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大綱

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想起這段時間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績,我們要做好回顧和梳理,寫好工作總結哦。那麼寫工作總結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1

爲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被動的要我學",變爲"主動的我要學",並且"喜歡學"。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採用設置疑問、多樣化、興趣化、選擇性等多種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這樣能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體育課堂教學中設置疑問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預見地給學生"設置疑問"親身體驗,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拓學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於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教學中"設疑"的方法較多,如"懸念式設疑",在課的一開始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帶着問題上。而且自己通過親身體驗把問題解決。如在上短跑課時,蹲踞式起跑動作預備時爲什麼後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與跑的速度快慢有什麼關係?等等一系列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去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主動鍛鍊的積極性,比只單獨強調學生怎樣做效果更好得多。

二、教學方法要興趣化,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複練習。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如走步練習比較枯燥,可採用拍手走、兩臂加動作的走、前腳掌着地的走、聽音樂走等多種形式,來完成走步的教學任務。又如在遊戲換物賽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複,對每次練習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規爲勝,第二次加上誰的隊伍排得好爲勝,第三次再加上誰跑得快爲勝,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來吸引學生完成遊戲任務。同樣在跳繩、拍皮球活動中,當學生拿到繩子或球時,多麼想自由地活動。教師可以在完成規定的任務後,給學生1—2分鐘時間去發揮各自的才能(各種各樣的跳法或拍法)。學生正當的慾望得到滿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學習下一項內容。

三、體育活動課的選擇性活動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逐步推廣落實體育兩類課程整體教學改革。根據這一文件精神,我校在高年級從1998年秋季開始實行了體育兩類課程整體改革。主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和比例做了較大程度的調整。有三分之一的課程爲"體育活動課"。在體育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加大學生喜歡的娛樂體育活動和教學競賽課程安排,突出"體育活動課"的活動爲主的教學特點。是學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滿足,從激發學生的鍛鍊熱情。在身體素質、跳繩、球類、運動競賽、娛樂體育等項目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多種選擇性的活動。改變了體育教學中單純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發展體力的身體教育觀念。

改變了體育教學中教師強制的灌輸,學生機械再現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的局面,倡導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習。通過活動課進行大量的運動實踐,使學生了解了一些體育競賽知識和規則。學生也在活動中體會到體育知識和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鍛鍊身體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能力和習慣。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鍛鍊了學生的身心,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勇於拚搏的精神。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於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鍛鍊的積極性,爲更好地完成體育課堂的教學任務,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2

一、學校概況

我校現有19個教學班,1000左右學生。學校體育教研組有“兩老兩青”四位教師。“兩老”從事一線體育工作40載,分別擔任迎澤區體育中心教研組正、副組長,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兩青”積極上進,勤學好問,大膽改革,勇於創新。現正在進修本科體育教育專業。“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是我校體育組的一大特點,老教師的“傳、幫、帶”與青年教師的朝氣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個團結戰鬥的集體,爲實驗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矗

能有幸成爲體育實驗樣本校,這對我校體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更快地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全面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是一個極大的推動,是對我校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鼓舞和鞭策。爲此,我校十分重視課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長擔任組長,有教導處、體育教研組、後勤參加的領導小組,聘請本省教育、心理專家、體育教研員,參與實驗、評估工作。添置了體育教學及課外體育鍛煉器材,配備了電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和一年級學年、學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二、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在實驗之前,我校代霞老師參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區)培訓會,XX年4月參加了西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新課程骨幹教師培訓者國家級培訓班,系統學習了體育課程改革的有關知識。學習後,她與教研組的全體成員經常進行學習、討論、研究、交流,認真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內涵,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通過不斷的學習,我們認識到,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學內容和學生,從教學內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認知、技能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創設無意識心理與有意識心理高度和諧統一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意向心理活動,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在實踐中,我們的教育行爲正逐步由精心設計教向精心設計教與學轉變,由重在啓發答向重在啓發問轉變,由重在統一規格的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師個性化轉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作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

