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三個小夥伴》優質教案+反思

《三個小夥伴》優質教案+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一、教材簡析

《三個小夥伴》優質教案+反思

《三個小夥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充滿童趣、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三個小夥伴齊心合力,解決困難,種好了小樹。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團結起來,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段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爲:

1、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生字“夥、伴”,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識字寫字。

2、讀書感悟三個小夥伴是怎樣把小樹種好的,明白大家要團結起來,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設計理念

1、以讀爲主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靈活運用語言、媒體、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

2、以演促讀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因此,根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表演”這一環節,以演促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一方面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言學習中來,另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他們有機會動腦筋、動身演、動口評,激活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

3、以評導讀

在教學中注重評價的作用,不僅是教師自己評價,而且還要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以準確生動的評價來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這樣一來,在加強師生互動的同時又讓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體驗,受到美的薰陶。

4、由扶到放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讓學生自主地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就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與文本充分的對話中感受、體驗和理解。

 五、教學準備:課件、三個小夥伴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引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和詞語,大家還記得嗎?誰來喊喊它們的名字呀?開火車讀詞語,齊讀詞語。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選擇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複習鞏固。)

過渡:你們可真聰明,爲了獎勵大家,老師請大家欣賞一幅圖(出示圖1),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二、講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說說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2)課文哪個自然段講的就是圖上的內容呢?

(3)出示第一自然段: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樹。

(4)誰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呀?指名讀。看你笑眯眯的,你的心情怎麼樣啊?

(因爲小夥伴們一起上山去栽樹,心情很好,很高興。)一起也就是這兒的——“一同”,我們也一同高興地讀讀。

(5)齊讀第一節。

(由圖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換詞法來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過渡:小朋友,那你知道怎麼栽樹嗎?(你知道的可真多呀!)

2、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1)講讀第二自然段

(1)栽樹第一步,需要挖樹坑(板畫:樹坑),挖樹坑就需要鋤頭,他們帶了嗎?(沒有)啊呀,那該怎麼辦呀?

出示句子:沒有鋤頭挖樹坑怎麼辦?

這就是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出示:什麼困難?)誰來讀讀這句話?

(奇怪,怎麼你遇到了困難一點也不着急啊?誰能讀得着急些?師範讀。你能學學老師嗎?有進步!誰來和他比比看啊?看來你還在動腦筋想辦法呢!男女生賽讀。)

(通過教師的範讀讓學生知道怎樣讀出“着急”的語氣,而及時地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不僅激發學生讀書的樂趣,更給學生提供閱讀表達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自己去品。)

(2)那這個困難是誰解決的呀?(貼圖:小野豬)

它是怎麼解決的呢?(出示:誰怎麼解決?)

趕快打開書本,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小野豬是怎麼說的吧。(出示:怎麼說?)

指名說,出示句子。小野豬,你可真會安慰別人!加上動作讀。

爲什麼不要緊呢?引說——因爲“我有硬硬的嘴巴。”(點出:硬硬的)

誰來讀讀這後半句話,特別是把這個詞讀好,指名讀。

(這嘴巴好象不是很硬啊!誰能讀得硬一些呀?你的嘴巴可真硬啊!誰想和他比比?看來你還很自豪呀!)

小野豬能夠用自己的硬嘴巴來解決困難,所以,它纔會自豪地安慰小夥伴說——引讀小野豬的話。

(3)小野豬是這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呢?(出示:怎麼做?)

指名答後出示,聽了他的朗讀你知道了什麼?

*(小野豬很能幹)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呢?(點出:不一會兒)讀好詞語。

*(小野豬的嘴巴很厲害)從哪裏體會到的呢?(點出:拱出了)

請你來學學小野豬,拱拱樹坑吧!學生做拱的動作。

師:這麼輕輕地能把泥土挖出來嗎?誰來把樹坑挖得深一些呀?呀,小野豬,你可真能幹呀!那誰能把這句話讀好,特別把這個詞讀好?指名讀,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讓小夥伴瞧瞧小野豬有多厲害、多厲害!齊讀。

(在理解“拱”這一動作時,我趁機活躍氣氛,請孩子們來噹噹小野豬,做做拱的動作,同時結合課文內容,適當引導他們說說,並請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表演,這一環節,比起單純的指導朗讀有效多了,它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指導了朗讀,同時更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4)小野豬這麼快就拱出了樹坑,(板書:拱)多麼聰明能幹的小野豬呀!讓我們讀讀這一節,誇獎一下它!

