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

一課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粘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3、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2、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誰說說什麼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樹枝的化石,淡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色的,可以作裝飾品。)

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塊什麼樣的琥珀?

二、檢查預習

1、讀一讀本課生字,組詞,說說易錯的字

琥珀蠅脂撣拭辣滲澎湃黏測

注意:“脂”“滲”“湃”的讀音;“拭”“黏”的書寫。

2、交流預習時弄懂的詞語

三、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部分,作上記號,再給文章分段,並批註每段的主要內容

1、指名讀每部分,說說每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敘述了琥珀的發現。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後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2、默讀課文,思考畫批: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3、小組討論,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結

記住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下節課繼續討論,並回憶對比一下這篇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還記得《黃河象》這篇文章講述了什麼內容,按什麼順序講的?我們是怎麼學習的?

出示板書:

黃河象

按一定順序寫:看──想──發現

(骨架)(來歷)(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學法:先理清文章順序,然後細讀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過程和依據,最後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二、那麼《琥珀》這課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琥珀》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2、接着我們上節課的話題討論: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⑴學生交流畫批的結果,教師幫着梳理點撥

松脂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面;積成松脂球;松脂球變成化石。(有語氣地讀一讀相關的句段)

⑵出示學生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松脂球”纔可能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頭?

學生歸納出:炎熱的夏天;在松林裏;非常巧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⑶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時間長,上萬年;陸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樹慢慢腐爛;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請你有語氣地讀一讀“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邊讀邊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評讀)然後誰來複述這個過程?

⑸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指名讀最後一段,注意各句之間的關係。

三、總結對比

《黃河象》和《琥珀》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何異同?(內容相似,但敘述順序有所不同)

順序:

《黃河象》看──想──發現

(骨架)(來歷)(化石)

《琥珀》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

《黃河象》200萬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琥珀》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語氣地讀一讀你喜歡的段落並評讀

板書設計

琥珀

順序: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2

一、教材說明:

六年級第十一冊 P1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爲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通過多讀、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四、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五、教學理念: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在現行的教材中安排文言文的教學任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要求。這些文言文雖然只是浩瀚文學海洋中的點滴,但卻是小學生認識、吸收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引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以讀爲本,讓學生讀、悟,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讀出語感。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感受古文形式美。

1、欣賞“伯牙鼓琴圖”,揭示課題。

2、課件出示豎排全文,感受古文形式美。

二、初讀課文,感受古文音樂美。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指導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重點指導難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教師範讀,學生再次練讀,指名讀。

三、解文悟情,感受古文意境美。

(一)理解大意。

1、解題,相機總結學習方法:聯繫資料、藉助註釋以及要靈活變通地理解古文。

2、文中有哪些文言詞是你在以往的古詩文學習中已經理解了的?

3、還不懂的地方怎麼辦?

(1)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推薦合同範本:

(2)自瀆課文,試着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3)全班彙報交流,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

在理解“哉”字時,引導學生用上“哉”字表述太高興了(樂哉、喜哉、快哉)和太悲痛了(悲哉、哀哉、痛哉),爲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二)感悟深情。

1、得遇知音之喜。

從哪兒可以讀出他們是知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的想法、心聲,你的朋友都能懂得,這是古今多少人嚮往的美好境界啊!這樣的朋友就叫做——知音。讓我們走近這對千古知音:焚一爐香,伯牙席地坐於瑤琴之前,子期凝望着遠方,思潮起伏。同學們,現在你就是那善聽的子期,讓我們用心來聆聽這動聽的琴聲吧! (播放音樂)

伯牙的琴聲幽然響起,他的思緒隨琴聲飛向了那峨峨的高山之顛,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伯牙的手指熟練地撥弄着琴絃,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流淌而出,子期,此時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美哉、妙哉、壯哉……巍巍兮、浩浩兮、滔滔兮……)

伯牙得遇子期這位知音,他內心會發出怎樣的感慨?(板書:知音得遇,喜哉)

2、痛失知音之悲。

現實常常是那樣殘酷,子期先伯牙而去了。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再也沒有人會說——志在流水時,也再沒有人會說——(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子期已歸,伯牙來到墓前,以琴聲悼念子期。秋風瑟瑟,萬木蕭蕭,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傷。明代小說家馮夢龍這樣寫道:

(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撫琴:彈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聞[聞:聽]琴韻鏗鏘[鏗鏘: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此情此景,伯牙心裏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呀?

萬般的滋味化作一句話——(板書:子期已歸,悲哉!)

(播放廣播劇剪輯)反覆感情引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激發學生情感。

四、回味誦讀。

隨着那一聲“破琴絕弦”的砰然巨響,伯牙的琴聲消逝了,只有這段友誼的絕唱千古流傳,讓我們把這動人的故事永遠銘記在心。

五、教學反思:

1.以讀爲本,在逐層深入的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古文的形式美、音韻美、意境美。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帶領學生投入到了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古文獨有的韻味,領略到了古文那博大深厚的內涵。

2.以文言教文言,課堂處處飄溢着濃厚的古文化氣息。老師的導語、評價語充滿古韻與詩情畫意,這樣的語言不知不覺地感染着學生,學生的語言也富有詩意起來。

3.合理運用課外資源。無論是音樂、繪畫、廣播劇,還是拓展閱讀的課外文本,都極爲有效地縮短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完全忘我的境界,從而更加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感悟其中深情。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慨。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設計理念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 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的《長歌行》嗎?引背全詩。

學了這首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珍惜時間,及早努力)

2、是啊,時間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表達他對時間的感嘆的,願意嗎?

3、通過預習,你能說說朱自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嗎?

