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規範》中指出:“要重視同學的實踐活動,讓同學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同學思維方法的學習。”爲此,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注重同學學法和能力的培養:

1、圈點、勾畫的方法,藉助工具書、課本註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同學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讓同學質疑,並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養同學的質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落實特殊文言現象,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於記憶,又利於運用,以加強文言知識,提高同學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由於同學們的高度重視和充沛預習,整堂課猶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在課堂上,我把“扮演”的機會“讓”給同學,爲同學提供體驗和感悟的空間,搭建展示閱讀個性的舞臺,以充沛尊重同學的閱讀體驗,珍視同學的獨特感悟。結果,無論是對文言知識的落實,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學的思維極爲活躍,積極討論,踊躍發言,局面甚是熱鬧。顯而易見,只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同學,把發明還給同學,這樣的課堂纔會充溢生命活力,充溢智慧挑戰!

在“新基礎教育”理念和“二期課改”精神的引領下,我力求在閱讀教學中體現以“同學發展爲本”的思想,突出同學的主體地位,培養同學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同學用自身的眼光觀察世界,用自身的頭腦考慮生活,用自身的心靈體味人生,讓同學在閱讀實踐中,發生閱讀的愉悅感和自豪感,並享受探求知識的快樂。課後,有同學告訴我:“學文言文蠻有味道的,沒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覺。”然而,美中缺乏的是,預設的課堂容量偏多,致使對某些問題的落實難以深入,不能和時捕獲同學思維的閃光點,很難利用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課前我跟同學說,這篇文言文老師講完了是要求他們上臺扮演的,全班依照小組,分成兩個小集體,一二組、三四組對決,結合課上老師的講解,聯繫實際生活,把本文改編爲一個小劇本。他們可以在小組裏面選人,課後進行一定的排練,兩節課上完之後,我讓他們上來扮演,但很遺憾,由於時間等方面的原因,扮演不是勝利的,其實這是我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式上課,當初心裏有點緊張,怕到時候同學不配合,到時候沒有人願意上來就很糗了。誰知道真的失敗了。我想以後在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中多采用這樣的方法,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關注同學的需求,關注同學已有的知識,關注同學的情感體驗,努力做到精心設計,機智生成,讓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2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着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着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於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0分鐘後,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於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開展辯論,自主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這篇教學反思也算是我對文言文教學教學的一個總結。從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3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便於課堂上反覆誦讀,宜於在爲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啓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回想本節課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自己很多的缺點和不足,而這些不足將成爲我教學的動力,從而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現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新課標指出7~9年級關於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於閱讀教學也有這樣的建議:“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根據以上標準,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1)通過閱讀文本,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2)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3)通過學習,將勸諫藝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文言文閱讀的培養,因爲“讀”是文言文審美教學中最爲關鍵的方法,能夠有利於學生正確的理解文意,所以我將“讀”這一實踐貫穿於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學生通過逐字逐句的仔細閱讀,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聲情並茂的琅琅誦讀,不僅“品”出了語“味”,而且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能力的遷移。把握了課文中傳達出的信息,進一步體會到文中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

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的。(例如,老師示例分析鄒忌“三問”時的心理,學生通過示例分析“三答”時妻、妾、客的心理特徵。)有了老師的範例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總結鄒忌的人物形象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而關於結尾部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處理,我靈活的將問題具體化,以課堂實況爲例,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啓發,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並且,堂課上靈機一動的切實實踐,爲我今後的文言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啓示。

雖然自我感覺這節公開課與以往相比有一些進步,但仔細回憶,不足之處尚且存在:

1、在分析鄒忌的進諫方法時,問題設置的層次性不強,梯度不夠明顯,沒有做到由淺入深,如果老師減少鋪設只做適當引導,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效果會更好些。

2、問題提問的層次性不強,例如,反覆問了好幾遍“鄒忌以家事喻國事,用意何在?”

3、教師沒有把握好課堂時間,前面對鄒忌的分析很細緻,但對齊王的形象的講解還有待於雕琢,講解時過於簡單,沒有結合文本進行深挖掘。原本課前設定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分析鄒忌形象及進諫方法上,沒想到時間有所剩餘,就順勢講到了齊王的性格特點,但由於時間有限,分析不透徹,給人蜻蜓點水、頭重腳輕的感覺。由此也看出了自己備課的片面性,不夠靈活。

4、教師語言不夠精煉,很多時候提問冗長,過於羅嗦。

5、在提問時,教師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學生還沒有思考完畢,教師就急於揭示答案,這樣不利於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依賴性而不去獨立思考問題。

總之,一堂好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分析學情,進行教學反饋,才能在教學對話中激發出生命智慧和創造潛能的火花。我相信,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我會有更多的收穫,更大的進步。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4

