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案例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一)教學目標

《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案例

  1知識目標

(1)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瞭解李白詩歌的藝術風格;

(3)正確理解詩人吶喊的歷史意義。

 2能力目標

(1)鍛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轉換能力;

(2)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3)鍛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品味心靈的自由,感受生命的堅持。

  (二)教學重點

1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人吶喊的歷史意義;

3想象力、審美力、語言表現力、自主閱讀能力的鍛鍊。

 (三)教學難點

1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詩人吶喊的歷史意義;

3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語言表現力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

情景描繪法、研討法、比較法、誦讀法

  (五)教學安排

兩課時

  二、教學的實施

  第一課時

瞭解作者及相關的創作背景,通過誦讀,初步感知作品,欣賞詩人筆下天姥山的美景。

  (一) 教學過程

 1佈置預習任務

要求在正式上課前,讀熟作品,形成自己對作品的認識;瞭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瞭解本詩的創作背景;蒐集詩詞中關於“留別”和李白的詩篇名句。積累點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天姥( ) 瀛洲( ) 剡溪( ) 淥水( ) 木屐( )

殷巖泉( ) 慄深林( ) 水澹澹( ) 扉( ) 訇( )

鸞( ) 覺時之枕蓆( )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煙濤微茫信難求 (確實,的確) 越人語天姥 (yù,談論)

雲霞明滅或可睹 (有時) 勢拔五嶽掩赤城 (超出)我欲因之夢吳越 (依據) 腳著謝公屐 (zhuó,穿)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 熊咆龍吟殷巖泉 (震動)

慄深林兮驚層巔 (使顫慄;使震驚)

3、默寫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歌》)

②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③天門中斷楚山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④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

⑤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

⑦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

⑧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友人》)

⑨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

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2導入

李白43歲時寫了《行路難》一詩,詩中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什麼事竟惹得詩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回答了這個問題。(板書課題、作者;教師朗讀全詩)

 3作者介紹及創作背景

由學生自己說出李白的生平思想以及本詩的創作背景,教師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

明確: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與杜甫並稱“李杜”。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誣,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爲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峯。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豪放不羈,從小接受的就不是嚴格正統的儒家教育,又有習劍任俠、學道求仙的經歷,所以他的思想極其駁雜矛盾:“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爲氣,又自白始也。”(龔自珍《最錄李白集》)這在歷代詩人中,也是極爲突出的。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願望。天寶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爲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閒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爲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天寶四年秋(公元745年),他離家南下準備再遊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藉以排遺內心的悲憤,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世俗權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4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爲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這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虛,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志向是真。本詩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5整理文章結構(用原文填空)

(1)、入夢的原因:“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2)、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我欲因之夢吳越。”

(3)、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4)、揭示全詩主題的兩句詩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6研習課文

全班朗讀課文,然後分組討論,各組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總結歸納,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完成對本詩的理解和鑑賞。要求學生做到提問言之有物,回答言之成理。

(1)誦讀並分析①段

思考1、既然題爲“夢遊天姥”,爲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雲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 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思考2、本段詩人用什麼手法來表現“天姥山”的神奇與高大?

明確:詩人沒有直接說天姥山怎樣高,而是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將其高聳無比的樣子描寫得淋漓盡致。首先拿天姥山與其他山相比——勢拔五嶽掩赤城,即它既超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嶽,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接着用“一萬八千丈”的天台山來襯托天姥山的高大——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即那天姥山東南方的天台山雖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像要塌倒了。(板書:入夢緣由)

(2)或以 時間爲序,或以地點爲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並用1—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各組可選擇其中一景,調動自己的想象,作一段情景描寫。(評出描寫出色的作品,現場朗讀點評)明確:(板書:夢遊歷程)

月夜——剡溪清幽 月夜渡湖 幽靜雅緻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遊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碧波盪漾,偶爾傳來幾聲猿猴悽清的啼聲。(可以自由添加各種意象,只要符合“清幽“的特點即可)

白晝——山中壯美著屐登山 壯觀雄奇

我腳上穿着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陽 ,還聽到空中傳來的天雞響亮的鳴啼。山岩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卻總是柳暗花明。山上的奇花異草真是迷人啦,(我)依倚着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這是,就聽見熊在怒吼,龍在長吟,雷鳴般的聲音在岩石和泉水中間震響,使深林爲之戰慄,峯巒爲之震驚。(重點品味飛、送、殷、慄、驚等: “飛”“送”兩字先後運用了誇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 詩人夢遊路上那種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殷”“慄”“驚”分別活用爲動詞、使動、使動,從聽覺上表現天姥山景緻的壯美)