出示朱自清的一段話:我深感時日匆匆底可惜,自覺以前的錯處與失敗,全在只知遠處、大處,卻忽略了近處、小處,時時只是做預備的工夫,時時都不曾作正經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他已經意識到了以前的時間匆匆溜走而無所作爲,他決意今後要從小處、近處着手,要切切實實做些事,他認爲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和價值,應該珍惜這每一剎那 ,所以寫下《匆匆》這篇文章。

板書課題:匆匆

4、你能說一說“匆匆”是什麼意思嗎?組個詞或說句話。課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麼呢?(時間)

二、學習課文 理解內容

1 誰能給大家朗讀第一自然段,讓我們一下子就喜歡這個開頭?

學生朗讀

師 :你喜歡這個開頭嗎?喜歡哪些句子?說一說理由,然後再給大家讀一讀。

2 默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對照老師出示的句子,如果把這一段改成這樣好不好?說說你的'意見。

出示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地算着,24年的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真讓我大吃一驚。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3 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的去來匆匆的?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到到了嗎?誰能來說說。

你最喜歡哪一句,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品讀,談體會。

是啊,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日常生活來將無聲無形的時間具體化了,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它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在一個又一個極普通的日子裏匆匆流逝了,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了時間這個精靈的腳步。

寫得多好啊!這麼美的語言讓我們再次去讀中品味一下吧。請大家再練習有感情地讀一讀,碰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時就多讀讀。

4 這樣一想,從我們身邊溜走的日子真是太多了,聽起來老師也不覺“頭涔涔,淚潸潸”了 。此時,作者想到了什麼,?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做什麼”,“剩些什麼”“留着些什麼”是什麼意思?

讀到這裏,你想到了什麼?想說些什麼?

5 同學們的發言使老師也受到了啓發。其實,關於珍惜時間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很多,誰來給大家說說?

學生互相交流

6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爲什麼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現在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了嗎?

三 總結

1 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什麼?

2、蒐集閱讀有關時間方面的詩詞、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準備開展交流。

3、以“日子”爲主題,自創一首詩或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你或你身邊人的日子,再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和感受。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句子,從語氣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類型。

2、認識並修改常見的病句。

二、教學流程

教師語——今天我們一起來複習句子的各種類型和了解小學階段常見病句的修改。 先認識一下什麼是句子。

(一)句子及其類型

1、認識什麼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麼、哪裏)”加“做什麼(是什麼、怎麼樣)”。“誰”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例如: 我們在教室裏認真地學習。我是學生。北京很美麗。 教師語——認識句子對我們後面的修改病句、句式變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2、分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句子類型。 教師語——句子從語氣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幾種類型。 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如:我遊覽了長城。我是六年級的學生。

疑問句: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末用問號。如: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你吃過飯了嗎?

祈使句:向別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有時也用感嘆號。(帶有命令的,向別人提出強烈要求時用感嘆號。)如:油庫重地,請勿吸菸!請你離開這兒。禁止隨地吐痰!快把書遞給我。

感嘆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嘆號。常見標誌性詞語有太.特別.很.非常.多麼等。

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啊!我們是多麼高興啊!

3、下面就請每個同學每種類型說一句話。指名說。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句子,那麼我們小學語文常見的`病句有哪些?這些病句都有哪些特點?

首先要知道病句就是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常見的病句,歸納起來有以下十種:

一、成份殘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誰”,“怎麼樣”“做什麼”(也就是缺少主語,謂語或賓語等必要成份)。如“前幾天,送給小玲五本課外書。”這句話,缺少“誰”(主語),應該在“送給”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師”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誰”“什麼人”(謂語),可在“是”的後面補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師等”。

二、重複累贅

指句子中用的詞重複囉嗦,應刪去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如“王老師多次反覆教育小明要遵守紀律。”這句話中“多次”和“反覆”重複了,要刪去其中一個就對了。

三、前後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後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統一。如“昨天傍晚颳起了一夜大風。”這句話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應改爲“昨天傍晚颳起了大風。”

四、詞序顛倒

指句子中詞語的位置前後顛倒。如“李老師認真修改閱讀了張華

同學的作文。”這句話中“修改”“閱讀”的詞序混亂,顛倒,應該把“修改”和“閱讀”調換一下位置,改爲“李教師認真閱讀修改了張華同學的作文。”

五、搭配不當

指句子中相關的成份不符合語言習慣,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當。如“王麗十分愛護時間。”這句話中“愛護”與“時間”搭配不當,應改爲“愛惜”。

六、用詞不當

指句子中某個詞語運用得不恰當。如“看到這風景如畫的田野,我們的心情非常高興。”這句話中“高興”一詞用得不當,應改爲“愉快”。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範圍大小歸屬混亂。如“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這裏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屬於“古蹟”,歸屬概念不清,應改爲“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現多個人或狀物時,指代不明確,含混不清。如“黃虹和趙燕一起去登仙樓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樓山頂峯。”句子中的“她”有兩個,到底是黃虹爬得快,還是趙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應改爲“……她比趙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樓山頂峯。”或“……黃虹比她爬得快,黃虹先登上仙樓山頂峯。”

九、不符合事實

指所描寫的情況和事實不符合。如“秋天,校園裏盛開着桃花、梨花、 一串紅、菊花和芙蓉花。”句子中的“桃花”、“梨花”不

是秋天開的,是春天開的。不符合季節的事實,應該刪去。

十、關聯詞誤用

指句子中的關聯詞誤用,或搭配不當。如“不但黃山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遊覽一下。”這句話構不成遞進關係而是因果關係。因此,要把關聯詞“不但……而且……”改爲“因爲……所以……”;又如“你只有認真刻苦地學習,就能取得良好成績。”句子中“只有……就……”關聯詞搭配不當,應改爲“只有……才……”。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有關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熟練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準確把握課文主旨。

