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語文S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孔明借箭》教案

語文S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孔明借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教學目標:

語文S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孔明借箭》教案

1、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通順。

2、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後果,進一步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聯繫全文內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認識孔明、周瑜這兩個人物的特點。

4、幫助學生認識“瑜、曰、吾、晌、囑、擂”;會寫“曹、瞞、吾、囑、勿、詐、擂、吶”;理解“妒忌、軍令狀、遲延、調用、奇謀、神機妙算、欣然而立、軍中無戲言”等詞語。

5、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把對名著《三國演義》的認識加深、擴大。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孔明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閱蒐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通順。

2、學習生字新詞。

3、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結構。

4、介紹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學過程:

—、揭題激趣。

1.啓發入題,瞭解出處。

《孔明借箭》這篇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刪改。是—篇歷史題材的課文。學習本文時,首先要弄清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怎麼樣。

2.簡介背景,瞭解人物。

(1)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孔明借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歷史階段,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赤壁之戰》之前。

(2)瞭解曹操、周瑜、諸葛亮、魯肅各是怎樣的人,之間關係如何?(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助周瑜統率三軍的。諸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人。課文通過孔明借箭一事,讚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二、自讀課文。

1.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請教老師和同學,讀通課文。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2.自學生字新詞(劃出生字新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3.填空練習,瞭解大意。

( )要( )三天趕造( )。( )向( )借船,然後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詞語的意思)

“擂”讀作léi,不讀成lèi;“丞”讀作chéng,不讀成cén。

比較下面各組字,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雷—擂 內—吶 屬—囑 日—曰

愉—瑜 昨—詐 吾—語 勿—匆

2.初步理解課文意思。

3.指名逐節朗讀課文。(正音、評讀)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回答問題。(理清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後第二題)

2.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的過程:準備→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3.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五、自己練習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聯繫全文內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認識孔明、周瑜這兩個人物的特點。[小精靈兒童網站]

2、進一步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把對名著《三國演義》的認識加深、擴大。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8課《孔明借箭》。(出示課件題目)上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了課文大意,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深入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三段

1、請同學們翻開書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板書:神機妙算)

2、你從哪句話知道的?生讀句,“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3、“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4、針對“神機妙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或你想知道些什麼?)(預測:爲什麼要用“神機妙算”?神在哪裏?妙在哪裏?怎樣神?……教師擇要板書問題。)

(二)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研究諸葛亮“神機妙算”到底“神在哪裏、妙在何處?聯繫全文思考: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一邊默讀,一邊勾劃,一邊批註。)

生默讀課文,思考。

請同學們分組研究這個問題。

建議每個小組中的人員分好工:先是一人讀課文,其餘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中哪些材料與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讀完課文後互相交流、討論,一人準備彙報,其餘同學準備補充。

(學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孔明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爲大霧漫天,什麼都看不清,曹操纔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⑴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滿天呢?聯繫上文說說。“第一日,卻不見孔明動靜;第二日亦只不動。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⑵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麼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爲什麼?”(組織學生議論。)

小結:“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2、“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

(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小精靈兒童網站]

3、“孔明叫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

(軍事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4、“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這是話中有話、話後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小組討論後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提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爲什麼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爲什麼?因爲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餘地。

5、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那裏可以看出來?

出示:“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約一萬餘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

引導學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6、“孔明叫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爲什麼?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麼周密、那麼成熟、那麼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7、什麼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出示:“待至日高霧散……這裏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餘里,追之不及。”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三)學生理解以上內容之後,教師再引導學生突破難點:“借箭起因”(1—2節)。

學習方法:分角色朗讀,其他學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氣設下圈套→步步相逼話裏藏刀→置人死地而後快。

諸葛亮:表面糊塗早已察覺→立下軍令狀胸有成竹→置於死地而後生。

(四)出示討論:那麼,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提示後討論交流)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爲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局。[小精靈兒童網站]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教師提示:根本區別在於,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麼,諸葛亮想到的是什麼?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麼?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2、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練習複述課文。

3、題目“孔明借箭”,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孔明借箭”合適嗎?爲什麼?

4、出示後人借這件事讚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後人用來讚揚諸葛亮的智慧的。引導學生齊讀、背誦;同時指出: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驟雨飛蝗”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麼多的箭。要求學生課後把這首詩抄下來,背熟。

三、課外延伸。

1、你還知道《三國演義》的那些歷史故事?選擇周瑜、魯肅、曹操三個人物中的一個,談談自己的看法。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三國演義》。

四、佈置作業:

1、繼續分角色朗讀課文並練習複述課文。

2、繼續閱讀課外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