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國學常識之所謂嫦娥奔月

國學常識之所謂嫦娥奔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導語:我國有許多唯美的歷史傳說,其中最爲聞名的要數“嫦娥奔月”了。究竟這個故事是如何演變發展而來的,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國學常識之所謂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見於《淮南子·冥覽訓》,只有一句話:“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後世在傳說中演繹出多種不同的版本,故事變得愈發有聲有色。舉一例:

相傳嫦娥之夫後弈爲神射手。上古時十日同現,莊稼枯死,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請纓一氣射下九日,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

英雄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而他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當時,後弈的追星族不少,自然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只是魚龍混雜,一位叫作蓬蒙的心術不正之徒也混了進來。

話說後弈成了知名人士後,還從崑崙王母處獲贈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蓬蒙趁機闖入內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無奈,將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仙藥果然療效驚人,嫦娥的身子即刻產生離心力,飄離地面,奪窗而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後弈得知後已無可挽回,他悲痛萬分之後。在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妻子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月宮。百姓們聞知後也紛紛效仿,一同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在其它的版本中,也常見到將嫦娥描述成反面角色的`,不過,最受民間歡迎的,還是各種經過修飾、加工,使嫦娥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的版本。

《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爲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在《嫦娥》中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因此,月宮也稱“蟾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