情感、態度、價值觀: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難點

感知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兼得”和“捨生取義”二詞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提綱:

作家作品: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相傳爲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國時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書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繼承孔子的仁政思想。爲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張。

題目賞析: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魚”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關鍵時刻應該如何作出正確選擇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中國曆,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儒家學派大師,史稱“亞聖”。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 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在內容上基本接近,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道德標準之一。這種思想道德在近、當代革命過程中激發了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爲國捐軀,慷慨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一則經典語錄。(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

指名讀課文。

結合譯文理解內容。

師生共同賞析課文,掌握關鍵詞語。

所:不譯。

欲:想要得到。

也:句末加強判斷的語氣詞,不譯。

亦:也。可:能。

得兼:應爲“兼得”的倒裝,同時得到。

舍:捨棄。

者也:連用時,加強判斷語氣。

生:生命,也可以理解爲“活着”。

義:可以理解爲尚的思想、行爲、道德(真理、信仰、正義等)。

三、品讀感悟。

全文共四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一個設喻,用“魚”和“熊掌”兩種事物來假設比喻,讓作者對二者做的一個取捨,結論是舍魚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這樣,自然引出“生”和“義”及對二者的取捨,作者最後得出結論:捨生取義。選擇了“義”,也就是選擇了真理,正義信仰,有益於大衆的思想和行爲,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總結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語錄,以魚和熊掌設喻,說明捨生取義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欣賞幾則孟子經典語錄: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孟子·盡心下》

五、處理課後習題。

六、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孟子語錄

魚 熊掌 舍魚取熊掌

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 義 捨生取義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3、練習蒐集有關資料。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初出茅廬的校報記者去採訪一位前總統夫人,從夫人的話中得到了一個人生啓迪——主動走向生活。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積極準備、大膽應對、廣交朋友、主動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二是一採訪爲拓展點,進一步練習蒐集有關資料。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準備一條自己的座右銘

2、蒐集有關羅斯福夫人的資料

3、汪國真的詩《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記得去年學校慶典時,我班的蔣君鍇同學超過採訪了市長(出示當時的照片),請蔣君鍇同學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採訪好一個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採訪前做充分的準備,同時還需要勇氣和智慧。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讀順課文,理清脈絡

2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她是怎麼回答的。

三、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四、交流

1、採訪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麼準備的?

2、採訪過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麼問題?夫人是怎樣回答的?

3、作者採訪夫人有什麼收穫?

(獲獎懂得“走向生活”這個人生哲學)

五模擬採訪,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模擬採訪過程

(1)讀一讀課文的9至14小節,把科寧斯和羅斯福夫人的對話分別用不同的線條標出來,對採訪的內容做到胸有成竹;

(2)討論:爲了使再現採訪能夠比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議;

(3)學生小組內排練;

(4)上臺採訪;

(5)細細地揣摩羅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長的話,進一步感悟廣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

六、總結深化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啓發?

走向生活,廣交朋友。

是呀,其實一句格言,一個座右銘會影響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嗎?請寫下來,貼在桌子的右上角,讓這些格言時刻激勵我們。

七、延伸

是的,只要我們擺脫了束縛,屏棄了羞澀,走向生活,廣交朋友,那麼我們的人生必將陽光燦爛。著名詩人汪國真送給我們一首詩《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和他一樣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國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我

報我以平坦嗎

我是一條歡樂奔流的小河

報我以崎嶇嗎

我是一隻飛翔的燕子

報我以不幸嗎

我是一根勁鬆經得起千擊萬磨

生活裏不能沒有笑聲

沒有笑聲的世界該是多麼寂寞

什麼也改變不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學反思

1、師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談話交流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學習活動的`設計注重層次性。其中“再現當年科寧斯對羅斯福夫人的採訪過程”這一環節,我沒有滿足於課堂表面的熱鬧氣氛,儘量消除“爲表演而表演”的傾向。我始終把握住語文課的個性特徵,一切學習活動着力於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實地幫助學生,給予學習方式方法上的點撥,使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層次地提高。課尾,學生創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時表現了極大的熱情,體現了他們對課文重點——羅斯福夫人那段含義深刻的語言由衷的領悟和感慨,從而掀起了整節課的高潮。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歌詞,由蔣蔭棠創作。講述的是西漢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間克服種.種困難,頑強不屈的故事。歌詞取材於歷史故事,歌頌了蘇武不辱使命,氣節堅定的可貴品質。

本課篇幅不長,韻腳清晰,語句長短適宜,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結合資料把課文內容讀懂,併產生真切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夠根據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蘇武受到的苦難,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瞭解蘇武的生平和關於他的故事。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中“匈”的寫法需要提醒學生,不要丟掉最後一筆“丨”。

2.朗讀指導

從結構上講,本課分爲兩部分。

(1)第一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

“雪地又冰天”“渴飲雪,飢吞氈”等語句講述的都是蘇武受到的磨難,而此時蘇武仍能“心存漢社稷”。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身臨其境”爲基礎,首先使學生感覺到蘇武經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再瞭解此時蘇武的堅定態度,學生才能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2)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白髮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短短11個字,把人生之中最關切的兩種思念表達得格外清楚。對母親、對妻子的思念時刻煎熬着蘇武,而這樣的身心磨礪經歷了漫長的十九年。“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這又是怎樣堅定的意志、對祖國怎樣的赤誠啊!所漫在朗讀時,理解蘇武經受的苦難是基礎,產生崇敬之情是關鍵。

