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3篇大綱

《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作品,讀起來琅琅上口。以下小編爲大家蒐集了《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3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3篇

  《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努力體現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讀、思、聽、說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利於調動學生主體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課堂上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使單調枯燥的課堂變得輕鬆、愉快起來,不但較好的掌握了知識,而且興趣高漲,思維活躍,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整堂教學,以老師點撥爲輔,學生自讀、自悟爲主,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本課中瞭解並體會這幾種植物怎樣傳播種子,掌握本課的重難點。

由於“鎧甲”距在我們現在的生活已久遠,所以學生們很不理解。當我通過讓學生觸摸蒼耳,感受他的外殼堅硬無比時,學生馬上就理解了。可見,,把知識直觀化,孩字們更容易理解。

在教學中,我注重加大課堂容量。注意字、詞、圖的之間的聯繫。特別是對生字的讀音和理解應及時的鞏固,用多種方法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學生學習生字紮實。

最後我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象其它植物傳播種子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又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會對整篇課文的理解有提高。

  《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2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二年級的一篇語文課,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時我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科學,在科學中學習語文。因此,我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從觀察有趣的現象開始,自主提出思考問題,進入探究學習,整個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究材料。學生在觀察、動手、思考的探究性學習進行活動,突破知識難點,佈置後續性作業,學生帶着問題離開課堂,使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後。綜觀整個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活動的過程,我認爲這堂課全面落實了新課標,將新的教學理念貫穿始終,達到了好的效果,是一堂成功的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注重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相互聯繫。

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很多,但學生平時並不是很瞭解,所以這堂課通過讓學生觀察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的傳播方法,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下課後佈置讓學生繼續觀察還有哪些植物用哪些辦法傳播種子,這是培養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知識落實到生活實踐當中,是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

2、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參與。

本節課按照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在發現問題環節中,讓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即:鳥有翅膀,牛馬有腳,植物要旅行靠的啥辦法?這個自然現象,激發了學生對周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下的教材觀強調,語文教材只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文化中介”和師生對話的“話題”。可見,教材只是“憑藉”。我在設計教學思路時發現,兒歌的最後寫道:“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細觀察,那裏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這裏給老師和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能誘發學生積極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所以,我在課前大膽地先讓學生去大自然採集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也把課堂先給小朋友自己,讓他們各自站起來彙報採集到的植物,介紹已經瞭解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課堂教學作了較好的鋪墊。教學中,我能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把直觀形象的畫面、實物等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落實了新課程中提出的“加強語文實踐”、“促進學生的發展”的要求。

但是,因爲教學中導入課題部分學生說得比較多,後面教學時間不夠,原來設計的讓小組內的同學自己選擇喜歡的一種植物,在四人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小夥伴幫助這一環節沒辦法進行了,我認爲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實踐,吸收更多的新課程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植物媽媽有辦法》語文教學反思3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作者運用詩歌的形式,以簡短的篇幅、形象的語言,敘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兒童情趣。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不同的教法授課,使學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傳播種子的常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並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從而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串講

第一段是課文起始段,課文裏難於理解的詞語比較多,而學好了這一段,弄懂了課文內容,將激發起學生學習下文的積極性。我選用了串講的教學方法,解答了“如果、四海爲家、旅行、啥辦法”等詞語。學生理解了課文,讀起來就琅琅上口,積極性就自然高漲起來。

二、談話

課文第二段用擬人的方法介紹了蒲公英,使學生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會順風飄去,但是學生卻不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力傳播的。讀了課文以後,我把課前採集來的蒲公英的絨球展示給學生看,再吹一口氣,學生便見到有些種子紛紛飄走了。此時,我就選用了談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指出擬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麼,“降落傘”又是什麼,並解釋“紛紛出發”的意思,學生通過着實物,再讀課文,討論蒲公英飄散種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三、釋疑

課文第三段寫的是蒼耳。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他們很少觀察過蒼耳。剛讀完這段課文時,學生便紛紛提問:“蒼耳是什麼樣子的”“什麼叫全身武裝”“什麼是鎧甲呢”“動物的皮毛怎麼會掛住蒼耳的種子呢”我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用實物蒼耳來作詳細解答。爲取得最佳效果,我將蒼耳種子畫在玻璃板上,用投影儀投到屏幕上,學生從屏幕上清楚地看到一粒粒長滿尖刺的種子。他們意會到這就是蒼耳的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全身武裝了。我用幾粒蒼耳種子放到學生的絨衣上,讓學生走一走,跳一跳,種子卻牢牢掛在身上。利用這種釋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弄懂了“只要掛在動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窪”的意思。

四、演示

課文第四段寫了豌豆莢在太陽底下曬裂了,豆粒兒蹦跳到別處。教此段時,我就拿出一顆豆莢,將豆莢一捏,殼子突然收縮,形成彈力,將豌豆彈射出來。這與課文裏寫豌豆曬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跳着離開媽媽效果是一樣的。通過這樣演示,學生的疑問就全部消除了。

五、引伸

學習了前面幾段課文後,我跟同學們一起歸納出植物傳播種子“靠風吹、太陽曬、動物皮毛帶”等辦法,並且設疑問:“植物媽媽的辦法就只有這些嗎”讓學生閱讀最後一段課文,並補充說明植物傳播種子的其他方法。如有的學生說:“菱角種子隨水漂流;石榴讓鳥兒吃下去,種子隨糞便拉到不同的地方。”還有的同學說:“桃子、杏子成熟的時候,紅紅的,招引動物去吃,還會從樹上掉下來讓動物容易吃到。動物吃了甜甜的肉,裏面有一個核,咬不動,吐了。那個核在地裏裂開,種子開始發芽,長成桃樹、杏樹。”還有十幾位同學分別說出榆樹的榆錢、柳樹的柳絮、槐樹的槐莢等等,都是藉助不同的外界條件把種子傳播到更多更遠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樣就激發了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獲得了更多知識,從而收到了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