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通用8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於我們生活、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面對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通用8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的初步打算,就是要像文中的父親那樣,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讓學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漸學會欣賞文章,打消學生對鑑賞文章的恐懼感。爲此,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一個指路人。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上完了這堂課後,我認爲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導語的設計引人入勝。

我從作者的一次飛行經歷導入: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啓示。這個人就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那麼小時候的一段什麼樣的經歷改變了他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個導語是以故事的形式說給大家,加之我生動的語言,一上課就吸引了學生目光,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二、通過問題的設計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1、首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指導學生概括的方法,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2、然後,接着問:文中寫了幾個人物?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這個題型在閱讀中經常出現,要指導學生解題的方法。迴歸文本,從文章確定答題的大致範圍,一段一段按順序找能概括其人物的性格特點,如果有的段落沒有詞語,就從所做的事中或者這個人的語言、動作等概括起特點。

3、接着,我要求學生再仔細研讀課文,找出描寫“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和環境描寫的語句,引導學生探究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4、最後是寫法探究。首先是寫作順序。把記敘的幾種順序告訴學生,讓學生分析本文的記敘順序是順敘。其次點撥學生說出以小見大的寫法。

5、作業練筆。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一篇隨筆。讓學生寫自己的經歷,以小見大,有感而發易寫出真情實感。從批閱情況看,學生寫的不錯。

這節課也有幾點不足:

在反思中,我發現了一點遺憾,就是學生對文章的哲理領會不夠深入。不能從它的深度和廣度上去認識,這大概學生的年齡小有關係。所以談得很膚淺。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2

開學幾周了,對剛接的這個七年級有點陌生。通過和以前任課老師的瞭解,得知這個班的學生情況比較複雜,認知水平層次參差不齊,學習比較被動,思考問題比較膚淺。由此,我心裏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對學生的期望不是很高。

可是通過兩個星期的課堂觀察來看,事實並沒有想象的那樣糟糕。特別是今天,在和學生一起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學生的積極參與讓我信心十足。速讀完課文後,學生們一個個踊躍發言。有的提問有的解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有的問:“爲什麼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裏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峯?

“我知道,因爲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心裏一直牢記着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有個同學搶答。

還有的補充:那時小,個子小就覺得高。

……

“爲什麼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又有同學問。

很快就有學生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勇敢,不願當膽小鬼,但心裏害怕,所以拿不定注意。

又一個同學補充:還有媽媽的話不能違抗。

……

看來,學生們的思維還是活躍的,都參與到了課堂中來。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譚同學的一段分享: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傑利的爸爸特意安排的。這還是我上了這麼多屆七年級沒有學生想到的問題。

我問他,你爲什麼這麼覺得呢?譚同學說:爸爸清楚自己的孩子體質弱,膽子小。長期得不到鍛鍊,於是召集他的夥伴爲他安排了這件事情來鍛鍊他,因爲後面爸爸不但沒有責備他還那麼耐心的指導他,還讓他成功地戰勝了恐懼,說明是爸爸精心策劃的。

孩子講了這麼一番話,不管作者的父親是否策劃了此事,我覺得,孩子的這種想法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最起碼父親在他眼裏是多麼的偉大。可以肯定的是,譚同學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用心良苦。只有心存感恩,纔會對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視爲是上天,或是家人爲自己增加信心的特意安排。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我們這個特殊的羣體裏,更應該灌輸,發揚這種意識。這樣,今後無論身處何種困境,我們的生活都將會充滿陽光。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3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語文課文,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戰勝困難,儘快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明確課文思想;訓練默讀技巧,學會通過事情或現象得到生活啓示。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設計的問題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

1.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練習默讀,快讀瀏覽課文勾畫字句)

2.複述課文,詳細敘述故事情節:入險——遇險——脫險。

3.小組合作:“我”入險前,遇險時,脫險後是什麼樣的心情?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練習默讀,跳讀課文勾畫句子)

4.“我”成長了很多,“我”在這次經歷中獲得了什麼人生經驗?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點明中心,並教導答題方法,提示議論的語句往往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句)

險與夷(不失自信,往往就會化險爲夷)

短與長(你走的一小步,悄悄是你人生中跨出的一大步)

思與行(只想着困難,不付諸行動,反而會陷入困境)

5.學習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穫?或得到什麼啓示?(引導孩子暢所欲言)實現遠大理想,從小事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做人做事要有自信心。作者有一件小事引發感悟,生活中就需要善於感悟,感悟能使人聰明、強大。

6.寫一段自己的生活經歷,揭示你從中獲得的啓示。(200字左右)

