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把握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

3、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解題。

2、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二、抓住關鍵詞,瞭解桑娜的心理活動。

1、讀課文第1到第11自然段。瞭解人物桑娜,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後的心情的詞語是什麼?從課文中找出來。(忐忑不安)

2、板書:忐忑不安。

再讀課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會說什麼呢?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還(想到)……”來概括地說一說。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讀課文9—11自然段。

三、根據桑娜的心理活動,患讀課文。

我們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看看桑娜爲什麼認爲“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1、你從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中具體讀懂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桑娜一家生活貧困: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都已經是深夜了,還沒有回來,爲了養家餬口,甘願冒着生命的危險。

“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深刻一邊等丈夫一邊織補破帆。

就是這樣辛勤勞動,“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家境艱難,這種貧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勞能幹和漁夫冒着生命危險來維持的。

教師這時可以追問,窮苦的桑娜家是什麼樣呢?從中你能看出桑娜是個怎樣的人?引讀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裏是“溫暖而舒適”的,“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家境雖貧寒,但桑娜卻把它收拾得乾淨利落,“掛着白色帳子的牀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給人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

可見桑娜是個勤勞能幹的家庭主婦。

2、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讀一讀,找出原因。

口頭句式訓練:聯繫課文補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

(2)如果桑娜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

(3)桑娜想:與其 ,不如 。寧可 ,也要 。

再讀課文第3到8自然段,讀出感受。

3、引導學生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談談桑娜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學習“他會說些什麼”“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

1、自由朗讀課文,從第12自然段開始,讀完全文。桑娜和漁夫的對話中,出現了兩次沉默,請找出來。

(1)桑娜爲什麼沉默?在這兩次沉默中,她分別會想些什麼?

聯繫課文體會:

“沉默”這個詞出現了兩次。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着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擡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說話繼繼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爲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着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着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讀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着試探意圖,想看丈夫對這個事有什麼反應。

(2)漁夫爲什麼沉默?心裏在想什麼?(天氣的惡劣和生活的壓力使漁夫沉默了)

引讀第12到19自然段,聯繫課文讀理解。

2、桑娜是怎麼對漁夫說抱回孩子的事的?漁夫又是怎麼說的?找出相關內容,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引讀第21-23自然段,體會桑娜的心理活動。

4、讀第24自然段。聯繫漁夫的沉默,談一談從漁夫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好!

從這句話可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當前先爲別人着想,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

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熬”字反映出漁夫明知困難大,也寧願自己多受苦。同時也體現了漁夫的堅強精神,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創傷。漁夫完全爲孩子着想,至於自己負擔,完全置於腦後,可見漁夫心地多麼善良。

完成句子:

漁夫心裏想: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

與其 ,不如 。

寧可 ,也要 。

5、分角色朗讀第12到27自然段。

二、展開想象,續寫《窮人》。

可以從以下內容提示:

桑娜拉開帳子後,會看到怎樣的情景?

桑娜和漁夫會怎麼說?怎麼做?

第二天,桑娜和漁夫會怎樣跟孩子解釋?

他們會怎樣對待西蒙那兩個孩子?

兩個孤兒的命運將會怎樣?

今後,桑娜一家人的.生活會怎樣?

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這兩個孤兒的命運,合理展開想象,寄託自己美好的願望,再現主人公美好的心靈。

小組互相說自己的想象,並派代表在全班發言,全班評議。

教學反思: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本教學設計的全過程蘊含了新的教改理念: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雖然是放下了架子,淡化了外在權威,真正是轉變了自己的角色,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師生同屬於課程的構成因素,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參與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在參與中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與認識,一道尋找、探究課文內容。新課程要求教師由“教師爲中心”、“居高臨下”。注意表演的傳授者變爲共同建構的參與者,因此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索。本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真正從“師道德嚴的架子中走了出來,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走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中描寫人物心理和對話的語句。

3.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助人爲樂的教育。

教學重點: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珍視學生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見解”,這是因爲語文是多義的,不同的人因爲各自的“文化語境”和“閱讀期待”不同,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爲此,閱讀教學要創造一個“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教師、學生、作者,以文本爲載體進行平等的語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並且這種交互應是多元的。同時,新課程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兵”教“兵”,給學生一個和諧、民主、多元的對話情境,使學生充分交流感受,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內容,感知“窮”。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1、師:在語文課本中,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窮人”的課文,這些課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記得哪些有關窮人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小音樂家揚科》、《伏爾加河上縴夫》等。)

師:這些課文,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窮人高尚品德。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這篇小說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

2、簡介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窮苦勞動人民。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他晚年的一篇短篇小說。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利用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繫,揭示課題,引出作者,瞭解文章創作的時代,既讓學生認識了作家,也引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也爲理解課文內容作了認知鋪墊。)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出示導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導學提綱: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掃除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推想的方法理解,記下不理解的詞語。

(3)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4)在小組內交流,並共同合作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十分鐘後,在全班交流。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師生交流,檢查自學效果。

(1)師:下面請幾位同學輪流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其餘同學邊看邊聽,發現有讀錯的地方做好符號,待文章讀完後提出來訂正。

(2)指名朗讀課文,其餘學生邊聽邊勾畫有誤的地方和自己認爲重要的詞句。

(3)學生糾錯,正音釋詞。

學生可能讀錯和難以理解的字詞(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自定),預設如下: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後果,自食其果。“作”讀zuò,不讀zuō。

張羅:zhānɡ luo

(4)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特別是在字詞方面,已有一些自己學習字詞的方法,恰當運用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更體現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教育思想。)

二、第二次先學後教——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出示導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1)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說說每部分的段意。

(2)在文中畫出讓你感動或感觸深的語段,並寫出感受。

(3)在小組中交流令你感動的語段,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學情,並適當點撥。

3、學生班上交流,教師適當點評並引導學生。

預設學生交流:

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寫漁夫的妻子桑娜等待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3—11):寫桑娜抱回鄰居的兩個孩子。

第三部分(12—27):寫漁夫回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設計意圖:在瞭解課文內容後,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並交流自己的感受,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印象,而用“先學後教”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毫無心理壓力的情境下與同伴交流感受,使感受更真實,更有意義,在自學過程中,教師再通過巡視,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後教”階段進行解決。)

四、第三次先學後教——學習課文,感悟“窮”字。

1、教師導言: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可是字裏行間卻“窮”意濃濃。

導學提綱:

(1)讀課文1—7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從這幾個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窮人有着什麼品質呢?

(3)標出不懂的問題並在小組中嘗試解決。

2、學生自學,探究窮人的“窮”,教師巡視學情。

3、全班交流反饋,教師適當引導補充。(隨機板書)

預設關鍵句:

(1)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溼又陰冷。

(2)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3)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地填飽肚子。

(4)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設計意圖:本篇課文以“窮人”爲題富有深意,抓住“窮”這個字眼,勾畫理解詞句,能讓學生了解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狀況,通過自學與交流,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窮人生活的窮苦、艱辛,體會人物勤勞的品質,提出的不懂問題,讓已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達到“兵”教“兵”,教師在“後教”環節對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全班解決,可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五、當堂檢測

1、師過渡:課前同學們都自學了生字詞,自學的效果怎麼樣呢?我們通過聽寫來檢測檢測。聽寫:魁梧 撕破 裹住 抱怨

教師邊聽寫邊巡視學生情況,選定一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學生聽寫。

2、集體評價指導

師:寫完的同學坐好,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看看這位同學聽寫的詞語對不對。

教師拿紅筆在投影下全班批閱

師:剛纔我巡視的時候,發現大家“魁”這個字出錯較多。(也許是“撕”“怨”等,教師依情況而定,提醒學生注意易錯字)

師:剛纔聽寫,全對的同學有哪些呀?

