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

作文教學,是語文老師深感頭疼的事,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與教師的辛勤付出不相稱。就目前作文教學的狀況來說,我感悟到在作文教學中步入了誤區。

 一是指導過細,束縛了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上作文指導課,旨在圍繞寫作目標,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但是,我平時認爲指導的越細越好,從立意到選材,從內容到方法,無不細細道來,甚至對中間內容的層次都要加以詳細要求。這樣,學生只好跟着老師定好的模式寫作,寫出的作文就會死板,雷同化,很少出現內容、形式各異的精彩作文。這種指導方法,教師頗費心思,但是並沒有起到訓練學生靈活思維的作用,相反,卻僵化了學生的認識,束縛了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

二是批改過詳,影響了學生自改能力的提高。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文中,要找出共性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自改作文的正確方法。這一環節,是訓練學生自改能力的。因此,批語在精不在多。批語精當,學生會在老師的簡明導語下,充分展開思維,進行自改訓練。我卻圈圈點點,勾勾畫畫,補充刪改,總批眉批,應該讓學生動筆的地方,老師都包辦代替了。如此批改,指明學生的優點和不足有餘,而引導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不足。學生的自改能力不會提高的。

三是講評過繁,影響了學生寫作的昇華。講評課,是作文教學的昇華環節。這一環節,學生在老師的'導引下,根據老師的講評和自己作文的得失,進行再認識,使自己對此類作文寫法的認識得到昇華。可是我在講評課時滔滔不絕,幾乎擠掉了學生自我認識作文的時間。這樣,教師講評的時間與學生對自己作文再認識的時間、比例失調,致使學生對此類作文的認識模糊,達不到昇華的目的。

相反,有些名師看似不下功夫,但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我想可能是他們的教學方法恰當。語文教學,或許是越下力的教師,學生學習成績越不好,而不下功夫的老師,以學生爲主體,大膽放權,學生的能力就會慢慢提高,作文水平也會提高?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2

我是一名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將近30年的老教師。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的看法是:語文作業的佈置應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爲目的,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因人而異,機械重複的作業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可能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煩,久而久之,喪失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習成績退步。

過去,我非常信奉“學而時習之”、“字要寫,拳要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思想,佈置作業時,一味地強調“多練”,主張“多多亦善”,相同的練習至少要做三四回,同一個生字新詞至少要抄五六遍。學生反感,經常在日記中發牢騷,而我則常常在學生日記批閱中,指責他們缺乏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

而實際結果是:學生越來越把語文作業當作是一種老師強加的機械勞動,不勝其煩;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功夫花了,學習成績卻毫無起色。

事實給了我深刻的教訓,也使我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做法。隨着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我逐步摒棄了以前那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語文作業佈置也越來越注意講究科學性、實效性。

不搞“一刀切”,因人而異。譬如家庭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寫日記、或寫作文片段、或摘錄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或練習書法寫字、或看有益的課外書。作業不再拘泥於只是動筆,可以看有益的課外讀物、可以走進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從生活中、實踐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增長才幹。這樣的作業,學生有興趣,學習有效果,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學生再也不會把作業當作一種沉重的“負擔”了。

現在,有許多學生這樣對我說:“老師,不知爲什麼,我現在最喜歡的學科就是語文了。”有時,我去代其他學科因公外出老師的課,一走進教室,往往就會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問他們爲什麼,學生們回答:“老師,我們喜歡聽你的課!”聽到這話,我的心裏確實有一種說不出的欣慰,因爲我覺得,這就是學生對老師教學最好的鼓勵和肯定吧!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3

課標指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經過21課《司馬光》的閱讀訓練,學生初步瞭解了“閱讀”的概念,任務:它不僅僅是把課文讀會、讀熟,背會,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體驗、理解。在《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學中,我再次嘗試這種教學方法,從課堂學生的反映,我感到一點欣慰。