(板書:仙境出現):

傍晚——洞外恐怖

黑雲沉沉,狂風怒起,暴雨將至,水波搖動,煙霧升騰,電內雷鳴, 山巒崩塌。(一定要表現出大自然令人驚心動魄的偉力)

夜晚——洞中極樂山中奇景 神奇迷離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深不見底,日月光華奪目,照耀着金銀築成的宮闕樓閣。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猛虎鼓瑟鸞鳥駕車,排列的仙人紛紛嚷嚷,難以計數。(重點表現仙境的“神奇”)

(板書:夢醒時分) 仙人登場 和睦富麗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卻發現不過是美夢一場,身邊只有睡過的枕蓆,剛纔(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詩人爲我們描繪了一個離奇變換、五彩繽紛的夢境。詩人徜徉其中,身心完全解放,無憂無慮,幸福無比。

 第二課時

探究本詩的主旨;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 ;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一) 教學過程

  1導入

唐詩常常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表現主旨。本詩也不例外,詩人用誇張的想象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天姥仙境。那麼,詩人想通過“景”來抒寫什麼“情”呢?

誦讀並分析③段

思考1、本段反映了李白怎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的虛無感傷的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消極避世的思想。然而我們並不能因此而過多地苛責李白。在污濁的封建官場,該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沒了自我,沒了人格,詩人不可能改變當時的社會環境,能夠如李白這般傲岸不屈、潔身自好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思考2、作者爲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 夢中仙境象徵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爲了反襯現實的醜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正是爲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後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後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研習課文

(1) 從情感這一角度,說一說本詩和其他一些留別詩的不同。

明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很多留別詩,雖然表現手法各異,但在情感上,往往是憂愁的。詩人送別友人,黯然魂銷,心中滿是離愁別緒,所以離別之語往往也是低沉憂鬱的。但李白的這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卻一掃離人心頭之愁雲慘霧,憤然長嘯,唱出了千百年來壓抑在讀書人心頭,想說有不敢說的激越與風骨。

(2) 談一談本詩的主旨。

明確:本詩的主旨,前人的結論概括起來大體有四種:第一種是“世事虛幻”說,如明唐汝詢“託言寄夢,以見世事皆虛幻也”;第二種是“光明象徵”說,認爲夢中仙境是光明的象徵,是詩人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說法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地多;第三種是“神仙世界”說:“詩中表現對神仙世界的熱烈嚮往與追求”;第四種是“回首宮殿”說:“太白被放以後,回首蓬萊宮殿,有若夢遊,故借天姥以寄意”。

“世間行樂亦如此”,這個“此”字,就應當體會爲上面所表現的夢境美麗空虛。人生也是夢一場,古往今來的名利權勢興亡榮枯,都象流水一樣空空蕩蕩流逝。與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時行樂!那青崖間的白鹿是我最忠實的伴侶,何不騎上它去尋訪名山大川!此生寧願與山水爲伴,清白一生,快樂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濁的權貴!

(一說)這是一種消極的世界觀,對人生社會的態度是虛無主義的,表達了作者歸隱山林放情山水之情。

(二說)這是一種積極的世界觀,詩人覺得人生就應該去追求這樣自由自在的極樂之境,何必在俗世的名利爭鬥中沉沉浮浮。有了這樣的覺悟,於是就鄙棄俗世,在青山綠水間品味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

根據李白的思想性格以及李白的生平,我們傾向於將本詩的主旨理解爲第二說,也就是(板書:本詩的主旨)詩人借夢遊天姥的奇特際遇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對權貴的永不妥協和自己對自由生活的肯定與生命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個藝術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在杜詩中一樣重要。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繫起來。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爲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海》等詩中,李白甚至借古諷今,對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

總之,可以說他把唐詩中反權貴的主題發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十年爲客,未嘗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這種在權貴面前毫不屈服、爲維護自我尊嚴而勇於反抗的意識,是魏晉以來重視個人價值和重氣骨傳統的重要內容,李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秀傳統而成爲詩壇巨星的。

(3) 總結本詩的藝術特色。(板書)

A、想象豐富瑰麗

詩人從實處落筆,虛處展開,通過夢境,描繪理想,他寫景不事雕琢,想落天外。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一經詩人點化,便變得熠熠生輝;我們想象不到的景象,詩人則以生花之筆信手繪出,其超人的語言表現力與天才的想象力,令人擊節讚歎。

B、構思新奇

歌頌洞天之美麗,以鞭撻唐王朝的醜惡,抒發對天姥的追求,以顯示對權貴的憎恨;爲惜別而賦詩,卻寫遊訪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後的戰鬥意志,別開生面。

