學習與用心看周圍的事物之教育相結合,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結合到學生的現實中,就是要注意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去感受生活。既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又水到渠成地使學生深受啓示。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特別可愛的兒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小朋友對於這樣的閱讀材料喜聞樂見。總結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做法較爲滿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造一些快樂的重要途徑,學生對課文有了興趣,自然就想去學課文,想走進課文,有想去了解的積極性。你的教學纔有可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創設這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課的開始,爲了能讓學生更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我設計了播放動畫配朗讀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蒲公英寶寶紛紛出發旅行的場景,瞭解了蒼耳寶寶掛住動物皮毛來安家的情景,知道了豌豆寶寶從豆莢中蹦出的場面……利用二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將原來有點沉悶的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孩子們也十分喜歡。

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針對本課圖文結合的安排,我先讓孩子們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由激情的導語和形象優美的圖片中,理解“降落傘、紛紛”等詞。一環扣一環的設計,爲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一來,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不過,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在自己精心準備了以後,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雖然創設情境很是熱鬧,但自己也缺少深思熟慮,如果能讓孩子根據課文情節來進行表演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那就更能使學生得到深刻的認知了。

2、由於上課內容安排緊湊,但有些環節還未來得及細緻化,缺少多次朗讀的環節和適當的評價環節。

3、無論是讀,還是討論,都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這樣學習纔會有成效。

4、在拓展延伸方面,只是注重了課下的知識蒐集,忽略了課前的資料收集,如果能後讓學生在預習時就把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蒐集一下,課上再來共同討論交流,那課堂效果就更好了。

每節課下來,總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朗讀上、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上、教學時間的分配上。這一堂競賽課,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也得到了許多優秀老師的評點,好在我還年輕,有足夠的時間,有充沛的精力,有充足的資料,有足夠多值得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改進,爭取更大的進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