(5)小結學法

第二自然段學完了,下面就讓我們看着黑板,一同來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學習這一節的?(邊指板書邊說)我們先是找小夥伴遇到的困難,接着看它們是怎麼解決的,然後找出句子讀一讀,最後是誇一誇小夥伴。現在呀我們就用這個辦法來學習第三小節。

(文章的結構相似,描寫的方法相同,因此我花“大力氣”教學了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學會如何抓重點詞句學習,並在學完之後及時地總結學法,而小卡片的展示使學法一目瞭然,在下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有樣可學”,學習的信心足了,學習的興致也就更高了。)

2)講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帶着這幾個問題,我們先來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能解決哪個問題。

(1)自由讀課文,劃出你找到的答案。

(2)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學。先學什麼?出示句子,領大家讀句子。

(3)接着學什麼?誰解決的?(貼圖:小袋鼠)怎麼解決的?先要找小袋鼠是怎麼說的,指名答後出示。

(4)小老師,你覺得小袋鼠自信嗎?哪裏看出來的?一同加上動作說一說。

(5)下一步我們學什麼?(指板書)指名答後出示。

(6)小老師,我來考考你,你覺得這是隻怎樣的小袋鼠?從哪裏看出它聰明能幹?教大家讀好這句話。

(7)願意表揚小袋鼠的小朋友齊讀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結構和第二自然段相似,因此我慢慢由扶到放,用了請“小老師”教學的方法。事實證明,對於結構相似的課文,在掌握學習方法之後,孩子們完全有能力自學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請學生來具體地評價,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知道——好,好在哪裏;不好,不好在哪裏,能有自己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在提高自己朗讀能力、審美能力的同時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3)引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現在,肥料小袋鼠運來了(板書:運),樹坑小野豬剛纔也挖好了,接下去,三個小夥伴——引讀第四節。

出示第四自然段:三個小夥伴把小樹栽進坑裏,施上肥料,培上泥土。(點出:栽進,施上,培上)

他們先是——把小樹栽進坑裏,接着­——施上肥料,最後——培上泥土。我們也來學着他們的樣子種一種(板畫:栽樹,施肥,培土)把挖樹坑時挖出來的泥土重新填進去,這就叫——培上泥土。下面,我們把栽樹的過程連起來讀一讀,再學一樣新本領。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師必須爲學生創造和提供具體生動、可借聯想的學習背景。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藉助生動、直觀、形象的簡筆圖畫來突破課文中的一個難點——種樹的步驟,從孩子們專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舊的方法只要運用得當,還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4)講讀第五自然段

過渡:接下來,它們又遇到了什麼困難?是誰解決的?又是怎麼解決的?老師想請你們上來演一演。告訴你們一個好辦法,想表演的好,第一步要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接着這一節的內容牢牢地記在腦子裏,下面我們就來讀熟、記住這一節。

記住課文之後,再想一想應該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動作。指導說小象的話,做的動作(吸足了水)。下面就請同桌兩個小朋友,一個當小象,一個讀旁白(解釋:旁白就是除了小象說的話剩下的句子),一個表演,一個背誦,老師要請表演的最好的小朋友上臺。

(1)同桌表演,互相指導。

(2)選小演員上臺表演,其他的小朋友當小評委,看他們有沒有把課文表演好。

(3)看了表演,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象?

*(小象很會安慰別人。相機點出:不要緊,不要緊,長長的)

*(小象吸了很多水,小象再給大家表演一下怎麼吸水的,吸得很用力,而且吸了很長時間,就是哪個詞?點出:吸足了水,正因爲吸的水多,所以才能把樹坑澆得——點出:溼溼的)

(4)這真是隻聰明能幹的小象(板書:澆),你敢和這隻聰明的小象比比嗎?

