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探訪、交涉、風采、赴約、淡雅、捉摸、襯托、幻覺、深遠、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準備:

1.課前,安排學生查閱達.芬奇的資料,蒐集蒙娜麗莎的畫冊、照片、掛曆等,欣賞一下這幅世界名畫。

2.教師準備此畫的掛圖。

3.組織學生事先相互交換傳閱,對名畫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法國的盧浮宮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館中有一幅名畫,是鎮館寶物之一,她就是《蒙娜麗莎》,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們百看不厭,也一直爲世人所津津樂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祕的微笑!你們想看看嗎?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訪蒙娜麗莎吧!

2.出示課題:27、蒙娜麗莎之約(齊讀)

解題:齊讀;之:的;約,約見;同蒙娜麗莎德一次約見。

讀了課題有什麼想問的嗎?(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作者把排隊欣賞一幅畫說成一次約見,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二、檢查預習。

1.通過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去博物館排隊欣賞蒙娜麗莎的經過。)

2.材料是怎樣安排的?(先寫 ,再寫 ,最後寫 。)

板書 等候

27、蒙娜麗莎之約 欣賞

感觸

3、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以優美生動的語言細緻地描寫了蒙娜麗莎美麗的神韻。)

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幅,請大家好好觀賞觀賞,把看到的想到的說說。

1.出示《蒙娜麗莎》的圖畫,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體會。

師:從同學們驚奇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一點)

2.經過預習課文,知道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嗎?(課文5~7自然段)

師: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5-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的《蒙娜麗莎》這幅畫的。

生讀,感悟。

師:老師發現今天同學們的讀書聲音特別響亮,感覺到今天同學們的學習態度特別認真。接下來我們從字裏行間去感受她的美。通過剛纔的朗讀,你知道這三個段抓住了哪些方面來寫嗎?(尺寸、表情、微笑、坐姿、雙手、穿着、背景)

你從5-7段中的哪裏感受到了這幅名畫的美,或者你最欣賞的是哪裏?

3、交流5-7。

A生談體會

B相機解詞:矜持、轉瞬即逝、永恆

C出示“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a齊讀b(觀察,得出排比句;體現了什麼?作者觀察仔細,想象豐富;個別讀;齊讀)

師:這句話充分展示了蒙娜麗莎那神祕的微笑,從古至今,可以說沒有那一副人物肖像畫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讓幾代人如此地津津樂道,她那帶有三分柔情,七分迷離的微笑傾倒了多少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了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得出的數據是:

(旁板: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和2%的憤怒)

師:由此可見,蒙娜麗莎的微笑既讓人難以捉摸,又讓人浮想聯翩。記得有一次,老師去旅遊,看到一座山,猜不出它像什麼,就請教導遊,導遊說:你覺得它像什麼,它就像什麼,老師恍然大悟。欣賞蒙娜麗莎也是一樣,不同的人看她的微笑,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樣,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板書:魅力)

四、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師;不管什麼樣的人來看,她那優雅的神態中閃耀出的母性的光輝,所折射出的寬容豐厚的情感總是令人動容,下面我們通過朗讀來再次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1、生讀2、評價:讀得好不好?體現在哪?

3、出示朗讀提示:A前三句的朗讀,要輕輕地,娓娓道來,體現出微笑所引發人們無窮猜想的味道B最好一句要加重語氣,以表示肯定和讚揚。

4、生練讀,指名讀(剛纔那位,問有進步否?再請一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彷彿看到了蒙那柔和而明亮的眼神,那含而不露的微笑。

5、齊讀。

師: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彷彿置身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彷彿與蒙娜麗莎面對面了。

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過渡:我們從作者對蒙娜麗莎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下面大家再讀課文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從其他地方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2.學生自由讀後全班交流:

(1)從“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着隊,隊伍像一條長龍”看出來的。

(2)這幅畫從盧浮宮前來紐約,來之不易。

(3)隊伍移動很緩慢。

六、總結昇華,激情朗讀。

1.過渡: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奇魅力,還能夠從等待中看出畫的魅力。這幅畫確實是非凡之作,看看作者最後怎麼說。

齊讀第八自然段

2、教師導引:雖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幾分鐘,但她卻在我的心底留下了 ,甚至已成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幅名畫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題目定爲蒙娜麗莎之約,大家可以理解了嗎?誰來說說?

在作者看來,排隊欣賞蒙,就好像以爲央視記者與某國元首約好,要進行一次高端訪問一樣重要,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蒙的魅力,誰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或誇誇她?

4.引入達·芬奇資料。

師:學到這兒,老師想問你們誰知道這幅畫的畫家?

課文還有一幅圖,也是達·芬奇的作品,叫《最後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關於這幅畫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後去查找有關資料。

5.同學們,我們隨着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裏,假如你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你會怎麼向參觀者來介紹這幅畫呢?請你準備一下,等會兒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做講解員介紹)

七、結語。

同學們,美妙的樂曲、令人回味無窮,傑出的畫作,讓人百看不厭,今天,當我們站在蒙娜麗莎面前,一切是那麼神祕而又奇異,她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聖潔光輝照耀着我們每一個人,她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八、作業。

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張資料卡片,把從課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來。

九、板書設計

等候

27、蒙娜麗莎之約 欣賞 魅力

感觸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安排:

一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學生評價)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檢查,評價)

2、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你讀懂了什麼?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後兩個“有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繫?

