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陋室銘》教學實錄

八年級上《陋室銘》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一、導入

八年級上《陋室銘》教學實錄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假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很多件傷天害理的事;還有一間簡陋室,那裏景色宜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會選擇哪個呢?

(學生回答:選擇後者,因爲……)

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大名鼎鼎的唐代詩人劉禹錫不謀而合!劉禹錫不僅住在陋室裏,還寫了流傳千古的《陋室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陋室銘》。

二、作者簡介

說到劉禹錫,我們大家應該不會陌生,誰能來給大家做個介紹呢?

劉禹錫簡介(出示幻燈片作者簡介)

這陋室銘可是大有來頭。據說他被貶到安徽,按規定可以住三室三廳之房。但是和州縣的策知縣是個典型的勢利小人。認爲劉禹錫乃被貶之人,可以給雙小鞋穿穿,以顯示自己的威風。於是就在城南給劉禹錫安排了三間小房。對此,劉禹錫大人大量,不以爲意。還根據駐地的美好景觀寫了一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貼在了門上。做賊心虛的策知縣見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變本加厲。馬上將劉禹錫移居別地,並且把住房面積減去了一半。此住房位於德勝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劉禹錫一見,頓來靈感,揮筆又是一副好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好詩傳到鄉里,策知縣大怒。下令將劉禹錫攆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牀一桌一椅的破舊小房中居住,既沒有山又沒有水。在半年的時間裏,劉禹錫稀裏糊塗地被一個小小的知縣搬家折騰了三次。激怒憤慨之下,劉禹錫遂如行雲流水般一口氣寫下了著名的《陋室銘》,並請人碑刻立於大門之外!

三、朗讀並感知課文

1、下面我們進入課文的學習。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可以唱的,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習古文絕對離不開朗讀。但讀之前大家先來看看這些字詞,誰來給標上音,看看同學們預習的怎麼樣。

德馨(xin) 苔痕(tái) 鴻儒(rú)調素琴(tiáo)案牘(dú)

非常棒,清除了攔路虎,就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看能不能讀出本文的音樂之美。一會兒找個同學給大家展示一下。

2、找張瀝方,師生評價優劣(評價停頓、語速、語調、感情處理是否得當)。

(1)找出文章的韻腳,韻腳要讀得清晰、響亮,有延長音。

(2)前四句讀後稍作停頓,再緩緩讀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3)“苔痕”二句寫環境,要讀得有點美感,以下六句寫室中生活圖景,虛寫的文句(“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應讀得輕一點,纔有韻味。

(4)“南陽”二句讀後,要作一頓,然後用肯定的語調讀最後兩句

3、聽名家朗讀課文,師生欣賞評價。

4、全班齊讀。

(師:這篇銘文,由於多數句子押韻,讀起來極具音樂之美,現在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帶着感情再讀一遍)

四、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同學們讀的很不錯,下面請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其特點:簡潔、典雅。學習的意義在於繼承文化、瞭解歷史、豐富語言。翻譯古文,主要有兩個要求:正確、通順。正確是指內容而言,要如實表達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濫增;通順,是指表達而言,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具體翻譯古文時,我們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文章的詞、句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的。翻譯古詞、句,必須瞭解它們所處的語言環境,然後才能正確翻譯。二:直譯爲重,意譯爲輔。直譯,是依據原文的詞語、句子,逐一翻譯,還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語氣等。

2、同學們翻譯好了麼,有什麼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如果沒有老師就要問一問大家了,請擡起頭來,看看這些字詞:(找同學回答)

名; 靈; 斯; 唯; 馨;

鴻儒; 白丁; 調; 素琴; 絲竹; 案牘; 勞形;

3、重點語句

4、全文翻譯

五、同學們都很聰明啊,這麼快就弄清楚了文章大意,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一半了。但是,同學們想一想,劉禹錫寫《陋室銘》爲自己的一間陋室寫文章到底是什麼心情呢?

1.大來看一下陋室,陋室,陋在何處?

2、作者看來,這陋室真的簡陋嗎?同樣一篇文章,剛纔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陋室的環境清幽、雅緻。

這是寫陋室的環境,用的是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俗話說,知其友者必知其人。作者沒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朋友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襯托。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認爲和作者交往的都是有學問的人,倘若室內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們在談些什麼,這些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分別把自己想像成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詩作畫。

生3:王叔文在煮酒紛論當今時代英雄。

生4:韓愈在扼腕長嘆。

生5:劉禹錫持一杯香茗,側耳傾聽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側帆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轉身對劉禹錫說:“夢得,今日有幸拜讀,真讓我折服,讓我感動奮發!”……

師: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啊!哪裏還有什麼爲皇帝當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勞形”與痛苦!

C、“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在陋室裏,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是寫主人的生活情趣。

這兩句有正面描寫即實寫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閱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注意: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絲竹”也是音樂,“素琴”也是音樂,有何區別呢?“素琴”是不加裝飾的琴,彈奏出來的是清新高雅的音樂;而“絲竹”是指樂隊演奏的音樂,一般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這裏也能看出劉禹錫不喜歡榮華富貴,而是喜歡過自己有精神追求的生活。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廬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

教師點撥:作者採用了類比的表現手法,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它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嗎?除此之外,似乎還隱含着自己的遠大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後一句,那是因爲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文章結尾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峯。

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

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前四句和陋室無關,似乎多餘,你怎麼看?

不多餘。

爲什麼呢?回答這個問題,先想一想“山”、“水”、“仙”、“龍”和“陋室”有什麼共通之處?

“仙”、“龍”對“山”、“水”來說纔是重要的,正如在“陋室”中最重要的實際上是“人”。確切的說是人的品德高尚。

作者的目的是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這種方法叫比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這種比興的修辭,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意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於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用文中的話說就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爲陋室增光添採。

  六.作者主要在文中表達了什麼?

“安貧樂道”

“託物言志”:

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爲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如“鬆、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篇銘文運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方法,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態度,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總結全文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情懷,一個坦蕩樂觀、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七、練習

體現陋室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體現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體現作者活動情趣的句子:A正面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B反面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義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文中運用了類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兩處運用了虛、實結合的的寫法:第一處實寫:談笑有鴻儒。 虛寫:往來無白丁。 第二處實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虛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