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敘述的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前夕、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登陸戰役、但作者並沒有描寫硝煙瀰漫的主戰場,也沒有寫正義之師如何勢如破竹,節節勝利,而是選擇了諾曼底登陸的前一天,寫了大戰前的平靜,用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節,出人意料的結局,表現了戰爭中閃現的人性美——讓侵略者無法理解的“勇氣”、

學情分析:

勇氣對於六年級的學來講並不陌生,但文章所說的勇氣並不是我們平常所指的勇氣,它所表現的是一種智慧的勇氣,一種由信仰產生的勇氣、通過本課的學習,就是讓同學們從語境中感受這樣的勇氣、在教學中,教師要適度引導、點撥,讓同學們體會到這樣的勇氣,理解勇氣的真正含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擴大詞語掌握範圍、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要複述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自學討論法、品讀感悟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中表現出的兩種勇氣以及對這種勇氣的歎服、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中兩個人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勇氣、

難點:理解文章中兩個人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勇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一課

一、談話導入

犯了錯誤敢於承認,是一種勇氣;面對犯罪敢於站出來,是一種勇氣……然而勇氣的內涵,遠不止於此、現在就讓我們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去感受那位法國女性和美國傘兵演繹的感天地、泣鬼神的勇氣吧、

二、請學生打開書快速閱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對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對不理解的詞根據反覆讀課文進行理解,理解不了的,查字典解決、

2、讀書要認真,不但要要通順流暢,而且還要了解作者的思路及課文的內容、

3、檢查預習:

你知道下邊詞語的.正確讀音嗎,讀給大家聽聽

勳章綬帶頎長盟軍諾曼底熹微

一棟槍斃門閂蜷身吆喝寡婦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不丟字,不落字;不讀破句,語句通順、

三、熟讀課文概括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歸納總結

課文敘述了二戰中一位美國傘兵的經歷,歌頌了美國傘兵的勇敢和智慧,更讚揚了法國婦女的勇敢、鎮定、堅強和心中崇高的信仰、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我”遇到一位美國傘兵、

第二部分(2至8):法國女人因爲藏美國傘兵,丈夫被德國兵槍斃、

第三部分(9至10)美國傘兵逃走,德國人追擊搜索、

第四部分(11至13):法國女人再一次把美國傘兵藏了起來、

第五部分(14):兩個人靠自己的勇氣戰勝了敵人、

四、佈置作業:同桌之間或給家長複述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言

通過上課時我們對《勇氣》一文的品讀,我們已對勇氣有了新的感悟、這節課,我們就在此基礎上,再次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對勇氣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細讀課文品味課文

出示思考題:

“是兩種勇氣打敗了他們——用智慧戰勝他們的美國青年的勇氣和那位毫不猶豫地給了美國傘兵第二次機會的法國女人的勇氣、”他們的勇氣分別是什麼?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

學習過程:

1、先自學,注意邊讀邊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再四人小組交流,然後班上交流,歸納總結、(讓學生先說一說,再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全班交流總結:

文章題目是“勇氣”,這勇氣體現在兩個人身上: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前者側重的是因智慧而產生的勇氣;後者側重的是信仰而產生的勇氣,通過體會,我們更敬佩的是後者的勇氣、

體會法國婦女所表現出的勇氣:從“她長得並不漂亮,雖不是笑容滿面,但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正是這“善良而鎮定”讓我們找到了其後來的一系列行爲的依託、

從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法國婦女只是簡單的幾個字的回答:“哦,當然啦、”然後就把他帶到屋裏,這種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猶豫的行動,讓我們體會到了這位法國婦女內心的堅定、

從“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我們體會到了法國婦女因失去丈夫內心巨大的痛苦、

“哦,當然啦、快!”、這是法國婦女面對美國傘兵再次求助時,給予的同第一次毫無二致的回答,是和第一次一樣毫不遲疑的行動、從中,我們體會到了這位法國婦女美麗而高貴的形象、3、

3、有感情的朗讀有關段落,體會法國婦女所表現出的勇氣、

體會美國傘兵所表現出的勇氣從“他懂得,必須馬上找個地方隱藏起來”、“他不知道住在裏面的人是否肯收留他,但是他總得碰碰運氣呀、”可以感受到美國傘兵在危急時刻還是比較鎮定,不放過任何獲救的機會、

從“突然,傘兵轉身拼命往會跑,避開敵人,離開樹林,跑進田野,又一次來到這戶人家,”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美國傘兵的機智勇敢和勇氣、更能體會到美國傘兵對法國婦女直覺的認識與信任、正是這一切使這位美國傘兵的冒險獲得成功;另一方面也爲法國婦女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有感情地朗讀有關段落,體會美國傘兵所表現出的勇氣、

三、佈置作業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勇氣的含義是否又有了新的理解?把你新的感受寫一寫、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2

《荷葉母親》是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面是七年級語文下冊《荷葉母親》教學設計,爲大家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多種方式品味本文樸實、清麗的語言。

3.學習詩歌託物抒情的寫法。

4.體驗人間真情,受到美的薰陶,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1.體味詩歌思想感情,把握詩歌託物抒情的寫法。

2.體驗人間親情並能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

深層品位詩歌語言,體會字裏行間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情”牽引,以“讀”強化,以“問”貫穿,以“悟”延伸。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疏通字詞,瞭解作者,並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課前播放閻維文的《母親》,渲染氣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聆聽母愛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間溫馨的小屋裏,年青的母親正在縫補衣服,九個月大的孩子已經熟睡。忽然,一陣地動山搖,一聲巨響過後,房屋垮塌了,母子倆被埋入廢墟中。所幸的是,房頂的預製板是斜壓下來,他們都沒有受傷。但是房屋垮塌嚴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過去了,由於嚴重脫水,母親的奶水沒了。孩子的哭聲漸漸微弱。年青的母親心碎了,這時候,她摸索着將身邊的縫衣針,毅然的刺進自己的手指。然後將刺破的手指放進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員終於掀開了壓在他們頭頂的預製板,那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啊,孩子臉色紅潤,寧靜而安詳,在早已死去的母親懷裏,睡得正香。在他的嘴裏,還含着母親已經僵硬的、發白的手指……

母愛是偉大的,很多文學作品都對母愛做過熱情的謳歌。有首歌詞寫得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冰心的散文詩《荷葉母親》,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頌的偉大無私的母愛。(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母愛

1、走近作者,瞭解冰心。

師:冰心,大家熟悉嗎?

生(介紹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女作家。詩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學時學過冰心的作品《憶讀書》《山中雜記》《再寄小讀者》。

師補充:看來,同學們都是有心人,課外已經對作者做了全面瞭解。冰心的創作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母愛、童真、自然美。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學生批註)讀冰心的`的文章,猶如欣賞晴朗的夜空中晶瑩透亮的星星,簡單清澈,讓人心醉,而後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餘韻悠長。

2、範讀課文。

師:《荷葉 母親》就是這樣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詩。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內容,又有詩歌的節奏和韻律。美文就應當美美地朗讀,下面聽老師朗讀課文,在聽讀的過程中,請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畫出本課生疏的字詞。②注意聽老師朗讀的語速、節奏、感情的變化。③標示出自然段的序號。

3、積累生字難詞。

師:在聽讀的過程中,有沒有難以理解的生字詞?查一下工具書,對照註解,同桌之間討論一下。

生(學習理解):並蒂:瓜、果等跟莖、枝相連的部分。瑞:吉祥的。菡萏(hàndàn):荷花,本文應該指含苞待放的荷花。徘徊(páihuái):在一個地方來回的走。欹(qī):傾斜。廕庇:遮蔽。花瑞:花開的好預兆。蓮蓬:蓮花開過後的花托。適意:舒適。亭亭:①形容高聳;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遮攔:zhē遮擋,阻擋。

4、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師:聽老師美美地朗讀了一遍,大家想不想也來美美地讀一讀,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全文。

(生讀課文。)

師:讀完全文,你認爲這篇文章究竟是重在寫荷葉,還是母親?(母親)表達了什麼感情?(對母愛的讚美。)

三、研讀賞析,品味母愛

1、品味重點語段,品味情感。

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師:作者是怎樣由“荷葉”想到“母親”的,找到作者心靈受到很大觸動的句子,或者說,找到“過渡句”。(“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師:作者爲什麼而感動?(因爲荷葉保護紅蓮。)

師:荷葉是在什麼情況下護紅蓮的?(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

師:荷葉是怎樣護紅蓮的?(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

師:作者怎樣描寫荷葉的?抓住了哪幾個關鍵詞?