三、聽錄音,朗讀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麼樣?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 語氣語調抑揚頓挫 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 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後者的愛……)

詩歌重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自由朗讀。

3、我們齊讀這首詩。

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麼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

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一句。【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爲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爲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觀,比價值觀:學習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

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寫下了《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其中有這樣一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衆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誦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着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五、拓展

詩歌爲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爲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爲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着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爲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互相交流

讓我們看看集體的智慧能產生怎樣的結晶。先請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說一句,不可以重複。(同學或老師評點)

【評:以讀代講,結合大量課程資源,結合本組所學課文,邊讀邊悟,體會詩歌內容的同時更加了解了魯迅爲人。】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適度拓展,感悟人物語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的薰陶。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描寫了錢學森赴美留學期間的一些經歷以及漫漫歸國路,文章語言樸實,卻字字含情,令人感動!這節課讓我們通過錢學森的語言,繼續走近這個人物,並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的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

2、齊讀題目

(二)讀文悟情。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看看錢學森說了幾次話,用直線劃出來,細細讀一讀,品一品,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寫寫自己的想法。

2、學生自由讀,劃,味。

3、交流。(找到了幾次話?第一次是在哪在哪裏?出示第二自然段,生讀句子,教師劃語言:“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爲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爲人民多做點事。”

(1)學生齊讀。

(2)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祖國作準備,那麼他在美國做了怎樣的準備?請同學們好好地讀這一自然段,體會體會。

(3)交流(刻苦學習和研究)你從哪裏看出來?(他成爲了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兩個“最”字可以看出錢學森在美國時學習非常認真,成績也很優秀。)

這裏的“得意”是什麼意思?

(4)是啊,正是因爲錢學森刻苦學習,所以得到了卡門教授的高度評價,他曾讚賞說:“36歲的錢學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對發展高速空氣動力學和火箭推進技術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如此發憤努力,爲的是什麼?(再讀錢說的這一段話)

(5)那麼錢學森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這段話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讀上文,好好想想。(他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

(6)你能想象他的富裕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嗎?(交流引導:住洋房別墅,出門有汽車代步,衣食無憂,生活非常得舒適;有著名的導師指導,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這一切對他搞研究也極爲有利)

(7)可是,豐厚的生活待遇、一流的科研條件,這一切並沒能吸引住錢學森,他時刻想要回到祖國,他說——引讀錢學森的話。(教師趁機板書:抵擋物質誘惑)

(8)多麼樸實的一句話,但卻道出了錢學森的一片愛國情。下面還有哪裏也有錢學森的話?

5、出示錢學森說的第二段話。

“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是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1)學生齊讀。 這段話是錢學森對誰說的?(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

(2)他怎麼會對中國留學生說這番話的?(出示留學生的話:留學生中有人勸他:“祖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高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

(3)同學們,從留學生的話裏,你知道了什麼?(祖國貧窮和落後,各方面不能與美國相比;回去工作非常艱難)

(4)教師描述:是的,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多年戰火的洗禮,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一切都是百廢待興,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搞科研的環境、設備,與美國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別。然而錢學森卻說(再讀他的這段話)

(5)你從中懂得了什麼?

是的,他明知祖國貧窮,卻絲毫不嫌棄,毅然決然地想要回去改變祖國的面貌,這是一般的留學生做不到,也是他們不願意做的,可他做到了,多麼了不起啊!(再讀)(板書:不嫌祖國貧窮)

(6)練習:是啊,祖國雖然窮,但錢學森相信只要中華兒女一起努力,我們的祖國不僅會從 黑暗 走向 光明 ,也會從 走向 ……

6、學習第五、六小節。

(1)新中國的誕生使錢學森下定決心隨時準備回國去,但是他要回國並不容易。讓我們先來聽聽美國的一位高級將領是怎麼說的?(指名讀第五節。)

(2)從美國將領的話中,你能讀懂寫什麼?

引導對“抵得上五個師”的理解(教師介紹:一個師相當於1萬人或五千人)(他創造的社會價值也是巨大的,他爲國家作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他是一個傑出的人才,)

(3)這樣的傑出人才,怎麼能讓他走呢?當然應當想盡一切辦法留住他。同學們,如果你就是美國政府的代表,準備怎麼來留住錢學森?

交流。

(我們會用更優厚的待遇,更多的錢來留住他。)

·是啊,面對金錢的誘惑,普通人的確很難抵擋。

(我們會給錢學森提供更優越的工作條件,讓他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華。)

·對於一個渴求事業成功的人來說,能讓他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取得事業的成功,這也很具有誘惑力。

(4)美國政府也是這麼做的。他們甚至誣衊、監禁、迫害錢學森,爲的就是阻止他回國。然而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也要回到祖國(板書:衝破百般阻撓)

(5)引讀第六小節。

8、小結:錢學森回國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國外豐厚的物質生活誘惑不了他,國內貧窮的創業條件也沒有嚇退他,甚至美國那冰冷的監獄大門也沒能捆綁住他歸國的腳步。真是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哪!(板書: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

(三)想象拓展。

1、創設情境: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克里夫蘭號巨輪終於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在他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一霎那,他內心感慨萬千,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他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2、交流。(激動和決心)

(四)課後延伸。

1、當錢學森學有所成,他是多麼迫切地要回到祖國,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當他回國後,又爲建設祖國作出哪些卓越貢獻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2、課文只用一句話介紹了錢學森的貢獻,老師這有份資料,同學們可以讀一讀,對錢學森作出的貢獻會有更多的瞭解。

3、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的心情很不平靜,你肯定有很多話要對錢學森說,你想說寫什麼?

4其實,有許多海外遊子,都像錢學森一樣,身在海外,心繫祖國;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因爲他們心中永遠有一顆中國心!最後,讓我們伴隨着一曲《我的中國心》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板書:

抵擋物質誘惑

錢學森 不嫌祖國貧窮 殷殷赤子情

拳拳愛國心

衝破百般阻撓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摘錄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鼓勵,給“我”帶來的變化,感受人與人之間真情的美好。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小提琴曲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談話導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今天,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音樂。這是一段小提琴曲,希望你們能用心去感受它的美。(課前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月光》請學生欣賞。)

有這樣一位音樂家,對音樂有着執着的愛,對拉小提琴有着無法割捨的愛,在各種文藝晚會上,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衆拉小提琴,贏得陣陣掌聲。可是有誰知道這位音樂領域的驕子,小時候曾是一個音樂白癡。他爲什麼有這麼大的改變?是誰給了他動力和幫助呢?今天我們就懷着一顆虔誠的心走進那美麗的早晨,走進他那唯一的神祕聽衆。 板書課題:唯一的聽衆。