(5)老師這兒有一段填空,看看你會不會填?(出示填空)先自己練習一下吧,齊讀填空。

(第五自然段的學習我又換了一種方法——表演,當孩子們聽說要表演都很起勁,但爲了不丟掉文本,不讓表演浮於表面,我先引導孩子們熟讀課文,接着指導說話、動作,讓孩子們把朗讀和想象有機地結合,再上臺表演的時候就很自然地把自己就當作了小象,同時結合小象的表演理解“吸足了水”等重點詞語,最後再回到文本,完成這一自然段的填空,朗讀課文的同時又指導了背誦,可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講讀第六自然段

在它們的共同努力下,小樹栽好了,小朋友,你們看,出示圖2,這時,它們在幹什麼?此時此刻,它們的心情一定特別……(高興)出示第六自然段。

自由讀讀,找找哪些詞語最能說明它們此時的心情特別?(點出:手拉着手,小樹栽好啦,又跳又笑)

一同高興地讀讀第六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小朋友,課文中的三隻小動物,你喜歡它們嗎?爲什麼?

2、師小結:是呀,三個小夥伴團結合作、共同努力,(板書:團結合作)終於解決了問題,栽好了小樹。爲了表揚他們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老師還編了一首小兒歌,我們一起來看看。

3、出示兒歌:

小野豬,硬嘴巴,

挖樹坑,多虧它;

小袋鼠,口袋大,

運肥料,全靠它;

小小象,鼻子長,

吸水澆樹笑哈哈。

小朋友們學習它,

團結合作力量大。

4、先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讓我們一同來讀一讀。

5、那你想怎麼表揚它們呢?要不我們就美美地讀讀課文,用你的朗讀來表揚它們吧。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課文所包含的道理也呼之欲出,在這個時候讓學生將學生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我只要稍加總結點撥,課文的難點也就化於無形之中了。之後我再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總結了課文,明瞭了主旨。)

小結:看來,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同心合力就一定能把事兒做好!現在有兩個生字娃娃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把它記住、寫好,你們有信心嗎?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指導書寫生字。

1、齊讀生字。

2、仔細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偏旁相同,結構相同)

3、你想先記哪一個呢?準備怎樣記住呀?(偏旁加熟字)

4、光記住還不夠,我們還要把它寫得漂漂亮亮的,那怎樣把它寫好呢?

夥:斜撇從豎中線左邊起筆,撇過橫中線,豎從斜撇的中間起筆,豎得直直的;右邊的火,點寫在橫中線上,短斜撇寫在橫中線上面,豎撇寫得直,寫在豎中線,捺要捺出腳。

伴:單人旁和剛纔一樣,兩點朝中間,短橫寫在橫中線上,最後一筆是懸針豎,寫在豎中線右邊一些,直直的,像針一樣,慢慢把筆提起來。

4、學生描寫,師相機指導。(有時間的話展示寫得好的作業。)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因此在教學生字時不僅要讓孩子們學會記憶生字的方法,更讓孩子們知道要抓住生字的關鍵筆畫,學會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長短、高低,從而認真地寫好每一個字。)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認爲: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從而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趣學——自主學習的興奮劑

《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可見激發閱讀興趣在低年級是多麼重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孩子們的興趣放在首位,我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和發展需要出發,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的表演,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讀懂課文。如在教學小野豬拱樹坑時,我請小朋友來當小野豬拱一拱樹坑,在表演時通過及時的評價讓孩子們理解什麼叫“拱”,從中感受小野豬的能幹。就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體現出教學內容,使學生從思想內部產生對學習的需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教學解決第二、第三個困難的時候,因爲孩子們已經掌握了學習課文的方法,所以接下去類似的自然段我就分別採取了請小老師教以及學生表演的方式,這樣一來,孩子們的興致高了,學習方法掌握了,同時朗讀也更到位了。同樣的,在學習栽樹步驟時,我以簡筆畫的方式使孩子們一目瞭然,巧妙地突破了難點。可見,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情感參與,更能激發他們濃厚而穩定的閱讀興趣。

二、會學——自主學習的調控劑

古人云:“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讀書方法要教給學生,讀書要有層次性,從中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如在教學解決第二困難的時候,要求學生根據剛纔學習第一個困難的方法和步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並劃出重要的字、詞、句,然後,想想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袋鼠,就這樣讀讀劃劃,劃劃讀讀,在和文本的親密接觸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讀書,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們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樂學——自主學習的催化劑

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的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如何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並能運用於實踐中呢?我想,首先就是要讓孩子們喜歡語文,愛上語文,樂於學習語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更要在教學過程中激活孩子們的情感,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爲一體,使他們在學習中薰陶了情感,在感受美的同時訓練了語感,培養了語文能力,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