三、實驗實施與體會

適應新的課程標準,改革教材內容。

(1)對《教師用書》教材內容進行可行性研究。

我區被確定爲實驗區後,首先選擇了新課程標準人教版《教師用書》,對書中的教材內容進行可行性研究。通過指導組、教研組、實驗教師的反覆研究、交流、實踐,我們感到《教師用書》的教材內容是切實可行的。如依據身體健康領域“水平一”目標的要求,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學會“定期測量和記錄自己的身高、體重的變化。”我們在一年級學生《體育健康手冊》中設置了身高、體重測量記錄和“等級評價”專欄。測量記錄表每人一張,學期開始時下發,每學期收兩次(測量2~3次),除集體統一測量、記錄外,學生還可與同伴、家長協作進行不定期測量、記錄。通過教學、實踐,反饋數據表明:學生學會了測量身高、體重的方法,並能在教師引導下完成等級評價、記錄的比例分別爲96.8%、94.7%。在強化學生關注自己生長髮育的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積極參加體育和認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我們認爲此教材是切實可行的。

(2)從學校、學生實際出發,選擇教學內容。

《教師用書》教材內容的彈性和選擇性,爲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留有相當大的選擇餘地和發展空間。我校除選用教師用書中的教材內容外,還從學校實際出發,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年齡、性別等特點,選擇了具有改進學生健康和增強體質實效性的內容,如小排球、滾鐵環、小四項(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邁大步)等內容。另外,我們爲了符合學生心理要求,從學生興趣出發,在開學初設計了體育興趣調查表,每月初進行一次興趣調查,學生在自己最喜愛的項目欄內打“√”,然後教師進行數據整理,根據結果對教材內容給予適當的調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調查結果爲例(表二),前兩個月學生興趣變化最大的是遊戲與隊列,那麼在教學中,我們就多組織學生喜愛的遊戲。

大多數學生不喜歡隊列,而隊列又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不進行教學又不行,教師便通過豐富教材內容,逐漸引導學生由不喜歡到喜歡。十一月的數據表明改革教學內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隊”實施中,老師首先用樹枝、繩子做比較高矮、長短的實驗,然後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身高,並鼓勵學生嘗試按大小個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教師進行編號,最後讓相鄰的同伴互相認識,交流感情。整個過程還伴有輕鬆優美的音樂,給學生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結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排隊”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師一個一個地安排位置快了許多,學生們不僅很快記住了自己的位置,還能幫助相鄰的小夥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間的友誼。

  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3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從整體上有很大的提高,國民健康狀況大爲改善。但是現代生活方式造成的體力活動減少和心理壓力增大對人的健康形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人們終於認識到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狀態。

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進國民健康的重要途徑。高中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鍛鍊習慣,奠定終身體育的重要時期。但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着許許多多問題,由於課堂上的種種限制:教材的限制、紀律的約束、千篇一律的重複練習等等,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運動熱情,使學生普遍不喜歡上體育課,傳統的體育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爲此20XX年9月我室挑選高中骨幹體育教師成立了高中體育教改協作組,結合我省的體育課程改革,制定了我區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長遠目標,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20XX年,高中體育教學改革協作組制定了長遠的工作規劃,分三個階段五個方面構建具有我區特色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

一、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研究《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高體育的教師專業素養和教改能力

建立一支政治思想過硬,業務素質精良的師資隊伍,是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認真學習理論知識,開展多項教研活動,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改革。突破傳統框架的束縛,根據高中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宏觀的視角研究教學改革,從理念的層面研究教學創新。從20XX年始,組織高中教師省級培訓三十多人次,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貫徹到每一位體育教師;組織區級培訓達一百多人次,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教改協作組每月進行一次教學研討會,研究《課程標準》,探究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每學期進行論文培訓與評比,鼓勵教師總結教改經驗,提高理論研究水平,教師撰寫論文一百多篇,有許多高質量的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通過兩年的理論學習和研究,爲高中體育教學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貫徹到每一位教師,爲教師的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明確了目標。

二、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傳統的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課程的評價過於注重甄別的功能。高中體育教學改革必須以《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爲方向,教學改革緊緊圍繞“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爲最高目標。課堂教學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20XX年,以木瀆高級中學和東山中學爲試點,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試行選項教學和小班化教學,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四年的不斷總結、調整,選項教學和小班化教學已在我區高中體育教學中推廣。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東山中學的選項教學作爲學校辦學特色在省“三星學校”評估驗收過程中,獲得省市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

以教學改革爲背景,定期進行教師基本功競賽和評課選優活動,通過比賽,促進教師迅速成長,20XX年木瀆中學陸勝興、郭勝豪老師在蘇州市教學能手比賽中獲二等獎,20XX年東山中學王勤老師獲蘇州市教學能手比賽一等獎,20XX年直中學徐永星老師獲蘇州市教學能手比賽一等獎。全區每學期都舉行教學觀摩活動,現場說課、現場備課、公開課、實驗課,現場評課等活動使教師能直觀地感受體育教學改革,開拓視野。培養出一批骨幹教師和教改能手,陸勝興老師被評爲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先後有六位教師被評爲區學科教改帶頭人,成爲我區體育教學改革的骨幹力量,在各自的學校發揮着重要作用,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已走上學校領導工作崗位,爲推動我區的體育教學改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堅持科學發展,提高教科研水平,開發課程資源,編寫校本課程