師鼓勵:這麼多全對的,真棒!請這些同學在自主學習本上爲自己的成功積一顆星。沒對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現在就把你出錯的字在聽寫的下面改正一個。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在“先學”與“後教”之後,安排一些小檢測,能及時反饋出準確的信息,便於教師進行補缺。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便於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讓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進一步調整學習方法,舉一反三,提高學習能力。)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的貧窮、艱苦,但他們卻頑強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維持着生計。漁夫爲了一家人甚至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與風暴出海打魚,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然而,就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漁夫和桑娜還是主動地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孤兒,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

2、聯繫上下文,瞭解人物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出一道數學題考考大家,誰來解答呢?

請一位學生回答,板書:5+2=

師:其實可能很多同學心裏都在想,這麼簡單的問題,早知道我就舉手回答了。其實人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機會,但機會總是留給那些自信、勇敢、而又有準備的人,希望同學們以後好好把握住每一次機會。這道數學題在數學裏答案裏唯一的,但在語文裏它的答案卻是多種多樣的。

2、說說本課講一件什麼事?

3、導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爲什麼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課前的預熱“5+2”,這個簡單的問題背後蘊藏的是不簡單的教學思想,既告訴孩子們要把握好機會,因爲六年級學生通常不大喜歡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又能引導學

生深入地體會這7的真正含義,還很自然地導入了課文的學習,可謂一舉三得。)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一)、第一次先學後教——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導學提綱:

(1)讀8—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並動筆劃劃,從哪裏可以看出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

(2)小組裏合作再讀讀這幾個自然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

預設關鍵句,適時指導朗讀:

(1)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

(2)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牀前。

(4)門嘎吱一聲,彷彿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設計意圖:抓住“忐忑不安”這個詞語開展了有效的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自己朗讀、合作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等,把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不但理解了忐忑不安的意識,更加理解了主人公的心情,進一步體會到她行爲背後精神的崇高,爲後面更深入地解讀人物心理做好準備。)

三、第二次先學後教——深入瞭解,解讀桑娜心裏想法

1、師:桑娜久久地坐在牀前,心裏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爲什麼會如此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着這四個句子,來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

導學提綱: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裏看出來的?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2)這段話中的省略號是什麼作用呢?選擇其中的一個省略號,想象一下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

(3)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教師適時指導。

預設學生交流:

1、從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可看出夠漁夫受的了,我讀懂了桑娜在擔心丈夫……

2、省略號的作用是說話斷斷續續。

3、我感受到了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設計意圖:1000多字的文本,要體現“高效”,必須克服面面俱到,樣樣求全的弊端。我們應該採取的是“長文短教”的策略,抓住了標點符號有特點的、能解決桑娜的心情爲什麼忐忑不安這一問題的段落進行品讀,就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桑娜助人爲樂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質,以及課文的思想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達到了以學定教、省時高效的目的。這樣的長文短教,簡而不單,讓人耳目一新。)

四、第三次先學後教——深入瞭解,解讀丈夫心理想法

1、師過渡語: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爲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而漁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出示導學提綱:

(1)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12—27自然段。

(2)出海捕魚的漁夫深夜平安回來,桑娜本應很高興,可在談話中,他們卻兩次沉默了,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呢?

(3)漁夫的臉爲什麼變得嚴肅,他在憂慮什麼呢?

(4)“熬”字可以換成什麼字?你從這個字中體會到什麼?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從文中提取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進行品讀,從桑娜與漁夫的對話和漁夫提出把孩子抱來決心熬過去的話語,利用多種形式朗讀,揣摩人物心理,體會人物的品質,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效率高,學有所得,真正達到高效。)

四、當堂檢測

1、口頭練習

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桑娜寧可( ),也要( )。

2、學完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什麼?

3、結合課文內容,想象桑娜一家接下來的生活,續寫《窮人》。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安排了口頭練習和續寫故事,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是對課文內容的提升,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已學知識轉化爲能力,達到先學後教的最後目的。)

五、首尾呼應,點題提升

1、師:文章的結尾是淚水中透着微笑,微笑中含着淚水,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開始時的算術題:5+2只等於7嗎?

預設學生交流:等於更艱苦的生活;等於美好的心靈;等於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誼;等於桑娜的樸實、善良;等於在困難中樂於助人的精神;等於同情心……

2、師:這就是5+2答案,是我們用語文的方式得出的。窮人他們其實不窮,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是美麗的。

出示:

人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爲可愛而美麗。

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師:讓我們一起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設計意圖:課文最後的處理前後呼應,通過對算術題“5+2”的理解,更加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廣闊的天地,對於課文的理解多元化了,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沒有說教,但很顯然我們的孩子已經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對於文本的理解也達到了很深的程度。)

板書設計:

窮 人

5 + 2 = 7

窮 富

室內環境 勤勞

飢寒交迫 忐忑不安 善良

夫妻忙碌 嚴肅、憂慮 堅強

西蒙慘死 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題目的意思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裏,詩人獨自在江邊漫步、賞花。詩中主要描寫了鄰居黃四孃家花園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春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這首詩作者以“尋花”爲題,詩的前兩句描寫“花”。用“滿蹊”來描寫花兒開得茂盛,又用“千朵萬朵壓枝低”來表現花朵的大和多。後兩句詩人描寫了花兒引來了“戲蝶” 的翩翩飛舞,及“嬌鶯”的恰恰輕啼。詩人所展現的畫面既恬靜宜人,又生機盎然,怎麼能不讓詩人樂在其中呢?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感受春天的美麗和生機,領悟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點:

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詩人之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根據古詩想象出景象,領悟意境。 教學準備:春天畫面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古詩擂臺賽

1、背詩

2、賞畫吟詩(同學們能給下面的畫面題上詩句嗎?)

①畫:柳枝隨風飄搖,倒掛在小河上…… 生:《詠柳》……

②畫:春天到了,春風微微的吹着,孩子們放棄了風箏…… 生:《村居》…… ③畫:瞧!一個小牧童坐在牛背上,不知被樹上的什麼吸引了…… 生:《所見》……

二、學新詩《江畔獨步尋花》

(一)從題入手

1、出示古詩,讀題。(隨機指導“畔”的讀音)

師:同學們真是能將古詩活學活用,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2、從詩題中你讀懂了什麼?(生:詩人在江邊獨自一個人在尋花)從哪裏看出?再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學習生字詞

1、師生共同交流有關作者的資料。

師:哦,原來從詩題大家就知道了這麼多的內容,咱們一起叫出這位尋花人的名字。(杜甫)對他,大家瞭解嗎?詩人簡介

2、小組討論字詞預習的情況後彙報。

師:那咱們趕緊看看詩仙筆下的描寫吧,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彙報時要讀準字音,分析字形,組成本課詞語,解釋詞義。

3、讀出詩的節奏

三、初讀,初步感知詩中景物

讀着,讀着,你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你說的景物,詩人用筆寫了下來,在詩中找找,哪些景物,把它畫出來?(花,蝶,鶯) 四賞讀古詩,詩中尋畫學習古詩,必須設法引導學生把詩句變成一幅幅風景畫,使之展現在眼前,從中受到薰陶或啓發。

(1)尋花寫花:“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師:讀着讀着,你發現詩人尋到花了嗎?能用個字或詞來形容一下尋到的花嗎?能說說你用這個詞的原因嗎?

