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藉着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徵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潛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此刻我的課堂教學行爲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潛力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構成和提高。

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潛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潛力和書面表達潛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潛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

經過反思,我認爲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纔有潛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貼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後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於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潛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資料和教學資料的直接聯繫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着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超多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潛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此刻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能夠說學生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此刻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潛力差的'原因之一。鑑於此種狀況,對於語文的學習,我認爲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爲引導者就應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爲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上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再如,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還有有的語文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 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反思的過程:

1.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上課前,我都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2.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3

《麥哨》一課的“突發”現象處理的較爲得當,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因學生年齡特點,“搗亂”現象屢有發生,如何處理它,是我們小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當這時,我都思考:如何“蹲下來看學生”?如何讓自己成爲學生的朋友?瞭解學生,寬容學生!你對學生的寬容與理解,學生會一更大的積極進取回報老師。我們必須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來指導。

如何真正地做到寬容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修養、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以真誠的態度接受不同類型的學生,冷靜的面對教學中的突發事件。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擾亂學生的情緒,而情緒穩定的教師能是學生的情緒趨於穩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心理學研究再表明: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的狀態最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老師是學生學習中的輔導者,是思想的領路人,是活動中的好朋友作爲音樂教師,應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大度的心態面對學生,運用教育機智,變“搗亂”爲“教學資源”,藉機營造出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音樂中發揮想象,去盡情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

(二)以民主與尊重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

現代教學觀強調: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學生之間存在着個別差異,他們在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知識的同時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和體驗,他們是那麼具有靈性和思想。教師應允許、尊重學生這種獨特的體驗,並激發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創造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表現、創新,而不必擔心他的回答是否會受到批評——無論他們的創造是多麼幼稚和離奇。教師的態度對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揮起着關鍵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標誌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隻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髮現錯誤並自己改正錯誤。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然而,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啓發、表揚、激勵時,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一種讓人喜悅的情景!

(三)、疾風驟雨

春風化雨

教師的寬容,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氣氛比起疾風驟雨更見效。她可以淨化學生的心靈,創造出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無拘無束,更好的發揮創造力。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牛頓,你的譏笑裏中愛迪生。”

但是,也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能夠用敏銳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惡作劇”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真正渴求。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4

我作爲一位語文教師,談談對語文教學想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將軍》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覺的有這樣一位將軍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西湖》,我就找相關的資料圖片讓學生欣賞,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四、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

五、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但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爲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

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

六、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

七、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行爲,那如何去備好課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爲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然而,以學生爲中心,意味着教師轉爲合作者,那麼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麼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係,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並引導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5

本週仍舊複習,複習內容已分門別類:看拼音寫詞語、形近字組詞、同音字組詞、量詞搭配、多音字組詞、二類字認讀以及造句、口語交際等。每節課上課伊始都先將二類字安不同的順序或方法讀一遍,然後做幾組組詞,再抄幾課歸納出來的文中詞。由於“口語交際”沒有上完,所以,揀了課多的一天講。一節課講了“我長大了幹什麼”和“看望病人”。

第一個比較容易,我先讓孩子們小組討論,然後各自交流。孩子們說得非常好,有幾個孩子的理想特別令人感動,比如:要當一名護林員;要到偏遠山區當老師;要當大學教授,再利用業餘時間給病人治病……和孩子們稚嫩的聲音和回答時堅定的語氣深深地感動着。

第二個主要是讓孩子們學會轉述。一開始我仍是讓他們小組間商量一下該怎麼說,但商量之後一問都說沒商量好,看來難住了他們。於是,我在黑板上將三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先給理清,然後叫了三名比較機靈、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到講臺上現場表演,之後,再讓學生來說就容易得多了。最後,我又隨機出了一道生活中常見的轉述例子另叫了三人來演,他們很容易就說明白了。過後一想,如果一味地講解,孩子們只會越講越糊塗,如此一來,省時又省力。

看來,有些時候讓成績好的學生先做出來,再讓其餘學生照着做,也未必不是一種可取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爲語文教學行爲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爲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爲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爲教師的教學行爲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爲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爲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

生爲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爲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爲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讚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爲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爲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李永菊

