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元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元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百官一

《元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王者南面以聽天下之治,建邦啓土,設官分職,其制尚矣。漢、唐以來,雖沿革不同,恆因周、秦之故,以爲損益,亦無大相遠。大要欲得賢才用之,以佐天子、理萬民也。

元太祖起自朔土,統有其衆,部落野處,非有城郭之制,國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萬戶統軍旅,以斷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過一二親貴重臣耳。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課司,選儒術用之。金人來歸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帥,則以行省、元帥授之。草創之初,固未暇爲經久之規矣。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儀,造都邑,遂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外之官。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體統既立,其次在內者,則有寺,有監,有衛,有府;在外者,則有行省,有行臺,有宣慰司,有廉訪司。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則蒙古人爲之,而漢人、南人貳焉。於是一代之制始備,百年之間,子孫有所憑藉矣。

大德以後,承平日久,彌文之習勝,而質簡之意微,僥倖之門多,而方正之路塞。官冗於上,吏肆於下,言事者屢疏論列,而朝廷訖莫正之,勢固然也。

大抵元之建官,繁簡因乎時,得失系乎人,故取其簡牘所載,而論次之。若其因事而置,事已則罷,與夫異教雜流世襲之屬,名類實繁,亦姑舉其大概。作《百官志》。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邦國。有元襲其名號,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國王置太師一員。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罷歲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職常缺,而僅置太保一員。至成宗、武宗而後,三公並建,而無虛位矣。又有所謂大司徒、司徒、太尉之屬,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開府,或不開府。而東宮嘗置三師、三少,蓋亦不恆有也。

中書令一員,銀印,典領百官,會決庶務。太宗以相臣爲之,世祖以皇太子兼之。至元十年,立皇太子,行中書令。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領中書令。延祐三年,復以皇太子行中書令。置屬,監印二人。

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正一品,銀印,統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國初,職名未創,太宗始置右丞相一員、左丞相一員。世祖中統元年,置丞相一員。二年,復置右丞相二員、左丞相二員。至元二年,增置丞相五員。七年,立尚書省,置丞相二員。八年,罷尚書省,乃置丞相二員。二十四年,復立尚書省,其中書省丞相二員如故。二十九年,以尚書再罷,專任一相。武宗至大二年,復置尚書省,丞相二員,中書丞相二員。四年,尚書省仍歸中書,丞相凡二員,自後因之不易。文宗至順元年,專任右相,其一或置或不置。

平章政事四員,從一品,掌機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世祖中統元年,置平章二員。二年,置平章四員。至元七年,置尚書省,設尚書平章二員。八年,尚書併入中書,平章復設三員。二十三年,詔清冗職,平章汰爲二員。二十四年,復尚書省,中書、尚書兩省平章各二員。二十九年,罷尚書省,增中書平章爲五員,而一員爲商議省事。三十年,又增平章爲六員。成宗元貞元年,改商議省事爲平章軍國重事。武宗至大二年,再立尚書省,平章三員,中書五員。四年,罷尚書省歸中書,平章仍五員。文宗至順元年,定置四員,自後因之。

右丞一員,正二品,左丞一員,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務,號左右轄。世祖中統二年,置左、右丞各一員。三年,增爲四員。至元七年,立尚書省,中書右丞、左丞仍四員。八年,尚書併入中書省,右、左丞各一員。二十三年,汰冗職,右、左丞如故。二十四年,復立尚書省,右、左丞各一,而中書省缺員。二十八年,復罷尚書省。三十年,設右丞二員,而一員爲商議省事。成宗元貞元年,右丞商議省事者,又以昭文大學士與中書省事。武宗至大二年,復立尚書省,右、左丞二員,中書右、左丞五員。四年,罷尚書右、左丞,中書右、左丞止設四員。文宗至順元年,定置右丞一員、左丞一員,而由是不復增損。

參政二員,從二品,副宰相以參大政,而其職亞於右、左丞。世祖中統元年,始置參政一員。二年,增爲二員。至元七年,立尚書省,參政三員。八年,尚書併入中書,參政二員。二十三年,汰冗職,參政二員如故。二十四年,復立尚書省,參政二員,中書參政二員。二十八年,罷尚書省參政。武宗至大二年,復置尚書省,參政二員,中書參政二員。四年,並尚書省入中書,參政三員。文宗至順元年,定參政爲二員,自後因之。

參議中書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牘,爲六曹之管轄,軍國重事鹹預決焉。中統元年,始置一員。至元二十二年,累增至六員。大德元年,止置四員,後遂爲定額。其治曰參議府,令史二人。

左司,郎中二員,正五品;員外郎二員,正六品;都事二員,正七品。中統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兩司。左司所掌:吏禮房之科有九,一曰南吏,二曰北吏,三曰貼黃,四曰保舉,五曰禮,六曰時政記,七曰封贈,八曰牌印,九曰好事。知除房之科有五,一曰資品,二曰常選,三曰臺院選,四曰見闕選,五曰別裏哥選。戶雜房之科有七,一曰定俸,二曰衣裝,三曰羊馬,四曰置計,五曰田土,六曰太府監,七曰會總。科糧房之科有六,一曰海運,二曰儹運,三曰邊遠,四曰賑濟,五曰事故,六曰軍匠。銀鈔房之科有二,一曰鈔法,二曰課程。應辦房之科有二,一曰飲膳,二曰草料。令史二人,蒙古書寫二十人,回回書寫一人,漢人書寫七人,典吏十五人。

右司,郎中二員,正五品;員外郎二員,正六品;都事二員,正七品。中統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兩司。右司所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邊關,二曰站赤,三曰鋪馬,四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科有六,一曰法令,二曰弭盜,三曰功賞,四曰禁治,五曰枉勘,六曰鬥訟。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橫造軍器,二曰常課段匹,三曰歲賜,四曰營造,五曰應辦,六曰河道。令史二人,蒙古書寫三人,回回書寫一人,漢人書寫一人,典吏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