二、學習課文1和11自然段

1.讓學生分別讀課文的第一和第十一自然段,看看我在學琴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2.學生質疑(我爲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帶着心中的疑問去文中尋找答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全文,特別關注描寫老人的句子,找出來認真讀一讀,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寫上旁註,一會兒交流。(交流讀書收穫)

四、深入閱讀,品悟佳句。

感悟一:老人的語言

請同學們劃出老人鼓勵、關切的話語,細細讀讀,看看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一)(出示多媒體)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衆嗎,每天早晨?”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1.喜歡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把你剛纔所有的感悟通過讀表達出來。(師適時引導學生感悟句子,並指導朗讀。)

2.指導學生用 “鼓勵、關愛、欣賞”的語氣來讀讀老教授的話。

3.師生合作讀:教師讀引語。(配樂)

4.理解句子: 我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如果你們就是這位初學拉小提琴的人,在這時候聽到這樣鼓勵的話,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呀?(溫暖,有一種成就感,有信心)

因爲我拉的琴聲實在是太難聽了,所以這時候,我心中是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就像你們說的,是一種喜悅的感覺、興奮的感覺、溫暖的感覺、快樂的感覺,是不是呀?短短一句話包含了這麼豐富的內容,讀出來好嗎?

全體學生齊讀

5.孩子們,這樣的語言不單單給我帶來快樂的情感體驗,還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課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寫了。這個作用是通過什麼寫出來的?(變化)(出示文字段)指名讀

在老人這樣鼓勵的語言下,我有了怎樣的變化呢?(生交流後,用排比句再來說一說:我變得怎樣了?)

感悟二:老人的眼神

1.課件出示三組句子,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靜的神態背後,老人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繫上下文,發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

幻燈出示: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3、交流所寫的內容,簡單評議。

4、引讀:(課件出示三組句子)(配樂)

是啊,當我拉出像鋸牀腿一樣的聲音時,一位極瘦——

當我有了幾份信心,每天去練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當我漸漸奏出了真正的音樂,她還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靜給了我力量,還給了我——(勇氣,動力,奮鬥的目標)

5.小結:是呀,老人的鼓勵、關愛,都蘊含在她的眼神裏了。此刻的沉默,勝過千言萬語。讓我們把這些深刻的含義都朗讀出來。(請同學們挑選一句有感情地再讀讀吧!)

五、回顧板書,總結全文

孩子們,一個人的成功,既離不開別人的鼓勵、欣賞,也離不開自信、努力。只有在愛的土壤裏,只有在汗水的澆灌下,人生纔會開出美麗的花朵來,這是老師在讀文後的一些感悟。

請同學們拿起筆,也將你們的感悟寫成一句格言!(生寫格言)

師生交流評議。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迴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爲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後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爲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絃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師做範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註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後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麼?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沒讀懂。

(1)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2)“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麼理解?體會表示讚歎的作用。

(3)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4)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讚美和子期的讚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4)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爲知音。

(5)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爲什麼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爲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鍾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爲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鍾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後,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想象伯牙此時的心情再讀全文,引導學生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子期死了,只剩下伯牙和他無盡的孤獨和哀傷,他滿腹的哀怨無人傾訴,只有這則動人的故事還在千古流傳。我們能試着背誦這篇文章麼?

3、學習了這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好麼?面對伯牙的絕望,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呢,讓我們閉目聆聽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品讀林肯對參議員們說的三段話,瞭解其含義。

2、感受林肯高尚的人格,感悟林肯能成爲美國曆最有爲總統之原因。

教學重、難點:

體會林肯說的三段話,瞭解其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覆導入

上一堂課,我們初步認識了一個偉人,他就是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林肯是——(齊讀課題:鞋匠的兒子),而且他說他永遠是——鞋匠的兒子。(課件:頭像)

過渡:這位有着貧民血統、出身卑微的總統,在剛當選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板書後提問:尷尬是什麼意思?那些議院們爲什麼感到尷尬呢?(指名說出尷尬原因:那些出身於名門望族的人,自認爲高貴,有強烈的優越感。他們從未想過要面對的總統是一個修鞋匠的兒子。當時的美國,等級觀念特別嚴重,參議員無法接受這個修鞋匠的兒子成爲他們的總統。)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於是,林肯首次在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想要羞辱他?(板:羞辱)

1、這位參議員是怎樣羞辱林肯的?誰來讀一讀?

(1)、指導讀參議員的話。

(教師評價:你的朗讀,分明使我感受到了一種傲慢和無禮的態度。語調拖長、聲音高而慢條斯理,聽上去給人的感覺就是傲慢無禮,你用你的表達使我感受到這位參議員的無禮態度。)

(2)、你們覺得這句話,除有一種傲慢語氣,還有怎樣的語氣?(嘲諷、譏笑、蔑視……)

(3)、這位參議員這麼做的目的是爲了——(羞辱林肯),他何止是在羞辱林肯一個人?(引導體會:他還在羞辱林肯的父親。)

(4)、這時其餘的參議員態度如何?——引讀: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爲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但能羞辱他而開懷不已。在你聽來,這笑聲讓人感覺如何?(刺耳)你想對林肯說什麼?(回擊、以牙還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駁他個啞口無言;毫不留情。)

過渡:林肯是如何表現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認真讀一讀,思考一下: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樣的人格魅力?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簡單的批註。比一比在最短的時間內誰完成得。(師述:不動筆墨不讀書;把自己思維的火花及時記錄下來,養成習慣,受益無窮。)

2、品讀第一段話。

(課件出示:我非常……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1)指讀。

(2)(課件):比較兩組句子,有什麼不同?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3)重點交流三個“永遠”所包含的情感。(寬容對方的無禮;爲自己是個鞋匠的兒子而自豪;永遠懷念父親,尊敬父親。)

(4)激情:你們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試試!(齊讀)

(5)師述:通過剛纔大家的講述,老師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一位寬容、謙遜的總統。(板書:寬容、謙遜)我想和大家一起品讀這段文字,記住這段文字。

(6)啓發想像:當林肯說完這番話後,參議院一片靜默,當然也包括那位態度傲慢無禮的參議員,此時的他們在想些什麼?