  20xx年12月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

關於高中語文教學,我最初的認識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就是要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有不容易?我們的課堂常常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教學流於形式。想想自己,在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現象:例如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自己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自己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爲自己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的聽專家們的引導和指點,認真和專家們做心靈上的交流。記得專家組有位老師說的好,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要合作、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和注重積累與梳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並製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第三、創設和諧、真誠的學習氛圍。教師不能夠也不應該去左右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結果,要充分保障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表現慾望,所有問題的解決都必須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決,教師決不能居高臨下地對學生指手畫腳,更不能對學生的`認識做這樣或那樣的否定和貶損,要具有平等與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能左右的僅僅是節奏和方法而已。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必須貫穿始終的是真誠與信任,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自我正確閱讀的能力和潛力,要與學生彼此都敞開心靈。

第四、具有廣博的知識與豐厚的文化素養。作爲語文教師應當而且必須成爲學問的雜家,不但要“淵”,而且要“博”,不但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政治、歷史、音樂、社會甚至於美學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識,要曉天文、通地理,這樣纔有可能在新課標、新角色面前站穩腳跟,才能遊刃有餘。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8

作爲一名要強、上進的語文教師,打造成功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她努力追求的目標,我也不例外。多年的一線教學生涯,讓我擁有了數不清的教學驚喜和遺憾,回顧每一個鮮活的教學場景,反思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讓我很自然地爲“參加優秀教學科研成果參賽作品”擬下“力求完美,打造成功教學“的題目。在實踐打造成功教學的過程中,讓我一次次感悟到成功教學的靈魂所在——力求完美。現在,我將以文字爲載體,再次回顧一下我的教學歷程,對自己教學中呈現的一個個成功和驚喜做一下深入反思。

一、備課環節力求完美

在備課時我不僅僅憑藉教科書,而且藉助網絡這一平臺,查找相關資料,認真觀摩網絡上的優秀課例、優秀視頻,注重借鑑他們的教學方法,但不會照搬,我會依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設計。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在借鑑名師名家的教學過程的同時,我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基礎差,缺乏耐性,課上注意力不集等現狀,我精心設計導入,努力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同時截取了一段‘恰同學少年“電視劇片段讓學生欣賞,鮮活的人物情節及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果課堂效應超出我的預期,驚喜之程度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是的,聯繫學生已有經驗,立足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就可在最短的時間創造出最高的價值來。

二、精心打造每個教學細節

教學細節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正是這一顆顆明珠串成了一個教學過程。教學細節也是課堂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它是爲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服務的,正是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去關注打造每一個教學細節,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育行爲,並不斷完善。

如教學《荊軻刺秦王》課時,我特意打造了朗讀和賞析人物這兩個環節。朗讀環節讓學生從身份、事件本身角度去揣摩朗讀語氣,還以小組形式採用分角色朗讀競賽法,讓學生讀出感情甚至讀出感悟進而認知文中人物,以此達到把握文章、正確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探究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着重選取了三個畫面:樊噲會面、易水訣別、秦廷行刺來品析。結果課堂呈現出不常有的熱鬧氛圍。有些學生的毛遂自薦更讓我刮目相看,教學目標不僅達成,還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賞析人物環節的打造上,注重讓學生從語言、動作、服飾、神態、場景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還特意組織學生表演了課本劇,致使教學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也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個性。教學中的驚喜讓我又一次體味到作爲一名教師的甘甜。

三、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的自立、合作學習

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已學定教,因人施教,要增加課堂教學的靈活度,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爲此,我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不是放任自流;注重學生的合作性學習,但也不忽視獨立思考,只所以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而不放任自流,是因爲教師如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課堂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適時的地引導學生,才能真正成爲學生學習道路的引航人。而合作學習則是課堂教學中學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是點綴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如在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時,在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後,我適時引導學生:你從文中讀出了什麼?作者爲何說:“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呢?執教《祝福》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爲什麼有人說祥林嫂是個沒有春天的女人?請留意這一問題,讀完文本後,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說明理由。通過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指導讀什麼,這樣纔不至於讓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在執教《荊軻刺秦王》一課時,在探究人物形象之後,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荊軻,行刺結果爲什麼會失敗?通過問題探討,不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精神,但這一環節最關鍵的是時間的把握和學生的主動參與。只有把握好這兩個方面,教師才能真正瞭解自主、合作學習的含義,而不是把語文課堂變成華而不實的泡沫課堂。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膚淺見解。當然,影響打造成功課堂的因素還很多,如:教師的親和力、及時陽光的評價語、真誠的鼓勵等也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打造成功課堂不可或缺的因素。今後我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以彌補自己教學中不足,同時也會會一直朝着打造成功課堂這個方向努力,使語文課堂這一育人的舞臺充滿生機和活力。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9