(“慢慢”“傾側”“覆蓋”……。)

師:我們品讀語段,就要學會抓住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詞語,飽含感情的語句,或從修辭等角度去賞析。誰來讀一下這句話,讀出輕重。

(學生朗讀此句,讀出輕重的處理。)

師:作者看到這一幕,感情有了怎樣的變化?

(“不寧的心緒散盡了”--繼而“深深的受了感動”。

師:作者被誰感動?用了一個什麼詞描寫它?

(荷葉 “勇敢慈憐”。)

師:“勇敢慈憐”的意思是勇敢、慈祥、憐愛、憐惜,它常常用來形容人還是物?(人)形容哪一類人?(母親)

師:梳理一下,在看紅蓮被荷葉保護的過程中,作者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煩悶→不適意→散盡→感動)

師小結過渡: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感到煩悶;白蓮凋謝,紅蓮亭亭,害怕紅蓮也遭受白蓮的命運,不適意;紅蓮被雨打的左右敧斜,無法可想;紅蓮被荷葉保護,不寧的心緒散盡,深深地受了感動。

②“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師:此時,作者剛好依偎在母親身邊,於是作者由“荷葉保護紅蓮”聯想到什麼?(母親愛子女)

文章寫到這裏,你覺得作者應該情不自禁的高聲讚美誰了?(母親)

師:課文在哪一段讚頌母親的?(最後一段。)

師:一起來朗讀一下最後一段。

生讀:“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師:讀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樣的柔情,要用溫婉的語調,要讀出對母親的依戀。讀快了是讀不出味道來的。 (範讀後學生再讀。)

師:誰能對這段話進行賞析?(兩個修辭,一種是比喻,把母親比作荷葉,把“我”比作紅蓮,寫出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還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點。最後一句是反問,語調也非常好。)

師:嗯,用了比喻,反問的修辭,寫出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賞析文章,就應該從內容、情感、語言等方面進行賞析。再加上四個字,直抒胸臆。你們看,母親啊--這是呼告(旁批)。還有--你是荷葉,我是紅蓮,這裏人稱變化了,直接抒情。

師:“心中的雨點”指什麼?(生活中的困難,磨難。)

師:對了,自然界的雨點是可見的,有形的,“心中的雨點”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能不能聯繫實際說說你“心中的雨點”?(運動場上的淚水,成績考砸後的憂傷,同學之間的摩擦……)

師:“廕庇”是什麼意思?(母親對我們的呵護,幫助,鼓勵,支持……)

師:當心中“雨點”來臨的時候,我們的母親就給我們呵護,幫助,鼓勵,支持。你能談談母親都給過你怎樣的“廕庇”嗎?

(生講述:雨中的守候;一杯溫溫的牛奶;發燒時額頭溫柔的手……)

2、品味文章寫作的妙處。

①文章最後一段話其實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主題在這兒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你能不能用“語文術語”說說這段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文章的主旨段、畫龍點睛、昇華情感、篇末點題、卒章顯志。)

②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師:作者通過寫荷葉護紅蓮,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母親對自己的呵護與關愛,從而抒發對母愛的讚美。老師再介紹一個術語:這種借托某種事物抒發自己感情的寫作方法,就叫做“託物抒情”。 如果借托某種事物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志向,則叫做“託物言志”,如小學學過的課文《落花生》。

另外,作者把荷葉比作母親,把紅蓮比作我,這種寫法叫做“借物喻人”。

思考一下: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在文章的前面,有沒有鋪墊?(祖父的話:“我們園裏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對了,前面的“借花喻三姊妹”爲後文的“荷葉喻母親,紅蓮喻我”做下了鋪墊,形成完美的“前後照應”。

四、感情朗讀,頌揚母愛。

師:這篇文章文辭兼美,情意濃濃。讓我們感受到:母愛就是那口渴時候的一杯清茶,是夏日的一絲涼風,是冬日的一束暖陽。如此的美文,大家想不想和着音樂,懷着對母親的敬意,再來激情朗讀一下。在讀的過程中,把你認爲最感人得句子,多讀幾遍,讀出母愛的味道。並試着背誦課文6--9自然段。

(播放背景音樂《母親》,學生誦讀課文,抽生朗讀並點評)

五、拓展延伸,抒寫母愛

師:大自然中的荷葉在風雨中呵護紅蓮的情形感動了作者,也感動了我們,生活中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也許母愛並不驚天動地,歌唱家閻維文在《母親》中唱到:“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是啊,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無論是一次回眸,還是一個撫摸,每一個平凡的動作都會牽動爲人子女的情思。情鬱於中,發之於外。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妙筆,模仿本文藉助某一種具體的事物抒發對母親的愛。如:母親啊,你是____,我是____。四人爲一組,比比看誰想像最豐富,寫的最好最美。

學生討論,抒寫,展示。

母親啊,你是港灣,我是小舟,除了你,誰是我避風的地方?

母親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誰能滋潤我乾枯的心靈?

母親啊,你是大地,我是種子,除了你,誰能讓我茁壯成長?)

師:大家寫得都很好,再認真修改一下,就成了一首小詩,把它送給你的母親,她肯定會樂開花的。因爲老師我也是一位母親,我正在付出母愛,同時,我也是一個女兒,我還在享受着濃濃的母愛。

六、課堂小結,珍藏母愛

母愛是純潔的,總在你遇到風雨時悄然而至,給你慰藉和力童,冰心的《荷葉 母親》,晶瑩璀璨,耐人尋味。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對你的母親說什麼?(謝謝!媽媽,你辛苦了!媽媽,我愛你!)

其實,一聲“謝謝”遠不足以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老師提一個小小的建議:讓我們將“母愛”珍藏心間,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到家,幫母親洗洗腳,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親散散步,說說話,聊聊天,以我們的寸草心,略報三春暉吧!

最後,讓我們一起表達我們的祝願:祝我們的母親,祝天下所有的母親平安,幸福!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積累優美的語句。

2、認真修改課堂練筆,寫成一首小詩送給母親。

3、課外閱讀《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

板書:

荷葉 母親

冰心

荷葉 護 紅蓮

對母愛的讚頌

母親 愛 子女

( 託物抒情 借物喻人)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背誦文中的妙詞佳句。

2、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覆誦讀、、聯想、想象、描繪、表述等方法賞析妙詞佳句,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對秋的獨特感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秋之美。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賞析感悟妙詞佳句。

教學方法:誦讀法、描繪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鋼琴曲《秋天的懷念》、與文中意境相似的畫面、古詩詞、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物故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筆清新雋永、意境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以飄逸灑脫的筆觸將我們帶入了閒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寫秋又頌人,在作者滿懷深情的娓娓訴說中,讓我們不僅領略到她所喜愛的素雅、自然、恬淡、嫺靜的秋,更深刻地體會到這是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感悟、對“爲而不爭”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應重點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生活,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同學們,你們積累了那些有關秋天的詩文,能不能說給同學和老師聽,讓大家共享你的積累成果。

臺灣女作家羅蘭筆下的秋更是超凡脫俗,別具一格,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走進羅蘭秋的世界,踏訪羅蘭詩一般的內心世界。背誦、評價描寫秋天的詩文。開闊視野,感受秋的多種意境,激發學習興趣。明確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一名學生朗讀學習目標,其他學生聆聽、理解明確學習目的及學習重點。拜訪羅蘭

播放幻燈片學生朗讀、識記記憶、積累文學常識,瞭解羅蘭生平,爲理解文章作鋪墊。分析題目

題目應該怎樣解釋呢?