讀完第一自然段後,我問學生:“你們從這一段中感受到什麼?”話剛落,孩子們的手春筍般舉起來,付澤君不等老師叫,就着急地大喊:“美的感受”,其餘同學附和道“對——”,我及時誇獎:“哎呀,大家已經學會閱讀了,老師好高興呀。”於是趁熱打鐵:“你們是從哪兒感受到美的,你們覺得什麼美?”孩子們異口同聲:“綠油油、黃燦燦。”誰會讀出花生的美麗?那幾個朗讀好的孩子很自信地舉起手。之後,我不無感慨地說:“孩子們,從“綠油油”、“黃燦燦”這兩個描寫顏色的詞中,你們讀懂了它的美。”這就叫“閱讀”。

接下來的第二自然段,你們還會讀嗎?“會……”孩子們興趣盎然,信心實足。

大約三分鐘後,小手又陸陸續續舉了起來。我走下講臺,走向行間,冷不丁地指着周宜成:“你說”。他好象被嚇了一跳,神精質般地跳起來,低聲哼道:“我覺得小松鼠很高興。”我好激動,動情地說:“你原來這麼偉大。大聲說一遍,讓大家瞭解你的閱讀能力有多強。”他又大聲大聲說了一遍,掌聲自發地響起。

教室裏氣氛更熱烈了,孩子們一個個比平時更可愛了。

我引導說:“小松鼠是心裏偷偷高興,那麼這種偷偷地高興該怎麼讀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忘情地讀了起來,我都有些不忍心打斷他們了。

……

課接近尾聲了,孩子們依然羣情激昂,他們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彼此比比劃劃竊竊私語,教室看上去很亂,但我沒有一絲怒意,我在爲孩子們在閱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感到高興。我相信,孩子們此刻也在爲自己的收穫而高興。

送走一學期的酸甜苦辣,將迎來新階段的辣苦甜酸,不過我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讓我們用靳家彥老師的一句話來勉勵吧!

“——我的學生都是人,研究每一個學生做研究型的教師。”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4

今年3月23日,我有幸在鄭州惠濟區實驗小學“惠濟區卓越教師提升工程啓動儀式”上領略了武鳳霞老師課堂的精彩,她高雅的氣質體現出來的是文化積澱,讓人望塵莫及。她的積極向上,永不服輸的生活態度,深深的感染了我;她的熱愛教育,喜歡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學情有獨鍾,對語文課堂的追求和探索,深深的吸引了我。

她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堂生動的'《伯牙絕弦》。她以一首詩開端,引入課文,層層深入,把握感情,反覆朗讀,既讓學生體會了“知音”的含義,又讓孩子背誦了課文。她把句子的訓練融入到課堂中,讓枯燥的語言表達變得有趣生動,大大激發了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後我們又聆聽了武老師的講座。她說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而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先走進備課,備好一節課,首先要有思想,如何讓自己更快的有思想呢?那就是讀課、讀書、思考。

其次是如何上好一節課,武老師強調了教師要學會在語文課堂中注重感情的投入,關注學生學習的交流。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有思考的慾望。學生有了思考的慾望,便有了學習的動力,一個個思考的慾望連綴起來就是一種思考的習慣。孩子們有了思考的習慣,還會發愁學習不好嗎?

總之,聆聽了武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把自己的課上得簡約而深刻,充滿童心童趣,讓自己的精彩講解爲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與他們一起飛往夢想的天堂!從武鳳霞老師個人的成長經歷中,我更體會到: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問一問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不斷地積累自己,豐富自己,涵養自己,向不同的人學習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珍惜成長的機會,豐滿自己的翅膀,努力使自己成爲卓越型教師。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5

身邊有不少做教育的同學,偶爾與他們閒聊,他們會與我討論一些教育的話題。往往,我都是一個比較忠實的聽衆,畢竟,教育雖然離我不遠,但卻也真實地離我很遠。不遠是因爲教育是無處不在,很遠是因爲可能沒有機會再從事教育這個行當。但是,我願意聽着教育裏邊的理論,就當是一種自我學習。