3.閱讀教學

(1)結合朗讀的重點而言,本課的閱讀教學着重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體會蘇武的“苦”,這種苦包括自然的風霜對身體的摧殘,更有對祖國、對親人的思念而帶來的心靈上的痛苦。當一個人身心都受到折磨的時候,意志是很容易被摧垮的。從這一點上講,蘇武歷經十九年磨難而氣節絲毫不改,的確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二是產生對蘇武的“敬”。理解了“苦”,自然就會產生“敬”,這種敬是敬重他的爲人、崇敬他的氣節、敬佩他的品質。

(2)蘇武的意志堅定如鐵,面對匈奴貴族的威嚇而面不改色,歷經十九年的磨難而毫不動搖,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着重體會這一點。

“渴飲雪,飢吞氈”“入耳痛心酸”“兩地誰夢誰”,這些語句都說明蘇武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對於痛苦的感受絲毫不比其他人遲鈍。正因如此,人們才敬佩他,匈奴才會“心驚膽碎”。英雄之所以成爲英雄,就是因爲他們在關鍵時刻多了一份堅定,多了一份信仰。

(3)學習課文時,要注意兩處對比,即“歷盡難中難”與“心如鐵石堅”的對比,“任海枯石爛”與“大節不稍虧”的對比,這兩處對比正是人的意志與所經歷的磨難的對比。越是艱苦,越是襯托出蘇武的堅定;越是感受到這種艱苦,就越能使學生產生崇敬和感動之情。

4.活動提示

(1)“朗讀”中提出要體會蘇武的堅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貴精神,教學策略參見上述。

(2)思考與交流

這兩個問題,是要讓學生讀過課文後能夠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正符合新課程標準中關於第三學段的相關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至於蘇武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同的學生也許會用不同的詞語來概括,但是一定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第二個題中出示的三個句子,前兩句反映的是蘇武經受的磨難,第三句表現的是蘇武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拓展與運用

講蘇武的故事不必強求每個人都講,也不必佔用過多的時間來完成。

(4)積累

這裏安排的是清朝詩人、書法家、畫家鄭燮的《竹石》,要求學生背誦下來。

5.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學生也許對“匈奴”一詞比較陌生。“匈奴”是我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我國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少數民族和漢族同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同漢族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17* 《湯姆.索亞歷險記》主備人 執教者

教學目標閱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瞭解大意。

關注人物命運,體會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

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閱讀梗概和精彩片斷,把握名著的內容,激發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個人使用批註

猜想激趣,導入新課

閱讀梗概,瞭解內容

瀏覽片斷,體會特點

快速瀏覽課文中的`精彩片段,思考:

(1).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2).你認爲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2.學生自由發言,展開交流。

四、結合疑問,激發興趣

1.學生自由質疑。

2.師生解疑。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17* 《湯姆.索亞歷險記》

情節——浪漫有趣 有驚無險 引人入勝

語言——輕鬆幽默 諷刺誇張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9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瞭解辯論特點

1、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那該怎麼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蔘與

1、八個人爲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並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麼新的認識?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0

【教材解讀】

1、教材簡析

本次習作是寫書中的故事,要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鼓勵學生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從而達到補充閱讀面,加大閱讀量的教學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發表自己的感想,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2、教學目標

(1)能借助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語文書中包含的故事有順序地記敘完整,寫出具體、生動的故事情節,刻畫出較爲鮮明的人物形象。

(2)通過蒐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打開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逐步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

教學難點: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寫出故事情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課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從學期初,就要爲本次習作做好準備,每學習一課,讓學生做好預習,瞭解課文的歷史背景,相關故事,課後做好拓展,爲本次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並要求每一位學生將蒐集的資料結集成冊,爲本次習作做好鋪墊。

2、習作前組織學生演好課本劇《完璧歸趙》,並有意識地組織學生談感受。(引導說出看完後從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啓示,或從情節安排、人物設置等方面對課本劇本身說說看法。)

【教學過程】

流程一:作前指導

一、閱讀要求,明確指向

1.指導學生閱讀《習作7》,並通過問題啓發:讀了《習作7》,你瞭解到哪些內容?

2.引導學生髮表對這次習作內容和要求的理解。

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並給予肯定,引導學生說出習作要求。

選擇範圍:可以在本冊書中尋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學階段學過的十一冊書中的故事。

選擇內容:選取的故事不受侷限,可以是成語故事、詩歌創作的背景故事、小說章節的前後故事、神話故事、插圖故事等。還可以寫一寫讀完故事後從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啓示,可以側重於語文書裏故事的記敘,也可以寫自己讀故事的收穫。

(設計簡析:指導學生閱讀習作要求,不但鍛鍊了自學能力、審題能力,而且通過大家的交流,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對本次習作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二、打開課本,尋找“故事”

同學們,我們明確了習作要求,現在我們就打開冊課本(也可以是十一冊書)尋找故事。

1、學生尋找故事。

2、學生彙報並用一句話說出故事梗概。

教師點評發言,引導學生彙報時注意概括,用一句話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設計簡析:讓學生打開課本,喚起回憶,自己去尋找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動的事件浮現眼前,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激發他們的熱情,也更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一句話概括梗概鍛鍊了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利於習作時將情節寫完整。)

三、敞開心扉,訴說“故事”

過渡:我們轉眼間找到了這麼多故事,它們有的藏在課文中,如發生在《負荊請罪》之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還有的是一些課文的背景故事,如《半截蠟燭》“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發生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前後的故事;……可見同學們真是愛讀書、會讀書,我們如何把這些故事說得更具體、更精彩呢?

