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下冊《小夥伴》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小夥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小夥伴》教學反思1:

這節課自己有兩點感覺比較成功:

一年級下冊《小夥伴》教學反思

一、圖文閱讀引導較好,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猜想圖畫上的孩子哪一個分別是維伽、安東、瑪莎、安娜什麼理由?有的孩子根據圖畫上孩子的表情結合文字來描述來猜測,而有的學生則根據孩子的穿着以及手中食物來判斷,孩子們的表達很完整,思路十分清晰。

二、鼓勵多元化思考,這個故事童趣盎然,作者的意圖蘊含在故事之中,孩子們通過閱讀比較感悟,就會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與別人幫助,很多孩子都理解這一點,並小手高高舉起說喜歡,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也贊同 的話,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提醒孩子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東西是好習慣的培養,不應該幫助他,讓他記住飢餓。

提升語言魅力,用實力征服家長

要想讓家長由衷地佩服你,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要懂得怎樣去解決他們的問題。因爲在很多家長眼裏,老師是萬能的。所以有時我經常把學生遇到的問題,羅列出來,然後通過各種方式來解答。於是我會經常閱讀家庭教育指導書籍、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名師的講座中多次出現我的身影;身邊名師的家中我成了常客。在不斷地閱讀和學習中,我的教育智慧也不斷增長,於永正老師的講座中我知道了孩子之所以閱讀漫畫書是孩子的閱讀層次沒有達到更高的水平,個別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發展。盧勤姐姐的智慧中我知道了孩子分好多類型,而好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是因爲孩子的興奮點在同時工作。從薛瑞萍老師、常麗華老師的書中,我學會了用書信或短信的方式和家長們及時溝通……這點點滴滴都成了我接待家長疑難的絕招,同時這點點滴滴也增長了自己的信任度。

  《小夥伴》教學反思2:

《小夥伴》一文講了三個小夥伴關心瑪莎的事。讓學生明白:要樂於助人,多關心身邊的人,多爲他人着想,做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這篇課文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學中,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小夥伴們從不同的方面對丟失揹包後的瑪莎的關心。誰的關心是瑪莎此時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個極簡單的問題:“你們最喜歡誰?”

“安東!”

“我喜歡安東!”

……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一邊高高地舉起小手,一邊興奮地大聲說自己喜歡安東。是啊,學生對安東將自己一大半的麪包分給瑪莎這一行爲,都從內心給予了認可,他們幼小、純真的心靈都被這一行爲所感動。

“爲什麼呢?”我接着問道。這一問,不少同學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圍同學,有的又將目光轉到課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說些什麼,可又沒有勇氣站起來,只有幾位同學的'手仍然高高地舉着。這一場景與我備課時預想的差不多。因爲此時學生通過閱讀,只是很直觀地感悟到安東助人爲樂的行爲是美好的,但如果讓他們站起來用語言描述,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他們需要有一段時間來組織語言。於是我微笑着說:“這樣吧,先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待會兒再說給大家聽!”這下子可熱鬧了,學生都嘰嘰喳喳地說開來。不一會兒,不少同學的手又陸續舉了起來。

“請你先來說說看!”我請一位平時不太愛說話但今天舉起手的學生。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安東,因爲他助人爲樂,”她想了一會兒接着說:“我覺得他做得最好。”

“我也喜歡安東!”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因爲他知道瑪莎這時候肚子一定很餓了,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麪包掰了一大半給瑪莎吃!”

瞧!孩子們多會分析呀!看着還有不少高舉的小手,我想,此時我再說些什麼不就是多餘了嗎?讓他們各抒己見吧!

針對我班同學課下愛打架現象,在此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是最好不過的了。“同學們你們有過幫助別人的事嗎?”學生紛紛說出幫助別人的事。有的說我借別人鉛筆了。有的說我幫別人掃的了等等。“你喜歡和什麼樣同學交夥伴?”學生挺有思想的。有的說喜歡和遵守紀律的同學交夥伴。有的說我喜歡和學習好的同學交夥伴。有的說我喜歡和助人爲樂的同學交夥伴。有的說我喜歡和誠實的同學交夥伴等等。“咱們班誰是你的夥伴呢?”學生說完後,我說:“請你和你的夥伴拉拉手。”學生都和自己的夥伴拉了手。只有我班王晨同學沒找到自己的好夥伴。我問:“同學們,你們爲什麼不和王晨交朋友呢?”學生說:“因爲他平時愛打我們。”我說:“大家給你提出意見,你一定要虛心接受。能做到嗎?”他大聲的說:“能!”這時同學們都和他交夥伴。他也高興的笑了。

  《小夥伴》教學反思3:

準備了幾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級。課堂的開頭挺不錯的,中間部分也還行,主要抓住“三個小夥伴是怎樣關心瑪莎?”通過比較他們三個人的不同做法,來研讀,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樂於助人,多關心身邊的人,多爲他人着想,做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夥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夥伴之間發生的事,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學中,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小夥伴們從不同的方面對丟失揹包後的瑪莎的關心。誰的關心是瑪莎此時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個極簡單的問題:“你們最喜歡誰?”

“安東!”

“我喜歡安東!”

……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一邊高高地舉起小手,一邊興奮地大聲說自己喜歡安東。是啊,學生對安東將自己一大半的麪包分給瑪莎這一行爲,都從內心給予了認可,他們幼小、純真的心靈都被這一行爲所感動。

“爲什麼呢?”我接着問道。這一問,不少同學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圍同學,有的又將目光轉到課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說些什麼,可又沒有勇氣站起來,只有幾位同學的手仍然高高地舉着。這一場景與我備課時預想的差不多。因爲此時學生通過閱讀,只是很直觀地感悟到安東助人爲樂的行爲是美好的,但如果讓他們站起來用語言描述,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他們需要有一段時間來組織語言。於是我微笑着說:“這樣吧,先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待會兒再說給大家聽!”這下子可熱鬧了,學生都嘰嘰喳喳地說開來。不一會兒,不少同學的手又陸續舉了起來。

“請你先來說說看!”我請一位平時不太愛說話但今天舉起手的學生。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安東,因爲他助人爲樂,”她想了一會兒接着說:“我覺得他做得最好。”

環視四周,一雙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們班的陸一東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簡單!請坐!”受到我的表揚,大家都爲他鼓掌。從他那甜甜的笑臉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悅,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着許多隻小手又迫不及待地舉了起來。

“我也喜歡安東!”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因爲他知道瑪莎這時候肚子一定很餓了,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麪包掰了一大半給瑪莎吃!”

瞧!孩子們多會分析呀!看着還有不少高舉的小手,我想,此時我再說些什麼不就是多餘了嗎?讓他們各抒己見吧!

一堂課下來,有不錯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分析人物的語句時,對於句字中的“字”挖掘得不夠深,課件的製作也有所欠缺,沒能讓圖文有機結合在一張上,從而造成了設一個問題,解答之後,又請了學生多說了一次,比較羅嗦,不夠簡潔,這說明:要上好一堂課必須多多磨課,一次不成,第二次改進,第三次再努力,一點點進步,就會“取衆人之長,不己之短,”以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只要用心教,就會有更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