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

今年我帶九年級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當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資料。所以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所以,"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禮貌的辦法"(黎錦熙)。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資料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3、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忙學生構成樂寫的習慣。堅持每一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經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本事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必須程度的提高,爲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實踐,效果是明顯的。

(二)提高學生應試本事是關鍵:

時間不等人,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應針對中考具體情景,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本事。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中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經常接觸中考題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所以,從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綜上所述,九年級語文教學和複習,應着眼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明確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纔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即使在最爲緊張的總複習階段,也不能因爲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而忽視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針對性的短期效益訓練,能夠彌補語文學習和複習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4、反饋應當及時迅速。

5、以閱讀和寫作爲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爲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試教學。

最終,要讓同學們關注社會、人生,用自我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理解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我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今天我們的“小問號與金鑰匙的'對話”開通了,出乎我意料學生的提問與回答都很精彩。在這個活動中,我發現江靈藝同學的小組表現的尤爲突出,記得她曾在日記中寫道:大家選我做小組長,我代表我們組提出了問題,老師表揚了我們組,我心裏非常高興,因爲我爲我們組爭光了,但這功勞也有其他三位同學,問題是我們一起提出的,我只是代表我們小組向同學們提出並解決問題。

在優秀小組評比中,原本鄺穎這個小組也很不錯,可就有王澤熙一個同學拖後腿,引起小組內的公憤,大家都要開除他,可我告訴孩子們“一支紅杏不是春,滿園春色纔是春”,不能因爲他落後就去掉他,你們要一起想辦法幫助他,組裏四個人都能完成學習任務纔是優秀小組。於是,大家放下了憤怒,都齊心協力地幫助他,爲了不給小組丟臉,他也終於擦乾了眼淚,投入到學習之中。

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不敢積極發言的同學有了機會,大家在學習中學會了合作及集體榮譽感。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

1、預習自學課文的要求:讀課文三遍、標自然段、理清文章脈絡、抓重點段,反覆讀至背誦、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後字詞完成小字本。

2、小組交流討論,每組四人,並推選出小組長一名,由小組長組織記錄本組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理解課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然後完成同步練習。

4、教師在收集學生問題後修改好備課內容,精講課文,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3

《牧童》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後那種安然與恬淡,自由自在與愜意的生活。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視野裏的。

在教學中,學生興致勃勃地朗讀古詩,詩中有思,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詩所傳達的意境。從“鋪”字體會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從“弄”字體會到了一種情趣;從“臥”字中體會了那種隨心所欲的牧童生活,還有的學生的腦海裏涌現出許多不同的.理解,在彙報的過程中,更是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孩子們個性化閱讀背後的個性化理解。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在對詩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的插圖,想象詩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詩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如“不脫蓑衣臥月明”引導學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裏會想些什麼?學生通過想象,體會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並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課堂中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當的描寫人物的語言,把自己喜歡的詩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像是電影裏的人物讓他動起來,配上聲音,有了色彩,那就是充滿生活氣息有聲有色的故事。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4

這是我初次上寫字課,一節課下來,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去琢磨、去挖掘、去研究。

課前,我認爲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是最重要的,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不在於強制,而在於激發興趣。寫字興趣培養起來了,寫字技能就有所提高。寫字技能提高了,寫字興趣就更加濃厚。因此,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精心備課,我在導入部分這一環節當中,以欣賞漂亮的書法作品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介紹,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通過名帖欣賞,充分展示我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增長一些書法常識,進一步瞭解書法、喜歡書法,從而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書法鑑賞水平。

在教學筆畫時,我先是出示和筆畫相像的圖畫,讓學生直觀感受筆畫的特點,我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去發現規律,從而明確漢字間架結構的重要性,激起學生學好漢字的慾望。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刻。但是,在比較兩個筆畫寫進田字格里有什麼區別的時候,我沒把問題說明白,導致學生有點摸不着頭腦,最後是我自己點出,所以今後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明確問題的要求、目標。

在範字講解中,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形體美。通過老師的板書、講解、指導漢字的'不同寫法及結構安排,使學生能夠將文字寫得更加勻稱美觀。在教學前,我應該在黑板上先反覆練習這幾個字的書寫,那也不會出現課堂上的小意外,還有,學生在寫字時,我應播放優美的音樂。這也是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一種體現。在以後的寫字教學中,應得以體現。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後應該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在觀察字型的時候,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邊演示邊講解字的結構及筆畫名稱,讓學生寫好字後還要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評析。只有在每一次的寫字教學中都要讓孩子有所得,這樣日積月累,孩子的寫字基本功纔會提高。今後我自身也要在寫字上多下功夫,教師的寫字素養提高了,才能給孩子以更好的輔導。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5

調查發現,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了沒完沒了的作業。他們認爲只有沒完沒了的作業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所以現在僅僅是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學生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爲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牴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催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們認爲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複,但重複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爲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廣泛實驗,研究一個合理的練習量和練習間隔。搞清楚想通過某一次課外作業就使學生終身不忘是有悖記憶規律的。如果這種研究得以進行和推廣,那麼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麼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行政手段去劃一地減負,必將走入另一個極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也需商榷。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係,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這種研究極有價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第一線的我們精心研究。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