同學討論了很多教育裏邊的現象與觀點,以及各種學生如何調皮,如何在上課的時候搞這個小動作等等,有講的繪聲繪色的,就當是故事在聽,期間也講到很多新穎的教學方法,深以爲然,就當是自己在長知識,聊得也很開心。

談到一個語文的功能問題,我特意地留了下心。

有人說,現在的教育體制,永遠是以高考作爲唯一的指揮棒,以高考成績作爲導引,評定一個老師的準則,也是所帶班上考了多少個重點大學,考上多少個本科等等。

而語文作爲高考的三門必考科目之一,依然需要以高考爲準則,依然要看你的語文成績在高考裏能考到多少分。慢慢地,語文也成了考試的載體,很多人僅僅是因爲考試而去學習語文,漸漸地忽略了語文的其它功用。

縱觀學習生涯裏的每一個語文老師,他們給我們教得最多的,也還是如何在語文裏考出最好的分線。手段和方法基本都是類似的,題海戰術,不斷地做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

客觀地來說,在學習生涯裏邊,語文一直都不是弱項,但也談不上語文老師有多麼地喜歡自己的程度。記得最深刻的一個語文老師是一個老頭,他的語文課讓我別開生面,他讓我產生了對語文的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看來一點也不假。以前上語文課經常是不認真聽講的,但上他的語文課,我一般不看小說,而是跟着他的節奏,好好地去聽課。至於爲什麼,是因爲他的語文課給我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氛圍。

語文培養人的一方面是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一個成功的語文老師,理論上應該培養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夠自己去思考問題,至於思考得有多深,思考得有多廣,自然需要時間的長久積累。但是,至少一個語文老師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要自己去思考語文,進而延伸到去思考生活裏碰到的這樣那樣的問題。

都說深度是看清事物的本質,不但要知其然,再要知其所以然。而廣度是能通過一件事情,聯想豐富,調動自己所有信息的儲備,去旁徵博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語文還要培養人第二方面應該是一種情感上的價值觀,一種不斷積極向上和向善的價值觀。語文課本里邊也有很多的價值體系可以供我們參考,我們讀過的書或者課文裏邊,這些課文可能我們一時理解不了,但卻會在我們心裏留下一點痕跡。

讀過類似的語文課本越多,越容易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向上和向善。在社會生活的體系裏邊,需要人們積極向上地進取,也需要人們有一顆善良的心。具備這些德行的人,基本上在以後的生活裏可以過得很幸福,很坦然。

語文另外的功用就是鍛鍊人們的語文組織能力和駕馭能力。我們從最基本的拼音學起,進而認識常用的漢字,於是我們能看懂書,於是我們會懂不同的修辭,甚至欣賞不同的美文。我們看過了,我們就會有表達的想法,我們表達得越多,說明我們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也就越好。

漢語一直是我們的母語,也作爲我們日常交流的基本語。我們無論是說的還是寫的,都是通過漢語來表達我們的意思和想法,我們要表情達意,就必須要學好語文。但是,語文其實是很深邃的,是永遠都可以值得去學習的,不是說讀了語文課本就行了,還需要我們對語言的積累,而積累,顯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語文課裏邊不得不提的就是文化底蘊了。文化底蘊體現在什麼方面,語文課本里有很多的古典詩詞歌賦,我們不是簡單地背誦了就好,那是最基本的層面,關鍵是我們要如何去運用。學習詩詞歌賦,可以讓我們在作文的時候引經據典,不至於太空洞無力,也可以讓我們平時在交流的時候,信手拈來,從容有餘。

大凡,語文成績好的人,都讀過不少的古典詩詞歌賦。那怕只是簡單地背誦,然後再學以致用。爲什麼我們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會感覺到這個人很有涵養,與這個人聊天很愉快,就是因爲他能夠把他學到的語文,經過自己的加工,表述給你聽,而且引起你深層次的共鳴。

語文還能夠讓一個人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養,充實自己的內涵。古代的文學裏邊,積累了太多古人的智慧。多讀書,無疑會讓人不自覺地提升自己的修養和內涵。特別是對於古代詩書的通讀,進而將裏邊最爲精華的經驗,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來,那麼,無疑對現在的生活和很大的幫助和指導。

