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木蘭詩》第二課時教案

《木蘭詩》第二課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木蘭詩》第二課時教案【1】

  【教學目標】

《木蘭詩》第二課時教案

⑴ 積累文言知識,包括一些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⑵ 初步瞭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⑶ 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⑷ 背誦全詩。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勇敢的性格,學習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詳略得當、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瞭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古詩教學應着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速、語調、節拍,力求聲情並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複述法:

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這一教學環節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容,便於背誦。

3、鑑賞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鑑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注意發揮聯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現實的可能性,鑑賞詩歌有時要虛化,太實際的態度不利於鑑賞。

4、討論探究法:

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查閱資料、網絡搜索、調查訪問、集體探究等渠道。

5、競賽法:

針對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花木蘭畫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歌帶、錄音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滾動式背誦、學生齊背。

二、研討賞析

1、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評價《木蘭詩》,任選一個方面,說說它帶給人們的美感。

學生自由發言。

2、歸納總結學生的評價,組織學生一起走進《木蘭詩》的世界,盡情領略作品展示的奇異的美。

活動成果展示:

⑴ 故事的傳奇美:

本詩集中講述了一個平凡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解甲還鄉的故事。木蘭在非常時期女扮男裝,祕密代父從軍併發揮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着實讓人驚歎。

⑵ 不朽的形象美:

本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性。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聰明機警又熱愛和平,女兒情與英雄氣相得益彰。

⑶ 凝練生動的語言美:

《木蘭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復沓、問答、排比、重疊、對偶、頂真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語言豐富多彩,有樸素自然的口語,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氣勢酣暢的排比等等。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是藝術中的精品,《木蘭詩》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練生動的語言功不可沒。

⑷ 壯美的愛國情:

木蘭深明大義,以國爲重,代父從軍,十年征戰,功勞顯赫。愛國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壯美的;愛國詩歌是詩城堡上空最強健的樂音。祖國是每個人心中至高的象徵,熱愛祖國、保衛祖國是一個人至高無上的選擇,這也就是《木蘭詩》最易打動人心的地方。

⑸ 淡妝濃抹總相宜:

文章繁簡相宜,詳略得當。繁筆的運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 木蘭採買鞍馬一事,通過東西南北的排比鋪寫,渲染了戰前準備的緊張和忙碌,既寫木蘭的繁忙,也呈現了一個英姿颯爽的木蘭;② 寫木蘭奔赴戰場時反覆提及“不聞爺孃喚女聲”,其實正是木蘭此時心態的真實寫照,征程漫漫,何時能再聽到那溫暖女兒內心的爺孃親切的呼喚呢?一幅“少女思親圖”呼之欲出;③ 末段寫木蘭將回家鄉時爺孃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動,通過同樣的句調作三次反覆疊唱,生動表現了親人們十年離別一朝團圓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寫木蘭重入閨房,再着“女兒妝”一段,淋漓盡致地渲染了木蘭熱愛生活、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至於簡筆,主要是對戰鬥過程的描寫力求簡潔,十年征戰,只用六句話就交代完了。

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詩歌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所以,繁簡安排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徵、表現作者傾向的作用。

木蘭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顧大嫂”,也不是嬌滴滴的“崔鶯鶯”,而是嬌柔剛健相濟的女性。

三、合作研討,探究思考

1、教師要求學生每人提一個最想得到解答的問題。

2、教師歸納所提問題,並板示,交付全班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有:

⑴ 爲什麼把父親稱作“爺”,這一稱呼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能介紹一點相關的知識嗎?

⑵ 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是怎樣的?爲什麼“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⑶ 木蘭爲什麼放着高官不做?這是否體現了她不慕榮華的高貴品德?⑷ 在中國古代,還有哪些女扮男裝出徵的巾幗英雄?

⑸ “巾幗英雄”,《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爲:“巾和幗是古代婦女戴的頭巾和髮飾,借指婦女,巾幗英雄即女中豪傑。”那麼,除了出征打仗,還有哪些女性稱得上巾幗英雄呢?

⑹ 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的塑造相同嗎?如不同,請談談這一方面的差異,好嗎?