(懊悔:自己羞辱林肯,林肯卻寬容待人;不問青紅皁白去羞辱人,太不尊重人了。)

3、品讀第二段話。

過渡: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林肯這樣說——(課件出示:“就我所知……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女生齊讀。

(1)、你們從這段話中聽出了什麼?(悟言外之意)

(貴爲名門望族,但同樣要穿出自一位鞋匠之手的鞋子,平民百姓要穿,達官貴人也不例外;因爲父親已過世,如鞋不合腳,自己樂意效勞,即使貴爲總統,仍願爲他人服務;勤勞,是林肯跟父親相處時得到的財富。)——藝術,這是一種怎樣的藝術?(更應該理解爲勤勞儉樸、自食其力的做人準則。有人人平等的思想。)

(2)、有感情朗讀這段話。

教師評價:如果說,林肯的第一段話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寬容和謙遜的話,那麼這段回擊則讓我們感受到態度的不卑不亢。不以自己是個總統而妄自尊大,也不因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妄自菲薄。

4、品讀第三段話。

過渡:對所有的參議員,林肯說...

(課件出示)

(1)齊讀。

(2)看了這番話,你又是怎樣想的?(謙遜、詮釋了偉大的定義)

(3)林肯爲什麼說父親偉大呢?能聯繫前後文說說原因嗎?

引導:做鞋的藝術,僅僅是指做鞋子嗎?做爲一名鞋匠,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無論是高貴的參議員,還是卑微的貧民,父親都能盡心盡力地爲每一個人做出合腳的鞋子,這不僅是他擁有做鞋的藝術,更指的是他還懂得——做人的藝術呀。

正是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做人的藝術,所以林肯對那位傲慢的參議員說(引讀第二段)

正是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做人的藝術,所以林肯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引讀第三段)

同學們,父親在林肯心目中是偉大的,但是林肯僅僅是在讚歎父親的偉大嗎,他還想借讚歎父親的偉大,告訴參議員們什麼呢?(課件出示:偉大與出身無關,即使是鞋匠的兒子也可以成爲偉大的總統。)

【齊讀後板書完:偉大的總統】

當那位傲慢的參議員羞辱他時,他是那麼鎮定;當所有的參議員大聲嘲笑他時,他是那麼從容,而此刻他爲何流淚了?(對父親的深切的懷念和真情的流露)

正是這份真情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使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讚歎的掌聲。

“……”省略了什麼?(掌聲經久不息,參議員激動不已)

師: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那些議員們,現在,聽完林肯溫和的演講,你們心裏會有什麼感受呢?我想現場採訪一下(現場請幾位同學到臺前接受採訪)

①你們還選林肯當總統嗎?

②你們還在意他是鞋匠的兒子嗎?

③你們認爲這樣的人能把美國領導好嗎?

三、學第三段。

1、同學們,一位平凡而偉大的鞋匠,給予了自己的兒子真誠坦蕩的胸懷,教給了兒子做人的藝術,所以一直以來林肯都是....

於是,這樣一位鞋匠的兒子——(引讀最後一段)

2、分句引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逐句出示)

3、最終,這位鞋匠的兒子,憑藉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成就,向世人證明了:偉大與出身地位無關,即使是鞋匠的兒子,同樣也可以成爲——偉大的總統。

【點擊課件】也讓世人永遠地記住了他的名字——林肯

讓我們滿懷敬意地齊讀課題...

四、總結

1、同學們,美國總統林肯的小故事,它帶給你什麼啓示呢?用一兩句簡潔的話,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後展示。

2、《鞋匠的兒子》一文是根據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改編的,看看原文的結尾。

(出示):批評、訕笑、誹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階梯。那些沒有被嘲笑與批評的黑暗所包圍過的人,就永遠無法在心裏點起一盞長明之燈。(齊讀)

3、小結:通過本單元“走進名人風采”的主題單元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不少名人,有世紀老人巴金爺爺,有導彈之父錢學森,有鞋匠的兒子,讓我們記住這個光輝的名字——林肯。

五、作業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林肯的小故事。(見《補充習題》和《課外補充閱讀》

3、回顧本單元名人風采,開展主題活動:課後採訪身邊的名人,然後寫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塑料、餅乾、節奏、樂譜、吉祥、企盼、急速、抑揚頓挫、相依相隨”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拓展與延伸】蒐集一些關於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進行閱讀,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重、難點突破】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瞭解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板書:老人與海鷗

二、初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麼內容,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學提示:先對課文內容與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爲下面的重點突破打下基礎。通過學生朗讀與合作學習來完成。作者的思想感情完全滲透於字裏行間,所以,對於思想感情的感悟也需要從內容中來仔細體會。

教學參考:

課文內容: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爲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作者情感: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學習課文

教學提示: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1、學習第一部分內容:

老人是如何喂海鷗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概括交流,讀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與大家交流自己的收穫。

教學提示與參考:學習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愛海鷗的句子,細細地品讀,深入地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老人喂海鷗的動作是那麼嫺熟,海鷗與老人之間又是那麼默契,老人一聲呼喚,海鷗“應聲而來”,在老人邊走邊放的節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給海鷗取了名字,“親暱”地叫着它們的名字,邊餵食邊聊天;“太陽偏西”,海鷗即將飛離,老人眼裏滿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來”……老人視海鷗爲兒女,對海鷗一片深情。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重點語句提示:

①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這是一個十分簡樸的老人,可就是這樣一個勤儉的老人,卻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資給海鷗買食物,天天步行二十餘里去喂海鷗。是什麼給了老人這麼大的動力?無疑,是老人對海鷗那種無私的愛。這裏用不多的文字,向讀者呈現了一個愛海鷗的老人形象。

②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這是老人喂海鷗的一個細節描寫。老人的動作是那麼的嫺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那麼和諧!“掃”字把鷗羣吃食的樣子描繪得生動鮮活。海鷗有節奏地翻飛着雪白的翅膀,那場面,像一幅靈動的畫,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③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多麼樸實的名字!然而透過這一個個樸實的名字,我們看到的是老人對海鷗的親暱,對海鷗的愛。老人親暱而自然地呼喚着一隻只海鷗,就像在呼喚着自己的兒女。也許老人並不會唱歌,可一聲聲對海鷗的呼喚,不就是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嗎?

