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祭十二郎文》教案設計「第一課時」

《祭十二郎文》教案設計「第一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教學目的:

《祭十二郎文》教案設計「第一課時」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羞、世、斂、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虛詞(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

2、瞭解祭文的有關知識和本文破駢爲散、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理解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敘事和抒情結合的寫法,從而領會此文散發出的濃濃悲情――親情真實的展示。

3、指導學生飽含感情的誦讀文章,培養學生感受悲劇美學魅力的能力和習慣。

  重點難點:

1、鑑賞韓愈散文的敘事中抒情的特點;學習本文破駢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語言。2、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體會祭文中悲傷悽婉的感情基調;並瞭解文言虛詞(邪、也、乎、矣等)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情文並茂的祭文,應抓住一個“情”字,梳理層次脈絡,強調預習的基礎上,反覆誦讀,加深理解,從而學會在敘事中抒情。――誦讀法。

2、積累重要的文言詞彙,並延伸閱讀。 3、安排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1、初讀全文,整體把握文意和思想。

2、研讀第一部分(1-3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

(1)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的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明代茅坤說它是“祭文中千年絕調”。

《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爲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自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爲文,而文無不工。”

《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敘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抒發悲傷情感,悼念侄兒,寫得情真意摯、悽楚動人,很有特色,後人評價很高。

(2)已經學過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世界最美的墳墓》等優秀的外國祭文,讓我們領略了他們的文化特色,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頗受褒揚的祭文樣式--《祭十二郎文》。

導入新課(方法二)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這首《偶成》是李清照憶亡夫趙明誠的作品;文人本就多愁善感,遭遇變故的文人所寫的詞句,更是令人柔腸寸斷。李清照的才華讓人讚佩,她後半生坎坷的遭遇卻又令人心酸。與其說是「天忌英才」、令其屢遭不幸,倒不如說是顛沛流離的日子讓她淬礪出更動人的詩篇。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不經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吧!

一、 “破案”

今天給學生講《祭十二郎文》。

忽然想起學生初中時學過一首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聯想到這篇課文的語句--“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韓氏兩世,惟此而已”。

於是斷定:韓湘,就是十二郎的遺孤!

理由:韓湘,是韓愈的侄孫;十二郎,是韓愈唯一的侄兒。

結論:韓湘就是十二郎的兒子。

不知這個結論成不成立?

導入課堂(方法三)

本文寫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時年36歲。在京師任職。韓愈有兩個哥哥:韓會、韓介(一說,除韓會和韓介外,韓愈還有一個未及命名而夭折的哥哥,故說“上有三兄”)韓會無子,所以韓介將次子老成過繼給韓會,老成就是十二郎,唐時口語,稱年輕男子爲郎子,年輕女子爲娘子,郎,即郎子。韓愈3歲喪父,由韓會及嫂嫂鄭氏撫養,所以韓愈和老成從小就生活在一起,二人感情深厚。後來,韓愈的大哥、大嫂以及二哥的長子百川都相繼去世,只剩下韓愈和老成,韓愈又因長期宦遊在外,叔侄天各一方。儘管如此,情同手足的叔侄二人還彼此惦念,且有書信往來。就在老成去世的兩年前即貞元17年(801年),韓愈還寫了《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蘭成》,詩是這樣的: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東流。我有孤侄在海陬(zōu)三年不見兮,使我生憂。日復日,夜復夜,三年不見汝,使我鬢髮未老而先化(同“花”)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東注。我有孤侄在海浦pǔ,三年不見兮,使我心苦。

二、“嫂娘”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想起了傳統京劇摺子戲;想起了摺子戲裏的包青天。摺子戲裏的包青天,鐵面無私。

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也有過“臣之進退,實爲狼狽”的時候。 包青天也是“少孤”,也是“惟兄嫂是依”。 包青天稱其長嫂爲“嫂娘”。 “嫂娘”唯一的親生兒子名叫包勉。

包勉仗勢欺人;因爲他那情同兄弟的親叔叔、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是“欽差大人”。

包勉的手下仗勢欺人打出了人命。

包青天手裏,除了“尚方寶劍”,還有三道“御鍘”:龍頭鍘,伺候無法無天的皇親國戚;虎頭鍘,等待禍國殃民的文武大臣;狗頭鍘,專鍘爲非作歹的不法之徒。包勉,就是一個爲非作歹的不法之徒。 包青天的手下,把包勉“請”到狗頭鍘下。 包青天,他是鍘,還是不鍘? 不鍘,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死者;鍘吧,對不起寡居的“嫂娘”--包勉可是她唯一的兒子啊!包青天,揮--淚--鍘--包……勉。 鍘了包勉之後,包青天找到“嫂娘”,跪在“嫂娘”面前,涕淚交加。 包青天說:“嫂娘啊!從此以後,你,就是我的親孃;我,就是你的親兒子。”

  二、解題

1、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生活在中唐時期,是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他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他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並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韓愈被列爲“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

2、背景: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後由兄嫂撫養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老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爲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爲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後,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後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後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於是寫下這篇祭文。

3、釋題:祭文――也稱“悼詞”,通常是祭奠死者,抒發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種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祭文的內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簡介死者逝世情況(職務、時間、地點、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後介紹死者的生平事蹟,評價死者的功德貢獻;最後向死者親屬表示弔唁慰問,號召生者學習死者的精神品質。

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爲後人傳誦。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盪,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

  三、初讀

1、範讀正音:=

聞汝喪(sàng) 及長(zhǎng) 不省(xǐng)知道所怙(hù) 兄歿(mò)死亡南方 省(xǐng)墳 歸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汝遽(jù)①匆忙,急②驚慌 去萬乘(shèng)之公 相殞(yǔn)其生 窆(biǎn)葬時下棺入穴,即下棺入土不臨其穴 尚饗(xiǎng) 汴(biàn):河南開封的別稱 饗(xiǎng):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請人享受,一說鬼神享用祭品孥(nú):①兒女。②妻子和兒女 嗣(sì):①接續,繼承。②子孫,繼承人斂(liàn):同“殮”,給死人穿衣入棺 銜(xián):用嘴含,此文爲“懷着”。

2、詞語

羞:“羞”通“饈”,美味食物。

世:“世”通“逝”,死去。 兆:墳地,墳墓。

曷:“曷”通“何”,什麼。 怙:依靠。 戎:軍事、軍務。 尤:怨恨。

果:成爲現實,實現。 旅:旅居,在外地。誠:假設連詞,如果,果真。

其:語氣助詞,加強反問語氣,“難道”。 抱:忍受 。

殞:死亡,這裏指損害。 吊:撫慰。 抑:表選擇關係的連詞,還是,或者。

銜(含着)哀致(表達)誠 掇汝而就(就職上任)

汝不果(成爲事實、實現) 不克(能夠)蒙其澤

吊(撫慰)之孤 吾實爲之,其又何尤(怨恨)

活用語詞

成家以致汝(使動,使家成,使汝來)

業其家(業,名詞用如動詞,繼承……的事業)

長吾女及汝女(養育,使……成長,可視爲使動)

重點實詞、虛詞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