學生解釋題目,預測文章內容滲透預測讀書法。初讀課文

播放音樂《秋天的懷念》

默讀課文

勾畫生字新詞勾畫作者所描繪的秋天的景物。積累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描繪秋景

播放幻燈片,出示問題;

再讀課文,用你認爲準確、生動的詞語描述文中所描繪的景物。例如:文中描繪了秀逸、灑脫、孤傲的秋林

自讀課文,組織語言,準備表述。

學生自由表述培養學生閱讀時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暢談感受

播放幻燈片,明確要求:

從文中勾畫出你最欣賞的語句或景物,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理解與感悟。(提示:可結合自身經歷、見聞進行解讀,可結合所用修辭進行賞析,可藉助詩詞名句或其他優美語句進行描繪,可藉助繪畫、歌唱、朗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悟,也可講述你認爲與秋的意境或秋的風骨相關、相似的人、事、景……)再讀課文,進行思考、聯想、想象、繪畫、朗讀等活動,爲班內暢談感受作準備。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暢談自己的'感悟與理解。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做自己能做的事,都有展示自我、進行表達的機會,有發現,有進步,有提高;從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中心,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動力。把握主旨

根據你的感悟與理解,概括描述作者筆下的秋,可採用這樣的句式進行表達:

秋是,因爲秋有

因爲秋有

因爲秋有

教師總結: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討論交流,組織語言,準備概括。

自由表達強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質疑問難

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互相質疑,共同解答查漏補缺,同時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善於質疑的習慣。

佈置作業

1、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第三題。

2、蒐集、摘抄、背誦有關秋的詩文。通過仿寫句子,培養學生譴詞造句的能力。

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對本文的理解,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板書設計

秋頌

羅蘭

楓林颯爽

秋林秀逸

秋日酡紅

秋院寂寥閒逸淡泊

秋雲悠閒

秋風純淨

秋水明澈

頌人

文章,能力,語文,知識,教學反思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 ,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化石、現代詩歌等;通過朗讀的方法,熟悉文章內容、掌握結構特別、品味詩歌語言;通過競賽、啓示點撥、討論等方法來相互充實古生物學方法的知識,增長見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把握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學習難點

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方法

誦讀教學法

資源利用

網絡資源

導學設計

師生自由空間

學習筆記、學法指導等

自主學習,秀出風采

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

1.你能給畫線的字註上拼音,或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漢字嗎?

潛( )行 檔( )案 軀殼( ) 卓( )越 幽( )雅 háī( )骨 猛mǎ( ) cōng( )蘢 思xù( ) guǒ( )藏

2.解釋詞語

(1)腐朽:

(2)化爲烏有:

(3)潛行:

(4)海枯石爛:

(5)蔥蘢:

(6)歎服:.

二.整體感知,成長心靈

3.用簡練的文字填寫課文的結構圖。

發問求答

揭示了真相

自然的重現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吟哦諷誦

1.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爲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爲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

脈格梳理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並回答: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語言品析

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中的“你”指代什麼?這一句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4.“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回答了什麼真理?

5.“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爲什麼要寫皺紋?

6.“長眠在地下剛甦醒的化石”一句中“甦醒”是什麼意思?

拓展延伸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讀了本詩,假如你是文中的一塊化石,你能向我們講述怎樣奇幻的神話?

當堂檢測

1.填空

(1)《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在這裏是 的意思。

(2)這首詩爲我們描繪了從 中窺見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語言,富於。

(3)“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 。

(4)全詩運用 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來稱呼,顯得 。

2.對下列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比喻)

B.黑色的軀殼裹藏着沒有生命的信息。(擬人)

C.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排比)

D.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對比)

3.根據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話說明什麼是“返祖現象”。(不超過35個字)

什麼是“返祖現象”?生物在綿長的歷史進程中,因爲客觀條件的影響,身上的器官逐漸發生了進化或退化的現象,這種變化也一代一代遺傳下去。但是,在千千萬萬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來已經退化了的器官卻突然重新出現;彷彿某種長期被掏了的微弱遺傳因素,突然又強化起來。這時,某個生物就出現了一部分不同於一般狀態的現象,這就叫“返祖現象”。

重讀課文“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這部分文字,回答問題。

4.所選這幾節緊承詩的第二小節中

,《化石吟》導學案

一句展開。

5.第一節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麼樣的理論?“平凡的真理”是什麼意思?

5.所選部分的第二小節是什麼意思?

7.從選文看,詩句發展到第 小節時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 ”是詩人由衷的讚歎。

佈置

作業

1、課外作業:

2、書面作業: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髮現漢字的一字多義的特點。

2、聯繫生活實際識記生字,並積累成語

3、看圖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並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做善於思考的孩子。

4、繪畫、寫話、培養初步的習作能力。

5、完成填字遊戲,進行謎語展示。

重點難點

1、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積累新詞。

2、進行口語交際。

3、繪畫、寫話。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

2、認讀新詞。

教學用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投影出示三個句子:

⑴丹丹回頭一看,原來是小藝。

⑵我的朋友馬玲是回族,陳琳是滿族。

⑶有一回,列寧去找養蜂的人聊天。

2、指名讀三句話,再讀學習夥伴的提示語,想想三句話中“回”字的意思。

3、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集體查字典,瞭解“回”的幾種解釋:

⑴還,走向原來的地方。

⑵掉轉。

⑶旋轉、環繞。

⑶答覆、答報。

⑶量詞、指事件的次數。

⑶回族,我國少數民族名。

5、再讀句子,選擇“回”在句子中的`準確意思:

句⑴:“回”是掉轉的意思。

句⑵:“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⑶:是量詞,指事情的件數。

6、學生彙報:

說說從剛纔的學習中發現了什麼。

7、教師小結:

漢字有一個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要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閱讀能力。

二、讀讀認認

1、學生藉助拼音讀生詞。

2、小組交流:

聯繫生活實際說說這些字跟偏旁有什麼關係,瞭解字義。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並說說識字方法。

4、出示相應的圖片認讀。

5、擴展練習:

學生回家觀察廚房裏的用具,看是否能說出名稱,並積累新詞,學習新字,製成詞卡。

三、課堂練習

1、投影出示句子,說說同一個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⑴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園裏的花開得非常鮮豔。

我花了五元買了一支鋼筆。

⑵火:

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績,爸爸發火了。

我軍向敵人猛烈開火。

2、字、音連線:

zàoguōsháochǎnhútāng

第3頁湯壺竈鍋勺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積累成語,瞭解成語的意思。

教學用具

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上節課學過的廚房用具卡片,指名認讀。

2、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詞卡認讀。

二、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讀“讀讀背背”中的成語,並想想這些成語意思。

2、小組合作:

讀成語,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語,提出不懂的成語。

3、全班交流:

分組讀成語,討論不懂的成語的意思。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背成語。

三、鞏固練習

填空:

協力成城不林

第4頁人外博採益善

學問讀書自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看圖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

1、看圖,說說每幅圖畫的什麼內容。

2、議圖,弄明白四幅圖連起來說的什麼事。

二、續編故事

1、假如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麼做呢?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選擇合理的想法,小組合作續編故事。

⑴小朋友認識這位叔叔確實是爸爸的朋友,該怎麼辦?

⑵小朋友不認識這位叔叔,又該怎麼辦?

三、全班展示

1、小組評選好的同學到臺前講故事。

2、評選故事大王。

四、討論交流

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

第5頁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展示臺”中的填字遊戲,謎語展示。

2、畫畫、寫話。

教學用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臺

1、完成“填字遊戲”:

⑴投影出示填字遊戲。

⑵同桌合作,把詞語補充完整。

⑶指名讀成語,看是否正確。

⑷豎着讀填好的字,說說發現了什麼。

(新世紀我能行)

2、猜謎語:

⑴學生出示自己準備的謎語。

⑵小組互猜謎語。

⑶全班猜謎語比賽,評出猜謎大王。

二、畫畫、寫話

1、教師出示一幅畫,指名說說畫的內容。

2、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畫,並說出畫上的內容。

3、寫話,注意語句通順,寫清楚畫上的內容。

第6頁4、小組相互展示交流。

第7頁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重點

一 童話的想象和誇張

二 童話的朗讀

教學難點

1. 本文是怎樣運用想象和誇張,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

2. 體會“誠實”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預習提示》,明確課文的出處、作者、國籍,文章的體裁。教師小結童話的特點,突出“幻想、想象和誇張”,啓發進入課文。

二 觀看錄相(或聽錄音、或教師示範朗誦):《皇帝的新裝》

1.要求: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2.教師注意在關鍵處停下指導學生猜讀:例如,聽到“爲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這個皇帝圖漂亮可能會到什麼地步?聽、想、讀結合,體會作者想象豐富精妙之處。

三 學生讀,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學生各選一個角色的幾句話畫出朗讀標記後試讀。(標記按下要求作:/表示節奏, →表示平調,↗表示升調,↘表示降調,表示曲折調。)教師作示範,指導朗讀。

3.列出課文中出場人物名單及人數。

4.選定角色,起立朗讀。同學朗讀完畢,要互相評議指出優缺點。

四 概括故事情節。(略,參見教材分析)

五 作閱讀提要,具體要求:

1.抓全篇的基本內容,即主要故事情節,勾勒輪廓;

2.各情節之間用連貫的語句敘述,可適當加以評論;

3.語言要簡潔。

4.課外朗讀全文錄音。

 第二課時

一 讀讀、講講、議議,把握各個角色的社會意義。

(提示:根據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分析、說明)

1. 故事開頭爲什麼要着意寫皇帝喜歡“穿得漂亮”?

