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冬陽童年駱駝隊》四年級語文優秀說課設計

《冬陽童年駱駝隊》四年級語文優秀說課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一、說教材

《冬陽童年駱駝隊》四年級語文優秀說課設計

本文是魯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裏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麼朦朧。駱駝隊是留在作者童年裏鮮明的記憶,它們脖子上的鈴聲,則是童年中美妙的音響。課文圍繞着駱駝隊,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於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爲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這些看似小小的卻很有童趣的事,像一個一個的鏡頭,隨着作者娓娓的敘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就在這種淡淡的回憶中,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對早已走遠的童年的依依流連。

  【單元訓練重點】

閱讀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並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根據課文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地讀寫氈帽、優質、咀嚼、鈴鐺、交錯、沙漠、棉襖、駝絨、袍子、傻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感情,並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駱駝隊的回憶來表現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2、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體會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領悟語言的特點。

  【授課時間】兩課時

  二、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談話法、重點突破教學法。

  三、說學法

聯想、感情朗讀、默讀、做批註。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創設情境,輕輕地走進童年的記憶

1、創設情景,走進自己的童年。

激發共鳴應成爲語文教學中的上乘境界。教師若能善設機巧,讓學生與作品之間產生共鳴。如此學習課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現在的小學生卻不太容易領悟得深刻。所以我安排了笑談自己的童年趣事來導課,進而欣賞作者的童年趣事,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

這樣導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無憂無慮又充滿幻想。你小時候做過哪些有趣得事,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2、激發想象,走進作者的童年。

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詞語進行聯想訓練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課題是文眼,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組成了文章的題目。包容量如此大、又如此具有審美特質的題目,卻是不多見的。要抓住這一素材,展開一個凝練的、對全課的展開都具有重要意義的聯想環節,能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1)林海音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過的。她的童年裏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今天,我們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

(2)這種形式的題目以前見過嗎?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組成了文章的題目,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從這三個詞中,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看實際教學效果,這一環節得到了不錯的落實。學生憑藉這三個意象鮮明的詞語,個性化的理解,基本上都把握住了一點一童年的快樂。應該說,這一理解與課文真正要表達的那種懷念而感傷的情緒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但是這種距離,卻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它們之間的差距爲後面的學習,無論是在內容理解上還是在情緒體驗上,既提供了一種鋪墊,又提供了相當的增容空間,使得下文的展開和深入變得更容易而自然。

多媒體能再現一種失去的場景,我用形象優美的畫面,讓人傷感的《送別》的音樂,轉瞬間就把孩子們帶回到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帶入了課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營造的懷舊氣氛中。從而爲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絃,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

接着設問,其實,在作家林海音女士的腦海中也無數次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你看,冬陽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課件1:一張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駱駝隊照片並配有《送別》伴奏)。一張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駱駝隊照片呈現在大家面前。

(二)誦讀感悟,深深地體味童年的往事

要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隨時鞏固運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解決字、詞的一些簡單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都是我經常佈置的預習內容。本課對於常識性的知識,應放手讓學生在預習時自行解決。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我除了正音和範讀一些難讀的句子外,相機解決一些常識性問題問題。這些已經要求學生在預習中自行解決:

(1)拉駱駝的;(2)氈帽;(3)駱駝的反芻現象;(4)反穿大羊皮等。

有很多人認爲語文是感性的,我更認同錢正權教授的觀點,語文教學中也要重視理性的培養。本課條理非常清晰是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好素材。我這樣設問:作者的心頭又浮現出哪些童年往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學生能概括出,課文是以季節交替的順序,圍繞着駱駝隊來寫的,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於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爲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這麼幾件事。從而領悟到了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

俗話說,會講的講成一條線,不會講的講成一大片。所以閱讀教學,一定要找好切入點,良好的切入點能牽一髮而動全文,能切出興趣,切出能力,切出高效課堂。我選擇了這樣的切入點:把你認爲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反反覆覆多讀幾遍,好好品味品味,簡單寫寫自己的閱讀感受。課堂教學實際證明是可行的,能調動學生閱讀文本的慾望;能緊扣文本特點,突出教學重點;能解決教學難點;能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學生去自主學習,深入探究。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堅持個性化理解,個性化感悟,個性化朗讀。關注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閱讀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在四個片段的教學中,都採取了默讀做批註談感悟感情朗讀的教學模式。例:

<一>學駱駝咀嚼

師:駱駝咀嚼有趣嗎?來一起讀一讀。

師:看駱駝咀嚼,林海音的牙齒怎麼也動起來了呢?

