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1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的一篇課文,選自《戰國策齊策》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設想,說教學程序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寫了《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這些語言生動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節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自已比美這件日常小事設喻,使齊王廣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從一箇中心出發,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圍繞一個範疇,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本單元持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

① 掌據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 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① 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方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

②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較高的語言素養。

方法目標

學習敘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藝術手法,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除敝的歷史意義和今天借鑑的現實意義。

(三)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特殊名式現象。把握文字詳略處理,諷喻說理的特點。

(四) 教學難點

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並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

(二)、討論點撥法

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髮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把握課文內涵。

(三)、情景激勵法、比較法、分析法、詮釋法、循序漸進法

針對重、難點,把課文分爲三部分,逐個層次分析,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 說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使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學生學法重點應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而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比較、仿寫法等。

四、說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並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完成學習、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的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及課文的重難點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給予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複習導入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可曾瞭解“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故事呢?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故事結果“百官荒廢,諸候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幕”。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今天我們將要繼續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第二步: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採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

在內容上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

(二)課文中的“比”

①類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② 詳比、略比(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 側比、正比(如:“三問三答”側面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遷移

① 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並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② 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麼進諫?

③ 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 請同學們談所瞭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⑤ 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分析人物形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並在拓展遷移中達到本課要達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標。在互動中進往創作探究性學習。)

(三)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現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①小結知識要點

②背誦課文

③ 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校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六、板書設計

妻 私:偏愛讚揚

三問 三答 妾 畏:卑微畏怯 三賞 三變

客 有求:逢迎敷衍

三比 ①類比,喻比(以“家事”比“國事”)

②詳比、略比(“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如“鄒忌比美”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白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這篇文章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便於課堂上反覆誦讀;文章中還出現了許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語法現象,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因此,它在本冊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是重點講讀課文。

二、說學情:

初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基礎但大多厭煩文言文繁索的學習。因此在制定本課教學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依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語文素質,本節課將賞讀作爲重點,把賞析作爲難點,目的是在教學中以讀帶賞,以賞促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說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和本課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瞭解《戰國策》有關知識,瞭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⑵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講究說話藝術,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並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掌握重點語句的翻譯。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因爲這篇文章要讓學生在疏通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分析人物形象,將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內化成自身的東西。既欣賞和領略了我國語言文學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給學生以啓迪。)

教學難點: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四、說教法:

1、 賞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覆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諷諫藝術。

2、 點撥法。點撥梳理文本線索和文章考點,從而使學生更有效的學懂這篇文言文。

3、 教學互帶法。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同時在動態教學過程中隨時調整教學進度。

五、說學法:

1、課本註釋疏通法、小組競賽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疑、質疑,然後進行知識競賽,識記詞句。

2、默讀——範讀——賞讀——換角色朗讀——誦讀——背誦,整體感知語言。

3、合作探究文中的“諷諫藝術”,聯繫現實生活,實現古爲今用。

六、說教學設想

預設三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懂文意;遇有讀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最後詞句識記競答,實現教學目標①②。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學習目標①②③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第三課時:編演點評課本劇,複習鞏固本課文言知識。

七、說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從中國古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切入,引發學生討論“忠言是否必逆耳”,可由第四單元15課〈觸龍說趙太后〉引出本文課題。

具體的教學過程,教學設想中大致思路已說明,不再重複,在這裏我想重點說明“分析人物,拓展延深”這一環節,突出兩個問題:

1、 如何評價鄒忌或齊威王?(目標:拓展學生思維,加深對人物精神的理解)

自古以來,向君王提意見是件很危險的事,被稱爲“觸龍顏、批龍鱗”,弄不好龍顏大怒,會招來殺身之禍,比如被楚王放逐的屈原,被紂王挖了心的比干,被吳王夫差賜予自殺的伍子胥等等,那麼,對於本文中2300多年前的兩個歷史人物,我們怎麼看待?