將理論研究成果運用於教學實踐,同時將實踐取得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鼓勵教師由體育改革的實踐者成爲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培養學者型教師,使個人的成果得到推廣與應用。教師從不會撰寫體育論文到編寫校本教材,從經驗總結到理論研究,不單單體現了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高,表明我區體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科研蔚然成風,這必將推動我區的體育教學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有力提升我區的體育教學水平。

開發課程資源,編寫校本課程,成爲我區體育教學改革的新亮點,東山中學精心編寫了《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計劃》、《體育與健康-健康基礎知識》,木瀆中學編寫了《球類運動》、《娛樂體育》、高中教改協作組編寫了《吳中區高中體育與健康評價指南》等,課程資源的開發爲我區體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隨着校本課程的推廣、應用,使全區的體育教學更加多元化,更加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涵,將更多的學生吸引到體育鍛煉中來,爲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改革傳統課外活動模式,開發體育興趣小組的潛力

本着高中階段的課外體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個性需求爲出發點,以激勵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爲目的,鼓勵各校有選擇地增加對體育的投入,有導向地開設多項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項目,特別是在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上,充分體現出鍛鍊化、娛樂化、個性化、生活化的特點,來提高學生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各校都開展了形式多樣活動與比賽,既增加學生身體鍛鍊的時間又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改革傳統課外活動的模式,充分開發體育興趣小組的潛力,學校有較大規模的運動隊、籃球、足球和健美操興趣小組,並在教師的精心輔導下進行專業培訓,課外體育活動成爲體育課的延伸和補充,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又爲學生將來的升學、就業拓展了廣闊的空間。近年來,我區向高一級體育專業學校輸送了多名體育人才,獲得蘇州大學等高校的充分肯定。

五、構建具有我區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經過實驗

調查、研究、總結、整合,在全區推廣體育選項教學,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小班化教學,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的體質有所改善。從近三年的體質測試數據中可以看到,學生的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各項指標呈上升趨勢。從每年舉行的區高中球類比賽中體會到學生的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水平都有明顯進步,學生自發組織的各項小型比賽明顯增多。一年一度的區田徑運動會成績也說明學生在基礎素質方面有明顯的提高。

根據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特點進行整合,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索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爲體育遠程教育和不受時間限制的學習提供有力的保障。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優勢,開設網絡教學,建立我們自己的交流互動平臺,爲教師和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我區體育教師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率達100%,理論課、公開課、說課全部採用電腦與網絡,教師製作的課件多次在市比賽中獲獎。

面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是關係到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大事。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引領學生通過科學鍛鍊不斷完善自我,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不斷提高,已成爲我區每一位體育教師的終極目標。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實踐,我們相信,在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新課程的引領下,通過我們紮實的工作,不斷地開拓創新,一定能使我區的體育教學改革結出累累碩果。

  體育課程改革工作總結4

一、實施情況

本期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當中,努力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改變了過去體育教材以運動技術爲核心的方式,力求把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的鍛鍊和健康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自我鍛鍊能力放在首位,並且盡最大可能採用生動活潑的、能吸引學生的方式表現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的發展,使他們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爲終身體育和適應未來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經驗和成果

本期我在教學過程當中,改變了一些過去的教學方法,如:在進行籃球雙手頭上投籃的教學中,過去的教學注重技術動作,強調運用過程,反覆練習徒手的基本動作,學生投籃難以掌握,沒有積極性,因此學習興趣下降,達不到教學效果。通過教改,首先讓學生以投出去爲主,增加練習次數,教師用語言鼓勵並做規範、準確的示範,當學生屢投不中時,他們就會去摸仿教師的動作,提出問題,這時再進行技術講解,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存在的問題

1、班級人數多(70—80人);

2、運動場地少、小(上課班級多),運動器材少;

3、從“達標”情況看,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主要表現在:耐力、力量、吃苦耐勞精神、勇敢精神、集體主義等方面;

4、學生基本沒有時間參加業餘鍛鍊。

四、改進建議

1、增加體育器材、場地;

2、規範“二課、三操、一活動”,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以更充足的精神來面對繁重的文化課,從而達到更高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