生: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花,把枝條都快要壓斷了。因爲詩中有一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我是從這句想象到。

生:“四孃家花滿蹊”這句中也能看出花很多。 師:“滿蹊”什麼意思?“蹊”又是什麼意思?

生:“蹊”就是小路。師:那“滿蹊”就是什麼鋪滿了小路? 生恍然大悟:是落下來的花鋪滿了小路。

師:誰能讀讀看,能不能讀出“花滿蹊”的感覺來?(自讀後交流讀) 師:小朋友,春天都開得什麼花呀? 生:有油菜花、桃花、梨花……

師: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把黃四孃家的花寫下來好不好?

出示:你瞧,黃四孃家的花真多!

生1:你瞧,黃四孃家花真多啊!有粉紅色的桃花,金燦燦的迎春花,紅中帶白的杏花,這麼多的'花讓人看了真是心醉喲!

生2:你瞧,黃四孃家的花真多啊!各種各樣的花兒競相開放,花香撲鼻。吸引了無數的蝴蝶來採花粉。蝴蝶翩翩起舞,這幅景象多美啊!

生3:你瞧,黃四孃家花真多啊!桃花笑紅了臉,迎春花兒穿上了金燦燦的黃衣,還有粉中帶白的杏花探出了頭,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這麼多的花兒都擠在黃四孃家的花園裏,整個花園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貼花(黃四孃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讓我們把剛纔寫了話的花片貼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學生紛紛上臺貼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真是千朵萬朵壓枝低呀。

(2)詩中尋蝶,蝶戀花

師:這首詩中除了花,還有什麼呢? 生:蝴蝶。“留連戲蝶時時舞”

師:蝴蝶在花叢中幹什麼?你是從哪裏讀懂的? 生:蝴蝶在花叢中採花粉、跳舞……

師:蝴蝶可能會對花兒說些什麼呢?誰來做只可愛的小蝴蝶飛到花叢中去跟花兒們說說話。(一生上臺)那我們在座的同學可都成了花兒了。

生戴上頭飾,展翅飛舞,飛到了一位學生面前。有禮地說:花兒,花兒你怎麼開得這麼美?

生答:謝謝你的誇獎,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紋,你那優美的舞姿不知爲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飛到了另一學生面前:花兒,花兒,你們爲什麼開得這麼旺盛? 生略一沉思:春天到了,花兒都想看看美麗的春天。

師:(“蝴蝶”戀戀不捨地飛舞着)這麼美的花兒,這隻“小蝴蝶”都不願飛走了,這就是——留連戲蝶時時舞”。

(3)嬌鶯枝頭啼春美

師:蝴蝶不願飛走了,還有誰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黃鶯) 生齊讀:自在嬌鶯恰恰啼

師:小黃鶯可能會唱些什麼呢?你能來唱一唱嗎?(略)

有的小朋友動情地唱起了歌,有的小朋友歌頌春天真美,有的小朋友還學起小黃鶯叫了起來,課堂頓時熱鬧非凡,課堂成了鳥的天下。

師:這麼美的景,詩人陶醉了,蝴蝶、黃鶯陶醉了,連我們都被陶醉了,看到這麼美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生談感受)

師: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來讀讀整首詩。生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背詩

四、句式練習。

這些景物中你最喜歡什麼?能不能結合詩句,發揮想象,把彷彿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師這裏的句式說一說,結合理解詞語“花滿蹊”“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啼”。 啊, (景物)真 啊,你看 。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語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飛碟舞,好一派繁花似錦的美景啊。

五、指導朗讀

1、這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表達詩人興致勃勃的心情,朗讀時,語調要輕快,跳躍。

黃四孃家 /花 /滿蹊,千朵萬朵 /壓 /枝低。

留連戲蝶 /時時 /舞,自在嬌鶯 /恰恰 /啼。

2、哪位同學認爲自己學的最好,讀得最棒,就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一美景之中?

六、 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着背一背。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請大家閉上眼睛,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條小路,小路兩旁繁花似錦,蝴蝶在飛舞,黃鶯在歌唱,想象着這一美景,我們試着把他背下來。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學生的詩:

植物園獨步尋花 植物園內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學校獨步尋花 一小小學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花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七、拓展延伸

1、同學們,杜甫在江邊尋找到這麼美的景物,你覺得他還會尋找到什麼?

2.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都被陶醉其中,真美啊!那就讓我們把這美景留下吧。課後請根據自己的特長,選其中的一種方式表現美:

喜歡講故事的你,將詩編成好聽的故事,講給夥伴和家人聽。 ☆喜歡畫畫的你,將詩用你的畫筆畫出來。

喜歡唱歌的你,將詩編成好聽的歌唱出來。

喜歡創作的你,可仿照創作一首小詩。

喜歡積累的你,課外可以尋找一兩首描寫春天的詩來背一背。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課文簡說】

在童話和寓言故事裏,狐狸往往與“狡猾”一詞緊密相連。這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裏捉回一隻小狐狸,兩隻老狐狸想盡辦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它們冒着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狸,並和十分同情小狐狸、並偷偷給老狐狸餵食的正太郎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係。

後來,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爲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後,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裏,狐狸一家終於團聚並回到了樹林中。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緣故、黯淡、消瘦、知覺、空落落、光禿禿、冷清清、直勾勾、大搖大擺、無影無蹤”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明白動物也有親情,也有偉大的愛;

2.引導學生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那麼,通過昨天對24課的預習,狐狸又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請用一兩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

2.揭示課題:24*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瞭解故事大意,並勾畫出重要提示。

2.彙報初讀情況。

(1) 本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 “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嘗試擬訂自學提綱。

預設提綱: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交流讀後的感受。

(3) 說說你還有什麼問題?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 “我”爲什麼要幫助救狐狸?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麼含義?……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根據自學提綱獨立思考,勾畫圈點作批註;思考完畢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2.集體討論交流:

(1)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老狐狸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

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通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課文的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課文爲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爲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在這裏指狐狸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着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3.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路感情時,一點也不亞於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1.你能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人與動物的故事?

2.課外練筆:(二選一)①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真情的一個片段;②課文情節生動,有不少的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小練筆。如: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狸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理解重點句。

2.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教學重點】

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

裏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2.出示圖片:列夫·托爾斯泰

問:這個名字熟悉嗎?誰來介紹有關他的一些情況?

