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被壓扁的沙子》優質教案與反思

《被壓扁的沙子》優質教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一、教學目標:

《被壓扁的沙子》優質教案與反思

 (一)知識目標

把握本文有關恐龍滅絕的觀點

本文說明其觀點的行文順序及語言特點

  (二)能力目標

善於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合乎邏輯的分析、探索

2、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文章所說明的事理,領會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本文語言嚴密準確的特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被公認爲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寫的一篇說明性文章《被壓扁的沙子》。

文章的題目通常對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題目《被壓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會寫些什麼呢?大概會介紹類似沙子爲什麼被壓扁,或者被壓扁的沙子是什麼樣的之類的問題吧。

本文到底介紹什麼科學知識,我們肯定能在文章裏找到答案。就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阿西莫夫書寫的科學世界吧!

 (二)據言知意你從文中知道了什麼?

請同學們瀏覽文章,瞭解本文究竟揭示了什麼科學奧祕,藉此瞭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在品析之前解決字詞知識。

1、文章是介紹沙子的知識嗎?(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原來本文的主角不是沙子,而是恐龍)

2、題目是《被壓扁的沙子》,內容卻恐龍滅絕的原因,題目《被壓扁的沙子》是否偏離主題了?我們換成《恐龍是怎樣滅絕的》會不會更好?

本文題目不但沒有離題,還能提示讀者,恐龍滅絕的“撞擊說”所以產生,與被壓扁的沙子的科學發現和科學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題形象性強,容易激起好奇心,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3、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是學術界有爭議的問題,因而產生兩種學說“撞擊說”“火山說”。在探究恐龍滅絕的原因時,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他的觀點以什麼爲依據,又是怎樣推論出來的?

請仔細閱讀,圈點勾畫。找出文中關鍵語句,思考作者得出結論的過程。

提示:一般文章每個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提示性的文字或語句,在閱讀中畫出這樣的內容可以幫助你提煉文章主要信息,快速準確的掌握文章主要內容。所以說,圈點勾畫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

小組討論,與周圍同學分享你的閱讀信息,並交流觀點,讓同學明白得出結論的原因及過程。[請幾名同學展示]

作者運用嚴謹的思維方法,層層剖析了恐龍滅絕的原因(邊總結邊板書):

作者以科學發現和科學實驗的成果爲依據,層次清楚地說明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

說明順序:科學發現→觀點產生→科研成果→印證觀點。這是一種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邏輯說明順序。

☆邏輯順序:指按照人們思維發展的順序,進行合理的推論而得出科學結論的思維過程,寫作有關科學知識的文章是通常會採用這種符合思維順序的方法作爲行文思路,這就使邏輯順序與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共同成爲說明文的三大說明順序。

 (三)順意品言:

同學們對邏輯順序有了基本認識,可是將深奧的事理由淺入深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一方面需要縝密的思維過程,另一方面還要藉助語言這個有效的交流工具。準確嚴密是說明文語言的基本要求。品味文章語言特點也是我們閱讀文章的一項基本能力。

1、請看大屏幕上的這兩句話:

(1)這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2)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兩句話有什麼不同?有“也許”跟沒有“也許”,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點撥:“這”指什麼?“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使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是導致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是客觀事實,還是根據現象推出的結論?是科學家根據科學現象進行科學推測得出結論。如果去掉“也許”,句子意思就成了一個科學的判斷,與客觀事實不符。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去掉“也許”,句意過於絕對化,與客觀事實不符。)

雖然只是一個詞的應用,卻足以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和嚴密的特點了。

2、請看這兩句話:

(1)如果在8500C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爲普通沙子。

(2)如果在大約10000C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左右,它將變爲普通沙子。

像(2)一樣,把表示溫度和時間的詞換成不確定的大約數字,行不行?

(不行。因爲斯石英變爲普通沙子的溫度和時間是推測出來的,還是經過科學驗證的客觀事實?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使用數字必須採用經過科學驗證後確定的數字,數字的運用同樣可以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3、(學以致用)你在文中還能找出與前兩個事例相似、能夠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的句子嗎?嘗試分析這些句子。

4、小結:通過《被壓扁的沙子》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親密接觸了阿西莫夫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他用縝密的邏輯順序、準確嚴密的語言,使我們明白了恐龍滅絕的原因。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再次遇到類似文章時,能夠學以致用。

 (四)悟意會言能力嘗試:

阿西莫夫除了這篇文章提到恐龍滅絕的問題,他的另一篇文章《恐龍無處不在》也與恐龍滅絕有關,《恐龍無處不在》跟《被壓扁的沙子》有什麼異同點?

請大家閱讀《恐龍無處不在》,就兩文異同點互相交流。

(若時間充足,請大家齊讀《恐龍無處不在》的第一句話,提示他們:生活中一些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存在着內在聯繫,只要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你肯定會有獨到的發現。)

  (五)佈置作業:

尋找《恐龍無處不在》與《被壓扁的沙子》有什麼不同,結合課文做具體分析(可以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角度、說明語言、科學結論等多角度進行分析)

 課後反思:

1、我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試圖凸顯本文科學性特點,又因執教學生剛進入八年級,相關知識的教學還沒有展開,所以確定以說明文的說明順序、語言特點爲主要教學內容。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以“導入新課”“據意知言”“順意品言”“悟意會言”來逐層遞進地深入研讀文章。

2、新課改理念中特別強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時加入小組討論,藉以讓學生自主理順本文的行文思路並能夠用準確語言進行表述,使學生在討論中明確邏輯順序的特點。

3、說明文語言特點是這一特殊文體必須掌握和品析的,因此,我用命題形式直觀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以求達到印象深刻。

4、具體執教中,我由於經驗不足、較爲緊張,遺漏了“換題目”的內容,語言表達上也出現了較多疏漏。面對陌生學生的緊張情緒,我沒有做到有效調控,致使自己語言羅嗦、偏離教學內容,同時影響了正常教學環節的進行,尤其是最後“悟意會言”部分無法具體展開。

5、今後在工作中,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以課改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多學習優秀教師的案例和課堂實錄,不斷鍛鍊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