一個語文老師,對於一個學生對語文的`態度非常重要。目前很多人只是爲了學習語文而學語文,只是爲了提高語文成績而學習語文,不能說這樣不對,但至少,把語文的功用放在太低了。個人以爲,對語文的學習應該是沒有止境的,而且也是值得我們用一生不斷去學習的。

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一個培養自己思考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自己修養的過程。最爲簡單地讀書,很容易就讓我們在改變,人一直是在改變的,書裏邊的觀點和觀念,會不斷地影響我們。讓我們去思考,去判斷,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力去聯想,那樣的話,學習語文就成了一件非常開心而且有趣的事情了。

通過與同學的交談,個人感嘆萬千。筆者從事語文教育工作也有三年,但顯然對於語文的功用,也認識得不深刻,比較表面與淺顯。唯一的成功點,估計可能是從來沒有因爲語文成績而去教學,這也得益於當時學校對升學率和成績的追求不是太緊張的緣故。也讓我在三年的語文教學工作裏,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想像,自由自在地去教學。

不可否認,很懷念那一段小小的時光,讓我與學生們,可以在語文的課堂裏,信馬由繮,自由自在。那段時光是很快樂的,也希望那些學生也是如此。

很多的時候假想,若現在自己還是一個語文老師,那麼,自己又要如何去講學,如何讓學習者能夠真正地感受到語文?或許很難,但個人還是希望更多的學習者,能夠不只是爲了語文而語文,更多的是爲了語文而語文。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6

如何在導入時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呢?第一課時一開始,我先出示阿聯酋一張舊景圖,讓學生描述圖上的景象。有的學生說:“天灰濛濛的,狂風捲着黃沙。”有的學生說“一片荒涼的景象,不是人居住的地方。”有的說:“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聽着同學們的發言,看着他們那副憂慮的樣子,我又出示了一幅阿聯酋現景圖,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覺,學生們一看到這幅圖,臉上馬上由陰轉晴,變得燦爛了。有的`說:“這裏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有的說:“這裏草綠花紅,天空一片純淨,碧藍碧藍。”還有的說:“這裏有高樓大廈,而且交通發達,是個繁榮的城市。”聽到這裏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這兩幅圖畫的都是阿聯酋的景色。”同學們頓時瞪大了雙眼,不由地一聲驚歎:“啊,真令人不敢相信,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是怎麼改變的?”“你們想知道嗎,那就隨着老師一起去學習課文,從課文中自會找到答案”……學生興味盎然地學習,瞭解了沙漠和綠洲的特點,這一節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課前導入,我先在黑板上寫了兩個詞語:“沙漠”、“綠洲”。學生對這兩個詞語非常的熟悉,我的問題也就呼之欲出:“沙漠在你印象中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你可以用書上的詞形容一下嗎?” 學生們積極性調動起來,紛紛舉手回答。相同的問題,換了一個詞語,在問到“綠洲”時,孩子們也一一進行的表訴,我很滿意,也很高興,精彩的回答讓我信心倍增。整個課堂都在和諧有序的環境中進行着。接下來的幾個環節都按照預想的教學設計進行,特別是在理解阿拉伯朋友“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所以他們花大量金錢鋪設草皮、買土、買水。我出了一道數學題目,我說:“老師推算了一下,在我國農村現在培養一個孩子大概要兩萬元,那一棵樹也需要兩萬,我數樹,你們算!”話匣子一打開,同學們積極性來了,我隨即出示了課文中的中心公園插圖,“一棵!”,“兩萬”;“兩棵”,“四萬”;“五棵”,“十萬”;“一百棵”,“兩百萬”……猜一猜這個中心花園會有花多少錢?學生們算着算着不敢說了,我就馬上鼓勵他們大膽猜,還告訴同學們,中心花園裏的樹不至我們圖上看到的這些,還有許多,所以花掉的錢會更多,最後有同學說要花上億元的錢。整個環輕鬆活潑,學生很快真正體會到阿聯酋人民爲了改善生活環境,在沙漠中植樹種草投資巨大。