在第一課時,讀字詞時,主要理解“荒島”和“孤零零”。我就問孩子們什麼是“荒島”?他們都很踊躍的積極舉手發言,但是都認爲荒島上還是有些植物、動物的,但是沒有人。而且,插圖上畫的小熊旁邊有幾朵花,小孩子就說了,樹上畫的還有花呢。如果這樣子理解,荒島的感覺就無法出來,也就無法感受最後小島綠樹成陰的美麗場景。於是,我就跟孩子們強調,“荒島”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只有小熊一個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樹,也是枯黃、死掉的樹。有了前面的渲染,讀到後面的“漫山遍野、綠樹成陰”的時候,孩子似乎特別能感受這種綠色的.美,讀起來非常愉悅。但是,我繼續問他們,小熊用了多長時間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書上去找,從“種呀種呀、種了很久、一年兩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與堅持,才換得了小島現在的一片綠色。只有付出纔能有回報。

那麼小熊一開始是一個人,感覺孤零零的。我就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經驗,想象一下他們什麼時候感覺孤零零的,有學生舉例說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時,感覺孤零零的,於是我讓學生想象一下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一個人在家時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馬就沉了下去,可見能夠體會到小熊的那種孤單、害怕。那麼你是小熊,你現在最想幹什麼呢?很多人說了爸爸媽媽回來,有人陪我。那這樣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舉動了。最後,小熊不停的說“歡迎你們”,孩子的語氣不是太到位的,因爲前面有一個修飾詞“不停”,可見小熊是非常的開心了。於是,我就讓孩子想象不停的說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並且進行了示範,孩子馬上就能讀好了。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0

進行課改一月有餘,我們課改組10名教師經過認真學習,多輪課堂教學打磨,包括了一輪亮相課,要求每位課改組的教師都要跟上,進行互聽互評,共同進步;接着進行一輪過關課,現在過關課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着,大家的積極性達到了空前的高漲。已經有3人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比較成型了。

在今天的聽課中,我覺得老師們的課堂教學進步很大。表現在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明顯,自學深入、交流有效、彙報與補充深刻。

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找準落實教學目標的切入點。在學生能夠進行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從課文的內容入手,從指導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從主要問題的設計等方面入手。要求我們老師能夠定準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學法。

2、關於加強朗讀指導的教學。語文教學少了朗讀,總讓人覺得有缺憾,也沒法實現語文教學各學段中對有感情的朗讀等教學目標的實現。而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最缺少的就是指導朗讀,很多老師也都提出了不知何時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我想是否可以單獨加一個朗讀展示的環節?或者放到小組展示中彙報到重點語段時,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是否可以在小組展示後其他小組補充時進行展示?

理解課文內容是一項最重要的教學任務與目標,而朗讀是理解的開始,也是快速有效地檢驗學生是否理解透徹了課文內容的手段和方法,當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品悟到情感後,自然能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確非常重要,在我們所進行的這種課堂教學方法中,將有感情的朗讀加入進去有非常多的困難。但是無論有多麼困難,我們都不能夠缺少了朗讀指導,讓我們共同實踐,找到最合適的指導朗讀的時機與方法。

