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國學常識之所謂閉門造車

國學常識之所謂閉門造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導語:閉門造車是我們熟知的成語,比喻不進行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符合客觀實際。那麼這個寓言成語又是如何出現的呢?一起來學習吧!。

國學常識之所謂閉門造車

閉門造車,典出宋代朱熹的《〈中庸〉或問》三:“軌者,車之轍跡也。轍跡在道,廣狹如一,無有遠邇,莫不齊同。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也。

朱熹《〈中庸〉或問》裏說:“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意思是,把門關起來造車,把材料逐件造好後,只要件件合乎規矩,再拿到門外去合攏起來,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

“閉門造車”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在正的方面,就是說天下的事情,差不多是相同的,只要樣子沒有變,懂得規矩,自然不會發生錯誤,到處可以行得通;所以儘管關着門造車,拿到外面去應用,仍然是適合車轍的。

反的方面,就是說天下的事理沒有窮盡,而且各地的.情形不同,習慣互異,你自己關着門一個人做,儘管做得怎樣好,拿出去,未必適合人們的需要。

現在人們用這個成語,大多數是用反面的意義,比喻不依據實際情況,單憑主觀想象辦事。指不切合實際,一味主觀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關起門來在家裏製造車子,而完全不考慮門外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結果就不合規格,不能適用。 古語所謂的“閉門造車”是稱讚“出門合轍”的巧妙,而今天所謂的“閉門造車”,卻是譏諷“出門不能合轍”的脫離實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