2、學習第二部分內容:

自由朗讀思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爲什麼會這樣?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麼?

教學提示與參考: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鷗與老人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要從海鷗見了老人遺像時的動作來體會。

注:一定要讓學生帶着感情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深刻體會文章與蘊含的美好情感。

重點語句提示:

重點語句理解:

④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是誰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鷗一開始“突然飛來”時,也許以爲是老人又來給它們餵食了,許多天沒來的老人終於又來了,於是它們沒等老人呼喚它們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飛來”。然而它們很快就發現不對,於是它們圍着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一定是發現十多年來天天與它們朝夕相處的老人今天與往常不一樣了。它們用聲聲鳴叫呼喚老人。

⑤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海鷗也像人一樣,它們有着人一樣的情感。急速翻飛後,海鷗們“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是那麼地嚴肅和安靜,也許它們知道老人再也不會來了,於是它們默默地“肅立”,好像在爲老人守靈。這樣的場面,相信無論誰都會爲之動容。

⑥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當老人的遺像被我們收起時,海鷗們的舉動又是那麼地讓人吃驚,所有的海鷗都大聲鳴叫着朝遺像撲過來,飛動的翅膀形成了一個白色的漩渦,使我們幾乎無法脫身。海鷗們是那麼捨不得離開老人,它們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

小結:作者是通過老人與海鷗的`動作及老人的語言、神態來把他們之間的感情寫得生動、具體的。

四、學習感悟交流。

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想呢?

教學提示:有了前面的體會與感悟,學生的感悟應該是水到渠成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執教感言:

我在備這一課時,曾不只一次地落淚——因爲,我被這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感動了。我爲自己曾經因爲小狗的不聽話而大發脾氣,對它進行懲罰感到很後悔……

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

但是,如果人們故意地傷害它們,它們就會對我們人類失望,甚至產生敵意。比如,大象是從來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可是由於人類對他們的捕殺與傷害,使得他們對人類產生了深深的敵意,一些地方的大象一見到人就會發起主動攻擊……

五、作業

自讀補充材料《軍犬黑子》,看看你會對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什麼新的感悟。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圖片版):

標點小練習:

1、先把有關省略號的用法全部列舉出來。

2、找出文中帶有省略號的句子分析其具體的用法。

3、用法提示:

課文共六處用了省略號,作用也有所不同,閱讀時應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仔細體會。第4自然段的省略號表示列舉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兩處使用了省略號,表示話未說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則表示語意未盡;最後一處省略號用在17與18自然段之間,單列一段,也表達了未盡的語意。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8

(一)談話導讀

在五彩繽紛的世界文學的歷史長廊中,有很多享有崇高榮譽的作家與作品。今天,我們要認識又一位這樣的作家(出示海明威頭像照片),閱讀他的一部受人推崇的作品(先展示《老人與海》的全文讀本,後板書課題)。

(二)自由初讀

可先朗讀,做到字音準確、句子通順;再默讀,標出全文段序,想想主要講了些什麼內容,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麼?

(三)深入細讀

1.靜下心來,邊讀課文,邊想問題:老漁夫是怎樣與大馬林魚和鯊魚進行搏鬥的?

2.交流認識,朗讀課文。

先談與大馬林魚搏鬥,注意引讀第4—9自然段有關語句,並結合觀看插圖一,體會課後第3題的`第一個句子。

再談與鯊魚搏鬥,注意引讀第10自然段有關語句,並結合觀看插圖二,體會課後第3題的第二個句子。

(四)鞏固練讀

1.想想老漁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以“讀《老人與海》有感”爲副標題寫一篇讀後感,要自擬一個正標題。

2.先背誦你認爲本文中寫得十分精彩的語句或片段,再朗誦你對此作出的賞析評語。

3.參加討論,各抒己見:你認爲老漁夫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說明理由。

4.用《不以成敗論英雄》爲題目,或以“一個老人的故事一曲英雄的讚歌”爲內容辦一期小報。

5.抄一抄,記一記,想一想。

“真正優秀的作品,不管你讀多少遍,仍然不知道它是怎麼寫成的。一切偉大的作品必有神祕之處,而這種神祕之處是分析不出來的。”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9

【課時目標】

1、體悟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感情,瞭解中華民族“思鄉”的文化傳統。

2、學習本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月是故鄉明,在深沉美麗的歌聲背後,是看不斷的回鄉路,割不斷的思鄉情,這首詩人們對故鄉的刻骨思念。彭邦禎是將濃濃的思鄉情寄託在一輪明月之上,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卻用手中的筆將這沉甸甸的思鄉情寄託在看似普普通通、不佔分量的棗核之上。書寫課題《棗核》,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傾聽她對家鄉的思念。

2.作者鏈接

蕭乾(1910.1.27--1999.2.11),蒙古族,作家,文學翻譯家。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42--1944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專攻“英國心理派小說”。曾任職於《大公報》。復旦大學教授。採訪過歐洲戰場、聯合國成立大會、波茨坦會議、紐倫堡戰犯審判。1986年獲挪威王國政府授予的國家勳章。出版有著譯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長篇小說《夢之谷》,報告文學集《人生採訪》,譯著《好兵帥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等。

3.積累本課的字詞

棗核( )蹊蹺( )嫣( )紅分( )量泛( )舟

聖dàn( )鑲qiàn( )感kǎi( )籬ba( )國jí( )

蹊蹺:風燭殘年:

故弄玄虛:嫣紅:

【合作·探究·展示】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是一篇散文,本文的線索是XX,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話是XX

(2)畫出與“棗核”相關的句子,分析本文的結構,列出本文的結構圖。

(3)文中的美籍華人是用哪些方式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2、瀏覽全文,探究構思

(1)本文篇幅不長,卻尺水興波,文中設置了那些懸念?j結合具體例子體會一下設置懸念的表達效果。

(2)用簡介的語言概括5——10段內容,說說該文段在文中什麼作用?