1、引導明確敘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完整。

(2)敘述人物時,要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3)要有合理的想象。

(4)寫啓示時,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節,而應注重感受和啓示,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引導回憶觀看課本劇時的情景,教師引導說出。)

2、從衆多的選題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簡單講給同桌聽。

3、推選優秀者在班內講自己選取的故事。

教師引導點評(側重於是否完整、有順序、重點突出、並展開了合理的想象)

(設計簡析:這一環節提高了難度,因此讓學生同桌互說,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優秀者則給同學們做好了示範。這一環節完成了由易到難的巧妙過渡。)

流程二:下筆成文

四、點撥思路,編寫“故事”

我們已經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現在就開始寫一寫你找到的故事,作爲對語文書的資料補充,也可以寫讀了故事之後受到的啓示。寫的時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突出,也可以再次尋找所需要的材料閱讀連接,充實內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結合剛纔所說的,先用幾句簡單的話或幾個詞語寫下自己的構思。然後,快速成文,遇到選不準的詞語或不會寫的字,可以先跳過去,以免影響全文的構思。有問題的同學可舉手示意,小聲交流,請大家動筆成文。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簡析:從說到寫、先說後寫歷來被視爲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在讓學生盡情交流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地作了寫作方法的精要指導,使學生從“有話想說”到“有話會說”,從“想寫”到“會寫”。)

流程三:作後評改

五、修改習作,充實“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僅開頭就修改了二十多次。這可見修改的重要性。請大家先快速瀏覽作文,把剛纔沒寫出的字詞查閱工具書補上,然後出聲讀自己的文章,從字詞句三方面看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再讀時,注意考慮是否按照一定順序來寫,寫完整了,想想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在通讀中發現了問題,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2.集體評議。

選取一名學生,鼓勵他把習作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教師適時點評。點評時圍繞“寫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順序寫、重點突出、情節完整,寫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點,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文章不厭百回改”,在剛纔評改這位同學習作的過程中,你一定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請同學們再一次出聲的讀自己的習作,用剛纔的方法再次修改習作,並在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設計簡析: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這一環節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習作修改,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和自主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同學的習作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六、結集成冊,分享“故事”

以《“故事”裏的“故事”》《慧眼識“故事”》《書中自有千古事》等書名將故事分類彙編,結集成冊,放入班級圖書角,供同學們借閱。

(設計簡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輕鬆的習作心態,易於動筆,樂於表達,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寫完後就沒了下文,學生會很失落,會認爲習作是爲了寫而寫,那麼課後的拓展、交流就顯得尤爲重要。結集成冊,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讓他們更加熱愛習作,使訓練落到了實處。)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1

習作是心與心的對話。“看生活中的相片,寫生活中的故事”是本次的習作內容,要求學生能通過觀看相片,回憶美好生活,抒寫故事。那麼,如何啓動學生思維,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再現生活情境就成了本次作文教學設計的重頭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課標》中強調的“能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範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爲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興趣是寫作的內驅力。濃厚的興趣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寫作慾望,是發展智能的基礎。學生對作文有興趣,就會心情愉快地去寫,就能融入自己的情感,把作文當成一種享受。爲此,這次作文教學,在課前,先讓同學們回家翻看自己的相冊,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激發起了他們說的慾望,隨即就讓學生在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其他學生注意傾聽,聽後說說:你還想知道些什麼?在他的介紹中你認爲哪兒介紹的好,爲什麼?哪兒介紹的還不夠好,你覺得應該怎樣介紹。在同學們的交流過程中解決了寫什麼,怎樣寫的問題。作文指導的重點是抓住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資源,有層次的做到分類指導。

做爲一名鄉村語文教師的我來講,最苦腦的是學生的作文,。這次多次聽了王琴玉老師的專題講座《小學習作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有了一些啓發。本人從所教年級教材中的習作訓練內容淺談我對《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本單元習作教學目標的理解:

本次習作有兩項選擇:(一)、《我的舞臺》把“我”學戲的故事寫的生動有趣。你可以能也學過一門藝術,比如,吹、拉、彈、唱,書法、繪畫、泥塑、雕刻。請寫一寫你學習某種藝術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二)、你也可以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件藝術品,或一次藝術欣賞活動,如,聽音樂會、看花展,參觀美術館。會用課文中表達作者感受的方法,注意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根據習作內容我分析一下本次習作內容:1.本次習作,安排了兩個方面的內容,要求我們從中選擇其中一個內容進行習作指導。 2.三個題目的相同點:①寫一件事情。②寫出自己故事和感受。③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寫。3.三個題目的不同點:①第一篇文章重點描述學的過程的故事和感受。②第二篇文章重點描述參觀的過程和感受。

本次習作指導的教學目標是:1.引導學生在仔細觀看相片,回憶美好生活的基礎上,把跟相片有關的故事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2.通過指導,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表現、想象、評價能力,鼓勵學生樂於表達,樂於與他人分享快樂。3.讓學生在習作訓練中體驗親情、友情,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身邊的藝術”,安排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同時培養口頭表達、傾聽的能力以及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根據口語教學的基礎設計我的習作教學如下:

一、畫面引入

課始,讓學生展示充滿情趣的學藝畫面,並做簡單的介紹。教師相機引導: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藝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我們班的孩子個個多才多藝,見多識廣,這是平時生活中我們留下的精彩畫面。我提議讓照片的主人來做畫面配音吧!

