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品味年滋味散文

品味年滋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臘月二十三,小過年,竈王爺送上天……”這是我童年時代就耳熟能詳的俗語。

品味年滋味散文

不記得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淡漠了年的滋味。人到中年,隨着一個個春節的過去,總是在想,那濃濃的年味在心裏究竟還有多少?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如今很多人也許都說不清。隨着年齡的增長,總是喜歡懷舊,每當春節來臨,就喜歡回憶童年時的春節,回味兒時的快樂。

今年的春節,因爲家中的瑣事,在我沒有感受到一點年味的時候,就悄悄來到了眼前,而我卻不知道家中大大小小的事該怎樣捋順了才能做的更好。心緒不寧,坐臥不安,家中年邁的婆婆更是焦慮而天天嘮叨不停。眼看着快到小年了,我陪老公先去醫院做完了複查,將他安頓好了,然後纔像其他人一樣,開始了年前的忙碌。不爲別的,只爲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還有那永遠也割捨不下、留在記憶深處一份溫馨的回憶。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每年春節前,蒸、炸、煮、滷的事是必不可少的。小時候,這些活兒都是由母親來完成,我只站在她的身後靜靜看。也不知道母親是原本在家鄉就會蒸煮那些好吃的食品呢,還是到新疆後才現學的。每次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在那爐火旁轉,我們的目光就會圍着那熱氣騰騰的香味跑。母親總是能用她那靈巧的手給我們做許多好吃的出來。香噴噴帶着廣東味的釀豆腐、粘粘的、甜甜的年糕、各種花樣的油炸果子、還有又香又甜的小糖包。每當那些小食品一出鍋時,我們都會忍不住將一雙髒手伸過去抓一個放在嘴裏,然後在母親那溫和的笑罵中飛入院中,那快樂與愜意至今還在心中洋溢着。

不知不覺在婆家已過了快三十個春節了。早些年時,家裏製作食品的事全部都由大姑姐夫來承擔。這是一位很勤勞的上海男人,他總是把公婆家、還有我們這些兄弟姐妹家裏所需要的食品都準備得妥當。可惜他英年早逝,離開我們已近二十年。自從老公爹行走不便後,這個重任就全部由我來承擔了。知道自己是半路出家,廚藝不精,雖然如此,我還是盡心盡力。也許是公婆憐愛我,每年不管我做得如何,他們總是吃得津津有味,一個勁地說:“香!香!香!”這就更激勵了我製作那些食品的興趣。

雖說現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隨時隨地都能買到各種美味的食品,但是我還是喜歡自己動手,準備那些各式各樣的小吃。煎,炸,蒸、煮,每天一個花樣,按着母親教我的做法,越做越開心,越做越得心應手。

眼前依舊浮現出母親在我那間小小的廚房裏忙碌的身影,讓我想起故鄉的老屋,想起童年的夥伴,想起大年初一的早晨。大院的孩子們會排成一長串隊伍,扭着歪歪的小屁股,手裏提着放炮用的小木棍,從這家扭進去,再從那家扭出來,進了家門問個好,抓把果子就跑,嘴裏吃着還尖聲唱着那已經跑了調的兒歌。大家都驚喜地叫着,放肆地爆笑着,而此時的大人們則笑呵呵地看着我們,愛意在臉上飄逸開來,撫平了一年的滄桑……真想把年味兒全都找回來,裝在行囊裏陪我走完所有的人生路,可那一切恐怕只有在記憶中慢慢去回味了。

常言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當“家”的概念如時間的潮流一浪趕過一浪佔滿我的腦海時,不知不覺身上就多了些許的責任。對於我們這些已經成家立業的.女人來說,逢年過節回家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更是一份親情的維繫。大家似乎更樂意把父母的家當做自己真正的家、當做生命裏的根。每次提到家,自然就有一種情緒涌上心頭,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因爲老公是獨子,照顧公婆就成了我們理所應當的事,我也習慣了婆婆將我如女兒般的呵護。自參加工作離開家已經三十多年了,依照傳統,逢年過節首先是公婆家,之後纔是孃家那邊,多年來已經成爲一種規律,是不能更改的。可我所在公司屬於季節性生產,每逢遇到中秋和春節時,總是會趕着生產運行的時間,上到公司領導,下到普通員工,都無法回家陪着家人一起過節,總留一份遺憾在心中。多少年過去了,家中的父母親朋也習慣了我們這種不規則的工作習慣,會寬慰我們,讓我們好好工作。

有一年春節,母親被二哥接去過年,小侄女鬧着非要我在年三十那天就回孃家去過年。知道我回不去的消息後,她打電話哭訴道:“每年的年三十總是缺你們一家,我想吃一下你炒的菜就那麼難嗎?”我耐心地勸說着孩子,告訴她:“姑姑現在不是一個人,我有家,有公婆,所以就不能亂了規距的,等你長大成家後就明白了!”

“我纔不管你那麼多規距,等我以後結婚了,逢年過節我一定是先回自己家的!”

孩子的話是有些賭氣,可也說得很現實。對於我們這些遠嫁他鄉的女人來說,家,遠在千里之外,它似乎永遠與那有親爹親孃、有祖墳、有童年的一片土地相連,卻又與那裏相隔甚遠,象一團理不清的亂麻,總是在魂牽夢繞中令人感慨。遇到節日期間回不了家的時候只能與家中的父母進行電話聯繫了。那一根長長的電話線,維繫着與父母親人之間那份割捨不斷的愛,連接着與親人們的那份情。

想家的感覺是幸福的,也很酸楚。不知不覺,母親過世已三年。沒有了母親,也就沒有了家。我這個孃家姑奶奶變成了哥嫂們的親戚,回家的感覺也就成了生命中永遠也詮釋不清的話題。

一陣陣鞭炮聲,又將遙遠的記憶拉向眼前。兒時的那份童趣,還有那紛飛的雪花,那留在記憶最深處絢爛的煙花、哥哥手中那喜慶的鞭炮;從父親的肩膀頭傳來悅耳的鑼鼓嗩吶聲、熱鬧的秧歌高蹺隊伍;還有那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在雪地裏微笑着的雪人,當然還有小小的、令我們嚮往、更讓我們歡欣鼓舞的“紅包”,就成了記憶深處最完美的畫卷,在記憶的收藏夾裏慢慢展開,感覺好溫馨、好幸福。

又一個春節的來臨,讓我也明白了真正的年味,其實就是家人團聚在一起的那種其樂融融,是以家爲中心的親情聚會。冬去春回又一年,感謝生命中這大大小小的節日,讓我在平淡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感動。因了這每一次的回想和顧望,生命在醉與醒之間詮釋着瞬間的永恆,你纔會在歲月的滄桑裏去感受那份愛、那份真情,去珍惜生命裏所有的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