(3)本文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爲題?

3、本節課我的`收穫

語文六年級上冊棗核預習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品味語言,學習本文運用簡介質樸飽含深情的語言表現文章的主題。

【合作·探究·展示】

1、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本文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全文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妙在何處。

(2)體味下列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我問起棗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

朋友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說,買這座大房子時,孩子們還上着學,如今都成家立業了。

“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2、探究總結本文表現主題的方法。

3、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有人說,“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你對這樣的說法是怎樣看的?

4、小結本文

談談我的收穫:

【反饋檢測】

閱讀課文第7、8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題。

(1)“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句中的“味道”的含義是

A.飯菜的滋味B.興趣C.意思D.特色

(2)老友家後花園中反映“家鄉味道”的植物是:XX。

(3)老友把自己的“花園”裝點成家鄉風格的目的是:XX。

(4)“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一句中朋友心上“缺”的是

A.家鄉的溫暖B.沒有家鄉的棗吃

C.難以見到家鄉的親人D.報效祖國,爲民族盡力的機會

(5)選文中加橫線一句中連用四個“想”字,具體體現

A.家鄉可想的地方很多B.這些地方使她不能忘懷C.主人公思鄉之“苦”

D.再現故鄉形象並藉以慰藉主人公的思鄉情

(6)作者與“同窗”第二次談話時,用了“感慨良深”一語加以修飾,怎樣體會這一修飾語的作用?選出正確的一項

A.思緒萬千,難於啓齒B.發自肺腑,傾吐真情

C.欲言又止,羞於談吐D.感情激動,語無倫次

(7)寫“同窗”“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體交代。爲什麼寫“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只是一語帶過了呢?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A.讀者可以想像,無須贅述。 B.設備太多,難於列舉。

C.別墅花園都有了,自不必說。 D.無關緊要,說了也沒有用。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獄中聯歡》節選自《紅巖》第16章。聯歡指1949年新年聯歡。當時反動派兵敗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戰”把戲。在這樣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務也在表面上對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點放鬆的姿態。我們的革命前輩就利用這個機會舉行別開生面的新年聯歡會,對於中的革命力量進行了一次檢閱。

教學要求:

通過閱讀理解內容,領會革命前輩在獄中聯歡中表現出來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巧妙的鬥爭藝術,從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敘述順序。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自己喜愛的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興趣的對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敘述順序,體會課文中對聯的含義。積累自己喜愛的詞語,背誦自己感興趣的對聯。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敘述順序,體會課文中對聯的.含義。

教學構想:

課前可鼓勵學生讀長篇小說《紅巖》,也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由教師和學生講述或朗讀跟課文關係密切的章節。本課是略讀課文,課文又較長,教學時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在感情朗讀中要求學生體會對聯的含義,以及表演節目中的雙關語。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錄像帶、投影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簡介背景。首都北京將舉行開國大典,山城重慶仍然被反動派盤踞。在那裏的中美技術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館),仍關押和許多革命者。他們隨時都可能被敵人殺害,後來敵人的確對他們下毒手。從全國的形勢看,反動派已徹底失敗。他們不得不玩弄“停戰”的把戲,伺機進行反撲。渣滓洞的特務對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點放鬆的姿態。革命前輩便利用這一機會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新年聯歡,以巧妙的方式同敵人進行鬥爭。

2、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同學們都回家預習課文了吧,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下生字學習的情況。

(1)出示生字生詞卡片。

(2)學生自由朗讀後,同位檢查朗讀情況。

(3)指名朗讀,教師注意正音。

xing hui xie liao jiang

猩 詼 諧 鐐 蔣

2、請同學開火車朗讀課文,出示投影:

( )——( )——( )——( )

思考:你能根據課文的敘述順序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嗎?

3、指名完成填空內容。

三、自讀“交換禮品”部分,指出都交換了哪些禮品?想象這些禮品都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說明什麼?然後交流。

1、禮品有:賀年片——小塊草紙,紅藥水當顏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刻成的。

錦旗——綵線是從襪子上拆下來的。

2、他們連起碼的材料也沒有,趕製這樣的禮品,說明了什麼?(既表達了同志間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3、請帶着這樣的感情來朗讀課文。

四、學習“貼對聯”部分。

1、分小組朗讀課文。

2、在進行討論後,在每一副對聯旁註上或在書上畫出含着的意思。

3、討論交流:

(1)“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勢發展迅速。橫額“扭轉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轉乾坤”含有推翻反動統治之意。

(2)“歌樂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參禪”意思是在敵人的監牢中堅持學習領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真理。“歌樂山”指渣滓洞的地點。橫額“極樂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樂觀心境。

(3)“看洞中依然舊景,望窗外已是新春”“舊景”指反動派的統治。“新春”指革命即將在全國勝利的前景。同 “苦盡甘來”一起,表達了革命者堅信革命即將勝利的信念和對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借用古人詩句,既表達了對反動派的蔑視(阻止革命勝利是徒勞的),又表達了對勝利(紅杏出牆)的企盼。橫額“大地回春”,生動地概括了當時的革命形勢。

(5)“兩個天窗——出氣,一扇風門——伸頭” “兩個天窗”“一扇風門”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鐵窗生活。橫額“樂在其中”,表達了革命者視苦爲樂的革命情懷,也是對反動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接露。

4、教師小結:總之,獄中的革命者運用對聯這一形式,抒發了革命情懷,同敵人進行了既巧妙又堅決的鬥爭。

五、學習“表演節目”部分。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監獄裏的革命前輩都表演了哪些節目?他們在敵人的魔掌裏爲什麼這麼快樂?