但在第二課時教學中,由於上課的節奏不夠緊湊,所以在課文的整體迴歸上沒能做到,沒有讓學生從整體上再次把握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這是在今後教學中注意的。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7

我國教育領域涌現出了新的局面:教育對象的理想志趣、知識視野、生活習慣、思維方法和行爲方式等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內容、方法手段、教學設備、教學評價也都經歷着廣泛、深刻的變革。各種新鮮的教學手段向傳統教學方法和程式提出了挑戰。我堅信一點:那就是無論採用怎樣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都離不開老師的童心、真心、愛心,語文老師更是必要的。一旦沒有老師的童心、真心、愛心參與,再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就如同魔術師的道具。

1、從心理學角度看童心、真心、愛心之於語文教師的必要性

語文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將心理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中去,研究學生的心理規律與心理特點同教材教法的關係,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社會的思想和道德標準認識的過程中,產生自覺的態度和積極的動機,進行思想道德和心理評價,並轉化爲情感體驗和行爲習慣,從而形成個人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這一課,雖然讀了不知有多少遍,但是每讀到這篇文章,心中總是難以平靜。沙利文老師面對一位性格孤僻、體弱多病的聾啞學生時,他的童心、真心、愛心尤如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啓了凱勒封閉的心靈。海倫凱勒在《我的老師》一文中寫到:“給我一個洋娃娃。我玩了一會兒以後,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個字母‘d-o-l-l'(洋娃娃)。這種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興趣。我不斷模仿老師的做法,後來我也學會了拼寫……”沙利文老師以童趣激發了海倫凱勒學習拼寫的興趣。看起來是個簡單的語文教學過程,但實際上是沙利文老師善於運用心理學知識。讓海倫凱勒在認知基礎之上(玩的洋娃娃還可以用四個字母“d-o-l-l”表示),產生了情感活動(使我很感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我不斷模仿老師的做法)。人在認知事物時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情感,有了積極的感情,就能產生堅強的意志行動,努力去完成各項任務。爲了讓海倫凱勒認識和感悟大自然,沙利文老師用心設計了生動的一課。爲了讓她理解抽象的名詞美妙的真理,也許只有充滿愛心、充滿智慧的沙利文老師纔想很出那樣的辦法。

非智力因素對語文教師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它不僅能調節整個智力活動,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塑造高尚的師魂、師德。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運用作家所創造的作品去影響學生的心理、道德面貌,塑造學生的靈魂,做到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有機滲透,把學生培養成高尚的、有道德的、身心健康的人。對於海倫來說,肉體的痛苦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運的'。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沙利文、薩勒等老師給了她溫暖,給了她力量。如果沒有沙利文、薩勒等老師以是以童心激勵她興趣,以真心走進她的心靈、以愛心塑造她人格的活動過程,海倫凱勒是難於拒絕向內心的敵手屈服的。也很難寫出:“拒絕向那種令人癱瘓麻木的影響力投降,在心靈的領域裏,我要永遠地走在晨曦的光明裏”的自信。正如海倫凱勒自己所說:“是沙利文小姐啓發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來使我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愛和歡樂並

富有意義。她每時每刻都在動腦筋,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有價值。”

隨着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入課堂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那種師生關係,無論現代化教學設備怎樣先進,也不能完全取代師生面對面的交流。老師面對的是各有差異、千變萬化的活生生的個體,是一個個信息繁富的“小世界”。老師富有表情的面對面的講授,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其答疑解惑的時效性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企及的。學生的知識層次和年齡不同,對教師語言的接受程度也不同,老師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心靈的接觸就要有民主、相容的氣氛,愉快、和諧的環境。這種環境少不了老師的童心、真心、愛心參與。