3.我還知道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了哪些人物?請你按照主次依次說一說?(桑娜、漁夫、西蒙)課文圍繞這三個人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三、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1.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出窮人的“窮”。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點。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窮人的“窮”。

學生或談看法,或朗讀,充分體會窮人的“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梳理,把握下面幾個要點:

(1)從“屋內裝飾”看出“窮”。

相關句子:

a.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感覺文中描繪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欣賞優美語句,學習本文寫作技巧。

(一)啓發活力,引領美

導入:同學們,走進大自然,有人說,美麗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尋味的詩,細細品來,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說,它是一幅精美絕倫的畫,久久凝望,其神韻美入心田!還有人說,它是一支動人心絃的曲,靜靜聆聽,其旋律情韻悠長!相信同學們也曾與大自然有過親密接觸,那麼大自然在你們眼中是怎樣的呢好,請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預設: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麗的姑娘,溫柔的母親,親密的朋友……)

同學們說得真好,朱自清讚美春天的自然: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壯的青年,充滿力量。老舍讚美冬天的風景是張美麗的山水畫,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讓我們感覺:美麗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豔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詩人徐志摩的眼裏,美麗的大自然是“夕陽中的新娘”,光豔照人;是萊蒙托夫眼中的戀人,帶給他人所不知的歡樂;是郭沫若眼中的“母親”,幸福地“赤裸着雙腳和她相親”;是牧童眼中的少女,夢寐着朦朧而又美麗的遐思!那麼,大自然在作者李漢榮的眼裏,又是什麼呢下頭,就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境,隨着作者一齊走進《山中訪友》。

(二)引讀入情,感受美

1、首先請同學欣賞課文,並作者走進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樣的情感在作者眼裏,美麗的大自然像他的什麼呢

2、聽讀課文(播放Flash動畫配樂朗讀)

3、交流聽讀感覺。

⑴、好,同學們聽完課文感覺怎樣

(生:很美,心裏很開闊,好舒服……)

(師:是啊,真美,語文美、畫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⑵、那麼文中作者帶着我們拜訪了哪些朋友請同學們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說一說。

(生: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小花、落葉、雷陣雨、老柏樹、螞蟻……)

(師:噢,原先他訪問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們叫做朋友)

⑶、同學們說得很好,那麼你覺得作者對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樣的情感在作者眼裏,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麼

(生:喜歡,熱愛,讚美……)

(生:像朋友,像親人一樣很親密,很真誠。)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下頭,就讓我們帶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親人般的深情”進一步感覺作者的美麗情懷,下頭請同學齊讀一遍課文。)

⑷、齊讀課文

(三)品讀悟情,欣賞美

1、經過感知課文,我們同學都感覺,作者對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歡,很熱愛,像朋友,像親人。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讓我們感覺到作者與山中美景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這份情感讀出來讀給同學們聽呢

2、學生品讀文中最能體現出作者情感的優美的句子。同時提示誦讀指導:注意,對文中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讀時要加重語氣,要讀出神韻,讀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讀揣摩,體會能形象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師生交流。同學讀出句子的情感,同學評出是否讀出作者的情感,從中體會到句子中關鍵詞語的重讀能夠感覺作者情感。

(要求:學生想讀什麼景就能夠出現什麼景的圖片及文字,並且要點出句子中關鍵體現情感的詞語。)

(教師先品讀古橋,表達出作者對古橋的崇敬、親切、關心、仰慕、讚美。融入了一份濃濃的真情。)

樹林——熱愛、陶醉、與樹融爲一體。

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雲雀——喜愛、親切、讚美、感激。

石頭、小花、落葉——迷戀、愛得如癡如醉

走進山林和離開山林——舒暢、愉快、滿足、幸福。

5、那麼在這些對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說說爲什麼

⑴、親切的稱呼——貼合景物特點,又顯得親切。

⑵、貼切的擬人修辭——形象生動地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寫出了作者如癡如醉的陶醉感。

6、同學們發現了我們喜歡的句子都有些什麼特點嗎體現了作者在寫景上有什麼技巧所在

⑴稱呼——親切、又貼合景物特點

⑵修辭——擬人、比喻。(形象,生動)、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章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

7、小結寫作技巧:大家說得很好,經過學習本文,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經過“親切的稱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等稱呼既貼合景物特點,又顯得親切,形象地體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貼切的擬人修辭,如:山泉捧着明鏡照我,溪流吟着小詩邀我唱和,瀑布從早唱到晚等擬人動詞的妙用,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還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進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變成了樹,在年輪裏旋轉、流淌,表達了對美景愛得如癡如醉。等等,無處不融入了作者對山中美景的熱愛之情。難怪人們都說:獨特的語言表達能把景物的詩情畫意發揮極至,收到把美盡收筆尖的效果!

(四)想象動情,創造美

1、詞人辛棄疾曾說: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那麼,在作者親切的呼喚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聲呢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

2、寫作五分鐘,然後交流。

3、小結:在寫景中要學會運用親切、又貼合景物特點的稱呼;形象生動地擬人修辭;美妙而神奇的想象,這樣才能把景物寫得傳神而富有情感。

(五)導行延情,昇華美

總結:經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彷彿隨着作者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啓迪,我們能夠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鬆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當愛護大自然。

(六)作業佈置

1、選擇文中優美的段落,完成一張精美的幻燈(要求配畫、配曲、配朗讀)

2、選一個好天氣與好友結伴,到郊外一齊去觸摸大自然。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案’國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9、錢學森。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初步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1、導入:揭題談話,簡介人物。

同學們,你們知道錢學森是個怎樣的人嗎?老師這裏有一點資料,請同學們讀讀。(出示有關資料)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佈置自學

1、出示自學題:

(1)自由讀課文,學會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2)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袒露富裕待遇誠懇貢獻廣闊無垠

穩健步伐傾訴劈波斬浪魂牽夢繞卓越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

3、同桌相互讀。齊讀。

4、理解自學要求中提出的詞語。

5、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教師適當指點。

6、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稍作交流。

四、精講精練

本課的精講點:

1、默讀課文,明確要求:

瞭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弄清自然段之間的聯繫,粗分段落。

(2)檢查討論。

三、分段讀課文寫出各自然段的意思。

2、指導學生交流。指名說說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課文脈胳。

一(1)二(2)三(3―― 4)四(5―― 6)五(7)(段意略)

3、指導感情朗讀。

五、課堂練習。

1、本節課作業:

(1)描紅、臨寫生字詞,教師適當指導。

說說"垠、艘、額、裕"這4個字都是什麼結構?它們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樣?

教師示範指導"艘、額"這兩個字的書寫。

(2)完成《補充習題》一、二

2、學生完成

3、當堂反饋。

六、總結提升

七、下節課預習作業: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體會科學家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案《‘教案’國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9、錢學森》。初步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科學家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1、導入:錢學森爲什麼要放棄在美國優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到自己的祖國呢?他回國後爲我國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哪些貢獻呢?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佈置自學

1、出示自學題:

默讀第一段:圈畫出這一段中描寫外貌、動作、內心活動的詞語,結合書上的插圖,讀一讀,體會錢學森歸國時的心情。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

1、抓住重點句品讀。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麼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

2、感情朗讀。

錢學森乘一艘巨輪返回祖國,15天的海上航行,魂牽夢繞的祖國就在前方,他的心情是多麼迫切、喜悅啊!