2、出示投影(本段重點句),討論、交流句義。

(1)是針對幾個戴着腳鐐的革命者扭秧歌發出的感慨與讚歎。“高歌曼舞”放聲歌唱,盡情舞蹈。這種高歌曼舞是對反動勢力的蔑視,是對革命勝利的企盼。這個句子表達了作者對革命者鮮明立場、頑強鬥志、樂觀精神的讚頌。

(2)是對獄中聯歡的集中概括,也是對革命前輩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的集中概括。這兩句話表面十分風趣,實質上表達了革命者蔑視敵人,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感情朗讀,讀出感情。

六、感情朗讀整篇課文,選擇你認爲意義深刻的對聯或句子背下來。

1、指名朗讀,全班評議。

2、各自練讀。

3、再指名讀。

作業設計:

1、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

2、抄寫課文中的對聯。

3、感情朗讀課文,並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

板書設計:

5*、獄中聯歡

唱歌 交換禮品 貼對聯 表演節目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讀懂課文大意,感悟課文中所講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瞭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誦讀、背誦,增強文言語感。

2、在朗讀中,對照譯文,理解詞義、句意、文意。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義,感悟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朗讀

1、教師將課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學生邊聽教師範讀課文,邊領會如何停頓與斷句。

2、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指導讀準“蜀、僧、恃、鉢”字音)、齊讀。重點是斷好句,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朗讀停頓是: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鉢/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猜讀

1、投影出示註釋

語:告訴。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之,去。

子:古時對對方的尊稱。

何恃:恃何,憑藉什麼。

買舟:租船。買,這裏是租、僱的意思。

猶:尚且。

越:至、到

去:距離。

至:到。

2、對照註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意,先默讀思考,自己說一說,再分小組互相說一說,最後在全班說。

(老師及時讚揚善於理解的同學,鼓勵大膽試說意思。)

3、小結方法:把註釋的字詞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讀懂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對讀

1、翻開書,自由朗讀課文與譯文。

2、兩人一組,一人讀文言文,一人讀譯文,逐句對應讀,讀錯一句譯文就讓對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對讀。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4、用古文說故事

a、用古文講故事有什麼要求?

b、學生準備

c、學生試講第一句,教師強調有沒有講的味道?

d、教師邊說現代故事,引導學生講對應的古文故事

e、指名學生用古文講故事

5、小結方法:在藉助註釋讀懂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通過譯文可以使我們理解得更準確一些。譯文不是直接翻譯文言文,它適當增加了詞語和句子,顯得更通順、更連貫,整體意思更清楚、更通俗易懂。我們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時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四、悟讀

1、先分角色朗讀,請同桌二人分別來扮演富者和貧者。要求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再分別問貧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強化朗讀三句對話。以此爲切入點研讀課文。

2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聯繫課文,聯繫自己學習與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鼓勵獨特的見解。對學生的交流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說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志向堅定,刻苦勤奮,即使客觀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即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但意志不堅定,終究實現不了目標、理想;面對嘲笑,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在困難面前,要有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和奮鬥精神等等。

4、本文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是採用了什麼手法?(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講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難忘。富者“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僅憑“一瓶一鉢”,跋涉“不知幾千裏”,終於到達目的地。鮮明的對比,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5、小結延伸:

(1)本文是節選,課後查閱資料,瞭解原文《爲學一首示子侄》的內容,是寫給子侄們看的。

(2)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對原文的理解。目的是教育子侄們樹立志向,刻苦學習,學有所成。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很、有、名、本、領、以、爲、然、識、結、永”11個生字的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認識筆畫“橫折提”,並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識、本”。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能讀出“不以爲然、不耐煩”等語氣。

3、在閱讀中瞭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

4、通過學習課文後,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並能用比較規範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瞭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

2、通過學習課文後,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並能用比較規範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上昆蟲的名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爲生。雄蟬能鳴叫,因爲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

3、蟬也叫知了,因爲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蟬鳴聲)這樣的叫聲真難聽,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4、出示:許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1)指名讀,把句子讀正確。

(2)學習生字:有名 本領 正音。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來教蟬本領呢?蟬的表現怎樣?

2、交流、板書:黃鶯 畫眉 雲雀(可簡單介紹)

3、開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黃鶯、畫眉和雲雀想教蟬本領,可是蟬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蟬的叫聲很難聽,有名的`歌唱家們到底要教蟬什麼本領呢?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2節,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黃鶯想教蟬發音,畫眉想教蟬識譜,雲雀想教蟬唱歌。

(2)黃鶯、畫眉和雲雀分別想教蟬發音、識譜和唱歌。

3、板書 黃鶯 畫眉 雲雀

發音 識譜 唱歌

老師給你們一個填空,請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說?

出示: 、 和 分別想教蟬 、 和 。

學生思考,準備

4、蟬學會這些本領了嗎?讀讀課文第三節

果然,蟬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而且,它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這裏有個生字:永。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嗎?

書空

5、蟬怎麼就沒學到本領,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呢?我請一個小朋友讀讀第2節,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補充板書: 不以爲然 搖頭 很不耐煩

6、學習:不以爲然 生字:以、爲、然

7、指導朗讀:

(1)聽蟬與黃鶯、畫眉和雲雀三次對話的錄音,感受蟬的語氣。

(2)出示黃鶯和蟬的對話:

黃鶯飛來了:“我教你發音吧!”

蟬不以爲然地說:“知了,知了!”

A. 指名同桌讀,把句子讀正確。

B. 自由讀,想想蟬是怎樣說話的?

C. 體驗朗讀。

(3)同桌合作,讀蟬和畫眉、雲雀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4)分角色練讀、比賽讀。

蟬對教它本領的黃鶯、畫眉和雲雀感到不以爲然、不耐煩,結果怎樣?