2. 騙子爲什麼要介紹“新裝”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有什麼作用?

3. 皇帝爲什麼會相信騙子介紹“新裝”特性的那段話?

4. 皇帝、官吏明明一無所見,爲什麼還要交口稱布料“美極了”?

5. 從皇帝、官吏、騙子的所作所爲中,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6. 小孩子爲什麼能一語道破真相?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7. 討論故事中“誠實”的含義。

8. 根據以上的分析,同學們從這篇童話中得到什麼啓示?(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讓他們各抒己見。)

三 口頭訓練:將課文改爲騙子作第一人稱複述。(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班會時間,表演《皇帝的新裝》課本劇。)

四 歸納童話的特點。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手段

朗讀法、導讀法。

課堂採用導讀提示、學生自讀、議議講講、讀讀練練的形式;採用朗讀提示,學生自讀,培養有節奏、有表情朗讀、講、議的能力。

教案點評:

一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在講新課前要佈置課外預習。要求瞭解大意,並查字典弄清不能讀準的字音和不會解釋的詞語。

二 領會本文揭露問題的深刻性,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採用提問的方式講述,啓發學生深入理解。

三 皇帝會光着身子游行,看起來是誇張的,其實是合理的,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要講清楚這正是童話組織情節結構的特色。

四 或分角色朗讀,口頭複述故事,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或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加強對課文的感受。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詩歌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2、難點: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選擇的路》的象徵手法

三、學情分析:兩個班的學生都存在語文基礎知識不紮實,主要表現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學生拼音知識不過關,有二分之一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深層次的文本意蘊無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都很薄弱。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1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我們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

三、學習基礎知識:

1、生字:佇(zhù)立、涉(shè)足、延綿(mián)、萋萋(qī)

瞬(shùn)息、憂鬱(yù)、幽(yōu)寂、尷(gān)尬(gà)

2、解釋: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幽寂:幽靜,寂寞。

延綿:綿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鎮靜:情緒穩定或平靜。憂鬱:憂傷,愁悶。

3、誦讀

①師範讀,讀出節奏來。②生練讀。③生有感情讀。

④說題目:“欺騙”——理想與現實的一種距離⑤生齊讀。

四、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著名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

2、寫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着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並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後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五、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讀詩

採用的方式:範讀或聽讀,抽讀,齊讀。

教學時注重讀詩的節奏和重音。

2、說詩

①詩的主題是什麼?、告訴人們要正確對待挫折,堅信未來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從詩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對待生活中的過去、現在、未來嗎?

過去的已經成爲歷史,不可挽回,只是懷念;現在只是暫時的,一切都將過去;將來纔是永久,我們要面向未來。

③假如把這首詩分成兩部分,請各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

勸告、希望

教師小結:這首詩沒有什麼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悟詩

①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②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爲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4、品詩

⑴你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爲普通的感覺。詩人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說,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於把握人生。

⑵、這首詩中詩人對生活是什麼態度?

強調“熱愛、積極樂觀”

六、小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當堂背誦)

七、作業、:抄寫生字詞;仿寫詩《假如……》

第2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導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簡介: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農民詩人。被認爲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也被稱爲“交替性的詩人”。代表作有《波士頓以北》(1914)《山間》(1916)《新罕布什爾》(1923),《西流的小溪》(1928),《見證樹》(1942)以及《林間空地》(1962)等。

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着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

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

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悵惘——多年後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爲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4、品味一句話:“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中的“往事”指什麼?“輕聲嘆息”是詩人後悔嗎?

“往事”是指當年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作出的選擇輕聲嘆息“並不是後悔,而是想到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條,人生卻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休的遺憾。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五、分清象徵與比喻的概念。

1、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象徵: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

明確: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2、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哪一首詩用了象徵,哪一首詩用了比喻?

象徵手法的運用。

象徵一般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未選擇的路》用生活中的路,來象徵人生的道路,生活的路有選擇,而人生的路更需要選擇,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六、讀一讀,想一想,這兩首詩給了我們什麼樣的人生啓示?

《假……》告訴我們: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這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的。

《未……》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2、說說兩首詩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假……》先用假設的方式提出問題,然後用勸告的口吻,闡述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未……》前三節寫林中兩條路的不同,難以選擇。最後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寫未選擇的路。

七、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於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願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八、板書設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欺騙、不悲傷、樂觀

不憂鬱、懷念

《未選擇的路》

選擇前的沉思、慎重(久久佇立)

未選擇的路、選擇了更幽、更美、人跡很少的一條路、千萬條之多

(自然之路)、(暗含充滿挑戰、艱難之路)、(象徵)、選擇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人生之路、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卻捨棄、顯憂鬱惆悵

(一種捨棄美——缺憾美)

九、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背誦兩首詩歌。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8

1. 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3)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徵,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

2. 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優美且通俗易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七年級的學生,揣摩和品味語言的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品味語言;學生的寫景能力也有待提高,學習課文時還應借鑑作者寫作景物的方法技巧,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3. 教材分析

《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從教材的編寫意圖來看,它屬於四季美景的審美板塊。從單元前言來看,是這單元的教學重點,重視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二是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把握好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他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的景象,帶給人以無限希望,字裏行間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徵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4.培養熱愛自然、欣賞自然、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評價任務:

1. 說出寫景句子的妙處。

2. 用一段文字來描繪春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靈,借孩子的眼睛,對春天做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要求以情帶聲,隨課文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朗潤(lǎng) 鑽出(zuān) 嫩綠(nèn)

眨眼(zhǎ) 醞釀(yùn niàng) 鳥巢(cháo)

宛轉(wǎn) 蓑衣(suō) 抖擻(sǒu)

漲水(zhǎng) 應和(hè)

漲紅(zhàng) 和平(hé)

寶藏(zàng) 和牌(hú)

黃暈(yùn) 和藥(huò)

頭暈(yūn)和泥(huó)

2.根據下列意思,寫出課文中相關的詞語。

(1)明亮滋潤。(朗潤)

(2)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豔麗。文中比喻姿態優美。(花枝招展)

(3)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4)本義是造酒的發酵過程,這裏指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醞釀)

3.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遊雜記》《背影》《你我》,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散文代表作有《綠》《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鏈接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着、營造着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使他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能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本文寫於1933年7月,作者寫此文時,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樂的情緒,“早春野景”使他的夢的世界走向了一個開闊、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春》描寫並謳歌了一個蓬勃的春天,對春天進行了田園牧歌式的抒情,它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尋找文章的畫面美,並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主要圍繞“春”寫了哪些內容?請理清文章的思路。【交流點撥】課文圍繞“春”寫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第1-3段)盼春,第二部分(第4-7段)繪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2.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交流點撥】春草圖、春風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

(二)深層探究

1.朗讀課文,說說文中描繪的五幅春景圖分別美在哪裏?【交流點撥】示例:(1)春草圖:這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令人見之則精神振奮。