C、表現手法多樣

天姥山神仙的出現,是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辭》及一些神話故事中的內容與藝術特點,運用比喻、對比、襯托、誇張等方法,描繪的仙境,活靈活現,引人入勝,耐人尋思。傳說中的瀛洲與現實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夢境與醜惡的現實比,以光明與黑暗比對比。寫天姥的高而且大"連天向天橫"、"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誇張。連用五嶽、赤城、天台,又一起用來襯托了天姥的高大襯托。

作者爲表達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讓句型多變化,以七言爲主,兼用四言、五言、六言、九言,節拍有緩有急,顯出了一派獨特的風格。

 3總結

(1) 全班朗讀課文;

(2) 由學生對本課所學進行歸納,教師補充。(重點是對本詩的理解認識和鑑賞評價)

4引申擴展

(1) 李白詩歌名句摘錄(由學生回答):

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江行寄崔員外宗之》);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西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西樓月下吟》)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酒肆留別》)

西輝逐流水,盪漾遊子情——(《陽清泠泉》)

(2) 李白詩歌的風格:

李白詩歌的風格形成於唐帝國最強盛的年代,以抒發個人情懷爲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中國文學史》)他的詩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他繼承了自《楚辭》以來的浪漫主義傳統發展出自己獨到的風格。用他自己的詩句來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有清新明快的特點, 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着民歌的氣息。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我們可以用“清新飄逸”來概括李白詩歌的藝術風格。(板書:清新飄逸)

 5結束語

李白的詩歌是我國詩歌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詩是盛唐氣象的折射,是個性光輝的閃光,是橫溢才華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聲。希望大家課下選讀李白的其他詩作,用心感受這課偉大心靈的跳動!

 【知識補充】

  一、李白詩歌的主要內容

1、表現個人的理想抱負與建功立業的渴望,以及理想和願望難以實現的失意與憤懣的情緒。如《樑甫吟》、《古風》(第十首)等,讚美古代名臣賢相借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與建功立業、拯物濟世的雄心壯志。《行路難》、《將進酒》、《登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表現了失意後的抑鬱憤懣和鄙棄世俗、蔑視權貴的傲岸個性,以及欲求超脫的曠達情懷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2、關懷現實的政治、憂患時局和批判現實的黑暗,以及對人民的熱愛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如《古風》中的一些詩,抨擊了統治者的昏庸荒淫和專橫跋扈,具有很強的觀實批判精神。安史之亂後的詩,如《奔亡道中》、《永王東巡歌》等,表現反對分裂割據、靖難救國的愛國精神。《丁都護歌》、《宿五松山下荀媼家》、《長幹行》等,表現了對普通百姓的感情和對婦女不幸命運的同情。

3、熱情謳歌大自然,寄託自己的情懷。李白一生好遊歷親近自然,因此寫景記遊詩數量較多。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審美情趣和情感寄託。

 二、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

1、李白詩歌風格以雄奇飄逸,真率自然。爲主,但也有多維度的呈現。他上承莊、騷的浪漫主義精神,又以個人的藝術天才創造性地運用了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他反對綺麗華靡、雕琢繁飾,倡導清新自然、樸素真率的詩風。他的詩歌絕句多清新雋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縱橫飄逸、流暢自然,可謂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江下韋太守良宰》)。

2、李白的詩歌雖不乏對現實生活的深刻體驗,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偏重於內心感受的抒寫,因而他的詩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他的詩歌無論是何種題材都具有濃厚的主觀抒情色彩,充分地表現着生活中詩人的喜怒哀樂、好惡愛憎的感情,使我們時時體會到詩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3、李白的詩歌善於運用豐富而奇詭的想象,創造出絢麗多姿的藝術形象,並寄託着詩人的情感意蘊和精神境界。詩人常將想象與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手法相結合,把現實與理想、人間與幻境、自然與人事,巧妙地熔鑄成篇,創造出瑰麗神奇的藝術境界。

4、李白能自駕馭多種詩體,尤擅長樂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詩,絕句的成就也相當突出,尤以七絕佳作最多。

  板書: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夢之由 雄峻巍峨 景仰嚮往 誇張、襯托、擬人

月下飛馳 清幽寂靜 興奮急切

登山賞景 壯美奇絕 陶醉忘返

夢之境 夜間景象 離奇險怪 迷離恐慌 繪聲繪形繪色

神仙洞府 絢爛盛大 震驚迷惘

夢境消失  失落惆悵

夢之感 蔑視權貴 直抒胸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