教師範讀,指名試讀,女生齊讀。

四、精講精練

本課的精講點:

1、精讀第二段(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出示錢學森的話。

"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爲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爲人民多做點事。"

a、爲什麼錢學森要強調"我是中國人"?(因爲錢學森雖然在美國,但他心中想的是祖國,一刻也沒忘記自己的國家。)

b、錢學森在美國時做怎樣的準備?目的`是什麼?

(錢學森在美國時學習非常認真,成爲了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爲回國後能爲人民多做點事準備。)

(3)朗讀加深理解。

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雖然當時他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讓我們用心朗讀體會主人公的一片愛國熱情。

學生練讀,指名試讀,集體齊讀。

(4)小結並板書。

身在異國心繫祖國

2、精讀第三段(第3、4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導語:在新中國成立之際,錢學森歸國的願望越發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3)出示重點句,品讀領悟。

"我們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A這段話是錢學森對誰說的?"這一天"指的是什麼時候?

B、爲什麼說"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C、這段話表達了錢學森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讀。

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朗讀。

3、精讀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讀一讀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軍官的話,想一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感情朗讀。

(4)小結並板書。

4、精讀第五段。

(1)指名讀五段。

(2)"卓越"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錢學森的貢獻是卓越的?

(3)感情朗讀。

五、課堂練習。

1、本節課作業:

(1)完成《補充習題》

(2)在空白處填上適當的詞語。

在的大海上,"華威號"客輪正駛向上海。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遠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鄉了!"他老淚縱橫,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詩:"趕車,趕船,一踏上故土就滿眼春天。"

2、學生完成

3、當堂反饋。

六、總結提升

本文具體地記敘了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回國後,他爲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讚揚了他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七、下節課預習作業:學習第20課,學會生字詞,並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附板書:

19錢學森

身在異國心繫祖國

祖國新生急切歸國

克服阻撓踏上歸程

卓越貢獻高度讚譽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適度拓展,感悟人物語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的薰陶。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描寫了錢學森赴美留學期間的一些經歷以及漫漫歸國路,文章語言樸實,卻字字含情,令人感動!這節課讓我們通過錢學森的語言,繼續走近這個人物,並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的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

2、齊讀題目

(二)讀文悟情。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看看錢學森說了幾次話,用直線劃出來,細細讀一讀,品一品,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寫寫自己的想法。

2、學生自由讀,劃,味。

3、交流。(找到了幾次話?第一次是在哪在哪裏?出示第二自然段,生讀句子,教師劃語言:“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爲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爲人民多做點事。”

(1)學生齊讀。

(2)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祖國作準備,那麼他在美國做了怎樣的準備?請同學們好好地讀這一自然段,體會體會。

(3)交流(刻苦學習和研究)你從哪裏看出來?(他成爲了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兩個“最”字可以看出錢學森在美國時學習非常認真,成績也很優秀。)

這裏的“得意”是什麼意思?

(4)是啊,正是因爲錢學森刻苦學習,所以得到了卡門教授的高度評價,他曾讚賞說:“36歲的錢學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對發展高速空氣動力學和火箭推進技術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如此發憤努力,爲的是什麼?(再讀錢說的這一段話)

(5)那麼錢學森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這段話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讀上文,好好想想。(他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

(6)你能想象他的富裕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嗎?(交流引導:住洋房別墅,出門有汽車代步,衣食無憂,生活非常得舒適;有著名的導師指導,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這一切對他搞研究也極爲有利)

(7)可是,豐厚的生活待遇、一流的科研條件,這一切並沒能吸引住錢學森,他時刻想要回到祖國,他說——引讀錢學森的話。(教師趁機板書:抵擋物質誘惑)

(8)多麼樸實的一句話,但卻道出了錢學森的一片愛國情。下面還有哪裏也有錢學森的話?

5、出示錢學森說的第二段話。

“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是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1)學生齊讀。 這段話是錢學森對誰說的?(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

(2)他怎麼會對中國留學生說這番話的?(出示留學生的話:留學生中有人勸他:“祖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高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

(3)同學們,從留學生的話裏,你知道了什麼?(祖國貧窮和落後,各方面不能與美國相比;回去工作非常艱難)

(4)教師描述:是的,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多年戰火的洗禮,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一切都是百廢待興,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搞科研的環境、設備,與美國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別。然而錢學森卻說(再讀他的這段話)

(5)你從中懂得了什麼?

是的,他明知祖國貧窮,卻絲毫不嫌棄,毅然決然地想要回去改變祖國的面貌,這是一般的留學生做不到,也是他們不願意做的,可他做到了,多麼了不起啊!(再讀)(板書:不嫌祖國貧窮)

(6)練習:是啊,祖國雖然窮,但錢學森相信只要中華兒女一起努力,我們的祖國不僅會從 黑暗 走向 光明 ,也會從 走向 ……

6、學習第五、六小節。

(1)新中國的誕生使錢學森下定決心隨時準備回國去,但是他要回國並不容易。讓我們先來聽聽美國的一位高級將領是怎麼說的?(指名讀第五節。)

(2)從美國將領的話中,你能讀懂寫什麼?

引導對“抵得上五個師”的理解(教師介紹:一個師相當於1萬人或五千人)(他創造的社會價值也是巨大的',他爲國家作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他是一個傑出的人才,)

(3)這樣的傑出人才,怎麼能讓他走呢?當然應當想盡一切辦法留住他。同學們,如果你就是美國政府的代表,準備怎麼來留住錢學森?

交流。

(我們會用更優厚的待遇,更多的錢來留住他。)

·是啊,面對金錢的誘惑,普通人的確很難抵擋。

(我們會給錢學森提供更優越的工作條件,讓他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華。)

·對於一個渴求事業成功的人來說,能讓他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取得事業的成功,這也很具有誘惑力。

(4)美國政府也是這麼做的。他們甚至誣衊、監禁、迫害錢學森,爲的就是阻止他回國。然而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也要回到祖國(板書:衝破百般阻撓)

(5)引讀第六小節。

8、小結:錢學森回國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國外豐厚的物質生活誘惑不了他,國內貧窮的創業條件也沒有嚇退他,甚至美國那冰冷的監獄大門也沒能捆綁住他歸國的腳步。真是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哪!(板書: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

(三)想象拓展。

1、創設情境: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克里夫蘭號巨輪終於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在他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一霎那,他內心感慨萬千,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他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2、交流。(激動和決心)

(四)課後延伸。

1、當錢學森學有所成,他是多麼迫切地要回到祖國,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當他回國後,又爲建設祖國作出哪些卓越貢獻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2、課文只用一句話介紹了錢學森的貢獻,老師這有份資料,同學們可以讀一讀,對錢學森作出的貢獻會有更多的瞭解。

3、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的心情很不平靜,你肯定有很多話要對錢學森說,你想說寫什麼?

4其實,有許多海外遊子,都像錢學森一樣,身在海外,心繫祖國;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因爲他們心中永遠有一顆中國心!最後,讓我們伴隨着一曲《我的中國心》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板書:

抵擋物質誘惑

錢學森 不嫌祖國貧窮 殷殷赤子情

拳拳愛國心

衝破百般阻撓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一、閱讀圖片,情感鋪墊(5-6分)

一邊聽音樂,一邊認真地閱讀《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麼?(學生反饋,教師點評)

(預案:1、年邁的母親在爲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製衣服,兒子在牀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親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爲兒子縫衣服,祝願孩子遠行平安,並希望早日歸來。3、這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師述: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母子圖,你就會想怎樣的一首詩?