2、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童心、真心、愛心之於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文字是人創造出來的,它本身就包含着人類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積澱,因此語文教育應是語言工具訓練和人文教育的綜合體。無論是從工具性還是從人文角度考慮,語文教學中都離不開情感教育。翻開語文教材,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質兼優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對祖國、對人民、對同志親友、對大自然的深摯情誼,字裏行間洋溢着或優美典雅、或清麗委婉、或崇高悲壯的美感。因此,在這些文字作品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而必須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通過語文的工具性訓練昇華到人文性的薰陶和感受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人們在通過自己的母語進行閱讀、寫作和交際時,總是在不知不覺地接受和表達由語詞所暗含攜帶的思想文化極其價值觀方面的內容。語文教師的童心、真心、愛心是實現這個過程的載體及決定着其活躍方式、程度。

直面以前語文教育現實,爲了片面追求升學率,將充滿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語文變成機械枯燥的應試訓練,忽略情感、意志和審美情趣的介入。因此,新課程標準“人文性”的提出是語文教育價值取向的合理調整。語文教師的童心、真心、愛心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學生不但從自身感受到的師愛中陶冶良好的情感,而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怎樣用高尚的情感去對待別人,形成團結、友愛、互助等良好的品質,培養起愛人民、愛祖國的高尚情操,並在這基礎上,把知識轉化成智慧,將文明積澱成人格。因爲只有當知識轉化爲個性特徵和人格特色時,只有當知識轉化爲行爲習慣並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知識才發揮了作用。童心、真心、愛心正是語文教師實施這種教育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近年來,語文學科受到普遍的關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議。特別是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這不是僅僅靠改變教材改變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所能解決得了的。新課程的人文起點是“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諧發展爲本。當代教育改革的理論,大部分是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根據學生心理髮展規律提出來的。因此,語文教學應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並根據研究結果糾正自己的教學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完成語文工具性教學基礎上,昇華其人文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具有童心、真心、愛心,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徵。

清華大學作了一個調查,對人一生影響最大的是語文老師。因此,語文老師的綜合素養直接關係到祖國的未來。語文學科具有得天獨厚的育人條件與機會。語文教師應當具有美好的情感,特別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語文教材中有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嚮往,對邪惡的抨擊,對英雄的讚美,對山河的愛戀,對友情的謳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閱讀和講授這些課文時,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恰當地引導學生以純潔的童心、誠摯的真心、廣博的愛心發現並體會真、善、美。在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作用下,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拓展創新能力。

無論今後的教學設備怎樣升級,我還是會堅持以童心激勵學生興趣,以真心走進學生心靈、以愛心塑造學生人格。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崗位上,奉獻生命的點滴價值。希望我的見解能給語文教育教學帶來一縷陽光。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8

齊偉麗老師教學中的突出特點在於她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幹,發揮個人特長,深入挖掘文章內涵。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在教學中通過品詞品句品文,體驗一悲一喜之間不同作者的不同思想,並抓住這兩種不同的思想進行對比讀,對比誦,品味其中的語言的奧妙,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齊老師教學特點之一:在於一改大多數老師在教學中一貫運用的陳舊的教學思路,而採用了對比的形式進行教學,兩首詩同時進行教學,雙管齊下,教學形式新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像是小時候天天吃貫了媽媽炒的菜,偶爾去到別人家裏,吃到了不同口味的菜一樣,新鮮而有味道。

齊老師教學的第二大特點是:教師的語文功底很厚,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是教學中貫穿了生字的教學,這一方法我們平時也採用,新就新在齊老師運用了文字演變過程的教學思路,左邊寫出演變後的字右邊寫出古字,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明白這個字的意思,教師把意思用近乎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難怪學生喜歡。學生在不經意間就學習了這些生字的字形和意思。教育無痕,我想就職應該達到這樣的效果。同時,對比教學手法在這裏得到了進一步體現。這可以看出教師的.文字功底很厚。

2.教學中,教師運用幾幅歷史區域的地圖,把“即從巴峽穿誣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樣很難理解的句子通過講解當年的歷史背景,講解當時的地理位置,很快就讓學生明白了,這一環節即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機智,也充分說明挖掘教材之用功,足見其語文功底之深厚。