師:你認爲這個時候的林海音怎麼樣?

師:這份天真,這份好奇,你能讀出來嗎?

師:林海音寫下這篇文章時已經42歲了,你認爲42歲的林海音再看到駱駝,還會學它們咀嚼嗎?爲什麼?

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二>和爸爸爭論駱駝脖子上系鈴鐺的原因

(1)爸爸的見解是理性的、現實的,而當時林海音的想法是天真的、充滿詩意的。來讀一讀,讀出這份天真、幻想和詩意。

(2)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在這裏,爸爸在想什麼,笑得又是什麼?

(3)你同意誰的觀點?

(4)我們來對讀一遍這個片段。

(5)42歲的林海音再看到駱駝,再聽到駝鈴聲,還這樣想嗎?讀這一段話:

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三>想爲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四>好奇地問媽媽,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

語文學習有一個廣闊的空間,拓展材料的運用有時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總是問,總是問!最能體現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好奇,但文中卻寥寥數語帶過,學生不好體會,所以再次增設了一份《我們看還去》中的問爸爸媽媽什麼是賊的材料。這份拓展材料在不遏制學生想象力的前提下,給學生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信息,解決了難點。

1、大家看這件事:誰來讀讀?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媽:夏天它們到哪裏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2、媽媽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看看課文,林海音都問了些什麼?

生:

3、既然總是問,總是問!想一想,她還可能會問些什麼?

生:

1、既然總是問,總是問!她的問題肯定不僅僅是關於駱駝的。在《城南舊事》裏,有這麼一個情景,指名讀一讀。

課件5:

2、林海音爲什麼總是問,總是問!呢?

3、人到中年的林海音,這樣的問題還會再問嗎?

這一在每個片段反覆追問的問題,把原文中因爲人生滄桑而造成的,那份隱約的沉重感一掃而光。使學生和文章、和作者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一個個消逝的問題,其實代表的是一段段消逝的童年,一份份消逝的童真。課堂上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學生的理解和心靈的感悟,在這一片段中,和文章、作者靠近了,結合了。種種感情交織在字裏行間,瀰漫課堂,充溢心靈。

4、再讀這段話。

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這段話是一個不斷往復呈現的主旋律,覆蓋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可以說,整堂課,學生主要就是在笑談趣事的過程中,品悟童年一去不返的無奈和感傷。這段話不只是形式的簡單重複,學生的理解感悟也在一次次地加深、昇華。這是一種迴環旋繞的遞進。在教學中,這段話一共讓學生朗讀了四次,達到了熟能成誦的效果,豐富了語言積累。應該說,開始時學生的誦讀是比較被生硬的,一定程度上游離在課文情緒場之外。而到後來,當學生一次次地與文本與作者做着心靈上的對話,一次次地感受着童年那份遙遠美好的童真童趣,他們的朗讀也漸入情味味。這種感悟和朗讀的提升,應該說是水到渠成地實現的。

(三)提煉主題,感傷與懷念

適時地引導學生提煉出文章的主題,既是理性思維的培養,同時又能交給他們一定的表達方法。我是這樣引導的:齊讀: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從這裏你讀懂了什麼?結合課文,這裏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童年的一種什麼情感?

生:(板)深深的懷念淡淡的感傷

閱讀能提升人的生命質量,我總是適時抓住一切機會向學生推薦經典圖書。《城南舊事》當然在推薦之列。這本書老師看過,裏邊有生活悲慘的妞兒,有命運悽慘的秀貞,有她想念着的盪悠悠的鞦韆,還有那那毛茸茸的小雞,希望大家有機會好好讀讀這本書。

最後,再一次迴歸主題,讀出感悟:這篇文章就是《城南舊事》的序言。冬陽下的駱駝隊走來了,響着悅耳的駝鈴聲,這是作者關於童年生活的抹不去的記憶。請大家再來讀讀課題,讀出作者這一份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

  五、說板書:

冬陽·童年·駱駝隊

淡淡的感傷

深深的懷念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寫得非常美,散文的形式下洋溢着詩般的情愫。這種遙遠的回憶、感傷的情緒,似乎必是(如佛經所言吧)經歷過後方能領悟得了的。學生能感悟到幾分,開始我心中也沒有底,但是在課堂上,襠學生的朗讀中已滲入了那麼多的不可名狀的感觸,文中那種無法言表的情緒被學生充分地體貼着。它們自然而然也就總結出了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這一主題。這正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題,也是我力求想讓學生感悟到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