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冬陽·童年·駱駝隊》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冬陽·童年·駱駝隊》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冬陽·童年·駱駝隊》評課稿1:

五年級語文《冬陽·童年·駱駝隊》評課稿

《冬陽 童年駱駝隊》寫了駱駝隊給童年帶來的快樂,反映了現代中國兒童生活的某些側面。透過這篇課文,我們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種難言的親切感和溫馨會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聽了楊娣老師得這堂課,頗有感受。

(一)聯繫實際,走近文本。

因爲教材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好多地方很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樑老師在處理教材時,巧妙地用幾個問題把兩者很好地聯繫起來,帶學生走近文本,解讀文本。如在品讀“看駱駝咀嚼”這一段時,五歲的林海音看呆了,這是學生難以想象的事情。樑老師於是讓學生回憶:你們在什麼情況下會呆呆地看一樣東西?學生很快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經歷。由自己的看呆再聯繫作者的看呆,由此領悟在林海音看來,駱駝咀嚼是多麼有趣的事情,以至於牙齒也會情不自禁地跟着動起來,足見童年的林海音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從中感受到童年天真無邪的心靈中充滿了無數美好的想象。

(二)品讀感悟,下深功夫。

在品讀文本的這一部分,楊老師投放了一個大問題“選取自己認爲最有趣的一件事讀一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反覆朗誦“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這個不斷往復呈現的主題,覆蓋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形式上的重複中,感悟卻是一次次地加深昇華,成爲了一種迴環旋繞的遞進。一次次地感受着童年那份遙遠美好的童真童趣,他們的朗讀也漸入佳境。可謂“一唱三嘆”

(三)以生爲本,自主探究

新課改,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並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品讀的教學環節中,楊老師角色定位準確,充分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並適時點撥,使學生的感悟不斷昇華。如在學“看駱駝”時樑老師爲了使學生能感悟到小英子看駱駝的投入勁,抓住了一個“呆”字,在學生一遍一遍閱讀中感悟到童年的傻氣,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樑老師精心設計的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此時學生再讀便有的放矢,抓住了文章的關鍵所在,讀來也就頗有些味道了。

這節課也並非沒有斟酌之處。記得《城南舊事》曾經被拍成同名電影,而主題曲正是人們非常熟悉的《送別》。這首歌的曲調舒緩,帶着離別的傷感之情,而詞如其曲,更是令人感傷。如果把這首送別的曲子設計在這節課中,豈不是更能渲染氣氛?此外,對“我不會再問了”這句話的理解還可以深入理解,由此可以提出另外一個問題“哪些問題我不會再問了”。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太簡單,但由此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感悟,一個個不再問的問題,其實代表的是一段段消逝的童年,一份份消逝的童真。

  《冬陽·童年·駱駝隊》評課稿2: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爲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寫的序言。課題“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全文的文眼,“冬陽”爲文章創設了一種感傷與溫暖交織的情緒基調,“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內容主旨,而“駱駝隊”則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三個詞語的結合,勾畫出一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營造出了一種深沉廣闊的意象空間和情感空間。全文語言平實質樸,通過懷想童年趣事,使我們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蘊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情。

胡老師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從課題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營造情感基調;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脈絡;抓重點詞句進行品讀感悟,逐漸加深情感體驗,充分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1.開篇創設情境。本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蘊涵着作者濃濃的感傷和對童年的深深懷念。因此,老師利用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欣賞,遙遠的音樂《送別》輕輕響起,努力創設出情境,營造氛圍,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2.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片段,充分品讀、圈劃、想象、體會、交流,笑談趣事之趣,品悟無奈和感傷。

3.重視感情朗讀。

4.借鑑作者借一件件小事抒發感情的寫法,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仔細,描寫生動,抒情自然的寫作特色。課後,安排一個小練筆----記一件童年趣事,和推薦孩子們看《城南舊事》,同學之間互評互議,自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