⑺ 女子“半邊天”,現代女性的社會地位、角色分工發生了哪些變化?當代巾幗英雄有哪些?試列舉三四例。

有些問題,學生在討論中可自行解決,如⑵明確文學藝術忌“實”尚“虛”的原則即可;⑶明確中國古代女人三從四德、受社會歧視的現實即可。

有些問題,教師不必急於給他們提供答案,應有意識保留一些問題,供學生課後自己查找相關資料,一週後上交一份讀書報告。教師查收,並給予積極的評價。

有些問題,教師可稍作提示。如⑸在古代,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於立德、立功、立言三標準。班昭、孟光是以立德爲名,花木蘭、梁紅玉以立功爲名,李清照、朱淑貞以立言爲名。如⑹可閱讀法國司湯達《巴瑪修道院》、法國作家梅里美《卡門》,兩部小說中的吉娜、嘉爾曼或許會給我們啓示。

四、說話訓練

要求學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爲題說一段話,談談自己對花木蘭的認識和思考。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是一首風格剛健質樸的地方民歌,詩歌故事的傳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練生動的語言美、繁簡相宜的筆法美、強勁剛健的愛國情調美等吸引了歷代讀者,讓人臨之怦然心動,讀之欣然於色,思之慨然擊股。讓我們在欣賞中體味木蘭柔婉的女兒情、豪邁的英雄氣,學習她的愛國精神,在新世紀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風采,裝扮祖國,哪怕是一絲綠,哪怕是一點紅。

讓我們在背誦中結束本詩的學習。

六、佈置作業

1、把自己課堂上“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發言整理成文,收集在《成長的足跡》(課堂口頭訓練成果集)中。

  【活動與探究】

一、“男尊女卑”是封建倫理道德的主要內容,是束縛婦女的沉重枷鎖

而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戰功顯赫、辭官還鄉的美德,無情地嘲諷了封建統治階級輕視婦女的倫理觀念。在當今時代,女子有“半邊天”的說法,請聯繫實際,談談新時期女子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爲話題,在班內組織一次討論會。

二、這首詩留下了許多“飛白”,請體會木蘭的思想感情,想象木蘭停機嘆息時的心境、奔赴前線途中的心情及還鄉後重着女兒裝的感情等,對詩歌進行擴寫

三、開放探究

1、閱讀下面兩段歌詞,然後完成題目。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爲人民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共產主義真,黨是領路人,奴隸得翻身,奴隸得翻身。

⑴ 上面的文字是電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歌詞。比較《木蘭詩》,兩者都寫的是女子,但側重的角度卻有所不同。你能找出它們二者各自的側重點嗎?

⑵ “戰士的責任重”一句,請你結合《木蘭詩》,說說這句話在《木蘭詩》中是否有體現?而在這首歌中,它的含義具體體現在哪裏?

⑶ 歌詞中爲什麼要提到古代的木蘭?

⑷ 從歌詞來看,今天的娘子軍“扛槍爲人民”,她的目標是什麼?請根據歌詞內容,用自己的話把這個目標闡述出來。

2、請充分發揮想象,將下面這首樂府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想象要大膽、合理,字數不少於500字。

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參考答案〗

1、⑴ 《木蘭詩》選擇寫木蘭從軍這一故事,側重於木蘭愛親人、愛國家的責任感,而在表現上則側重於描寫她美好的思想情懷。

《紅色娘子軍》連歌側重於女戰士解放奴隸、解放自身的責任感,側重於論述女戰士扛槍求解放的意義。

⑵ 木蘭正是出於對親人、對國家的責任感而“替爺徵”的。這首歌,這一句具體體現在“婦女的冤仇深”“扛槍爲人民”“奴隸得翻身”幾句話上。

⑶ 意在表明:女子本不應該生來就受壓迫,女子也有能力,能做大事業。提到古代的木蘭,可使這一觀點得到更廣泛的例證。

⑷ 在黨的領導下,解放受壓迫的奴隸和人民,包括婦女自身,一起奔向幸福的明天。

2、提示:此詩選自北朝樂府詩,它描繪了一位射技高超的女英雄形象。她撩起衣裳,跨馬如飛,像一陣捲起蓬草的風一樣,馳騁在北國原野上。她箭不虛發,無人敢擋。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樂府詩集》(卷二十五)收錄的唐朝人韋元甫所作的一首《木蘭詩》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爲誰?欲聞所慼慼,感激強起顏。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韝(gōu,用以束衣袖的臂套)理絲黃。昔爲烈士雄,今爲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部,十年共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重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二、焦點爭鳴

1、花木蘭是英雄還是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