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元史》卷五十 志第三上

《元史》卷五十 志第三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五行一

《元史》卷五十 志第三上

人與天地,參爲三極,災祥之興,各以類至。天之五運,地之五材,其用不窮,其初一陰陽耳,陰陽一太極耳。而人之生也,全付畀有之,具爲五性,著爲五事,又著爲五德,修之則吉,不修則兇,吉則致福焉,不吉則致極焉。徵之於天,吉則休徵之所應也,不吉則咎徵之所應也。天地之氣,無感不應,天地之氣應,亦無物不感,而況天子建中和之極,身爲神人之主,而心範圍天地之妙,其精神常與造化相流通,若桴鼓然。故軒轅氏治五氣,高陽氏建五官,夏后氏修六府,自身而推之於國,莫不有政焉。其後箕子因之,以衍九疇,其言天人之際備矣。漢儒不明其大要,如夏侯勝、劉向父子,競以災異言之,班固以來採爲《五行志》,又不考求向之論著本於伏生。生之《大傳》言:“六沴作見,若是共御,五福乃降;若不共御,六極其下。禹乃共闢厥德,爰用五事,建用王極。”後世君不建極,臣不加省,顧乃執其類而求之,惑矣。否則判而二焉,如宋儒王安石之論,亦過也。天人感應之機,豈易言哉!故無變而無不修省者,上也;因變而克自修省者,次之;災變既形,修之而莫知所以修,省之而莫知所以省,又次之;其下者,災變並至,敗亡隨之,訖莫修省者,刑戮之民是已。歷考往古存亡之故,不越是數者。

元起朔漠,方太祖西征,角端見於東印度,爲人語云“汝主宜早還”,意者天告之以止殺也。憲宗討八赤蠻於寬田吉思海,會大風,吹海水盡涸,濟師大捷,憲宗以爲“天導我也”。以此見五方不殊性,其於畏天,有不待教而能者。世祖兼有天下,方地既廣,郡邑災變,蓋不絕書,而妖孽禍眚,非有司言狀,則亦不得具見。

昔孔子作《春秋》,所紀災異多矣,然不著其事應;聖人之知猶天也,故不妄意天,欲人深自謹焉。乃本《洪範》,仿《春秋》之意,考次當時之災祥,作《五行志》。

五行,一曰水。潤下,水之性也。失其性爲沴,時則霧水暴出,百川逆溢,壞鄉邑,溺人民,及凡霜雹之變,是爲水不潤下。其徵恆寒,其色黑,是爲黑眚黑祥。

至元元年,真定、順天、河間、順德、大名、東平、濟南等郡大水。四年五月,應州大水。五年八月,亳州大水。六年十二月,獻、莫、清、滄四州及豐州、渾源縣大水。九年九月,南陽、懷孟、衛輝、順天等郡,洺、磁、泰安、通、灤等州淫雨,河水並溢,圮田廬,害稼。十三年十二月,濟寧及高麗瀋州水。十四年六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損稼。曹州定陶、武清二縣,濮州、堂邑縣雨水,沒禾稼。十二月,冠州、永年縣水。十六年十二月,保定等路水。十七年正月,磁州、永平縣水。八月,大都、北京、懷孟、保定、東平、濟寧等路水。十八年二月,遼陽懿州、蓋州水。十一月,保定清苑縣水。二十年六月,太原、懷孟、河南等路沁河水涌溢,壞民田一千六百七十餘頃。衛輝路清河溢,損稼。南陽府唐、鄧、裕、嵩四州河水溢,損稼。十月,涿州巨馬河溢。二十一年六月,保定、河間、濱、棣大水。二十二年秋,南京、彰德、大名、河間、順德、濟南等路河水壞田三千餘頃。高郵、慶元大水,傷人民七百九十五戶,壞廬舍三千九十區。二十三年六月,安西路華州華陰縣大雨,潼谷水涌,平地三丈餘。杭州、平江二路屬縣水,壞民田一萬七千二百頃。大都涿、漷、檀、順、薊五州,汴梁、歸德七縣水。二十四年六月,霸州益津縣雨水。九月,東京義、靜、威遠、婆娑等處水。二十五年七月,膠州大水,民採橡爲食。十二月,太原、汴梁二路河溢,害稼。二十六年二月,紹興大水。十月,平灤路水,壞田稼一千一百頃。二十七年正月,甘州、無爲路大水。五月,江陰州大水。六月,河溢太康縣,沒民田三十一萬九千畝。八月,沁水溢。廣州清遠縣大水。十一月,河決祥符義唐灣,太康、通許二縣,陳、潁二州,大被其患。二十八年二月,常德路水。八月,浙東婺州水。九月,平灤、保定、河間三路大水。二十九年五月,龍興路南昌、新建、進賢三縣水。六月,鎮江、常州、平江、嘉興、湖州、松江、紹興等路府水。揚州、寧國、太平三郡大水。嶽州華容縣水。三十年五月,深州靜安縣大水。十月,平灤路水。三十一年八月,趙州寧晉縣水。十月,遼陽路水。