8、指名讀,齊讀課文第三節。

9、說話練習:

那麼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可到現在爲止,蟬還是隻會“知了,知了”地叫。學了課文,你想對蟬說些什麼?(要求句子規範、連貫,意思明確。)

四、複習鞏固

1、雙軌火車:讀字組詞。

2、歡樂蹦蹦跳:積累詞語。

3、讀句子:

蟬很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對我說:“彆着急,你能行!”

(1)指名讀,男女生讀,全班讀。

(2)你能試着也用“很不耐煩”和“耐心”說一兩句話嗎?

4、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1、認識“言字旁”,觀察筆畫“橫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瞭解“本”的筆順,適時滲透筆順規則。

3、學生當堂描寫:識、本。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到、很、名、想、本、領、識、永”的字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嘗試讀出“不以爲然、不耐煩”等語氣。

3、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名、本、領、識”。

4、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需要有耐心,否則什麼也學不會。

重點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的字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領”。

2、在閱讀中知道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朗讀課文時,嘗試讀出“不以爲然、不耐煩”等語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問:“你們認識它嗎?”

2、師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爲生。雄蟬能鳴叫,因爲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蟬也叫知了,(多音字“了”注音、拼讀)。因爲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這樣的叫聲很單調,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3、齊讀課題。(蟬:注意讀準翹舌音。)

二、初讀課文

師:蟬的叫聲很單調,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1、 朗讀出示的句子,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出示句子)——蟬的叫聲很單調,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給它一些本領。

(1)同桌互讀句子。

(2)學習生字:到、很、名、想、本、領

正音:“很”注意讀準前鼻音;“名、領”是後鼻音;“本”前鼻音。

字形:“到”至的橫改成提。

“很”,右半部分沒有點,不是“良”。

“名”找朋友。(名人、名氣、名字)

“想”複習心字底。(忘)

媒體演示: “本”木加一橫“本本本”。

“領”合起來的方法:令+頁“領領領”。

初步理解“有名”“本領”的意思。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4)齊讀第一小節(媒體出示第一節)

第一小節中都是長句,而且很難讀,要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

蟬一天到晚/趴在樹枝上叫,它的叫聲/很單調。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給它/一些本領。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停頓符號。

2、引導學生設疑。

師:在沒讀課文前,你有些什麼問題想知道的?

交流的基礎上梳理板書:

課文中寫了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蟬是怎麼學的?

結果,蟬學會了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理解重點句。

2.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教學重點】

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

裏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2.出示圖片:列夫·托爾斯泰

問:這個名字熟悉嗎?誰來介紹有關他的一些情況?

3.我還知道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了哪些人物?請你按照主次依次說一說?(桑娜、漁夫、西蒙)課文圍繞這三個人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三、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1.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出窮人的“窮”。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點。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窮人的“窮”。

學生或談看法,或朗讀,充分體會窮人的“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梳理,把握下面幾個要點:

(1)從“屋內裝飾”看出“窮”。

相關句子:

a.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多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3、理解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非格雷特總統爲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菲格雷特總統爲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和意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知道了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們不去注意環保,不注意保護地球,總有一天我們會遭到地球母親的報復,而自食其果。請欣賞下面的圖片,談談你觀看後的感受。

2、學生交流對圖片的感受。

3、不僅如此,就連世界上的最大的大瀑布——賽特凱達斯大瀑布也遭到厄運,1986年9月,當時的巴西總統非格雷特穿着黑色禮服親自爲賽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了一個特殊的葬禮,請翻開課文:《大瀑布的葬禮》。

4、齊讀課題:大瀑布的葬禮。

二、閱讀課文,感受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今昔對比。

1、一讀課文(大聲朗讀),畫出不懂的字詞和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解決,後集體交流彙報。

2、二讀課文(默讀課文),請動筆畫一畫描寫昔日的賽特凱達斯大瀑布和現在的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句子,多讀幾遍,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再交流討論。師相機引導朗讀,完成板書。

① 這條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有一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多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據說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響還清晰可聞。

② 幾年過去,賽特凱達斯大瀑布逐漸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見不到昔日雄奇的氣勢。它在羣山之中無奈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三讀課文(瀏覽課文),先思考一下,昔日的.遊人和現在的遊人又有什麼變化呢?生相互交流討論,師相機完成板書。

① 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紛至沓來,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置身於細細的水霧之中,感受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氣。遊客們常常陶醉不已,流連忘返。

② 遊人們常常乘興而來,失望而去。

4、同學們,遊人們爲什麼會有如此變化呢?對,是因爲賽特凱達斯大瀑布變了,之前它是多麼雄偉壯觀,後來,它又是多麼的無奈,那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段落。

5、齊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20世紀80年代初,爲了發電,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站——伊泰普水電站。水電站高高的攔河大壩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水源大減。而且,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再加上沿河兩岸的森林被濫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減少。

6、總結出原因:攔河大壩截住大量的河水、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濫砍濫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

三、昇華認識,明確葬禮的意義所在。

1、同學們,這真是一個悲劇啊!此時的人們也該醒悟了,所以,消息傳開,世人震驚。但是亡羊補牢,爲時不晚,此時的人們又該怎麼做呢?對,爲大瀑布舉行一次特殊的葬禮吧!讓我們一起全體起立爲大瀑布默哀吧!請大家全體起立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2、同學們,此時你對非格雷特總統主持葬禮有何想法呢?請用“之所以……是因爲……”的句式來說一說。

四、回顧總結,體會本課與衆不同的寫作方法。

1、在敘述的方式上,採用了倒敘的方法。

2、開頭結尾上,注意了前後照應,中間部分也注意使用了過渡句。

3、在介紹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時將大瀑布進行了今昔對比。

五、作業

1、非格雷特總統用飽含深情的語調,主持了這次特殊的葬禮,他會說些什麼呢?請想象着說一說。

2、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

六、板書設計

14大瀑布的葬禮

今 昔

形容枯槁 滔滔不絕

生命垂危 一瀉千里

保護生態、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