長期以來,古文教學常側重於字詞的理解,以至於忽略了對文章思路、內涵及語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學很容易被異化爲古漢語知識教學。事實上,記憶中的中學古文就是老師講學生記這麼簡單。

在三(4)班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讀,然後逐句翻譯,我糾正;特殊句式學生找,我講;到了討論本文的思想內容時,學生分析,我總結。結果是:一個累得脣焦口燥呼不得,一個沒精打采得合上渴睡的眼。課後,我取出教案想:知識點是落實了,可是爲什麼學生不愛聽?是形式的問題,還是……?於是,拿來教材,再讀幾遍,又想:如果我是學生,這篇文章什麼最吸引我?結果發現,首先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個故事本身,其次是其簡潔生動的語言。至於字詞,因有故事情節的輔助,並未構成多大的障礙。有了這些發現,我着手修改了教案,重新進行了教學設計

在三(3)班上課前,我佈置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歸納整理文中的文言現象,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特殊句式。這項工作似乎比較死,但我以爲這是打基礎,學生自己整理,印象深刻,雖“死”卻“實”。課堂上,因有了前車之鑑,我決定讓學生動起來:來一次小小的比賽,看哪組同學自擬的閱讀檢測題又快又好。學生是最好動不過的了,一聽說要比賽,別提有多起勁,只兩三分鐘功夫,就有同學上黑板出好了題,其他組也不甘示弱。比賽很快結束了,我依據黑板上的'題目進行講評,間或插入一些問題,此時學生們尚處於興奮狀態,反應特別敏捷,對於我的提問也能隨聲應和,師生配合相當默契。

設計這一比賽,一是爲了使課堂“活”起來;二是爲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三是爲了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好騰出更多的時間細細體味文章的妙處。

衆所周知,《鄒忌諷齊王納諫》之所以吸引人,一是因爲這個故事本身具有很強的戲劇性。百餘字的小故事中,居然起起落落,不止一次峯迴路轉,柳暗花明,其構思之精巧可見一斑。如何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妙處呢?根據本文戲劇性較強的特點,我決定讓學生表演。有人說,沒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學家去學科學,或置身於歷史環境中去學習歷史更快捷有效的了。同樣,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莫過於讓他們進入角色。於是,課前我佈置了表演的任務,要求兩組同學以課文爲劇本表演,兩組同學以翻譯的現代文爲劇本表演;要求除旁白外,演員必須熟記臺詞。課上,我抽兩組同學上臺表演,其他同學帶着兩個問題觀看:一、《鄒忌諷齊王納諫》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二、鄒忌的這一次進諫爲何能成功?開始表演了,兩組同學各展才華,小品演得十分精彩。通過對照,不少同學發現了問題,如第二組的“鄒忌”在語言表達上,明顯不如第一組的變化多,三問幾乎都是:“我和徐公哪個美?”(雖然學生聰明地用“帥”“漂亮”來替代“美”以避免重複,但聽上去這三問並沒有多少區別)所以,當第三問說出時,在座的同學都不由得笑出了聲。表演一結束,趁熱打鐵,就表演討論了原文的語言特色,然後再因勢利導,分析了鄒忌的進諫藝術,肯定他有勇有謀和齊王納諫的精神,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後,同學們意猶未盡。

教完《鄒忌諷齊王納諫》,掩卷沉思,同樣的知識傳授,學生的反映卻不同,究其根源,大概在於興趣問題罷。3000年前,古希臘的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把需點燃的火把。”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學生不單純是接受者,更是創造者,因爲他們擁有巨大的潛能。既然學生的頭腦是“一把需點燃的火把”,那麼,教師所要花的功夫主要應在“點燃”上,而非其他。“點燃火把”的火種來自興趣,而興趣的打火石就是學生自己,讓學生動起來,便能擊出火花。倘若在教學設計中拋開傳統的束縛,多考慮學生的“興趣”問題,將實和活有機結合,相信教學效果會好得多。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5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便於課堂上反覆誦讀,宜於在爲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啓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文言文閱讀的培養,因爲“讀”是文言文審美教學中最爲關鍵的方法,能夠有利於學生正確的理解文意,所以我將“讀”這一實踐貫穿於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學生通過逐字逐句的仔細閱讀,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聲情並茂的琅琅誦讀,不僅“品”出了語“味”,而且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能力的遷移。把握了課文中傳達出的信息,進一步體會到文中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

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的。有了老師的範例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總結鄒忌的人物形象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雖然自我感覺較好,但仔細回憶,不足之處尚且存在:

1、在分析鄒忌的進諫方法時,問題設置的層次性不強,梯度不夠明顯,沒有做到由淺入深,如果老師減少鋪設只做適當引導,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效果會更好些。

2、教師沒有把握好課堂時間,前面對鄒忌的分析很細緻,但對齊王的形象的講解還有待於雕琢,講解時過於簡單,沒有結合文本進行深挖掘。

3、在提問時,教師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學生還沒有思考完畢,教師就急於揭示答案,這樣不利於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依賴性而不去獨立思考問題。

總之,一堂好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分析學情,進行教學反饋,才能在教學對話中激發出生命智慧和創造潛能的火花。我相信,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我會有更多的收穫,更大的進步。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6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法設想]

設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藉助工具書查明後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後一起糾正。

如:

1、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修/八尺有餘(√)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三、三讀課文,品味賞析。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於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四、歸納整理: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四)實詞見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聯想

妻私我 →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達標測試

一、基礎知識

1、句子與成語中加線字,讀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間不容髮 B、時時而間進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難書 D、上書諫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於其它三句的一項是()

A、與之坐談,問之 B、又弗如遠甚

C、暮寢而思之 D、於是入朝見威王

3、對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稱呼,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選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C、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D、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5、《鄒忌諷齊王納諫》文題中的“諷”字,正確的理解應是()

A、從反面諷刺批評 B、從正面說服教育

C、用含蓄的話嘲諷 D、用委婉的話勸告

6、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與“鄒忌修八尺有餘”中的“有”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孫權據有江東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D、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9、爲下列句中的“莫”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沒有誰 ②不要 ③不

A、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願早定大計,莫用衆人之議()

E、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10、對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A、通過城北徐公的襯托,鄒忌的妻、妾、客的讚美,極力渲染,突

出鄒忌“形貌昳麗”。

B、寫鄒忌在聽到妻、妾、客讚美後領悟到的道理。

C、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矇蔽,並從中悟出道

理。

D、反覆說明鄒忌之美,並揭示出鄒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幾句話讀音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今齊/地方千里 B、今齊地/方千里

C、今齊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選出“於”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①皆以美於徐公 ②能謗譏於市朝

③皆朝於齊 ④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對鄒忌的讚美,語氣由輕到重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譯文有誤的一句是()

A、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譯文: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形體美麗,光彩照人。

B、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就戰勝了別國。

C、忌不自信。 譯文:鄒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話。

D、吾與徐公孰美? 譯文:我和徐公誰漂亮?

15、按設喻的內在關係連接相關的項:

①妻A、宮婦左右

②妾B、四境之內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體的史書《》。全書篇,着重記載了。該書是由時期的編訂而成的。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7~20題。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17、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 答案

18、解釋下列加線詞的意思

①能謗譏於市朝()

②羣臣進諫,門庭若市()

③期年之後,……()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這一段是寫進諫的結果,即齊威王下令納諫及收到的效果。請按

下列要求填空

①懸賞進諫的三個等級:。

②納諫後的三大變化:;;。

20、翻譯下列句子

①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譯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反思7

對於《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一)、設計有以下亮點:

1、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導,學生學,教學目標的確定,活動的設計都以學生爲出發點,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體地位,讓學生朗讀、思考、表達,通過深層次的閱讀活動,學習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引領學生思考與智慧的碰撞,昇華學生的思想。

2、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參與朗讀、參與討論,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也發揮了教師“導”的作用。

3、突出朗讀教學,以朗讀爲學習的起點,將分析、討論、品悟融入其中,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品味語言、學習技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設計思路清晰,並且朗讀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還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學生意識到好的語言駕馭能力體現在表達可簡可繁,一切從需要出發。

4、能針對學情設計教學。針對初三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思維的拓展及能力的遷移。能將文章學習內容與考試重點,與實際生活都聯繫起來,全面提高學生能力。

(二)、本課教學不足之處:

1、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長期堅持訓練。就目前學生具體情況來說,“三讀”的效果還不理想,還有部分學生放不開,談理解似乎還比較到位,但讀的效果卻體現不出他的理解。

2、討論環節需要有層進的效果,在不斷的補充中激發出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才能更好地被帶入討論中,此次上課討論的層次感不強,無法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

3、設計的課容量有些大,所以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品悟的時間不足,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完全的消化吸收有些困難。

3、爲了鼓勵學生樹立朗讀的自信心和積極參與討論,所以對學生不夠簡潔的發言也要給予充分的耐心,導致在文章第一段的學習中花費時間太多,使後面對語言技巧部分的處理有些倉促。

(三)、改進方法:

1、充分認識到學習習慣的培養,能力的提升,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容量。

2、設計應當更有多種預設方案,能根據學生情況及時改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