[設計意圖:課前展示學生收集的學藝畫面,並提出配音的要求,爲這次習作主要內容做鋪墊。]

二、上臺介紹

教師可請1到2名學生上臺介紹照片內容,細說發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師將學生述說過程中引用的好詞佳句一一板書,特別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覆強調。讓學生知道在敘事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聯想,能使情節展開,內容豐富,更加生動、感人。)

[設計意圖:介紹發生故事和親身感受,練習口頭表達能力。]

三、小組交流

1.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帶照片或藝術品的內容,將學生分成學藝組、藝術品欣賞組、藝術欣賞活動組等。

2.組內交流,互相提出優點,指出不足,幫助改進。

3.每組推薦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議。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取長補短,將藝術加工製作和鑑賞融合,交流不同的體驗感受。]

四、指導選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與口語交際內容的聯繫,選出有價值的題材,鼓勵學生用筆反映生活中妙趣橫生的藝術。如:回顧”六·一”文藝匯演的歡樂,美術課上變廢爲寶的喜悅以及鼓號隊的威武、雄壯等。

[設計意圖:選材重點從學藝、藝術品鑑賞、藝術欣賞這幾方面選擇,要讓學生選擇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這樣能更好表達感受。]

五、學生撰寫習作,教師巡迴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注意提醒學生應用好詞佳句。]

六、修改習作

教師引導學生賞識他人習作的成功之處,審視自己習作中的不足,取長補短,”修剪枝葉”甚至重起爐竈。

[設計意圖:修改時可採用同桌修改,便於更好交流。]

七、賞析評改

1.學生修改完畢後,可以讀一讀自己習作中最滿意的段落,請其他同學進行賞析。

2.教師選擇少量習作展示、點評。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2

課文簡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講了一個有關玄奘於成名前,在師父的指導下,堅持在高僧濟濟的法門寺苦心潛修,終於成爲一代名僧的幫事。說明“一個人的成纔是離開社會的。就像一棵樹,不能遠離森林。“本文結構簡單。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玄奘遠離森林;第二部分寫玄奘在師父的指導下,決心留下法門寺。第三部分,玄奘終成名僧,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對兩處松樹的描寫和議論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導學生領會課文通過某種事物比喻一種道理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重、難點:

1、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對兩處松樹的描寫和議論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導學生領會課文通過某種事物比喻一種道理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小黑板教學理念:

本文是一個傳說,又是一個故事,作者通過這個小故事說明的一個含義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先讓學生講故事,再由問題引領,帶任務學習。從中體會作者借某種事物比喻一種道理的寫作方法,再在有感情的朗讀中,感悟到一個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學程序:

一、生活常識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誰能告訴我《西遊記》的主人公是誰?那在這些人中,有一位鍥而不捨的取經人是誰?唐僧的生活原形人物就是玄奘。本文講的就是他在成名前是否留在法門寺的一個故事。想聽嗎?板書課題:生命的林子。

二、整體感知,講述故事。

1、學生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書上作批註,爲稍後的講故事做好準備。

2、個別學生生動的講故事。

三、讀文、悟意。

1、問題引領,出示小黑板:

(1)玄奘爲什麼要離開法門寺?

(2)玄奘最後爲什麼又留了下來?

(3)老方丈用的什麼方法?

(4)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5)你最欣賞課文的哪些語句?

2、自學。在書上作批註。

3、交流收穫。

(1)玄奘爲什麼要離開法門寺?(①法門寺“香客如流”,“法事應酬太繁”,難得“靜思養神,潛心修身”。②“感到自己雖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談經論道卻是遠不如寺裏的許多僧人。”他想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靜心學習,儘快成才。

(2)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不是很草率的?你從哪能詞可以看出來。我們把這個句子帶着感情讀讀,好嗎?

(3)玄奘最後爲什麼又留了下來?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個別學生讀第8自然段。)

(4)老方丈用的什麼方法?在第幾自然段?(個別學生讀第5、6、7自然段,其餘同學思考兩個問題:①老方丈問玄奘願做燭火還是太陽的用意在哪兒?②老方丈是怎麼勸說的?

(5)在這兒老方丈的用的方法是什麼?(作比較,打比方)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齊讀最後一段。(一個人的成纔是離開社會的。就像一棵樹,不能遠離森林。)人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請批在書上。

(6)爲什麼離不開社會?(競爭!)你又想到哪句格言警句?請批書上。

(7)練習用打比方說明一種道理的方法說話。

三、感情朗讀,總結全文。

1、有感地朗讀全文。

(1)說說全文的感情基調是什麼?你認爲讀好本文的重點是哪些語句?

(2)練習有感情讀好自己認爲重點的`句子。

(3)有感情地讀好全文。

2、同學們,我們要想向唐僧一樣出人頭地,就要把自己放在社會中去接受競爭,讓自己也像文中的松樹一樣爲了得到一點陽光而奮力向上拔。於是:“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讓我們牢記這兩句名言吧!出示小黑板:

A、天生我材必有用。B、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

四、鞏固延伸,佈置作業。

出示小黑板(碩果累累):

(1)我想積累這些詞句:

(2)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處理:

(3)我想續寫《生命的林子》。

(4)我知道題目爲什麼叫《生命的林子》了。

選三個給自己的學習夥伴說說。

板書設計:

生命的林子

山野小寺玄奘法門寺

兩三棵樹松樹松林競爭成才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雖然感覺還可以,可總覺得有一點小問題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我原想,不就是講一個小故事嗎?這好說。可我想錯了,我喊了一個舉手很積極的同學,可是他講得是那麼生硬,且故事情節十分不完整。恰恰就在那時,該上場的教育機智也不知去哪兒了。還有一點小問題:課堂導入語的設計不是那麼吸引人。我想,如果我把它改爲:“同學們,你想讓自己成才嗎?好,那就讓我們一起爲我們有這個遠大的志向而鼓掌吧!可是,在我們的奮鬥中常會出現可怕的競爭呀,你能講講它們之間的關係嗎?好,現在我們學生的這篇課文就與這有關。”這樣多好,既很有吸引力,又在師生平等對話中把同學們帶進入了學習主題。不過,優點還是不少的。如: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

