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地理六

《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領路三十二、府二、州十三、安撫司十五、軍三、屬州十五、屬縣一百四十二。蠻夷土官府州縣等,不在此數。

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

武昌路。上。宋鄂州,屬荊州北路。至元十一年,歸附,置安撫司。十四年,置湖北宣慰司,改安撫司爲鄂州路總管府。十八年,移宣慰司於潭州。十九年,本路直隸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爲世祖親征之地,改武昌路。戶一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數。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三年置。

縣七:

江夏,中。倚郭。咸寧,下。嘉魚,下。蒲圻,中。崇陽,中。通城,中。武昌。下。宋武昌縣,升爲壽昌軍,後復爲縣,又再爲軍。至元十四年,升散府。大德五年,裁府,仍改縣爲武昌。

嶽州路。上。宋嶽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三年,升嶽州路總管府。舊領巴陵、華容、平江、臨湘四縣。元貞元年,昇平江爲州。戶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巴陵,上。倚郭。臨湘,中。華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宋平江縣。元貞元年。昇平江縣。常德路。上。宋常德府,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常德路總管府。十五年。置荊湖北道宣慰司於本路。未幾罷。舊領武陵、桃源、龍陽、沅江四縣。元貞元年,升桃源、龍陽爲州,又析沅江縣隸龍陽。戶二十萬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百二。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宋桃源縣。元貞元年,升爲州。

龍陽州。下。宋龍陽縣,改辰陽,又復舊。元貞元年,升爲州。領縣一:

沅江。下。

澧州路。上。宋澧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澧州路總管府。延祐三年,又改爲安定軍民府。舊領澧陽、安鄉、石門、慈利四縣。元貞元年,升慈利爲州。戶一十萬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澧陽,上。倚郭。至正十六年,倪文俊陷澧陽,元帥孫毅遷縣治於新城。石門,上。安鄉。下。

州一:

慈利州。中。宋慈利縣。元貞元年,升爲州。

土州二:

安定州。

柿溪州。辰州路。下。宋辰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四年。升辰州路總管府。戶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三,口十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五。領縣四:

沅陵,中。辰溪,下。盧溪,下。敘浦。下。

土州二:

上奚州。

施容州。二州皆溪洞地,元初置。沅州路。下。宋沅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沅州安撫司。元貞元年,升沅州路總管府。戶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萬九千五百四十五。領縣三:

盧陽,下。黔陽,下,麻陽。下。興國路。下。宋興國軍,屬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爲興國路總管府。舊隸江西行省。至元三十年,改隸湖廣。戶五萬九百五十二,口四十萬七千六百一十六。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七年置。

縣三:

永興,下。倚郭。大冶,下。通山。下。漢陽府。下。宋漢陽軍,屬荊湖北路。至元十年,宋守將王儀以城降。十四年,升爲府。至元二十九年,割湖廣省之漢陽隸河南省。其還隸本省年分闕。戶一萬四千四百九十二,口四萬八百六十六。領縣二:

漢汨。至元二十年。升中縣。有陽羅堡。至元十六年,改隸鄂州路。尋復舊。

漢川。下。舊治大赤,至正二十二年,移治長城鄉。《翰墨全書》:“漢陽、漢川二縣,俱隸嶽州路。”至元十二年,取嶽州。十四年,已置漢陽府,不容隸嶽州爲縣。今不取。

歸州。下。宋故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事。十四年。升歸州路總管府。十六年,降爲州。至正十五年,改隸四川行省。戶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萬九百六十四。領縣三:

秭歸,下。倚郭。巴東,下。興山。下。靖州路。下。宋靖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元貞元年,沅州升爲路,以靖州隸之。延祐四年,升靖州路總管府。後至元四年,以湖廣行省元領新化洞,古州潭溪、龍裏,洪州諸洞來屬。九年,罷總管府,改立靖州軍民安撫司。戶二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九百五十五。領縣三:

永平,下。會同,下。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都元帥府。至元十五年,置治衡州。十八年,移治潭州。至正十年,以宣慰使司兼都元帥府。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天臨路。下。宋潭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潭州路總管府。十六年,遷行省於鄂州,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曆二年,以潛邸所幸,改天臨路。舊領長沙、湘潭、益陽、湘陰、醴陵、瀏陽、攸、衡山、安化、湘鄉、寧鄉、善化十二縣。元貞元年,升醴陵、瀏陽、攸、湘鄉、湘潭、益陽、湘陰併爲州。戶六十萬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萬一千一十。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十四年改。縣五:

長沙,上。倚郭。善化,上。倚郭。衡山,上。宋改屬衡州,後又屬潭州。元初因之。後又改屬衡州。寧鄉,上。安化。下。

州七:

醴陵州。中。宋醴陵縣。元貞元年,升爲州。

瀏陽州。中。宋瀏陽縣。元貞元年,升爲州。元初遷州治於居仁鎮。

攸州。中。宋攸縣。元貞元年,升爲州。

湘潭州。下。宋湘潭縣。元貞元年,升爲州。

益陽州。中。宋益陽縣。元貞元年,升爲州。

湘陰州。下。宋湘陰縣。元貞元年,升爲州。

衡州路。上。宋衡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衡州路總管府。舊領衡陽、茶陵、耒陽、常寧、安化、酃六縣。至元十九年,升茶陵、常寧、耒陽爲州。後至元二年,分衡陽界置新城縣。戶一十萬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宋立兵馬司,分城中民戶爲五廂。至元十三年改置。

縣四:

衡陽,上。倚郭。安仁,下。酃縣,下。宋隸茶陵軍。元初改隸本路。新城。下。舊爲衡陽東鄉,後析置。

道州路。下。宋道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道州路總管府。戶七萬八千一十八,口一十萬九百八十九。領司一:

錄事司。

縣四:

營道,中。倚郭。寧遠,中。江華,中。元統二年,立濤墟巡檢司。永明。下。舊治在瀟水南。元初移今治。元統二年,立白麪墟巡檢司。

永州路。下。宋永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永州路總管府。戶五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萬五千八百六十四。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零陵,上。倚郭。東安,上。祁陽。中。郴州路。下。宋郴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郴州路總管府。戶六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萬五千一百一十九。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四年改。

縣六:

郴陽。中。倚郭。宋郴縣。至元十三年,改郴陽縣。宜章,中。永興,中。興寧,下。宋資興縣,後改興寧。桂陽,下。桂東。下。宋析桂陽置桂東縣,治上猶寨。

全州路。下。宋全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全州路總管府。戶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九。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十五年改。

縣二:

清湘,上。倚郭,灌陽。下。寶慶路。下。宋邵州,升寶慶府,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寶慶路總管府。至正十一年,置湖南元帥府,分府寶慶。戶七萬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萬六千一百五。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二:

邵陽,上。倚郭。新化。中。

武岡路。下,宋武岡軍,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武岡路總管府。戶七萬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萬六千八百六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十五年改。

縣三:

武岡,上。倚郭。宋舊縣,後廢。元復置。新寧,下。宋廢武岡縣,置新寧於水頭江北。元因之。綏寧。下。宋蒔竹縣,屬邵州。後改隸本路。

桂陽路。下。宋桂陽軍,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使。十四年,改桂陽路總管府。戶六萬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一萬二千二百四。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平陽,上。臨武,中。藍山。下。

茶陵州。下。宋茶陵縣,屬衡州,後升縣爲軍,復爲縣。至元十九年,升爲州。戶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萬七千三百二。

耒陽州。下。宋耒陽縣,屬衡州。至元十九年,升爲州。戶二萬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萬一千。

常寧州。下。宋常寧縣,屬衡州。至元十九年,升爲州。戶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二。

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十四年,置廣西道宣撫司。是年,改宣慰司。元貞元年,並左右兩江宣慰司爲廣西兩江道宣慰司,仍分司邕州。至正二十三年,改廣西等處行中書省。

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