3.教學中,除了以上優點以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緊緊抓住一悲一喜兩條情感線進行教學。其中悲字又分了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不是孤立的講解,而是爲學生朗讀文章做鋪墊,學生藉助教師的語言鋪墊,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學生的語言感悟在這裏很到了充分的體現,三維目標進行了有機的滲透。教學效果很好。如此別出心裁的教學過程,非一般人所能達到。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9

今天我執教了《我們贏了》一課。本課是在學生一年級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認識鐘面上的時、分。現談談我這節課的教學環節與課後反思: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慾望這節課我先進行復習鋪墊,出示了整時、半時、快幾時了、剛過幾時的時刻讓學生認讀,然後再向學生撥出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時刻,問:你會讀它嗎?當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說“不會”、“不知道”或是學生讀錯時,我就藉此契機說:好,同學們,像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設置此懸念,以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這節課我通過讓學生自已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撥一撥”“寫一寫”等操作活動,觀察認識鐘面,瞭解了“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會讀寫時間,讓學生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比較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三、合作交流,培養合作精神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同桌及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機會,在認識鐘面,讓學生觀察發現什麼,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探討時分的關係及幾時幾分的讀法,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發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精神。四、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訓練我設置了明明一天的作息安排、找朋友、“我撥你說”同桌遊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啓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並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對於一些問題的設置留有太大的空間,導致有些學生胡亂回答;

2、在探求時分的關係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

3、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4、沒能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多的是對積極舉手的學生的關注。

以上是本人在這節課後的所感所想,總之,面對新課改,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後,我會積極鑽研,努力探索,自我更新、加強學習,並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0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小學八年級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處於一個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繼續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並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

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爲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爲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

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

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爲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我在教《敬畏自然》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

一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二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

爲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法我充分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的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學之初採用情景導入法,先讓學生看《自然災害》的視頻資料,看後讓學生談感受,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我又根據教學內容,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我採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由於使用了恰當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我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既教給學生方法,又使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探究學習時,我採用問答法,最後由學生髮言、總結。這樣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能有一點收穫、有一點提高、發展。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1

對竇桂梅這名,早就詳熟。先前,對兩個課例只是欣賞,總認爲完美,高尚,從沒產生過批判心理。看了課例評價,讓我思想變得複雜了些。有了另類思緒,對語文教學再此產生思考:語文,教什麼,怎麼教。語文教學,要圍繞目標而行,目標是方向,是航標。當然,目標應該是發展的。

個人認爲,前階段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之一,重視人文,而對語文基本知道技能教得少,缺乏了一定的訓練意識,造成目標的偏失。聽過兩次次竇桂梅的語文教學,被她精湛的教學藝術所陶醉,被她高超的扇情、課堂對學生的人文薰陶而感染。讀到此評價,讓我認識到教師學習課標的重要性。小學分三個學段,各學段教學要求相互銜接但有所區別,語文老師對這些細微區別應做到心中有數。

弊端之二,課堂有丟文本的現象。確實,有些教師有時考慮的拓展內容不少,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認爲都給學生信息,乃“大語文”觀,對學生把握不透,對課標認識膚淺,所以,課堂往往看似容量大,實質的收效甚微。評價中例舉的過度的預習,我就有同樣想法,畢竟,我們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預習當然有限。尤其我們的平常課,學生不可能對本文有如此深入的預習。因此,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常態下的課堂教學。

件的'訓練,個人認爲,象特級教師於永正、賈志敏的閱讀課,字詞句等“訓練”紮實。

當然,竇桂梅老師的課,畢竟還是充滿個性,她的主題教學思想,她的對教材的深讀等,都值得我們好好學一學,琢磨、消化。

感言:學習無止境。我們是平常人,更應該多多學習。網絡,爲我們開闢了廣闊的天地,惟有學習不止,方能趕上時代的需求。我們在學習時,可要批判地吸收,瞭解我們的學生已達到了什麼程度,想想該教些什麼,尋找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方法,方是學習之道。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2