(引出《遊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詩人。)

師述: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早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爲命,自己從小刻苦攻讀,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當了一名縣官。這首詩就是孟郊當了縣官了之後,回憶往事,思緒萬千時候寫就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古詩。

二、節奏朗讀,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詩,指導朗讀,初步導出學生的感情。(用反覆誦讀的方式來激動學生的情感)

(1)請學生來朗誦。

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2)讓聽的學生說出她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感情來?

(預案:深情的、語氣先緩慢再強烈升高、有一種母愛的偉大與對母親的關懷的感覺)

(3)帶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學生齊讀、朗誦,也同樣來讀出這樣一種感情來。

三、理解詩意,揮發情感(7分)

再讀一讀古詩,你說說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讀,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直接向參考書尋求答案)

(1)、你認爲在這首詩中,哪幾句是比較容易理解的?(1-4句)說說你的理解,並告訴老師你是藉助什麼來理解的?

(藉助:參考資料、圖畫、想象、以前的`舊知識)

(2)、最後一句話最難以理解。

方法:

A、先來讀一讀。

B、這句話描述的是什麼?

C、再理解重點的詞語:

意恐心裏擔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

三春暉三月裏春天溫暖的太陽。

D、最後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母親像春天對小草般的恩情,誰說子女能報答的完呢?母親這份慈愛與關切,真不是我們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的。誰說那些綠茵茵的小草,就能報答太陽母親的光輝呢?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

津津有味”等詞語。

2.瞭解蟬的生活習性。

能力目標:

1.學習用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3.體會並學習文中擬人的手法的運用。

德育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信念。

教學重點:

品味鑑賞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美;練習快速閱讀篩選並概括要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覆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有人

2.研討點撥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爲把握

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

教具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小時候,知了歌唱、蜘蛛織網、螞蟻搬家……這些趣事爲我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隨着歲月的流逝,閱歷的增加,慢慢地我們少了那份賞玩的心境。但在法國有一位叫法布爾的人他卻一生與昆蟲相伴,併爲它們書寫歷史,最終寫成了一部影響世界的大作《昆蟲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篇《綠色蟈蟈》(板書課題:綠色蟈蟈)

二、速讀概括,感知文意。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勾畫並疏解生字詞。

(1)給加黑的字注音。

喧囂( )劫掠( )靜謐( )酷愛( )吮取( )氣氛( )滿載而歸( )喑啞( )( )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shòu( )獵cuàn( )奪rǎo( )亂gōu( )火zhōng( )斯xī ( )sū( )

(3)請將橫線處的文字表述替換成成語(或詞語)。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

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 )

②表面上很大而實際脆弱的東西常常成了綠色蟈蟈進攻的目標。( )

③蟬則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飛起逃竄。( )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特別有興趣。( )

明確:

(1) xiāo jié mì kù shǔn fēn zài yīn yǎ

(2)狩篡擾篝螽窸窣萵苣

(3)弱肉強食龐然大物驚慌失措津津有味

2、快速閱讀全文,篩選關鍵信息,合作討論以下問題,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思考:

(1)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徵?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作者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2)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裏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爲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裏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爲“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

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三、寫作訓練。

1、重點朗讀,畫出文中自己認爲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並簡要分析。

提示: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形象的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對昆蟲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

精彩的語句示例:

(1)“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用擬人手法寫蟈蟈,流露出濃厚熾

熱的喜愛之情。

(2)“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 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

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

(3)“關於食物,我遇到了餵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麻煩”一詞表現出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度。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

(4)“我用蟬來餵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着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語言使用生動傳神。

2、複習前面學習的兩種修辭手法:比喻和擬人。

3、片斷描寫。

昆蟲是人類的朋友,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昆蟲,用一段文字對其進行形象的描繪。(儘量在描寫中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4、作品展示。

全班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教師適當加以點評,最後評出優勝者。

四、課堂小結。

談到《昆蟲記》,周作人說:“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確如此,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蟈蟈的鳴唱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爾則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爲人類的精神之樹增添了一顆豐碩的智慧之果。在我們品享的

同時,就讓心中的感念作爲對“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讚譽。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喚醒學生關愛動物、尊重生命的意識。

2、掌握一般介紹動物的說明文的內容。

3、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學習擬人手法,積累文中的擬人句。

教學重點:

1、利用快速閱讀法歸納課文內容。

2、學習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快速而準確地抓住課文內容。

2、理解擬人句中透露出來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昆蟲的世界》,並導入新課。

在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動物,走近它們,你會發現,它們也像人一樣有不同的長相、習慣、性格,它們也勞動、婚戀、繁衍及死亡。與它們共處,你會發覺生活原來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國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就是這樣一個熱愛動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費畢生精力觀察研究昆蟲,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昆蟲記》。今天我們學習的《綠色蟈蟈》就是其中一篇。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作者簡介,簡單介紹一下作者)

二、自主學習,獨立探究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朗讀動畫,學生聽讀,並觀看情景畫面,初步感知全文。

2、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看完舉起手。

3、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學談看後知道了哪些及看得快的經驗。

4、歸納快速閱讀法

快速閱讀法:是從文字當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閱讀方法。

快速閱讀法的要求

⑴去粗取精;

⑵掃描跳躍閱讀;

⑶思維集中;

⑷眼腦直映。

教師介紹:快速閱讀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於走馬觀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碼要知道文章寫了哪些內容。像《綠色蟈蟈》這類介紹昆蟲或動物活動的文章,常寫哪些內容呢?

內容

⑴形態特徵;

⑵習性──吃、住、行、鳴叫、勞動、婚戀、繁衍、死亡等;

⑶種類及分佈等。

特點:一般一段有一箇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現。沒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詞。

5、再快速閱讀這篇文章,看介紹了綠色蟈蟈的哪些方面?具有怎樣的特徵?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介紹擬人手法:作者將綠色蟈蟈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是由於作者善於描寫,並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

展示:擬人──修辭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們具有人的語言、行爲、個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動、親切,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2、分組討論,品味語言:畫出文中的擬人句,說一說它抓住了蟈蟈的什麼特徵?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你還喜歡哪些語句?爲什麼?