諫難,納諫尤難。有敢諫或諷諫的良臣,還要有能納諫的明君。在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鄒忌並沒有板起面孔,擺出義正詞辭嚴的態度,反之,卻從與徐公比美、妻妾評議之閨房瑣事談起,這種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可謂大智大勇的表現;但是,如果沒有威王善聽的耳朵,而是碰到一個暴君,責之以褻瀆之罪,也是責無旁貸的。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也是白費脣舌,枉費心機。

2、如何做到“忠言順耳”?

文章告訴我們,忠言也可以順耳,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在同學們的人際交往中,也許因說了逆耳忠言而鬧出了一些尷尬的事,假如讓你重新說這些話,你又該如何講呢?

若有時間,可引入類似故事:

故事一:威王上臺幾年,內憂外患不斷,威王一籌莫展,只好把政權交給大臣去管,自己借酒澆愁,聽聽音樂,且特喜歡聽琴。鄒忌於是抱着琴去見威王,說要給他演奏,威王很高興。鄒忌擺好琴而不彈,卻大談琴理,從伏羲氏作琴談起,直講到周文王、周武王,海闊天空,吹得玄乎又玄。威王聽得不耐煩,鄒忌於是說,大王瞧我抱着琴空談琴理而不彈奏,便有點不高興,齊國人看着大王擁有齊國這張大琴,九年來沒有彈過一回,因此很不高興呢。齊王醒悟,於是任用鄒忌爲相,治理國家,齊國逐步強大起來。

故事二:韓昭侯平時說話不大注意,往往將一些重大機密泄露出去,使得許多國家計劃不能實施,於是有個叫堂奚公大臣對他說:一個價值千金的玉製酒器,但沒有底,連水也不能裝;而一個值不了幾文錢的不漏的瓦罐,卻可以用來裝酒。作爲一個地位至尊,舉止至重的國君,如果經常泄露機密,就象一件沒有底的玉器,這樣,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幹和謀略了。韓昭侯接受了意見。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這個板書設計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特點,和教學流程。同時既便於學生歸納總結,又便於思考記憶 。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 諷諫 齊威王

王之蔽甚矣

妻私 設 宮婦左右私

妾畏 朝廷之臣畏

客有求 喻 四境之內有求

九、說作業佈置:

設計話題,實踐一下諷諫的藝術:

1、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吧。

2、諷諫長輩不要吸菸、酗酒。

3、諷諫教師不要歧視後進生。

4、諷諫上級領導注意環保。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3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基礎較好,學習態度認真,只是學習方法比較機械,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學生個人能夠提出一定問題,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對語言文字有一定語感,教材上的文字表述能夠弄懂,但是“以自己獲得的感受改善自己的生活體驗”這一能力並不強。課堂上需要教師根據明確的教學目標,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來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細細品味語言,提高與文本的對話能力,感悟能力。

文本解讀:

《鄒忌諷齊王納諫》不過440來字,卻生動地敘寫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文章的總體構思是“事不過三”,“三”形成了全文振動的頻率,文中小事大事的出現與發展,基本上表現出一種層進式的反覆。可以說,這篇文章用筆高超,剪裁講究,繁簡虛實,各顯其妙。

第一部分214字,寫了鄒忌爲期“三”天的活動。這是全文用筆最爲繁複之處。文章尺水興波,妙趣橫生,雖然說不上潑墨如水,卻也是盡力渲染,共寫了兩次窺鏡,三次問答,一次反思,還有兩次關於徐公的“穿插”。

這一部分繁中有簡,主寫三問三答。且不說三人答問語氣語調的微妙變化且不說“與座談”顯示出場合的正規與發問的慎重,且不說“孰視”時的認真態度,僅兩次“窺鏡”就有豐富的意味,生動地表現出人物自得與自愧的神情意態與心理變化。

這一部分實中有虛。一句“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是在文中關節之處插入的一次虛筆,即使是“明日徐公來”,文中也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徐公是如何更加的“形貌昳麗”;作者仍然虛寫。用“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來烘托徐公的美麗,這是非常精妙的“一筆兩寫”的筆法。