本課採用“文包詩”的形式,因此,藉助課文來學習《塞下曲》,要在讀好詩的基礎上,對照課文,進行嘗試性的理解學習,我認爲對古詩的理解應避免一字一詞的理解,要倡導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但對理解及體會意境的關鍵詞語要較好地把握。例如:古詩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平明”、“白羽”、“沒”、“石棱”,這爲學生體會李廣的力大無比,做了較好的鋪墊,通過對朗讀的指導以及適時地情境。學生能深入體會到當時的場景,他們能把自己內心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場景。較好的通過讀來表現。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3

讓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爲什麼能這樣 "展開的。在生本,生生,師生的不斷對話中去發散學生的思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到李大釗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與文本產生共鳴,受到情感薰陶,思想啓迪。 .教學時,我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中的重點,我注意引導學生分層理解逐步學習,第一步給此段分層,並概括層意,第二步抓重點詞句,領悟道理,由於教學時我立足於綜合運用小學階段的.基本功,從題入手,理清脈絡,抓中心, 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導行,使比較難理解而又比較枯的論文變得易學,有趣。

對於學生的質疑,教師首先應該提倡和鼓勵,從而培養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之心。還要通過引導,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做到"善於"提問,這裏最爲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如從"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字詞發問,從能體現思路,揭示重點,統率全文的題目設問,從不理解的句子,句子之間的聯繫方面發問,還可以從標點符號方面發問等。對於學生的質疑,教師還要善於點撥釋疑,選擇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幫助他們通過讀書,思考去探索答案,讓學生體驗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快樂。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4

閱讀教學應注重討論,強調“讀”、“議”結合。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討論,就課文各抒己見,有什麼感受都可以提出來討論,讓學生學會從各個不同角度用各種表現方式來揭示課文的思想和寓意。如讀《宋定伯捉鬼》,有的同學認爲“人不是好人,鬼才是好鬼”。通過討論,同學們認爲這種看法很有見地。我覺得這是得益於他對課文的朗讀理解。在教學中,老師可常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的討論,通過討論辨真僞,知美醜,曉善惡,教師則只需要適當點評。在辯論的過程中,不同思維的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從而使課堂充滿着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即“有思考、有感情、有個性的'思想的積極”活動。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讀讀議議,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又能幫助學生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藝術形象和語言手段,從而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學生的閱讀的自主習慣自然也會形成。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5

最近上了《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感觸很深。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紹有關仿生學方面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強,文章結構簡明,通俗易懂,便於學生自讀自悟。因而,在教學中,打破以往的教學常規,還自主學習於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探討與研究之中,親身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感和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強烈願望。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所以,自主預習時,我讓學生多渠道蒐集相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以便小組交流。精讀課文時,主要抓住重點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覆研讀,挖掘文本內涵。因爲這三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因此,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重點學習自已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如:“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給我們什麼啓發?除了文中列舉的那些事例外,人類還向哪些生物學習過?等等。

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求知的慾望特別地強烈,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尤其是個人彙報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以及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時,他們暢所欲言,就連平時很少動腦、很少開口的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又一個高潮。

雖然這堂課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鐘,但帶給我的卻是太多的震憾。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們的'學生有那麼大的潛力,那麼大的暴發力,爲什麼我們做老師的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顧慮重重放不開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信任學生,他們只是個孩子;

二、不相信自己,能否駕馭課堂;

三、爲了趕進度,怕浪費時間;

四、習以爲常,不願破這個規矩。

五、孤陋寡聞,不思進取。

在快要下課的時候,我給同學們佈置了一個作業:回家也拿一雞蛋緊握在手中,感覺一下“薄殼結構”。時隔幾日,我想起了這個作業。於是,我詢問實驗的結果。有22人回家做了這個實驗,但是,有8人把蛋殼給捏碎了。這給同學們的心中蒙上了一層疑惑:書上說的這種“薄殼結構”不是很牢固,怎麼捏也捏不碎嗎?爲此,我也產生了很深刻地沉思,現在雞蛋的質量影響了“薄殼結構”的牢固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錯!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