3、一組推舉一人介紹。

4、練習仿寫:師出示課文範例和師的仿寫句,要求學生仿寫。

例: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仿句:長頸鹿非常優美,它穿着一件帶白色斑點的黃色皮大衣,身材高挑,舉止端莊優雅,長長的脖頸高高擡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貴婦人。

仿句:每當下雨後,無論周圍多麼喧鬧,你總能聽到空曠的田野裏青蛙在哇哇聚會。你聽,有一隻青蛙在發言,那是頭領在宣佈聚會的主題;俄而又有兩三隻青蛙在講話,那是在討論,在商議;繼而哇聲大噪,羣蛙齊鳴,那是在表決,在宣誓。

四、聯繫生活,自主表達

同學間相互交流,講解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看誰抓住特點講得又具體又生動。並回答,怎樣才能讓你的講述生動又有吸引力。

五、佈置作業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荔枝》一文以荔枝爲線索貫穿全文,讚揚了母親的偉大,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念念不忘母親的恩情。本文描寫十分細膩感人,如寫母親洗沙果的事時,一方面寫出了母親勤儉樸實、節約持家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無比關愛的品質,字裏行間包含着對母親的讚美、熱愛與懷念之情。再如母親第一次吃荔枝時,課文細緻地描寫了她的動作,從中可以體會到母親對荔枝的喜愛,還可以體會到母親看到荔枝,就猶如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裏特別的高興。再如,課文寫母親利用上茶的機會端走沙果的事情,體會到母親時時處處爲兒子着想,儘管那盤荔枝是她自己買的,她把它就勢端走了,自然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還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在課文中,這樣描寫細緻的地方有很多,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微處,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與段落讓學生讀讀想想,讀讀悟悟,深刻地領會文章中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10個生字,認識“荔、棠、疤”等生字。能準確讀寫下列詞語:“工資、安慰、筋脈、剝開、妥帖、慰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深厚的愛,喚起自己關愛父母的心。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體會母親的慈愛及作者思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蒐集歌頌母親的名言和詩歌。

2、教師準備文中插圖。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

2、課文中重點所寫的是荔枝的形、色、味嗎?

3、讓我們認真讀課文,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自學課文

1、練習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課文圍繞荔枝寫了哪幾件事?選一件說說你的體會。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

4、提出認真思考後仍不能理解的問題。

三、交流自學

1、用按自然段輪讀的形式,互相檢查朗讀情況。

2、交流第二題,讓小組成員結合具體事例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3、小組討論哪件事最感人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討論解決不懂的問題。

四、全班交流討論

1、各小組同學商量一下,看你們對哪個問題解決得最好,就向大家彙報。

2、小組選派代表交流彙報。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1、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荔枝》,教師板書課題。

2、本課以荔枝爲題,是否主要在寫荔枝,那它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借物思人,託物寄情。從荔枝想起吃荔枝一件小事,體現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3、結合第一單元習作命題談談命題的方法。

二、選舉典型,全班讀悟

1、結合具體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同一個句子每個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讀,那就會有不同的體會。(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2、出示句子。

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着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託着荔枝,像是託着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着捨不得吞下。

學生讀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母親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歡荔枝)

(這樣細緻的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荔枝在母親的眼裏是格外的珍貴,她像對待一個小生命一樣認真細緻地剝開,仔仔細細地欣賞,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也可以說體會到了母親對荔枝的一種無比的喜愛,母親彷彿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裏面是特別的`高興。)

三、自選內容,全班交流品讀

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

(表現出作者對年近70 歲的老母親的拳拳孝心)

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着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

(母親買處理的沙果一事,可以看出生活的困苦和母親的勤儉。)

(這樣的細節描寫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老母親爲了讓兒子吃上水果,只能去買處理水果,而後又認真地細緻地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勞苦,纔將那些劣質的、別人不願吃的沙果變得如此漂亮。)

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來對客人說:“快嚐嚐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處處爲兒子着想,儘管那盤沙果是她買的,她就勢端了下去,留給兒子買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這兒也可以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

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母親臨終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把捨不得吃的、最愛吃的荔枝都給了兒子和孫子,那種殷殷的舔犢深情。)

(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因母親臨終前不能吃上荔枝,而產生的深深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痛楚。)

(也可以說是因小孫子的年幼無知,給父親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四、隨文小練筆

1、根據課文結尾“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體會作者飽滿的情感,在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幾句作者沒有說出的話。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而我慈愛的母親卻再也看不到、嘗不到荔枝了。我真希望在另一個世界裏,也有鮮嫩的荔枝,讓母親好好地享受一番。)

2、學生交流小練筆。

五、語言積累,佈置作業

1、把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摘抄喜歡的詞句。

板書設計 :

6、荔枝

借物思人

母親-----------------------------“我”

託物寄情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明白動物也有親情,也有偉大的愛。

2、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交流、寫作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今天我們學習24課《金色的腳印》。我知道大家有個好習慣,那就是提前預習課文,課文都讀了吧?那我們現在帶着問題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什麼?它們和正太郎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活動:邊讀書邊思考,在書上做標註。

二、進入交流環節

小組交流。

班級交流。

陳柳說:老狐狸夫妻倆爲了營救小狐狸,居然能想出“調虎離山”之計,我們可以感受到老狐狸夫妻對小狐狸那深深的愛!

張溫馨說:正太郎很善良,他發現了老狐狸的祕密,但他沒有告訴爸爸媽媽,還非常希望老狐狸能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去,課文中寫道“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來的時候,該是多麼歡喜呀!正太郎一想到這些,淚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讀着這樣的句子,我都非常感動。

豐火雷說:狐狸真善良啊!人類捕獲了它的孩子,可它還救了掉下懸崖的正太郎!這是真的嗎?寓言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代名詞,可這篇課文中的狐狸卻是充滿了人性,多可愛的動物啊!每一個動物都是一條生命,我們應該愛護它們,珍愛生命,不要傷害動物,我對那些以捕獵野物賣錢爲生的人深惡痛絕!

……

三:老師談感受,引導學生拓展課文

聽大家說得這麼精彩,我實在不忍心打斷大家。從發言中我感受到了大家讀進課文中去了,和課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小狐狸被鐵鏈鎖着,不光老狐狸夫妻在揪心,正太郎在着急,大家也擔憂着小狐狸。同樣,我想說大家也是非常善良的孩子們!可喜的是課文結局是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把小狐狸放了,小狐狸一家又開始過上了甜蜜快樂的生活!

小狐狸一家在森林深處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大家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續寫課文。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嚐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理解並學習“我”孜孜以求、勤於讀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嚐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我”在竊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知識的渴望,學習“我”這種孜孜以求、勤於讀書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揭示課題

1、由文中的小詩導入

詩歌是語言的皇冠。翻閱不同時代、不同的國度的藝術史冊,我們都能看到詩歌動人的身影。不同於以往的唐詩宋詞,也不同於上半學期我們曾經吟過的《童心是詩》,今天老師想吟誦一首一位外國女詩人寫的小詩,不知你們聽了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教師吟誦文中小詩的第一片段,學生感知詩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

學生自讀文中詩歌,感受歸納是:詩中兩個貧窮的小孩都表現出一種渴望,不同的是後者是肉體上的一種飢渴,而前者是精神上的追求,孩子想讀書卻又因爲沒錢而感到悲傷無奈。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竊讀記

3、明確“竊”字的幾個義項,理解課題的含義。①偷②偷偷的③謙指自己,本文指偷偷地讀書。

(二)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1、詩中的小孩渴望讀書,卻又無錢買書,他痛苦而無奈。文中 “我”的遭遇與他幾乎如出一轍,請同學們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一段經歷描寫得具體生動的?