如果我們細細品味,還可以發現這一段不僅僅是繁中有簡、實中有虛,還有一處虛到極致的“空白”——在鄒忌反思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之後,他是怎樣再“思”給齊王進諫的——卻連一個字的描述也沒有,這真是很妙的剪裁,能夠讓我們神思飛揚。

第二部分103字,寫的是鄒忌諷諫齊王。這一段是簡筆,作者惜墨如金,進諫的準備工作與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等完全不提,只用“於是入朝見威王”七個字一筆帶過。但這一段簡中有繁,設喻生動,繁在那膾炙人口的“三比”。“三比”中進行了兩次推論,第一次由家事而推論到王之周圍的人與事,第二次推論則着力點出關鍵:“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這裏類比深刻,說理充分,由小及大,由點及面,一語既出,發人深思。

第三部分123字,這一部分寫的是齊王納諫與納諫之後措施與效果。作者在這裏簡繁並用。“善”是此部分的最簡之筆,出自一位君王之口的“善”字,不僅只是對進諫的首肯與激賞,不僅只是鮮明地表明瞭齊王的態度,集中地表現出了“諷”的效果,而且還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齊王作爲一位君王的矜持與尊貴。這一“善”字可謂用得恰到好處。而用來詮釋“善”字的,就是那暢快淋漓、頗有氣勢的排比句——“三賞”,它們讓人感受到了齊王納諫的決心與非凡措施,表現出了齊王善於納諫、廣開言路的賢君形象。至於文中對納諫效果的描畫,則是實中出虛,由一句“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從側面進行表現,國家的強盛、國力的強大不言自明。“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更是畫龍點睛,深刻簡練,發人深思。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類比的說理方法,瞭解諷諫的語言藝術。

2、培養認識自我和謙虛聽取意見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注重對文本語言的處理,對文章字詞句的具體描述進行理解和品味,把學生帶進課文中去,讓學生得到發自內心的賞析和理解。首先通過閱讀重點句段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引導學生通過理解並賞析細膩的細節刻畫來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義。其次,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思想是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感受作品中所飽含的感情。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辨體析題

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忠言”爲什麼一定要“逆耳”呢?如果“忠言”能“順耳”,是不是更容易被接受被採納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寫臣子委婉進諫致國富民強的歷史散文——選自《戰國策》的《鄒忌諷齊王納諫》

首先請同學們用最簡單的語言闡釋課文標題的意思。

設計意圖:高屋建瓴,看似細小而又關鍵的問題打開學生思維。解決文學常識問題,也是爲全文的解讀張本。

二、朗讀課文,概括故事

齊聲朗讀課文注意以下字音:昳(yì)麗 間(jiàn)進 期(jī)年

並思考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設計意圖:明確要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落實詞句,理清思路

課文是怎樣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請同學們再次通讀全文,說出你的理解。

在此環節中,

1、注意下列常用實詞的意思。

鄒忌修八尺有餘

徐公何能及君也

忌不自信

欲有求於我也

由此觀之

王曰:“善。”

時時而間進

2、注意文中“聞”、“面”、“服”、“孰”“私”“美”“蔽”等詞語的特殊用法。

3、理解“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與坐談”的文言句式。

全文343個字,主要寫了鄒忌和齊威王的事。寫鄒忌,突出兩件事:鄒忌比美,鄒忌巧諫。用了248個字,佔全文篇幅的70%。寫威王,主要寫他善於納諫。縱觀全文,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文中各個情節都涉及到數字“三”,比如開篇鄒忌有“三問”,哪三問?每一問的語氣是否相同?

思考:對鄒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妻、妾、客分別是怎樣回答的?這些回答表現了他們怎樣的心理特點?