在反思中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值得深思:城市學校的學生眼界開闊、預習充分,農村學校的孩子動筆少,不預習。結果我這堂課學生回答問題多引用學習工具上面的話,思路受限;農村學生卻很能在課堂上跟着老師的引導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活躍,但筆記與練習卻跟不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公開課,我上的課題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個反思:

一、反思教學設計思路

我採用一首通俗易懂的現代詩歌導入本文,詩歌的內容同課文相關,詩歌內涵同課文主旨相符,讓學生先齊讀,順其自然的導入了課文,且爲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做好了鋪墊。

明確目標後,用五分鐘的時間檢測學生生字詞的自學情況。然後是整體感知課文環節:讓學生先速讀課文、劃出“六要素”,再搶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抓住記敘文“六記素”的方式來整體把握課文,繼而引出怎麼概括文章這個問題,討論後學生整理出概括記敘文的方法。

接下來是本課的重點:感悟文本,探究主旨環節。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自悟,然後讓學生自由的表達閱讀感悟或個人觀點;最後,讓全班齊讀重點段,通過推敲重點段中的重點語句,來探究主旨,主旨仍先讓學生髮言師再總結。

這節課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寫一篇名爲“那件事告訴了我”的作文,這個題目的設計,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深刻領悟文章的主旨,又可以讓學生學習模仿本文的寫作方法,起到既讓學生深刻感悟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又學習了典型寫作手法的“一箭雙鵰”之效果。

從教學效果來看,設計思路清晰,由簡至繁,由表及裏,既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有很強的教師主導操作性。

二、反思教學重點目標的確立及實現。

以人的發展爲核心的語文教育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要求教師應根據文本的特點確定以人的生存發展爲出發點的教學重點。《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特點是文字淺顯,哲理性強,這決定了它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對學生人生態度的影響、思想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學習並內化對待困難、克服困難的經驗,而不僅是某一具體知識和能力。

所以我這節課設計的重點是情感、文化目標: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這節課通過學生自讀,分角色讀,重點齊讀等鋪墊後,學生已經能夠把握學習的重點,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三、反思教學策略

我平時注重培養學生課堂上合作學習的能力,也爲此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措施和考覈方法。所以這節課我的主要教學策略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充足的交流討論的時間,給學生充足的表達自己觀點的時間,給不愛發言的同學機會,讓他們做爲小組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在這堂公開課上,學生髮揮了正常的合作學習水平,集體的智慧得到展現,個人積極性得以調動,同時又兼顧了個體差異(點名或小組選“沉默”類型的同學做代表彙報答案)。我認爲“學生的合作學習很有實效”這一點可算做我這堂課的亮點。

四、總結教訓

從總目標上看,我基本完成了課程設計的三維目標:

1、學會一套方法:快速閱讀課文後按要求概括文章;

2、感悟生活道理:面對困難要學會分而化之;

3、學會寫作的一種構思:先記敘,再議論抒情、昇華。但本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反思出來以做爲以後工作的借鑑。

一是對文章內容的探討不夠全面,比如文中父親救我下懸崖的方式同一般父親的不同,這個話題就可以引導學生髮表觀點,總結經驗。

二、是收尾匆忙,沒有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使課後的模仿習作效果受到影響。

三、是設計比較“保守”,創新不足,這點是我以後上課追求的主要方向。

最後,感謝科組老師,尤其是初一備課組老師的指導。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5

這堂結束了,我教得舒心,學生學得輕鬆,甚至有學生情不自禁地說:“這麼快就下課了,我還沒覺得時間這樣快過呢!”彷彿學生還沉浸在膽小鬼的恐懼到勇敢者的蛻變中。學生們喜歡活躍的課堂,喜歡自由的課堂,喜歡充滿討論碰撞的課堂。這就啓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每一篇文章都要深入研究、精心設計,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具體做好以下幾點:

1、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深挖文本。

2、教學中教師要全面準備資料,精心備課,指導、點撥要有步驟,有層次。

3、教師遇到疑難問題時,要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先讓學生自由讀,有利於個性化的讀和理解;再合作碰撞,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在課堂上,充分給學生讀悟時間,然後利用小組合作,分享學習成果互相討論交流,然後師在課堂上引導總結感悟學習方法。最後,學以致用,評價測評。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6

一、《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整體: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時寫的一篇回憶性文章。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寓理於事、文字淺顯、故事性強,富有啓發性。作者通過回憶自己8歲時的一次爬懸崖脫險的經歷,告訴讀者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化難爲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困難。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讓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對他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如何對待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學習和影響是無法外加的,它必須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理解、、、內化才能起作用。我在案例設計時從以下兩點着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學生體驗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不管是學生還是課堂討論,都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的主動參與。

