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課改反思

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課改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們許多老師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爲指導,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與改革中,以高度的創新精神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的“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形似神異,徒有形式,沒有實效。以下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課改反思

一、表面自主

1.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

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疑問入手,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問,讓學生自由質疑,這是比傳統課堂進步的地方。但是,如果教師沒有指導學生對所提的問題進行歸類篩選,也沒有提供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學生引入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環節,學生思維的空間與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顯然受到了限制。這樣的質疑,不過是展示“自主學習”的一張標籤而已。如果教師總是讓學生解決預先準備的問題,即使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解決問題時也會索然無味。實際上,學生的問題往往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有着必然的聯繫,如果老師作適當調整梳理,讓自己的設計意圖融進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自主性在師生對話中得到更有效的發揮。

2.自主原則的實質在於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有足夠的空間思考,有較多的機會實踐。

只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有足夠的空間思考,有較多的機會實踐.這樣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夥伴,纔是有價值的。目前的語文課堂中,有兩種現象比較突出:一是學生整堂課都在教師組織的活動中.

“忙碌”,交流、彙報、表演、操作、檢查,很難看到學生靜靜地進行個體思考,“他主”跡象明顯;二是有的課堂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其結果是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

二、無效合作

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

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人,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合作學習要取得實效必須具備以下4個條件:一是合作學習的目標要明確恰當,是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說,目標必須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二是小組已經形成合作的機制,小組內的學生熟悉合作的規則,明確自己的分工,學習要在民主、有序的狀態下進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讓孩子有機會充分地討論、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雙贏”,要讓學生體驗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學習的效益和快樂,凡是個體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最好不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總之,組織合作學習,必須全盤考慮學習的目的、時機、機制、指導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三、隨意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小學語文的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

教師不僅要明確學生讀書質疑的重要意義,且對學生的讀書質疑進行梳理,還要根據文本所要體現的內涵價值來恰當歸納、提升學生的問題,這樣學生學習的目標將更加明確,文本價值也會有效體現。另外,學生各自探究的問題過於分散,在組織學生交流彙報探究成果時,必然導致各自爲政的局面,因爲自己沒有探究的基礎,對其他同學的探究成果就不能辯證地分析,更談不上發表個性化意見了。適時抓住學生的閱讀發現,積極創設適於研討的氛圍,引導學生探究有價值的問題,是探究性閱讀的前提與關鍵環節。

教學實踐中,我們還要防止以下幾種傾向:一是惟探究式學習,排斥接受性學習。整堂課事事探究時時探究,既沒有效率,也沒有必要。二是隻重過程,忽視結果。有的教師讓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但腳踩西瓜皮,“探”到哪裏算哪裏,最終不僅問題沒有解決,連方向也模糊了,這樣的探究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有何益處?三是不重課內重課外。由於探究性學習要花更多的教學時間,爲了趕教學進度,有些教師就將探究活動由“課內爲主”改爲“課外爲主”,進行“雙軌運行”。這種做法初衷很好,結果卻常常加重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效果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