(2)春花圖:這是一幅百花爭豔的畫面,色彩明麗。

(3)春風圖:這是一幅輕柔溫暖的畫面。

(4)春雨圖:這是一幅綿長、細密、輕柔的畫面。

(5)迎春圖:這是一幅令人精神抖擻、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畫面。

2.作者在文中主要表達了什麼感情?請用一句話概括自己讀《春》時的感受。【交流點撥】(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達了“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惜春之意和熱愛自然、讚美春天的愛春之情。

(2)我覺得《春》像一首讚美詩。我覺得《春》像一幅山水畫。我覺得《春》像一闋田園牧歌式的詞。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爲我們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圖畫。請你也張開想象的翅膀,創造性地、補白式地描繪春山、春水、春日。(任選一種)【交流】生甲:我爲春山寫了一首詩:“刺骨的寒氣已被東風吹去,迎來的是一片五彩繽紛的美麗。那可愛的花兒爭着展示自己,給翠綠的山們披上了一件花衣。啊,親愛的山兒!你們被打扮得如仙女一般有魅力。啊,美麗的山兒!你們手拉手又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

生乙:我選春水。是什麼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是什麼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着藍天?呵,河流醒來了!它舞動着絢麗的朝霞,向前流淌。每一條波紋,都是一根輕柔的弦。那細白的浪花,敲打着有節奏的鼓點;那忽大忽小的水波聲,應和着田野上拖拉機的鳴響;那纖細的低語,是在和剛剛從雪被裏伸出頭來的麥苗談心;那碰着岸邊的叮咚聲,像是大路上車輪滾過的鈴聲;那急流的水浪聲,是在催促着村民們開犁播種啊!

生丙:我選春日。春姑娘來了。清晨,太陽在雞鳴的催促聲中,慵懶地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縷光輝。紅紅的光束射過來,像年輕的母親的手,溫柔地撫摸着你。太陽剛剛升上山頭,被鮮紅的朝霞掩映着,陽光從雲縫裏照射下來,像無數條巨龍噴吐着金色的瀑布。遠處巍峨的羣山,在陽光映照下,披上了金黃色的外衣,顯得格外美麗。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生字和新詞。

二、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及思想感情。

三、揣摩語言,領會語句的意味。

四、學習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徵的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楊絳(1911-20xx),江蘇無錫人,作家、翻譯家。代表作有散文《幹校六記》、譯作《堂吉訶德》等。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讀的時候思考下面三個問題:一是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錢給老王,錢起到了什麼作用二是爲什麼要詳寫“老王來送香油雞蛋”這部分內容三課文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爲什麼“愧怍”這種“愧怍”的感人之處在哪裏

(二)自主解決生字和新詞。 蹬 繃 捎 腫脹 荒僻 取締 降格 鑲嵌 門框 滯笨 侮辱 愧怍

三、精讀課文

(一)四人小組討論,然後每組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讀完這篇課文後,也許你會不是剛纔下面這些詞語:貧苦、命運、平等、尊重、同情……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圍繞其中的一兩個詞語談談感受。(本文裏的老王,身體差,有一隻眼睛看不見,另外一隻眼睛視力也不好,靠蹬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掙錢養活自己,是一個貧苦者。而作者對他很同情,經常照顧他的生意。)

(二)文章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爲什麼“愧怍”這種“愧怍”的感人之處在哪裏

老王送給作者香油和雞蛋,“反正意思很明白,是送給我們的。”但是作者又拿錢給老王,老王身體有病,是上門表達謝意,作者沒有領會老王的用意,只是以錢回報,沒有與老王更多地交流,感覺對不起老王的情意。作者認爲自己自命清高而“愧怍”。作者對自己的行爲進行反省,體現了知識分子可貴的自省精神。

(三)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錢給老王,試着找出相關的語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錢起到了什麼作用

尊重老王的勞動,對生活困難的老王表示同情和關懷。

(四)細讀課文中“老王來送香油雞蛋”的段落,探究下列問題。

1、爲什麼要詳寫這部分內容

這一部分寫了作者一家和老王的珍貴友情,也是寫老王向作者一家表達謝意,令作者感動的一幕。

2、在這部分中,又爲什麼要詳寫老王的肖像、神態以及“我”的心理活動

暗示作者從直覺出發,隱約感覺老王病得厲害,身體狀況差。詳細寫老王的肖像、形態,爲後面自責因受驚嚇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鋪墊。

3、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可是我害怕得糊塗了”被老王的病容嚇倒了。

(五)聯繫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粗詞表情達意的效果。

(1)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

表示肯定不要他減半收費。“當然”用在這裏,流露了作者同情老王的心理。

(2)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從“和“壓根兒”表示老王做生意一直誠實。

(3)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表示作者一定要給老王錢。

四、小結

這篇課文,作者用簡潔、樸實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同學們,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讀書,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啊!幸運者應該怎樣對待不幸的人呢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同學們,讓我們學習楊絳女士把愛之光分一些給身邊的人。

五、作業

抄寫“老王來送香油雞蛋”的段落。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了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物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3個自然段,每一段觀察角度、觀察的對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氣轉涼、黃葉飄飛寫出秋天的特徵。第二自然段取仰視角度,寫出天空的藍和高,以及雁陣的飛行方向和隊形變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嘆句充分表達作者面對秋天到來的喜悅之情。課文有兩幅插圖,其中“落葉、雁羣”與課文描述情景對應。“成熟的莊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樣的特點,留給讀者對於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學目的:

1.認識“秋、氣”等6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3個偏旁。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初步瞭解秋天的特徵,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好“一”的不同讀音;

認識首次出現的“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3個偏旁。

教學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第個小組一份字卡)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請學生觀賞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2、板書課題——秋天,引導識記“秋”。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視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爲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要認識的字,注意讀準字音。

(1)課件出示一一出示生字,講解識記方法

秋、氣、了、樹、葉、片、大、飛、會、個。

A

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樹”“葉”“會”.

B課件出示“葉”,讓學生說說發現這個字裏有幾個以前學過的字,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葉”。動畫呈現“口”和“十”兩個字慢慢靠近組合成“葉”

C“樹”和“會”講解同“葉”。

D指導讀“了”輕聲。

(2)開車讀(帶拼音的生字)。

(3)去掉拼音讀生字(課前準備好的生字卡片,分小組讀)

(4)教師出示詞語(:

秋天 天氣 樹葉 黃了 飛了大會

一片片 一會兒

(師重點教讀“一會兒”兒化音)

2、出示:帶“一”字的句子。

一一片片落葉

一羣大雁

一會兒排成

排成個“一”字

(1)指名讀

(2)齊讀

師小結:中國的漢字可真有趣同樣的一個字可變調讀出三個音太神奇了。

(設計意圖: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文,循序漸進)

三、再讀課文、積累應用

1、師配樂範讀。要求:生閉上眼睛,想像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答)

2、認識自然段並做標記。

課件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認識每段開頭出現的兩個空格就是一個自然段的開頭。

3、多美的秋天呀!學生自由讀,思考:秋天來了!什麼發生了變化?(生答)

指名讀(指導朗讀)

4、辯別:“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生讀,引導學生想像“一片”和“一片片”葉子從樹上飄落。

(2)課件演示辯別出一片樹葉和一片片樹葉,比較不同,體會“一片片”表示落葉很多。

(3)指導學生朗讀名子,抓住重點詞“一片片”體會飄落樹葉很多。

5、師生配合讀(把課文改成一首小詩)

天氣

,樹葉

一片片葉子

天空

一羣大雁

一會兒

一會兒

啊!秋天來了!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自然段。本環節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能力,通過範讀、自讀、指名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完整的句子,不頓詞、斷句,重視對翹舌音、三拼音節的複習鞏固,從而能使學生準確地拼讀音節。)

四、拓展延伸

總結昇華

秋天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啊!秋天來了!

