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國學常識之何謂“春秋”“戰國”

國學常識之何謂“春秋”“戰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導語:先秦時期的春秋與戰國爲什麼會被稱作如此名字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國學常識之何謂“春秋”“戰國”

春秋是因爲孔子所作的一部叫《春秋》的魯國的編年史而得名的。戰國是因爲諸侯連年混戰而得名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了春秋和戰國的明確分解年:春秋爲前770——前476,戰國爲前475——前221年,並被普遍認同。

春秋戰國來源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爲《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爲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解釋,春秋意指春去秋來,以編年體形式記錄史實。而戰國的來源是《戰國策》,是國別體的史書。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爲“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爲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爲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爲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爲“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纔開始把“戰國”作爲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