2、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只有獨立學習,主動體驗,主動發現,學到的纔有可能成爲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東西。

3、閱讀是全方位的,在理清了文章的線索和中心後,對文章進行多角度的閱讀探索。

這一設計的優點:學生的自讀自悟,合作,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角度的閱讀探索。這樣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閱讀質量。缺點是學生的體驗不給深刻,生活閱歷少,解釋不到位。還的老師的。

二、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按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策劃。“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的閱讀指導應以學生的學情爲依歸,就學生共同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一句話,不是我們要教給學生什麼,而是學生需要我們指導什麼。同時,本文的教學目標也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感悟體驗纔能有效實現。

這一過程的設計突出的特點是: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環節設計滲透情感,積極實踐“大語文”觀。開頭的歌曲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師生的朗讀,與文章形成一個整體,加強學生的感悟。

2、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鍛鍊。

運用朗讀複述、合作探究閱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感悟文本內涵,再走出文本,聯繫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啓示。

3、問題的設計緊湊,扣住主題。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中,要適時點撥。在第二課時探究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緊扣中心,有梯度感,注重情感的滲透。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發揮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缺點:

1、複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2、對人物的性格和心裏的把握不準確。

3、由於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出現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會因爲“我”的夥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麼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改進建議:

1、多給學生指導如何複述,抓住記敘的要素,抓住關鍵的詞語,關鍵的句子。

2、讓學生多讀課文,創設情境多角度理解,走進文本,走進人物。角色朗讀。閱讀感想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可進行書面準備;

3、必需多鼓勵。

4、在學生交流之後,迅速整合關鍵問題,要求學生關注重點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在閱讀、想像、整合中讓學生充分體悟。

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都很恰當。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讀、探究對人物的刻畫,感悟故事內涵。並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全班交流的方式,對人物進行深入的揣摩。再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啓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7

在此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分析人物形象的環節:讓學生找出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然後根據課文中的記敘和描寫,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分析“我”,“傑利”,“父親”的形象。

“我”的形象分析中,我的問題是:“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交流討論後,突出強調了“我”的形象是有變化的。經歷了這件事,“我”變了。由膽小變得勇敢。並且提醒學生,文章中的人物正如生活中的人物一樣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性格也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經歷了一些對他來說有特殊意義的事情之後。

在問“傑利”能不能算是“我”最好的朋友這個問題後,正如預料的一樣,學生之間發生了爭論。一番討論回答之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傑利不夠朋友。理由如下:1.傑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他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2.從後文天色越來越暗,父親和傑利一起來找我,父親說,“晚飯做好了”來看,極有可能是晚飯做好後,父親等不到兒子回來吃飯,到傑利家找我,才知道我可能還在懸崖上,而並非傑利去找的父親。雖然如此,我還是對學生說:如果換成是你,你又會怎樣?學生於是有的表示要像父親一樣幫助我,有的表示要找人來救我,有的說要打110。我和他們討論了每一種方法的可能性。並且最後說:要注意,傑利畢竟也只是一個八歲左右的孩子,我們對待一個小朋友也該多一些寬容吧?

關於“父親”是不是一個好父親的問題,當然學生都認爲是的。他們提供的理由是:他鎮定冷靜,首先安慰我,然後耐心地幫助我,指導我一步步地脫離險境。這裏學生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去理解。我讓他們去想像一下:如果是他們的父母找到了兒子,發現他們在懸崖上,他們的父母第一句話會是什麼?想象的結果中有一種是:叫你不聽話,現在害怕了吧?活該!我們笑過之後,我說:其實,這樣的父母也是有的。但並不是說這樣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一個人一個性格嘛!打是親,罵是愛啊!當然文中的父親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遇到困難,我們也應該首先安慰他。然後再想辦法幫助他。

總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他們的現實生活,去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8

我在上這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當中,去體驗文章的人物情感,感悟生活哲理。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小組內可以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之後,自行處理生字詞。講解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抓住歷險和脫險這兩個環節,通過對歷險經歷的體會,更深一步地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感悟那永遠忘不了的人生經驗。只有經過歷險部分的充分感受,才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在普通人眼裏這麼簡單的事情爲什麼在我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感。脫險部分的體驗是爲了感受“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從一個毫無信心的孩子到頓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繼之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獲得生活的哲理。只有把這兩點突破了,才能真正明白文章揭示的生活哲理。

總之,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去做,自主合作探究,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自己去體驗,然後講解感受,因爲故事貼近他們的生活,所以學生願意學,課堂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