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國學典故之所謂“閉門羹”

國學典故之所謂“閉門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導語:“閉門羹”意爲拒客,但“閉門”爲什麼與“羹”聯繫起來呢?羹在古代是指羊肉製成的糊狀食品。後來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將糧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濃汁的食品,都可以稱爲羹,如我們吃過的粟米羹、蓮子羹等。

國學典故之所謂“閉門羹”

“閉門羹”是什麼樣的“羹”呢?

以羹待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所以人們便把這羹,稱爲史夙的“閉門羹”。 “閉門羹”一語始見於唐代馮贄《雲仙雜記》所引《常新錄》的'一段話:“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史鳳長得標緻風流,能歌善舞,十分聞名,那些浪蕩公子和好色之徒紛紛登門拜訪,把妓院經常圍得水泄不通。史鳳把他們分成不同的等級,上等的客人來,她下樓接待,還做羹款待,下等客人來了,她不願同他們見面,就讓人在門口以一碗羹相待,以表婉拒。客人見羹即心領神會而自動告退了。

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轉,客氣一些。清代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豔》:“不見者三年,擬重訪之,恐其效閉門羹故事。”

這個故事流傳下來之後,人們便把“閉門羹”作爲拒絕的代名詞,只取“閉門”之意而無羹招待啦。可惜現代拒客,則只有“閉門”而沒有“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