(1)

指導讀好感嘆句。

(2)

以“啊!秋天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句式抒發自己對秋天的喜愛。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

秋天 天氣 一片片 樹葉 葉子

飛了 一會兒

2、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爭取把課文背誦下來。同學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詞語,快速過渡到第二課時的教學,並且在導入時提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爲完成學習目標做好準備。)

二、指導書寫

1、學習撇、捺的寫法。

我們首先來練習兩個筆畫的書寫,教師示範講解書寫要點。

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後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

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後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後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

2、請學生找出生字中的兩兄弟——“了”“子”,比較發現同異:“子”比“了”多一橫。

3、指導學生書寫“了”

(1)田字格板書範寫,請學生說說有幾筆,學生集體書空。

(2)學生整體觀察字形,教師提示書寫要點。

4、“子”字的書寫指導步驟同上,注意橫略長,寫在橫中線上。

5、指導書寫“人”。

(1)教師示範,講解要領。強調書寫規則:先撇後捺,呈三角形,撇從豎中線上起筆,兩個筆畫收筆處在一條直線上。

(2)學生練習。

6、運用遷移法學習書寫“大”。

(1)觀察比較“人”與“大”中“人”的區別,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字在書寫時佔格位置的不同。

引導學生明確“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腳。要先寫長橫,再寫“人”。長橫在橫中線偏上位置,“人”從上半格的中間處起筆,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2)教師一筆一筆做示範,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描紅,書寫生字,教師強調書寫姿勢。

7、 反饋評價“展示優秀書寫;出示問題範例,糾正;學生再練寫一個字。

8、小結:我們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觀察筆畫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通過不斷練習來寫好漢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繼續指導書寫,完成本節課中要求會寫的字的書寫訓練,同時注重對寫字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遷移法來書寫生字,爲書寫更多的生字做好準備。教師總結了“一看,二寫,三對照”的寫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其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板書設計:

秋天

天氣

涼了

樹葉

黃了

大雁

南飛

天空

藍 高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裝》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課,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極爲豐富的作品,要求學生練習默讀和朗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寫的是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兩個騙子利用,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最後借小孩之口說出真相的故事。表達的主題是揭露了人性中虛榮自私的弱點,告誡人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敢於說真話。本文的特點是故事題材虛幻奇特,描寫語言精巧多變,行文結構引人入勝,表達主題深刻凝重。

二、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童年記憶中有些什麼美好的回憶呢?是在父母不經意間翻越牆頭,到隔壁鄰家樹上採摘新鮮桑葚的頑皮?還是曾幾何時在衚衕槐樹下悉數漫天的繁星,聽白髮蒼蒼的老人講述星空中那美麗的童話?這些時光都已匆匆流去,但是幸好我們還有童話。有人說,一個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讀些童話,這樣才能保持心靈的純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童話世界,化身爲童話世界的一員去遊歷一番,看看童話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說說初讀感受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爲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誦讀時不要求全班齊讀,而是以各自習慣的方式自由進行,可以是有聲的朗讀,也可以是無聲的默讀。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審美情趣,“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自由說說各自的初讀感受和原初體驗。先在小組內交流,說自己的,也聽別人的;然後選出代表向全班做介紹。最後,每人在紙上寫下自己經過交流後的感受。這一環節意在既培養有感即發、真情表達的習慣,也營造班級氛圍,影響和感染其他同學。

最後教師說說自己的感受,與學生交流:一千個人眼中就與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相信每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老師對這篇童話已經非常熟悉,不知讀過幾遍。但每次讀來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讀來都會有更深的思索。童話大師安徒生把一個不合常理的事情寫得如此妙趣橫生,令人捧腹的同時又感慨頗多。人性中虛榮自私的弱點有時是那麼的可恨,小孩子般的勇敢誠實又是如此的可貴。每個人都應該保留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

(三)再讀課文,說說再讀感知

學生用略讀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說說本文寫了什麼。

先每人獨立進行,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之後教師隨機點幾位學生說說。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共識:這篇課文講述了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兩個騙子利用,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最後借小孩之口說出真相的故事,揭露了人性虛榮自私的弱點,告誡人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敢於說真話。

(四)三讀課文,選擇學習主題

每人用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然後憑自己的直覺愛好,就自己喜歡的或印象深刻的一兩個方面自主展開學習,作爲自己的“小快餐”或“開胃羹”,讓自己的直覺愛好得到基本滿足——或“甜食”,或“辣味”,或“燒烤”,因人而異,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後,分小組交流,相互交流學習心得,說說自己喜歡或印象深刻的理由。

教師隨機抽取幾位同學發言,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並沒有統一標準。

(五)四讀課文,共選式學習

每人用瀏覽的方式四讀課文,然後共同選擇確定一兩個學習主題,作爲“正餐”或“主菜”,一同展開深入的品味和細緻的賞析。

共同選擇學習主題時,教師引導全體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反覆論證、慎重確定,力求既反映大多數人的意向,也有利於大多數人的提高。

共選學習主題的基本原則是“兩特一先”,即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其中有語言學習的獨立選項時)語言學習優先。其中,“本文特有的”,既可以從文體特點方面考慮,也可以從其他方面考慮。

共選的學習主題如果有少數學生在自選式學習中已初步學習過,那共選式學習的主要目標是細化、深化各自的學習;如果與大多數學生的自選式學習主題相同,那就以自主提問、自主探究、最後共同討論的學習方式進行,使學習一步步走向細化和深化。

教師準備參與發言要點:

1. 描寫語言精巧多變:課文第5段是對皇帝進行心理刻畫,寫得十分精彩,值得反覆品味。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麼樣了,但他轉念一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裏的確感到不大自然。”聯繫第一段對他愛好新衣的描寫,不難看出,皇帝自己其實很心虛,他很怕自己看不見,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而且對自己是否聰明也不敢相信,這是第一次轉折。接着是第二次轉折:“他相信自己是無須害怕的”。從“不大自然”到“無須害怕”,這其實是自己給自己壯膽,強作鎮靜。但是雖然如此,他“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展情形比較妥當”。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動,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虛,愚蠢而又狡滑的性格特點準確地表達出來了,不僅使人物形象鮮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寫老大臣抓住了他衰朽的特點,寫心理多用悲嘆的語氣,如"願上帝可憐我吧!""我的老天爺!"寫眼睛,一再寫他睜得怎樣大,寫語言,對一些詞語反覆使用,極力描寫老大臣對子虛烏有的衣料的讚美,和前面說的"誠實"形成強烈的對照,增強了諷刺意味,把他虛僞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2. 主題的深刻凝重:對於有人說這篇童話的主題僅僅是揭露皇帝和大臣們的醜惡靈魂,你同意嗎?(點撥:文中也有對普通民衆的描寫,區別在於嘲諷程度不一樣,對前者是尖刻的,對後者更多的是同情。特別是藉由成人對立面的無知無畏的小孩之口說出真相,恰恰揭示的是一種成人虛僞、自私自利的人性弱點)

有人認爲課文中的騙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說說你的看法。精明:因爲他們善於抓住他人的弱點,從而使自己的腰包鼓起來。自信:因爲他們堅信自己的計劃可以成功,所以才能在大臣,甚至皇帝面前鎮定自若的實施騙局。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兩面性,要學會客觀辯證看問題。

3. 故事題材的虛幻:他每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裏。”點出課文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皇帝愛新裝到了癡狂的地步,愛慕虛榮,奢靡無度,這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緣由,爲下文騙子行騙埋下了有力的伏筆。

但提示學生:現實中有這樣昏庸到這種地步的皇帝嗎?這樣他的國家早就不存在了。但是作者偏偏這麼寫,這就是童話“來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地方,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把不合常理的事情寫得理所當然,同時告誡世人。

(六)五讀課文,積累新詞佳句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

炫耀 稱職 妥當 呈報 滑稽 陛下 精緻 頭銜 爵士 駭人聽聞隨聲附和

再聚焦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對其中的妙語佳句,則熟讀成誦,生成積累。妙語佳句的範圍很廣,既可能是文學類的細膩的感性描寫,也可能是論述類的深刻的理性闡述,還可能是實用類的簡潔的事理說明。

教師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是全文的線索,顯示出了騙子的高超智慧,同時也是對人性的一次有力抨擊。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像愛慕虛榮的皇帝,爲了自己的私利而說謊的大臣們的人呢?我想他們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個縮影。人越長大,虛榮心就會越強,往往會被虛榮、自私自利佔據着頭腦,一不小心就會跨越正義的邊界。童話是一代一代孩子延續做下去的夢,孩子們會慢慢長大,知道這個夢叫做童話,於是不會再相信。但其實成人世界一樣需要童話,多保留一點童真,從童話中找尋快樂,淨化心靈,這是老師對你們以後人生選擇的一點建議。