在本節課上,爲了讓同學們讀好老方丈說的一席話(那是本文的重點部分,也是含義深刻的地方)。我選用了三次個別學生讀,兩次齊讀。第一次齊讀是想了解一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後,三個學生進行個別朗讀,教師隨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很讓我欣慰的是,個別學生的朗讀一個比一個好。所以在時機快到時,又進行了一次齊讀。真棒,這次,將課堂推向了高潮。

2、關於培養學生說理能力方面。

本文老方丈運用打比方的方法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我認爲在節課當中,不僅要讓同學們記住這個道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能正視競爭,還要讓同學們學會文老方丈的說理方法。於是,我在同學們明白此方法後,趕緊抓住時機讓學們練習一下。

3、知識的檢查與延伸與拓展方面。

在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後,我設計了“碩果累累”對學生在本節課上的所學進行小組內彙報,這樣同學們通過自己選擇說話題目的交流,達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又收穫到了別人的新信息。課後作業題也是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下的。這就體現了新課標的要充分尊重學生這個理念。

4、設計問題方面。

爲幫學生學好本文,我精心設計了五個有層次、過渡性強的問題。(1)玄奘爲什麼要離開法門寺?(2)玄奘最後爲什麼又留了下來?(3)老方丈用的什麼方法?(4)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5)你最欣賞課文的哪些語句?在學生的學習中發現,還是能起到引領學生自學的作用的。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爲人民服務的道理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介紹什麼事演講詞的特點。

2.課件出示毛澤東題詞:爲人民服務3.介紹毛澤東和張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思考:演講的聽衆是誰?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圍繞什麼中心講?分幾層意思講?每層意思是什麼?

分五層講;意思分別是:

指出我們的隊伍是“徹底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隊伍中的一員。指出張思德是“爲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指出我們要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指出爲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號召大家追悼爲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同志,寄託哀思,團結起來。

2.第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麼?句與句之間有什麼關係?有三句。分別說隊伍的性質、任務、這次追悼的人物。並列關係。

三、學習第二段。

1、中心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2、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句進行論述的?先引用司馬遷的話做論據,再具體講什麼樣人的死毫無意義,什麼樣的人死得有價值。最後肯定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3、你怎樣理解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小結:這一段是講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義、有價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觀。

四、學習第三段。

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論述的?我們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爲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2、是怎樣圍繞這句話論述的?

通過舉例(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例子)加以論述。

3、每句說的是什麼?第一句講有了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第二句講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第三句講凡是符合“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這個條件,不管是誰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都要改正,都要照辦。

五、學習第四段。

1、“共同的革命目標”是什麼?解放全民族,完全、徹底爲人民服務

2、爲實現這一革命目標應該怎樣做?“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

3、各層層意

第一層: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個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還要團結更多的人。

第二層:講怎樣對待困難,要看到成績、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不要灰心。

第三層:講正確對待犧牲。一是爲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第四層: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愛護、幫助。

我們“爲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個目標是什麼?爲什麼說我們爲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目標是徹底地、完全地爲人民的利益工作;因爲我們的目標是爲人民服務

六、學習第六段。

1、我們要爲什麼人開追悼會?(開追悼會的制度是什麼?)

不管是誰死了,只要他是做過一些的益的工作,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

2、開追悼會的意義是什麼?寄託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爲人民服務(毛澤東)

演講人:毛澤東

聽衆:根據地軍民

背景:張思德爲革命犧牲,送葬的追悼會。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4

 一、 複習導入

1、 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4課,齊讀課題

2、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瞭解了王冕的哪些事情?

(相機板書:孝敬母親、勤奮讀書、刻苦學畫)

3、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細細品讀文字,感受人物的獨特魅力

 二、 品讀課文

(一)自學課文,要求:

請大家快速的瀏覽課文,用“——”劃出王冕孝敬母親的句子,用“ ”劃出他勤奮讀書的句子,用“ ”劃出他刻苦學畫的句子,可以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劃劃,也可以寫寫批註

(二)全班交流

1、你找到哪些句子描寫了王冕孝敬母親,教師相機指導朗讀、感悟

(1)王冕說:“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出示)

A、你讀的聽起來很輕鬆,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這份輕鬆(悶得慌、快活些)

B、再請一位同學大聲的,輕鬆的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王冕是真的不想去學堂讀書了嗎?

C、交流要點:安慰母親,體諒母親,不想讓母親爲難、傷心、難過

師:是呀,這份孝順正是出於對母親的愛呀!

D、(出示母親的一段話)母親是怎麼說的,誰來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母親當時是什麼心情?

交流要點:萬般無奈,不忍心,有心卻無能爲力

從哪些詞語讀懂的?(不是、只靠、實在、只好)抓住這些詞通過朗讀表現母親的心情

請2位同學分角色讀一讀,讀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師:看,刻畫人物語言描寫是最直白的表達方式

(2)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着眼淚回去了。(出示)

A、 他是怎麼答應母親的,可以聯繫上文用自己的話說說

要點:母親放心吧,一定聽你的話,處處小心,每天早出晚歸,自己照顧好自己,不用爲我擔心

B、(理理衣服、含着眼淚)從這兩個詞中你讀出了母親的什麼心情?

要點:對孩子的關懷和疼愛,傷心、難過、不忍心、無可奈何

這種傷心和不忍正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呀!

把母親的這種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師:是呀,刻畫人物還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3)從此,王冕白天……陪伴母親。

即使再累也要陪母親,多孝順呀!

