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5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5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

4、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地評價古人。

教學重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難點:

1、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大唐的歷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三十四歲那年,因爲參加政治革新活動,一覺醒來被趕出了朝廷。十年後,召回長安後,因到玄都觀去賞桃花,寫了一首惹禍的詩:

紫陌紅塵扶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因爲這首詩,他又被貶到連州。一貶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歲再回到長安時,玄都觀裏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亂草。這不怕惹禍的詩人,又寫了一首《再遊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幹什麼都想與衆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爲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這個人就是劉禹錫。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陋室銘》。

二、初步感知全文:

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字詞讀音、停頓等。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思考問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

明確:空間小、景緻少、人來少、擺設少:房子很小,一個人坐着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緻,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爲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瞭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

(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纔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境、客人、生活。)

3、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僅僅是爲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聯繫點:“銘”這種文體的特點。)

①(陋室簡陋狹小,陳設簡單,確實簡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觀,安靜清幽,有鴻儒談笑來往,可撫琴讀書,無樂音亂耳,無公文勞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卻不覺陋室之陋。

②聯繫“銘”這種文體,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稱述功德。

(啓發:抓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等句子,體會作者不願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揚名立萬;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這篇銘文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③小結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探究:

1、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稱頌的是:人品(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是高尚的。

批評的是:逃避世俗,脫離勞動人民,缺少爲國爲民的奉獻精神。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抵制腐敗,不能培養自己的意志,這種人在現代生活中,簡直不能生存。

小結: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因此,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地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2、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遊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自習說閒話,講課聽不進。心裏說,混張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什麼問題而言的?

3、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爲你的居室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的感受?

六、總結:

師:短短的一節課,我們只能說是初步瞭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這並不奇怪,因爲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讀懂了它,已經完全領會了劉禹錫的精神境界裏的積極一面,並把這種精神帶入到生活中。我們還有必要在課後熟讀並背誦,使之成爲影響我們修養的一部分。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讀罷此文,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啓示?

重點與難點:

領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習本文重點,讀完本文後,從中獲得的啓示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裏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後者,因爲……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爲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簡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的背景。

二、小組討論,掃除生字詞,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體討論,適當點撥,疏通全文。

2.師生共同活動,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師: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麼?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這句話先說由“山”、“水”,然後引出“德馨”的。

師:(課外拓展)老師這裏有一句話,看看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什麼地方?

(投影)透過窗戶看天空,透過天空歷史,透過歷史看人生。

生:這句話的語意重點在“人生”,它是通過“窗戶”、“天空”“歷史”而引出的。……

師:陋室陋嗎?

生:不陋。

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裏是寫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

生2:“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裏是寫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裏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

生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這裏作者援引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師:大家的發言非常踊躍。

(指導學生美文美讀美背美誦,繼而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氣韻)下面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環境。(創設情境)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一點一點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駁的石階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的?

生1:它們從石縫中鑽出來,探出她們可愛的小腦袋……

生2:她們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認爲這兩句的描寫繪色繪聲。你看“青”、“草色”狀其色,“談笑”狀其聲。

師: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內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們在談些什麼,這些人在一起,又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分別把自己想像成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詩作畫。

生3:王叔文在煮酒紛論當今時代英雄。

生4:韓愈在扼腕長嘆。

生5:劉禹錫持一杯香茗,側耳傾聽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側帆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轉身對劉禹錫說:“夢得,今日有幸拜讀,真讓我折服,讓我感動奮發!”……

師: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啊!哪裏還有什麼爲那狗皇帝當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勞形”與痛苦!

師:再看室內的陳設,文章重點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產生怎樣的聯想?這對我們有什麼啓發?

生1:“素琴”、“金經”……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讀書情趣的高雅。

生3:我們要有選擇地讀書,讀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讀《畢淑敏散文選》……

生4:還有《讀者》……

生5:……

3.討論今天我們讀了這篇文章,從中獲得哪些有益的啓示?