元貞元年五月,建康溧陽州,太平當塗縣,鎮江金檀、丹徒等縣,常州無錫州,平江長洲縣,湖州烏程縣,鄱陽餘干州,常德沅江、澧州安鄉等縣水。六月,泰安州奉符、曹州濟陰、兗州嵫陽等縣水。歷城縣大清河水溢,壞民居。七月,遼東和州、大都武衛屯田水。九月,廬州、平江二郡大水。二年五月,太原平晉縣,獻州交河、樂壽二縣,莫州任丘、莫亭等縣,湖南醴陵州水。六月,大都路益津、保定、大興三縣水,損田稼七千餘頃。真定鼓城、獲鹿、藁城等縣,保定葛城、歸信、新安、束鹿等縣,汝寧潁州,濟寧沛縣,揚、廬、嶽、澧四郡,建康、太平、鎮江、常州、紹興五郡水。八月,棣州、曹州水。九月,河決河南杞、封丘、祥符、寧陵、襄邑五縣。十月,河決開封縣。十二月,江陵潛江縣,沔陽玉沙縣,淮安海寧朐山、鹽城等縣水。

大德元年三月,歸德徐州,邳州宿遷、睢寧,鹿邑三縣,河南許州臨潁、郾城等縣,睢州襄邑,太康、扶溝、陳留、開封、杞等縣,河水大溢,漂沒田廬。五月,河決汴梁,發民夫三萬五千塞之。漳水溢,害稼。龍興、南康、澧州、南雄、饒州五郡水。六月,和州歷陽縣江水溢,漂廬舍一萬八千五百區。七月,郴州耒陽縣、衡州酃縣大水,溺死三百餘人。九月,溫州平陽、瑞安二州水,溺死六千八百餘人。十一月,常德武陵縣大水。二年六月,河決蒲口,凡九十六所,泛溢汴梁、歸德二郡。大名、東昌、平灤等路水。三年八月,河間郡水。四年五月,保定、真定二郡,通、薊二州水。六月,歸德睢州大水。五年五月,宣德、保定、河間屬州水。寧海州水。六月,濟寧、般陽、益都、東平、濟南、襄陽、平江七郡水。七月,江水暴風大溢,高四五丈,連崇明、通、泰、真州定江之地,漂沒廬舍,被災者三萬四千八百餘戶。遼陽大寧路水。八月,平灤郡雨,灤河溢。順德路水。六年四月,上都大水。五月,濟南路大水。歸德府徐州、邳州睢寧縣雨五十日,沂、武二河合流,大水溢。東安州渾河溢,壞民田一千八十餘頃。六月,廣平路大水。七年五月,濟南、河間等路水。六月,遼陽、大寧、平灤、昌國、瀋陽、開元六郡雨水,壞田廬,男女死者百十有九人。修武、河陽、新野、蘭陽等縣趙河、湍河、白河、七里河、沁河、潦河皆溢。台州風水大作,寧海、臨海二縣死者五百五十人。八年五月,太原陽武縣、衛輝獲嘉縣、汴梁祥符縣河溢。大名滑州、濬州雨水,壞民田六百八十餘頃。八月,潮陽颶風海溢,漂民廬舍。九年六月,汴梁陽武縣思齊口河決。東昌博平、堂邑二縣雨水。潼川郪縣雨,綿江、中江溢,水決入城。龍興、撫州、臨川三郡水。七月,沔陽玉沙縣江溢。嶧州水。揚州泰興縣,淮安山陽縣水。八月,歸德府寧陵,陳留、通許、扶溝、太康、杞縣河溢。大名元城縣大水。十年五月,雄州、漷州水。平江、嘉興二郡水,害稼。六月,保定滿城、清苑二縣雨水。大名、益都、定興等路大水。七月,平江路大風,海溢。吳江州大水。十一年六月,靖海、容城、束鹿、隆平、新城等縣水。七月,冀寧文水縣汾水溢。十一月,盧龍、灤河、遷安、昌黎、撫寧等縣水。

至大元年七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暴決入城,漂廬舍,死者十有八人。真定路淫雨,大水入南門,下注藁城,死者百七十人。彰德、衛輝二郡水,損稻田五千三百七十頃。二年七月,河決歸德府,又決汴梁封丘縣。三年六月,洧川、鄄城、汶上三縣水。峽州大雨,水溢,死者萬餘人。七月,循州、惠州大水,漂廬舍二百九十區。四年六月,大都三河縣、潞縣,河東祁縣、懷仁縣,永平豐盈屯雨水害稼。七月,東平、濟寧、般陽、保定等路大水。江陵鬆滋縣、桂陽臨武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