3、關於我們駕馭課堂的能力。在上週召開的教研員培訓會議上,對導課、結課、抓住課堂生成等方面,領導爲我們指明瞭一些有效的做法。一是我們要精心準備導課,導語或導入新課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產生興趣,引起學生探究和學習的慾望。二是關於結課,我們要把握好課堂教學時間,當學生討論或者交流的時間很長,還有很短的時間就要下課了,這時我們一定要及時進行總結、引導,引向當堂檢測環節,然後按時下課,在我們的展示課上絕對不能拖堂,這是常規的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關於課堂生成的問題,我們要抓住生成點,也就是學生能力的增長點了。這些稍縱即逝的時機需要我們有很敏銳的能夠發現並抓住的眼光和能力,更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應變水平。積累經驗,產生敏銳的觀察力。這些應該都是在我們非常熟悉教學內容,心中有清晰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的。

任重道遠,共同努力。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1

今年我帶九年級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當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所以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所以,"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3、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經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本事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實踐,效果是明顯的'。

(二)提高學生應試本事是關鍵:

時間不等人,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景,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本事。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經常接觸中考題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所以,從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綜上所述,九年級語文教學和複習,應着眼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明確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纔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即使在最爲緊張的總複習階段,也不能因爲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而忽視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針對性的短期效益訓練,能夠彌補語文學習和複習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4、反饋應當及時迅速。

5、以閱讀和寫作爲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爲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試教學。

最終,要讓同學們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我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2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地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讚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這篇課文故事情節生動緊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而且人物刻畫手法豐富,語言細膩,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爲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身經歷閱讀實踐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爲此,課堂上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瞭解人物的特點,從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這樣的教學,我有兩點體會:

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

爲此,教師要認真備好教案,抓好文章切入點,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爲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半截蠟燭》時我爲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伯諾德夫人一家三人在保護半截蠟燭與德軍周旋的過程中,都表現出了過人的沉着、勇敢和機智,值得我們去學習。同學們,你比較欣賞其中的哪位人物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剛一提出,一雙雙手便迫不及待的舉了起來。學生們在交流着他們獨到的見解,談着他們對人物的認識,老師適時點撥,學生在這個充滿相互信任、暢所欲言、和諧融洽的研討氛圍中,認識了人物,受到了教育,一堂課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真正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

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在教學中,老師還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語言,爲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的把握人物特點,在教學時我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計策都很絕妙,而只有傑奎琳成功了呢?”讓學生與文本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學生充分閱讀感悟,又一次全面認識、瞭解了人物的特點。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3

關愛學生,正確評價

針對學生對語文缺乏熱情的現象,教師應該傾注更加濃厚的感情,施以厚愛,關心學生。當學生出錯時,教師該怎樣評價呢?首先我傾聽學生的回答,樂於傾聽學生的“錯誤”,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保護出錯時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小學教學實施發展性評價是崐深具現實性和前瞻性的,對於小學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意義深刻。所以要想讓學生喜愛語文,就要轉變觀念,實施多元性評價的情感教育。

教會學生質疑方法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應重視質疑方法的指導。如在教《中彩那天》一課時,根據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是在矛盾中展開的這一特點,我提示學生一個提問的思路,那就是通過“找矛盾來發現問題”。我告訴學生,課文中前後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是問題的所在,從矛盾中去發現問題,這是質疑的方法之一。根據這一方法,學生很快提出了“中彩以後,爲什麼父親卻神情嚴肅,絲毫也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我想與父親共享着幸福的時刻,爲什麼父親卻讓我滾開”、“父親夢寐以求的是有一輛自己的汽車,而汽車給庫伯先生開走後爲什麼父親卻非常高興”。這些問題正是本課的重點。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學會了一種提問的'方法,提高了質疑的能力。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羣島》這課,我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後評價。用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現海水的美,讀後請同學來評價,讀得怎麼樣?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這樣不僅進行了聽說能力的訓練,同時,同學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進了友誼。在知識和能力的維度上,強調綜合和整合。教學中分組討論後,集體交流彙報,由老師給出的知識提示,再整合,跳出過去強調語文知識系統性的老圈圈。

注重語文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例如,整個課堂結構設定爲研究彙報活動,使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愉悅地學習語文知識。如學習海鳥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後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昇華。

