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課程改革的總結與反思

語文課程改革的總結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對語文課程改革的總結與反思

目前,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以令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各地順利推進,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新變化,給教師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的教育概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然而,本人認爲,隨着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教育實踐問題也隨之出現。

語文課程改革的總結與反思

下面,我就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問題和教師的多重人格問題對課後作業的要求問題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一、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堅持“認寫分流、多認少寫”的原則,即識字和寫字在時間上分流,即先識字後寫字;二是指識字和寫字在數量上的.分流,即多識字少寫字;三是指識字和寫字在內容上分流,即不是識什麼寫什麼,而是識字和寫字各成系列。原來識字教學強調“四會”——會讀、會講、會寫、會用,要求太高,違背識字教學的規律。好認的不一定好寫,好寫的不一定好認,識字和寫字有不同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識字教學應從常用漢字開始,認讀中常用的字與寫字中常用的字往往也不是同一些字。

我認爲教師還應該加強現場指導,確保寫字質量。對指導寫字上我談談個人的見解。

(1)一年級剛剛學寫字,寫字姿勢、習慣極容易出問題。最好是課堂上練習,看着學生寫,發現問題及時提醒、指導。

(2)注意少寫、寫精。低年級寫字,首先要求學生把字寫對,其次再要求寫好。寫字練習量不宜太大,但只要寫就要儘量落實寫對、寫好的要求,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少寫”“寫精”。

(3)部首、筆畫、筆順教學要“嚴而不死”。也就是說既不違背基本規律,又不要太機械刻板。不要把部首、筆畫、筆順當作必須掌握的知識來教。

二、教師的多重人格問題對課後作業的要求問題。

由於每位教師的多重人格制約着課後作業的種類各異,也就是說,不同性格的教師會佈置不同數量或類型的作業。其實,我認爲作業的佈置從某個程度上可以反映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比如說,一個主張應試教育的教師,他會佈置一些重複再重複的抄抄寫寫,死記硬背。相反,一個主張素質教育的教師,他會注意處理好培養學生的“雙基目標”能力,處理好“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思考其原因,我覺得歸根究底還是考試製度這個指揮棒在制約着。雖然教師們領悟了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內容,努力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然而,教師們仍心存疑慮: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從課堂上的表現看確實發展得很好,但考試成績不好怎麼辦?如果考試,怎麼考?考什麼?如果不考試或改變了常規的評價方式,家長會怎樣看?社會上對此又如何認識?教師心中沒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層面的同志也在努力探索。

這種新課程提倡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與學校對學生評價方式仍然滯後的矛盾的確是新課程改革實驗中不容迴避的核心問題。到目前爲止,全國上下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新型的、開放的評價體系出臺,使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然無所適從,在評價問題上,始終逃離不了分數這個緊箍咒。因爲,許多家長要看分數,教育主管部門要看分數,相應的學校領導也要看分數。

所以,我認爲應該從根本上改革高考評價制度,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實行發展性的評價,糾正“一次考試定終身,一張試卷定成績”的片面評價觀,以發展性評價爲主。例如可以用書面考試、口試、活動報告等形式評價,也可用課堂觀察、課後訪談、作業分析、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等形式評價。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時,還可以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也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這不僅有利與增強學生在評價中的自主性,培養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能力,而且使得學生獲得正確自我意識和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實現學生個人、學生羣體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實現評價成爲教學的有效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