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好夥伴》教學反思

三年級《好夥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篇一:三年級《好夥伴》教學反思

《好夥伴》是小學三年一期語文中的一篇閱讀課文,它屬第八課。全文主要由救烏鴉,想獵狗和救獵狗三大部分組成。從教材的佈局來看是合情合理的;從材料的安排來說完全可以講是水到渠成。

三年級《好夥伴》教學反思

衆所周知,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除了冷血的鱷魚外),感情是完全可以培養的。你看那馬哈多和獵狗及烏鴉的感情是多麼的融洽,不然,馬哈多怎會爲獵狗的消失那麼擔心——直弄得吃不香,睡不着,並像得了一場大病!特別是烏鴉默默地爲獵狗送食物一事是多麼的感人至深。最後的相聚,也難怪馬哈多會老淚縱橫!

文中的語言是貼切自然的,只是馬哈多發現烏鴉叼肉,想弄明白其中的緣由這裏與下一段尚欠連貫,若能加上“於是”二字就顯得更爲流暢自然了!

  篇二:三年級《好夥伴》教學反思

《好夥伴》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護林員馬哈多和他的獵狗救了一隻烏鴉,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朋友,他們友好相處。有一次,獵狗掉進了枯井裏,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獵狗送食物,體現了夥伴之間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根據課題質疑。如文中的“好夥伴”指的是誰?爲什麼說他們是好夥伴,等等。接着,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讀課文,看看讀了課文後自己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再提出來討論交流。然後在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馬哈多看着他的兩個好夥伴,爲什麼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把最受感動的語句多讀幾遍,然後跟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完了課文,我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獵狗是怎樣從枯井裏被救上來的,他們之間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從而拓寬學生的思路,豐富其想象力。最後,我還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親身經歷的與動物之間友好相處的故事,或看到的、聽到的人與動物之間友好相處的故事,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的思想感情。

  篇三:三年級《好夥伴》教學反思

好夥伴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護林員馬哈多救了一隻烏鴉,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朋友,他們有好相處。有一次,獵狗掉進了枯井裏,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獵狗送食物。這篇課文是培養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保護動物、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是以學生自學爲主,重在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在教學時,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標段序,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引導學生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馬哈多是怎樣發現烏鴉給獵狗送食物的。2、當馬哈多找到獵狗後,爲什麼“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然後,對課文進行適當延伸引導孩子們思索:馬哈多流淚後,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再講一講自己是怎麼與動物相處的故事。最後,擴展努爾哈赤和他的愛犬的故事,讓孩子多瞭解歷史。拓展孩子的思維,啓發孩子們更加愛護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在備課過程中,我體會到作爲一篇略讀課文,應該充分讓學生了解一些課本上了解不到的知識,所以在體會課文後,我用了大量時間讓孩子去說,說他們與動物之間的友誼,說他們的動物“好夥伴”。最後,我也說了一個努爾哈赤和他的愛犬的故事。充分擴充孩子的知識量。

在上課過程中,對課文的理解體會還不夠透徹,字詞等基礎知識點孩子掌握的不夠牢固,雖然孩子認爲課堂很有趣,他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故事,但應該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

學生學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死知識,應該給孩子一個擴展的平臺,讓孩子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