設計意圖:文言文教學的“放”與“收”的處理要恰當。基於學生對課文的充分預習,教師對學生掌握的情況進行檢查,學生根據各自的預習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課前師生對文本的充分消化是“前戲”,放手讓學生學習字詞、理解課文,這是“放”,老師在課堂上檢測學生、組織學生質疑解惑,這是“收”。旨在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深入思考,探究妙處

思考:鄒忌諷齊王納諫成功的原因是什麼?齊威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認識問題要深入,不能滿足於一知半解,深入探討鄒忌諷齊王納諫成功的原因有利於把握文本主旨。

五、小結

採用師生共同小結的方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讓學生體會到好文章有其獨到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從寫法上探究文章的妙處。

作業設計:

1、基礎作業:整理本文一詞多義現象的語句(添加曾經學過的詞句,至少4組)

2、提高作業:你認爲課文中有哪幾個關鍵字引動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表現着人物的特點? (進行課後交流並形成文字表達)。

3、拓展閱讀《納諫與止謗 ——重讀<鄒忌諷齊王訥諫>有感 》(臧克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獲得知識、運用知識的觸手向課外延伸。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的認知和表達。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4

1、說教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散文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淺顯,故事具體,人物形象突出,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語言藝術上有極高的成就。鄒忌作爲齊國的謀臣、策士,他的說話藝術在這裏淋漓盡致地得以發揮,他進諫齊威王,齊王欣然採納他的意見,齊國出現了大治。不動一兵一卒,不費一槍一炮,就能使燕、趙、韓、魏皆朝於齊。

2、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對文言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有一定的掌握,第一節可是已對本課的字詞句及文章內容進行了梳理,同時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已經對人物形象方法刻畫有了一些把握。但是九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他們未深入接觸社會,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通過這課學習鄒忌的說話藝術,來培養他們在爲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的能力。爲此根據這學情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

3、教學目標:

1、通過探討本文記敘的故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把握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品質。

3、學習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

4、引導學生學會委婉勸說別人的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體會鄒忌的諷諫藝術,體會人物優秀品質。

2、教學難點:a、培養學生正確的人際交往能力。

b、培養學生懂得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懂得虛心接受別人意見。

5、教學方法:現實生活中我們用各類語言形式與人交流、溝通、表達自己的心聲時,要想自己的話讓別人願意聽,聽起來順耳、舒服,其實並不容易。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有時太過於糾纏字、詞、句等文言語法、句法方面的內容,而疏於文本本身所傳達的思想、文學等藝術魅力。感此,以學生實際因才施教,來進一步開發學生的語言潛能。這節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1、多媒體教學法 2、創設情景的教學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

6、說教學過程:A、導入新課: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今天我們就將去領會齊國諫臣鄒忌的諷諫藝術。

B、複習鞏固舊知1、掌握下列字詞2、翻譯下列句子3、複述故事情節。

形貌i麗:光彩美麗朝服衣冠:穿

孰視之:同熟仔細美我:以什麼爲美

私我:偏愛王之蔽甚矣:受矇蔽

面刺:名詞作狀語當面間(jiàn)進:偶爾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C、自學課文、把我文章內容1、鄒忌爲什麼要向齊王進諫?鄒忌又是如何向齊王進諫的?3、從結果看齊王聽從鄒忌的諫言嗎?結果怎樣?

鄒忌在與徐公的比美中,在與妻妾客人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的比較,以及在自己暮寢的思考後覺得自己受了矇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君王也受到了矇蔽,因此進諫。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的向威王進諫,而是通過自己的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的進諫。

D、探析人物形象、

E、分析鄒忌的諷諫藝術1、鄒忌成功的說服齊王,它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可取之處?我們應該從鄒忌身上學到些什麼?

1)爲對方打算———不暴露遊說的目的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用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4)排比造勢―讓對方認同

1)對人對己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2)善於思考,有反思的習慣和自省的能力

3)觀察事物深入細緻,通過表面現象看本質

鄒忌的諷諫藝術特點:(1)做好準備工作。(2)創設好的談話氛圍。(3)找準切入點。(4)要掌握談話的方法和技巧。(5)條理清晰,要有邏輯。

F、拓展、情景再現話題:

1、寒冬的天氣,時冷時熱,假如你要勸你的母親多穿件衣服,你該怎麼說?你的母親要勸你,又該怎麼說?

2、同學們都渴望公平,你們該如何勸老師不要歧視待進生。

G、課堂小結:《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6、說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善思:小中見大

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