“不經意作文”的指導策略

對學生的作文訓練,我們習慣於按基礎訓練中的作文要求進行。有些作文題目,學生有話可說,而有些題目與學生的生活相去太遠,一定要學生去寫這實在是一件苦事。教學中我根據每次作文訓練的要求和學生生活實際,靈活的安排作文內容,力求每次作文訓練都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注意挖掘教材中可寫的因素,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加以指導。比如教學《小攝影師》一文時,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小攝影師再次給高而基拍照片的情景,說說小攝影師如何再來的。再次見到高爾基時,他可能怎麼說,高爾基可能怎麼說,小攝影師是如何拍照的,結果怎樣。在學生充分練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剛纔所說的內容寫來下。

構建畫面,突破難點

《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的教學中,西沙羣島的海水五光十色互相交錯的景象很難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畫面,而這又直接關係到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爲了幫學生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把教室的牆壁想象成是西沙羣島的海面,演示了一個陽光折射的實驗。頓時牆壁變成了色彩斑斕的世界,學生興奮的無法形容,而這時他們忍不住說出“我真想變成一條小魚,在這樣的海里自由自在的遊玩”“我真想去西沙羣島安家。”

《一定要爭氣》一課教學拾貝

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發憤”的意思是什麼?聯繫下文,說說童第周是怎樣發憤學習的。)在學生懂得童第周爲什麼要爭氣的原因後,引導學生學習時找出描寫童第周“發憤學習”的具體內容。講讀時引導學生:讓學生依據時間:每天天沒亮,夜裏;以及地點變換:校園的路燈下面,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面,理解詞語:悄悄、溜、努力、終於。弄清每句話的意思。這一自然段哪幾句是具體描寫童第周發憤學習的?童第周發憤學習的結果如何?童第周是怎樣想的?這裏的“爭氣”是什麼意思?(第一要有信心,我並不比別人笨;第二要努力,家裏窮可以促使自己發憤。)再通過進一步朗讀第二大段,加深對本段內容的理解。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學習這一段的方法。

讀中學寫

概括與具體結構的段,是指段落內的兩層意思,是概括介紹和具體描述的關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先概括寫,後具體寫,一種是先具體寫,後概括寫。如,《一定要爭氣》中的一段話:“第二學期,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牀,在校園的路燈下面讀外語。夜裏同學們都睡了,他又到路燈下面去看書。值班老師發現了,關上路燈,叫他進屋睡覺。他趁老師不注意,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面去學習。”這一段話是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概括與具體的結構段,通過理解、品評、複述、背誦等方法,引導學生積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再要求學生仿寫,把一段話寫具體。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4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爲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啓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爲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茁壯成長。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二: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期末反思(1297字)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我回顧了自己在本學期裏所做的工作,認真反思,總結積累經驗,希望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更是一位班主任,不僅要抓好自身的教學工作,更要肩負起班級的管理和學生的教育工作。

社會、家庭把一個個天真活潑,充滿朝氣的孩子送到學校,交給我們老師,這是對我們當教師的多大信任啊,那麼我們就應該懂得如何去愛我們的教育事業,乃至於愛我們眼前的.每一位學生。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有了對班級、對學生的愛,才能憑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深入、細緻地開展工作,用恰當、靈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養好學生,尤其是後進生。

工作中,我虛心向他人學習,努力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經常閱讀教育教學雜誌報刊,學習《新課標》,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認真備課,教法力求靈活有實效,讓學生自主性地參與學習,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在上好課的同時,細緻地批閱作業,並幫助學生及時訂正。課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讓學生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我努力培養學生能力,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與建設中。與學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一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對於班級管理,我們不能“一手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應建立以學生爲主體、全員參與,以教師爲主導、協助管理的合作關係,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級管理模式。通過民主、自主的競選後,在班幹部上崗前,要作好崗前培訓,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範圍,以及要達到的目的(或效果)。學生在工作中總會表現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師去指導、去組織。因此,在班幹部日常管理中,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解決。同時,通過每週的班會和其它渠道,對班級現狀瞭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亂、嚴而有度,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下一步決策。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5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佔最重要的位置,是學好句,段、篇的基礎。在上這課時,我的思路比較清晰,我設置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藉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懸念,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裏活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我再次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裏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莊稼、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不放,咬住學生虔誠的目光,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裏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誦起來,作爲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學生自拼自學,在證音,我也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古時以三十歲爲壯,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對本識字課教學還是有收穫的,100%的學生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置的語言,學生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受到祖國山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