引導學生從店員的態度、“我”的感受兩方面着手,通過對竊讀過程中具體語句的賞析,感受“我”對讀書的渴望以及竊讀過程中特有的懼怕的滋味,遭遇的屈辱、打擊。當中穿插朗讀,通過個別生或集體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我”當時的內心的情感。

重點段落文章第③節、第④節、第⑥節等,感受“我”因受書的誘惑而前往書店竊讀的心路過程以及店員的粗暴。

如:“下課從學校趕到這裏,身上已經汗涔涔的,總算到達目的地——目的可不是三陽春,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形象地刻畫出一個深受書本誘惑,帶着強烈讀書渴望的小女孩形象。

如:第三節“踮起腳尖”“挨蹭”“鑽過去”等詞語表現出小女孩爲了不引人注意,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樣子。

如:“一隻巨掌,五個手指大大地分開,壓住了那本書的整個”略帶有誇張的描寫寫出了店員的粗暴,表現了“我”霎那間的驚慌和沮喪。

2、曾經因爲遭受的屈辱和傷害,讓我不願再去書店,甚至產生對人類的仇恨。然而,“我”終究沒能抵擋住來自知識的誘惑。這一次,文中的“我”又是幸運的,當“我”再一次情不自禁“竊讀”時,“我”得到了店員富有人情味的幫助。文章那些段落描寫了我這段經歷?

品讀課文第(17)——(24)節,感受“我”這一段似曾相識,卻又截然不同的奇遇。

如:“我再施慣伎,又把自己藏在書店一角。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於和你相見!’”形象地寫出“我”對知識的渴求,看到書籍時的喜悅。

如:“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子裏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描繪出“我”沉醉於閱讀書本而帶來的喜悅中,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如:“但是一本書觸着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輕輕地觸碰,體現的是店員那顆善良的心。他的善解人意、他的大方仁慈讓我全身心的舒暢,世界因爲有這個可敬可親的店員而變得充滿溫情。

3、文章的課題是“竊讀記”,竊讀的時候,“我”是戰戰兢兢,偷偷摸摸,只有這一次的竊讀,“我”得到了店員的允許,還主動留書給“我”,所以同樣是竊讀,這一次的經歷讓“我”在獲得知識,感受快樂的同時,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慨,甚至改變了我對人類的看法。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這種感受的語句。

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這句話的含義。

吃飯長大,是人的生存需要;讀書長大,是“我”在竊讀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精彩;而後一次“竊讀”,店員明知“我”不會買書,卻依然留書給“我”“借讀”。從而使“我”的感情經歷了一個從“仇恨”到“愛”的過程,領悟了“愛”的真諦,也最終懂得了“我是在愛裏長大的”。

4、人世間人情的冷暖,使得“我”爲了讀到心愛的書籍而想出種種辦法,除了剛纔兩段經歷,大家看看文中還有那些描寫能體現出“我”對知識的渴求?

“我”有強烈的讀書慾望,可“我”卻沒有多餘的錢買書。於是有時爲了讀一本書跑幾家書店;有時混到人多的書店內,裝作是人家的女兒或是小妹妹;有時裝作因雨受困於書店等。

小結:我們“我”是貧窮的,竊讀的經歷給我帶來了屈辱,也帶來了快樂,唯一不變的是“我”的內心始終有一份對知識的渴求。

(三)把握主旨,延伸感悟

“竊讀”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你讀了文章,有沒有因此而鄙視作者,爲什麼?

學生歸納:“我”在艱苦的學習環境中,依然保持着對知識的渴望,對書籍的熱愛,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從“開卷有益”的古訓,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勸勉,從“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的激情召喚,到“書是人類發出的最美妙聲音”的深情吟唱,人們相信,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像文中的小女孩那樣有一顆對知識孜孜以求的心,只有把對知識的渴求變成一種不懈的追求,我們的生命才能變得更完美!

(四)佈置作業,拓展閱讀

找幾篇與讀書有關的文章仔細閱讀,感受文中作者讀書的情懷。老師推薦《我的自修生活》。

更希望我們的同學也能有一顆渴求知識的心。

【教學反思】

《竊讀記》是一篇人物描寫生動、立意積極的課文。課文篇幅較長,教師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內,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其豐富的內涵,是我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探討的問題。

一、仔細研讀文本,讀懂文本內容,讀懂作者的'情感和意圖,儘可能找出一條清晰的線索將文章串起來,使“長文短教”得以落實。這堂課的導入,我採用“詩歌吟誦”創設氛圍,以詩歌所體現的窮孩子對知識的渴望爲切入口,通過比較文中“我”兩段截然不同的竊讀遭遇,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我”讀書的艱辛和內心始終不變的對知識的渴求,也讓學生像文中的“我”一樣領悟到愛的真諦。實踐下來,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思路符合文章的構思,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朗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學生品味賞析課文的前提和基礎。先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靜心讀書,使他們真正完全地沉浸於文本中。再着眼於文中關鍵句子、段落,指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獲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他們體會到課文人物描寫的生動,主旨的深刻。因此,雖然是借班上課,我與學生素昧平生,但課堂上他們積極的反饋可以證明,充分的閱讀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功效。

當然,上了《竊讀記》這一課,收穫最大的還是明確了自己仍需努力的方向。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的,教學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反觀我的課堂教學,重點還應再突出。怎樣讓學生對“愛”的領悟更深些,是我在這堂課的教學結束後依然在思索的一個問題。文中的“我”在竊讀過程中遭受到屈辱之後,一度沮喪、消沉,甚至對人類社會產生了仇恨。但“我”終究還是再一次滿懷着渴望走進了書店門。支撐着“我”的,有對知識的渴求,還因爲“我”有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是“我”對生活的熱愛。正是因爲“我”的心中有愛,“我”才能在得到店員無私的幫助後,更深切地體會人間的溫情,人性的善良。如果,作爲教師的我能更好地讀懂作者文字背面的話語。或許,從這一角度能更深、更全地詮釋文中的關鍵句:“我是在愛裏長大的。”

有人說,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然而正是因爲有遺憾,才促使我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希望通過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讓我們的教學變得更有實效、更有意義。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窮人》是統編六年制小學語文第12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樂斯泰寫的一篇小說。

本單元課文側重於寫的訓練,重點訓練項目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旨在讓學生懂得寫文章要用樸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真情實感。這不僅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也爲我對本課教學設計提供了依據。 下面我就從怎樣導入課文、教學構思、怎樣結束課文三方面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用設疑激趣的方法導入課文。

走上講臺,出示課題後,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待學生髮表完自己的見解,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導入:“本文是被稱爲‘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託勽斯泰的作品……”並在此簡介作者,“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麼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課設計,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目的之二,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喚起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教學思路及教程設計 這一內容我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爲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佔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學習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響效果的課文錄音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置疑問:這裏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聽配樂朗讀,瞭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爲、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爲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桑娜此時心理活動傳神的寫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號爲突破口設計問題,說明這樣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並指出這正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具體表現。這樣,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訓練重點,而且學以致用,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爲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全文教學完畢,在此解決第一段設下的疑問:爲什麼這間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使學生認識到,是因爲主婦桑娜的勤勞能幹,更主要的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裏還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溫情!

這一環節教學使學生深刻地領會了全文所蘊含的真摯情感和寫作特色,並強化了重點訓練項目。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這一環節旨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頭昏腦脹感受文中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行文思路和獨具匠心的寫作特色。

三、結束課文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

“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定‘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四、板書設計

窮人;

等待丈夫:溫暖而舒適的家——(勤勞);

探望生病的鄰居;

抱回孤兒:抱回可憐的孩子——(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歸來:嚴肅-憂慮-能熬過去 (關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