同時,適時插入作者及背景介紹: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在當時世態炎涼的社會裏,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以及人們的鄙視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安徒生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得以成功。安徒生生前也寫過三部自傳,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安徒生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極其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爲世界上衆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皇帝的新裝》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着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讚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僞、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醜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白雪皇后》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着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侷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爲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着血緣關係,繼承併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鑑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醜小鴨、紅鞋`海的女兒等,已成爲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七)總結學習收穫或感受

下課前,每人說一句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並把它用筆寫下來。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2

預習積累:

1.朗讀課文,瞭解有關筏子的知識。

2.蒐集有關黃河的知識、古詩詞。

相關課程標準:

1.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

2.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學習作者全方位運用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

2.學習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智的品質,培養勇於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評價任務:

1.跳讀課文,找出並體會運用襯托和對比的句段。

2.理解以艄公爲代表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勤勞勇敢的精神品質。

教學過程:

一、走近黃河,瞭解筏子:

1.欣賞《黃河頌》視頻歌曲,感受黃河洶涌澎湃的氣勢。

導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散文《筏子》,看黃河的主人們是怎樣利用羊皮筏子戰勝自然,造福一方的。

交流有關黃河的古詩詞、圖片、視頻、地圖等,瞭解黃河: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它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卡日曲,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爲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中國人稱其爲“母親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寄泣須寄黃河泉,此中怨聲流徹天(孟郊《聞夜啼贈劉正元》)

2.交流有關羊皮筏子的圖片、視頻,瞭解筏子的製作過程:

猜一猜:“竄死一隻羊,剝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層油,曝曬一個月,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可賽洋軍艦,漂它幾十年,逍遙似神仙。”——謎底:羊皮筏子。

筏子是水中的一種簡單的`原始的交通工具。分爲木筏,竹筏,皮筏。筏子製造方便,航行平穩,裝載面積大,至今還用在內河運輸和捕魚等。羊皮筏子的製法是,將21-23根2-4公分粗的圓柳棍用繩紮成約兩米寬、三米長,隔成許多小格子的長方形框架,再把十四個充氣的羊皮排列整齊,一併拴牢於架上,渡河時將羊皮一面置於水中。擺渡時皮筏順流而下,返回時,則由筏客扛於肩頭,步行至上游。古語說:“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3.瞭解作者和背景: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鍾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現當代著名作家。曾在中學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報》任記者,1947年初編輯上海《聯合晚報》文藝副刊。其間寫了很多反映青年學生生活的小說、散文和詩。上海解放後,任《解放日報》記者,1952年調北京《人民日報》工作,曾任文藝部主任,《人民文學》編委,《散文世界》主編等。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留春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秋水》等。袁鷹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句、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這篇散文寫於1961年,正是我們國家的“困難時期”,即“三年自然災害”。在文中作者強調“勇敢和智慧,鎮定和機智”,是有針對性的。

4.展示並解讀學習目標:理清文章脈絡,學習作者全方位運用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學習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智的品質,培養勇於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二、朗讀課文,感受筏子:

1.範讀:感悟黃河之美和筏子之巧。

2.朗讀:對比體會黃河之洶涌和筏子之輕快。

3.賞讀:感受作者對艄公等“黃河的主人”們的讚美之情。

4.析讀:領悟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

5.書寫積累以下生字詞,完成《語文助學》“學習測評”第1-3題。

筏(fá)子 膽驚心悸(jì) 吞噬(shì) 湍(tuān)急 艄(shāo)公瀏(líu)覽

一瀉千里 萬馬奔騰 濁浪排空 風平浪靜 乘風破浪 提心吊膽

目不轉睛 馬不停蹄 驚濤駭浪 化險爲夷(yí) 如履(lǚ)平地

三、跳讀課文,欣賞筏子:

分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襯托手法,具體有什麼作用?

歸納參考如下:

1.第1段,以膽驚心悸反襯黃河之大、快、深、急、險。

2.第2段,以水車之大正襯黃河之大,以水車之緩緩反襯黃河之滾滾。

3.第3-5段,以筏子之小、輕反襯黃河之大、之洶涌湍急。用小小的浪頭吞噬筏子,既正襯了黃河的兇險,又反襯了征服自然的人們的勇敢。筏子的出場是在滾滾黃河的遠大背景下慢慢拉近鏡頭,通過設置懸念,引人注意,最後定格在放大特寫鏡頭下而躍入讀者眼簾的,寫法獨具匠心,結構巧妙,當學之。“一,二,三,四,五,六”一句,生動傳神地刻畫了岸上人逐個點數筏子上的人數時的驚歎、感佩之情,朗讀時注意停頓和抑揚。

4.第6段,風平浪靜的小艇和乘風破浪的輕騎屬於對比反襯寫法,也是側面描寫艄公高超的撐篙技術。

5.第7段,筏子體積小與載人載物多屬於對比手法,也襯托出黃河之深,側面寫出艄公撐篙的安全與沉穩。

6.第8段,岸上看的人的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的從容談笑形成對比,側面表現艄公高超的技藝。沉着而目不轉睛地撐篙、小心地注視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則是正面描寫艄公的沉着老練和勇敢。

7.第9段,乘坐筏子須小心和大膽,用“緊貼着腳的就是深不見底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睛也不敢睜一睜的”襯托要大膽,用“如果只憑衝勁,天不怕地不怕,就隨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會出大亂子”襯托要小心,暗示着要征服自然就要有意志、毅力和細心。用“馬不停蹄,順溜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灘”再一次正面描寫了筏子的輕快,映襯出艄公嫺熟高超的撐篙技術。

四、誦讀課文,讚美艄公:

朗讀10-11自然段。

1.找出對比的句子:小小的筏子、一根不粗不細的篙子,與幾個乘客的安全、面前險惡的黃河風浪形成對比,工具簡單,主要靠人的力量和智慧戰勝險惡風浪,襯托出艄公的技藝高超,確實值得景仰和讚頌。

2.誦讀中心句,體會對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智、富有經驗和判斷力的讚美之情,黃河的驚濤駭浪與艄公的化險爲夷、如履平地形成對比,讚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勇敢和智慧。歌頌了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勞動人民,激勵人們征服自然,創造祖國美好未來。

“雁灘近了,近了”反覆句寫出了筏子在激流之上輕快奔跑的動態美,擬人化了的筏子更顯安詳美。

3.交流學習啓示:只有大膽鎮靜與小心智慧相結合,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4.比較探究:從選材、主題、表達方式等方面比較《長江》《筏子》的異同。

《長江》一文中,長江是祖國的象徵,利用長江繁忙的現代化的建設和運輸景象,通過抒情議論,來讚美祖國的新時代、新生活。

《筏子》裏的黃河只是敘事的地點、人物活動的背景,選取“筏子”這一原始簡單的交通工具作爲描寫對象,通過敘述、描寫,來讚美艄公等“黃河的主人”,讚美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人們,激勵人們創造美好未來。

五、達標訓練

完成《語文助學》“學習測評”第4-9題。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

1、整體感悟課文。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啓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爲何把《散步》作爲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啓下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或者說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節日嗎?你們認爲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呢?爲什麼說這個節日最隆重呢?辛苦一年,幸喜五穀豐登,享受一下勞動成果。展望未來,祈求好運,祝願平安幸福。閤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人際關係和和美美奔前程。同學們在我們的家鄉已經過了十幾個春節了,我們此地的大年怎樣過,你們也有了一些瞭解。那麼在京郊運河那兒,幾十年前是怎樣過年的呢?同學們想了解一下嗎?好,我們現在就隨着我國著名的鄉土作家劉紹棠到北京通縣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鄉)--京郊運河的一處地方,去過一次年,領略一下那兒的民俗風情吧。這節課我們學習本命年的回想

二、學習目標:

1、瞭解文題、作者。

2、領略民俗風情。

3、體味語言、情思。

三、達標導學:

(一)讓學生介紹文題、作者。

1、學生介紹。

2、補充突出以下內容:

本命年(見課本P95頁)

劉紹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學生涯,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土題材,地方特色。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所著《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柳敬亭說書》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峨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黃花閨女池塘》獲90年代優秀小說獎。1991年7月1日被國務院表彰爲'爲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始終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二)誦讀課文。