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遊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自習說閒話,講課聽不進。心裏說,混帳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言的?

生1:我認爲這是在商經濟大潮衝擊下的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紀律鬆弛的表現…………

生2:學習鬆懈,不思進取……

生3:……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透徹。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生1:引以爲戒……

生2:奮發向上……

生3:……

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爲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爲“夢閣”,因爲我喜歡做夢,它神祕,飄渺,浪漫,富有詩意……

生2: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爲“港灣”,因爲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

生3:我給我的房子取名爲“碧丹”,因爲我喜歡作畫……

生4:……

師:(小結)短短的一節課,我們只是初步瞭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這並不奇怪,因爲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讀懂了它,進入劉禹錫的精神境界裏,並把這種精神帶入我們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讀它。同學們,一年以後,你還會再讀《陋室銘》嗎?十年以後呢?若干年以後呢?

生:會。

師:(引導)美文,是要我們的一生去解讀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進行長期的孜孜不倦的研習,每當我們精進了一步,我們的學識、做人的涵養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爲精神的影響是可以超越時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薦給你的父母、同齡人;甚至你們的未來的孩子、未來孩子的同齡人……

  個案點評

語言教學是人類文明得以傳播、承揚、革新的強勁而深厚的助動力。

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給予我們的學生多一些人文關懷,讓學生詩意地棲居在課堂上進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現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每個人從自我開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研究學生,學習着他們的學習,生活着他們的生活、並由此開始與他們進行一種心靈的對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爲這不僅是在教育教學上去關心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更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一種權利和義務。當我們意識到這種權利和義務的時候,語文教學與人的關係作爲一個問題便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雙方的交流來解決。

當我開始教《陋室銘》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在想這麼一個問題:

如何讓學生能夠承傳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那種雅緻澹泊、豁達樂觀的作風,並讓這種作風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本文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以語言爲抓手,創設情境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讓學生活躍、奔騰、澎湃、充盈在體內的生命之氣與作品中蘊藉的豁達之氣接通,並讓這種想像在課堂教學中很快就會變爲現實的可能性,進而影響主體的生存、主體的精神和主體的尊嚴。於是,想像便理所當然地成了爲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口。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樺川縣第四中學的語文教師劉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本次說課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方法的採用、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爲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爲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學重點的確立及依據

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多次誦讀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

(四)教學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並設計學習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確立及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誦讀法: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

(二)提問法: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

(三)練習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的運用:主要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的確立及依據

(一)導入新課採取情境導入法,出示陋室圖,讓學生將圖中的居室與自己的家進行比較說說對居室的看法,那麼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樣認爲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陋室銘》。

(二)示範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引導學生採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生背誦學生在經過反覆的聽讀與朗讀之後基本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背誦,隨後採用遊戲接龍的方式背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學生翻譯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適時指導。

(六)思考閱讀

1、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爲什麼要爲陋室作‘銘’”?

2、再次背誦全文,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爲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抱負和情操。

3、師生互動設計板書,圍繞中心設置三個問題,帶着學生深入課文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經過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設計。

(七)反饋練習

1、按要求默寫

①寫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寫出表現陋室環境幽美的句子

③寫出表現陋室主人所參與事之雅緻的句子

本組練習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八)小結全文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九)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和追求通過某些物品(體)表現出來,這樣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也獲得了及時反饋。

  五、板書設計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龍)靈高潔傲岸的節操

陋室不陋託物言志

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貧樂道的.情趣

子云亭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4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着。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爲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爲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爲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爲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裏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裏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回答)馨。

6.教師講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儘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麼,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爲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相對?

回答:草色。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來自網!

提問:階綠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麼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裏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裏.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衆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答:往來。

有相對?回答:無。

鴻儒相對?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作者並沒有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爲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絃樂器,這裏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裏,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爲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爲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標籤:初二下冊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5

,

經過作者反覆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突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14.教師講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麼?

15.提問:作者在這裏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說明陋室不陋嗎?

回答:不是,而是已隱含着自己遠大的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