(4)遇上秦家煮些……回家孝敬母親。

是呀,好吃的都留給母親,多懂事呀!把“總捨不得”讀的慢點、

重點就能讀好(讀)

(5)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心中總是掛念着母親,真是體貼呀!

(6)春光明媚的時候……母親心裏十分歡喜。

對,爲母親解悶散心,真是孝順呀!

過渡:王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母親的愛,的確是孝敬母親呀!

2、同時,他讀書也很勤奮,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每天給的點心錢……買幾本舊書。

從哪裏體會到他勤奮的?(也捨不得)

是呀,寧願餓肚子也要買書讀,多愛學習呀!

大家請注意“舊書“,一箇舊字你讀懂了什麼?

要點:舊書便宜,可以省下一些錢貼補家用——多懂事,多孝順!

舊書便宜,可以多買幾本讀——多讀書,好學呀!

抓住這兩個詞讀出王冕的勤奮和孝順!(讀)

(2)白天牛吃飽了……柳樹陰下看書。

一有空就看書,真是勤學呀!

(3)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

長大後還是每天讀,多勤奮呀!有句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呀!

(4)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對,書是最好的老師,從中能學到很多道理!幾年中他讀的`書可真多呀!(讀)

3、過渡:王冕不僅孝敬母親,他還勤奮讀書,多麼好學呀!他學畫更

是刻苦,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自此以後……學着畫荷花。

一個“攢“你讀懂了什麼?(不容易,懂事)

是呀,再難也要學,多好學呀!(讀)

(2)起初畫的不好……沒有一處不象真的。

(起初、三個月、大有長進)讀讀這幾個詞語,你讀懂了什麼?

(時間短,進步大)

有怎樣的進步?用哪些詞語形容他畫的荷花?(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同學們,從不會畫到大有長進,他靠的是什麼?(堅強的毅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堅持不懈,勤學苦練,勇往直前,毫不氣餒、鍥而不捨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對呀,這些是通向成功的鋪路石,看圖,他還靠的是什麼?

(細緻的觀察,耐心的練習,對荷花的喜愛)

抓住這些詞,讀出他學畫的刻苦!

是呀,他眼中有荷花,心中有荷花,才能把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畫的如此傳神!他的刻苦勤奮終於使他成爲一位畫荷高手,他的作品也受到人們的青睞。

(3)過渡:同學們,他怎麼會從放牛娃成爲一個畫家呢?其實這是出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A、 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邊聽邊想象,思考:這一段寫的是什麼?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師配樂範讀

B、 交流:雨後景色,很美

C、 美在哪呢?請大家各自輕聲讀讀,選擇你覺得最美的地方好好的讀一讀,比比誰讀的最美

D、 比賽讀,邊體會(指導朗讀的方法)

(欣賞荷花圖)

(瞧,花苞上雨水點點,在陽光的照耀下,伸展着婀娜的身姿,抖開了美麗的霓裝,如含笑的少女,如頑皮的孩童,如穿着粉裝的仙子,冰清玉潔,嫵媚嬌豔,真是“花中君子來哪方,亭亭玉立展嬌容”

再看,那碧綠的大圓盤上,顆顆水珠晶瑩透亮,水晶似的閃動着靈氣,如顆顆珍珠,光彩奪目,真是“暖日和風香不盡,伸展枝葉碧無窮”呀)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看老師寫一個詞,(板書:學問)

師:你怎樣來理解學問這個詞?

師:知識、文化、科學等等這些都是學問,那再看老師加上一個字,(板書:與)再來讀。

生:學與問。

師:學與問又是什麼意思呢?

生: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23)齊讀課題。

生:齊讀。

師: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讀了課題你有要問的嗎?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看看這幾個詞語能難倒你嗎?

(出示詞語)

師:誰來讀?

師:仔細觀察觀察紅色的字,這是新字,有沒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生說說。)

師:生字詞理解得這麼好,那麼課文是不是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呢?找同學來讀課文。其餘的同學思考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讀課文

師:通過剛纔大家的聽,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

(三)、精度課文。

師:那麼學與問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動動筆把給你啓發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線畫出來,寫寫自己的體會。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說說這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你用它打開知識的殿堂了嗎?你用他開始鋪路了嗎?

師:從大家的讀中我知道你們得確是受到了啓發,還有那裏也讓你受到啓發?

哥白尼的故事讓你有什麼啓發?

你再讀讀第二段,結合課文和哥白尼有這樣的偉大成就。你又從中領悟到什麼?

遇事多問幾個爲什麼?你能說說你遇到過哪些問題嗎?那麼你遇到了問題怎樣解決?

能者爲師啊,怎樣理解?

還有哪裏給你了啓示?

讀了沈括小時候的'故事,看了沈括的成就,你又受到了什麼啓發?

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並且要學會去觀察去思考,只有這樣,我們纔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正如書中所說:學問學問……

現在誰能說說學與問到底是個怎樣的關係?

學與問是密不可分,是相互補充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學和問就像我們的兩隻翅膀,你們有了嗎?想要嗎?你來讀讀吧!

有了翅膀就該飛了,課文學到這兒你還有問題嗎?

(四)、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就是學和問。現在老師再送你們一把金鑰匙,(出示:問到底(陶行知)

天地是個悶葫蘆,悶葫蘆裏有妙理。

你若不問你怕它,它一被問它怕你。

你若願意問問看,一問直須問到底。

師:來拍拍手,放鬆放鬆,咱們一起讀。

師:這就告訴了我們,我們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師:同學們。課下你在蒐集蒐集還有哪些名言警句給你啓發,還有哪些名人故事讓你受到啓示,記錄下來好交流,好嗎?

師: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