1、常規要求:

(1)瞭解課文內容

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句

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2思考問題:

你對京郊運河(或作者劉紹棠家鄉)那兒的大年有哪些初步印象?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釋疑解難:

1、學生提出疑難問題。

2、學生自主交流解難。

初步印象:充滿了熱烈、純真、虔誠、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沒有孤獨、欺詐、戒備和失望,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

回顧起來,身心輕鬆,童心復萌,所以文章結尾說回憶往事,頗有返老還童之感。

歌頌了熱愛生活、純真可愛的父老鄉親。(熱愛、歌頌、留戀)

語言

第三段:'預熱''增溫''紅火''發燒',用詞基本上屬於同一類型而程度有異,協調而精確。

'臘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炒年貨歌(學會引用生活中的諺語、民謠。)

C、'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燒糊了的鍋巴泡出的化食湯。'

既側面寫“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幾分幽默的情趣。(民俗風景圖)

D、課後練習二。臘八粥由“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可謂營養豐富;“佔全了色香味”可謂達到了食品的高境界;“捨不得吃”而又吃起來“沒有個夠”,十分富於情趣。

E、“一片殺豬宰羊的哀鳴”——似有點同情

肥雞要被“開刀問斬”——似有點從嚴宣判

(很有點情味)

F、從糖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竈王爺的嘴脣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虔誠的願望寄託於愚昧的舉止之中,如實寫來,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現了父老鄉親的可愛又可笑。

G、換門神的細節描寫同樣具虔誠和愚昧兩個側面。

四、探究交流:

課文第四段具體描寫家鄉的大年情況,共寫了十件事,是哪十件呢?(即每個層次的主題詞)

1、炒年貨2、吃臘八粥3、買糖果4、挑絨花5、殺牲禽6、備糕點7、送竈王8、換門神9、除夕夜10、拜新年

五、作業:

你在我們的家鄉也過了十幾個春節了,調查一下家鄉的民俗風情,回憶一下,你認爲最有意義的春節是那一個,並把他寫出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家鄉的風俗民情(習作交流)

2、學習本文的寫作特點

二、檢查作業導入:

三、達標導學:

(一)習作交流

同學們都對自己的家鄉的春節做了調查,並且寫成文章,剛纔我們也交流了習作。同學們誰說一下:作者幾十年前過年的風俗跟現在過年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有那些不同的地方?想想我們民族過年的習俗,除了歡天喜地,飽享一年勞動果實之外,還寄託着那些期盼?

1、討論交流。

2、推薦交流結果。

(二)探究交流寫作特點

1、生動傳神地勾勒生活情景。

例如寫炒年貨:不但正面寫炒了一鍋又一鍋,還寫“土炕燙得能烙餅”,可見燒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貨;玉米粒兒在鐵鍋裏“畢剝畢剝響”,與奶奶執鏟時口中唸唸有詞,充分表現了氣氛的濃烈和

炒年貨中寄託的深義

2、線索清晰,如數家珍,逐一敘說。

第四段,作者安時間順序從臘月初一到除夕之夜,就炒年貨,吃臘八粥等10件事情逐一敘說,或明確交代時間,或以一定的語句承上啓下,無流水帳之嫌。讀者情致飽滿,興趣盎然。

(三)朗讀品味

四、作業:

課外閱讀劉紹棠作品,作好讀書筆記。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5

一:課題

《散步》莫懷戚

二:課時

四十分鐘

三: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注重學生對親情、責任以及生命感慨的把握。此文是一篇記敘性強的散文,穿插兩處景物對初春田野的細膩描寫。

四: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的課文之後,對景物描寫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體會文中樸素自然的語言。學生經過預習,能自行解決生字詞,理解大概文意,對深層次的對生命感慨的理解尚需進一步引導。此篇散文語言優美,可以藉此改編成詩歌,不過學生只需理解到文中的對稱句當中的敘事張力以及音律上的整齊即可。詩歌創作不統一要求,提供方向給有興趣的學生自行思考。

五:教學重點

1.學習朗讀,注重朗讀過程中對重音、停連等技巧的掌握。

2.探究語言特點,品味文中的迴環句以及對稱句。

3.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瞭解尊老愛幼等美好品德。

六:教學難點

七:教學過程

學習生字詞,將正確的讀音標註在課文二十五頁的讀讀寫寫。翻開共學案,更正自己的答案,對的打鉤,錯的紅筆更正。

讀關鍵詞解釋(2min)

進入課文學習

導入語: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視頻。這個視頻講了個什麼的故事呢?洗腳這一件家庭小事裏有媽媽的孝順還有孩子對孝道的傳承。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同樣是講家庭小事,我們這節課一起來探討一下。(3min)

首先,我們把課文朗讀一遍,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把握課文的情感節奏。把自己代入課文的情景中去。情景不同,朗讀時的語速語調也不同。遇到歡快激動的場景,語速應該是稍快,語調應該是歡暢明朗;遇到哀傷憂怨的情景,語速應該是放慢,就像放慢腳步一樣,語調應該是深沉舒緩的。打開伴奏,你們就是朗讀者,開始吧。6.《散步》……(7min)

課文讀了一遍,加上預習,相信大家已經大概清楚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現在給三分鐘時間,同學們默讀課文,然後請同學來回答文中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散步時出現了一次分歧,出現分歧時人物的選擇又如何?(3min)

分歧:母親,孫子,我。(我爲什麼聽從母親呢?孝順尊敬,因爲陪伴母親的時日已少,前文也提到,母親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累等等,“我”是體會到時間不等人,有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間悄悄地帶走我們身邊的人。)接着母親還是選擇走小路,那是對孫兒的疼愛和理解。(6min)

剛纔我們分析《散步》中的一個關鍵場景,出現分歧時,大概已經瞭解到《散步》裏家庭成員有着怎樣的性格。/現在我們閱讀全文,留意全文中表現思想感情的句子,透露親情的心理、動作、語言等句子,給每位家庭成員一個恰當的評價。/待會請同學回答。

(母親慈愛親切、兒子善良孝順、妻子溫柔賢惠、小兒子乖巧活潑)(5min)

我們已經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分析了散步中發生的分歧,給每位家庭成員一個恰當的評價,我們瞭解的這一條條信息都是從哪裏來的呀?從原文中來,作者是用語言向我們傳遞信息。現在我們來更加細緻地賞析句子:找出文中打動你的句子,比如寫景、抒情議論的句子,關注詞語的含義、作用,句式,作者情感等等。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來了解文章的深意。/待會請同學回答。(各5分鐘共15分鐘)

景物:學習完第一單元的《春》以及《濟南的冬天》,相信大家對景物描寫的句子已經很熟悉,文章有兩處寫景的`句子分別是?大家看到初春、新綠。嫩芽都會感覺到春天的?(生機)/前一段裏作者已經講到“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緊接着描寫春天這樣新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熬過嚴冬的母親將獲得新的活力。/同樣另一處景物描寫,體會到春天繁榮生機同時還有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感覺。讀句子,做筆記。

句式:同學們有沒有找到一些句子讓你覺得有對稱之感的?關注標點符號,逗號,分號。比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讀起來富有音律感。把句子讀一遍,把賞析讀一遍,做筆記,把其餘對稱句讀一遍。(人民需要藝術,藝術需要人民。)

③同學們,大家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和睦等)/那麼作者僅僅是寫散步這樣的家庭小事嗎?家庭小事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深意在其中?比如文章最後一句,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句子讀一遍。從動詞慢慢地你可以看出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對家人的保護,背上肩負着的是一個家庭的責任,贍養上一代老人,養育年輕一代。這也是文中其中的一個主旨所在。爲什麼說只是其中一個主旨呢?對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有多種解讀,比如剛剛我們講到的尊老愛幼,中年人在家庭承擔的責任,或者是初春田野里人和事物的美好和諧等等,言之合理即可。

作者講了一件家庭小事,現在我們換成同學們來講一下家人打動你的小事,請同學們來分享。最後作業共學案閱讀。(5min)

線索:朗讀/分歧/評價人物/語言(景物/句式/主旨)

八:板書設計

6.散步

莫懷戚

作業:共學案閱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