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導語:“諸子百家”這一說法主要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許多涌現的學派與士人,但具體指的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動盪、大變革、風雲變幻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複雜的階級鬥爭中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不斷出現新變化,不同的階級與階層的代表人物,對社會變革發表不同主張,於是“諸子百家”便應運而生。

正如《漢書·藝文志》中所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當時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學者們便周遊列國,爲諸侯出謀劃策,到戰國時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諸子”,是指這一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漢各種政治學派的.總稱,屬春秋後才產生的私學。”百家”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但也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子、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鄒衍、呂不韋等。

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爲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爲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由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分裂局面,各個學派在建立時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鄒魯(山東曲阜)是儒、墨的發祥地;三晉(山西翼城)是法家的溫牀;南方是道家的搖藍;而燕、齊(河北北部、山東臨淄)是陰陽家的誕生地。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爲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爲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爲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

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爲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爲神祕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尤其是儒家。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爲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