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祭十二郎文》優秀導學案

《祭十二郎文》優秀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教學目標:

《祭十二郎文》優秀導學案

1、體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懷念之情。

3、學習本文破駢爲散,不拘常格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領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和該文的評價

1. 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恢復先秦、西漢的優秀散文傳統,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並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韓愈被列爲“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鼎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作中取得輝煌成就。 .

2. 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後由兄嫂撫養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圭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爲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爲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後,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後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後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於是寫下這篇祭文。在韓愈諸多優秀的抒情散文裏,《祭十二郎文》當推爲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爲“祭文中千年絕調”。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

⒊ 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作爲祭文,因爲其內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爲後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爲後人傳誦。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盪,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漢魏以來,祭文多仿《詩經》中雅、頌的四字韻語,也有駢文的。韓愈的這篇祭文,雖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氣勢飛動,打破了一般祭文爲死者歌功頌德的陳腐舊套。此文破駢爲散,不拘常格,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創新的特色。這種對祭文體的創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

  三、正音(注意下列劃線字的讀音)

聞汝喪( )之七日 及長( ) 不省( )所怙( ) 兄歿( )南方

省( )墳墓 歸取其孥( ) 丞相薨( ) 佐戎( )徐州孰謂汝遽( )去吾 萬乘( )之公相 殞( )其生 窆( )不臨其穴 尚饗( )

 四、朗讀(自讀、齊讀)

  五、本文文言知識過關練習

⒈指出句中通假字

遠具時羞之奠 ( )

零丁孤苦 ( )

不幸早世( )

終葬汝於先人之兆( )

斂不憑其棺( )

以待餘年( )

2、古今異義明年

成家而致汝

吾與汝俱少年

冀其成立

明年,丞相薨

3、詞類活用

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莫如西歸

成家而致汝

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吾書與汝日

恐旦暮死

汝之純明宜業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4、一詞多義

省:不省( )所怙 汝來省( )吾

始:始( )來京城 汝之子始( )十歲

雖:雖( )暫相別 雖( )萬乘之公相

其: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 其( )後四年 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其( )竟以此而殞其( )生乎 吾其( )無意於人世矣 其( )無知,悲不幾時

5、特殊句式(下列句子屬於何種句式)

惟兄嫂是依

吾佐董丞相於汴州

何爲而在吾側也

汝從(吾)於東

其然乎?其不然乎?

⒍重點實詞

銜( )哀致( )誠 掇汝而就( )

汝不果( ) 不克( )蒙其澤

吊( )之孤 吾實爲之,其又何尤( )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清思路

⒈《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自然段,試從作者情感和思緒發展方面把握文章脈絡,概括各段內容。

⒉文章的線索是什麼,各部分之間的感情有何不同?

⒊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絕調”之譽,其蘊含了那些情?

⒋作者何以對侄兒的死悲慟欲絕?

 二、誦讀、賞析

(一)誦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二、三段),討論祭文之初,作者爲什麼要詳敘幼時及成年後與十二郎聚散離合的往事?

(二)誦讀課文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九段),體會行文中的曲折變化。

1.第二部分的核心內容是寫十二郎之死。爲什麼文中還要回敘自己頭一年給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體衰病、子孫輩幼小等事?

2.十二郎之死,已是不爭的事實。爲什麼還要反反覆覆的推究死因、推測死期(第8.9段),甚至對死訊本身,也疑其非真而夢?反覆誦讀第5段,體會“邪”“乎”“也”“矣”等虛詞在傳情達意中的作用。

(三)誦讀課文第三部分的第十一自然段,分析這個段落的語言特色及所表達的情感。

  第三課時

  一、藝術鑑賞(學生討論歸納)

二、知識遷移

課堂討論:商品經濟時代還要不要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