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首先應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設計好小組討論的問題和活動的要求;在小組深入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又應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爲使小組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置身於學習小組中,適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調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採用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爲,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在指導學生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和應用時,教師更多的應是一個指導者。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總結髮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比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髮現的結論,提供應用知識的情境。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着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要求學生具體做到:一要耐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特別是當同學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再用恰當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三是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也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學會傾聽不僅是學會學習的需要,而且也是學會尊重、學會交往、學會做人的需要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意在讓每個成員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的過程,品嚐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學得主動,形成深刻的體驗。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亦常常看見這樣的現象:一些優生頻頻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他學生只有旁聽的份。在熱熱鬧鬧的氛圍中,仍然掩蓋不了“少數學生爭檯面,多數學生做陪客”的事實。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尤爲重要。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句句含情,字字含淚的文章。學習文本時,先導疑:讓學生把遇到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採用運用品味重點句段,反覆誦讀,抓重點字詞體會,想象等方法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疑難。再導情:教師用動情的語言去激勵學生,鼓舞學生,努力喚醒他們的學習激情,來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實現作者、教師、學生三情能夠共振,學生情感的閘門就會自動打開,對老人的崇敬、懷念之情就溢於言表,在爲老人撰寫碑文時,有一名學生當場就吟出了“翠湖鑄就人鷗情,永世不忘吳慶恆”的詩句,使學生們的感情得到昇華,思想受到教育。這一過程就是學生知識、能力內化的過程。

在教學中,從三維目標依次提出正確認讀生字,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詞句含義的能力,進而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老人對於海鷗的深厚感情的教學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學生寫作。因爲課文有“老人對海鷗的關愛”“海鷗對老人的依戀”兩條主線,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進行文章內容概括練習的同時,着重學習“老人對海鷗的關愛”這個部分,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鑽研和解讀,從教學的實際表現上看,是相當有效的。

此外,簡化了教學中繁瑣的提問,在認識老人的基礎上,圍繞一個總領的問題“哪些地方看出老人和海鷗像親人?”一方面有充分的預設;另一方面,又抓住學生找到的如“老人把餅乾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展開充分的生成,讓學生感受人與動那種“濃濃的父子情”。通過學生的寫作,我們發現學習的增量明顯。

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展開充分的生成,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感受那種老人與海鷗那種“濃濃的父子情”。這是一篇句句含情,字字含淚的.文章。學習文本時,先導疑:讓學生把遇到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採用運用品味重點句段,反覆誦讀,抓重點字詞體會,想象等方法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疑難。再導情:教師用動情的語言去激勵學生,鼓舞學生,努力喚醒他們的學習激情,來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實現作者、教師、學生三情能夠共振,學生情感的閘門就會自動打開,對老人的崇敬、懷念之情就溢於言表,在爲老人撰寫碑文時,有一名學生當場就吟出了“翠湖鑄就人鷗情,永世不忘吳慶恆”的詩句,使學生們的感情得到昇華,思想受到教育。這一過程就是學生知識、能力內化的過程。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8

週四下午,剛進辦公室就有同事大聲恭賀:倪老師恭喜你中獎了!於是乎我發現,我非常榮幸的領到了週五第一節課的公開課任務。無奈的是本週的教學計劃已經完成,原本週五是安排一節習題講解的,顯然原計劃是行不通了。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臨時新上一節新課,於是就選中了文言文:《治水必躬親》。

連夜備課,設計課件,即興教授,總算妥善。慶幸之餘,卻發現有感慨萬千。

前一階段,聽了一些指導教學的講座,也借教學大賽的契機聽了一些優質課:或是理論或是實踐,都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涉及到訓練張力的問題。頗受啓發,堅定了自己在課前預設中精作推敲,引領學生“去深海探珠”的信念。如果把語文素養視爲珍珠,送珠、賣珠固然都不行,讓學生沉浸於語文學習的海洋,自由、暢快甚至艱辛地遨遊、採擷,只在淺灘恐怕也是難得大樂趣的,因爲淺灘不會有好珠。

如何儘量減少學生嗆水的可能,又能使學生探驪得珠,真正提高語文素養,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這節課上,我自以爲能引領學生深海探珠的一個大問題是這樣設計的:聯繫課文內容,談談你對編者所加標題的看法。

學生要對課文標題作出評價就必須全身心地潛入文本,讀懂讀通這篇文言文的每一個字句的基礎上,要學會概括。而一經概括,學生就會發現:課文第一段,論述的是治水必躬親的原因。課文第二段,以海瑞爲例,論證治水不但要躬親,而且要廉潔……所以,就全文來看,編者所加的標題“治水必躬親”至少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它作爲反映主旨的一種標題,卻不能涵蓋全文要旨。

但是,治水必躬親,畢竟是全文兩段共同的論述對象;而治水必廉潔之類,僅在第二段中論及。所以,就全文來看,編者所加的標題“治水必躬親”又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那麼,編者所加的'這個標題到底好不好呢?學生又會有哪些自撰的標題呢?

應該說,這是一個有助於學生培養語文素養的問題,它給學生打開了一片蘊藏着奇珍異寶的海域。

重要的不是求取一致:用“治水必躬親”(教材編者所擬),還是用“躬親廉潔治水成”(我上課時擬,學生張成指出標題過長,不好)?用“治水當如海中介”(學生孫宜灝擬,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且仿“生子當如孫仲謀”,很有傳統文化氣息),還是用“舉之道”(學生周依潮和陳思依討論後擬,優點:不拘泥於治水;缺點:與課文聯繫不夠密切)?

重要的在於學生學會去理清句與句、段與段、文章與標題的關係,這是語文的素養;更在於學生學會去反思文本、質疑大家,這是治學的素養。

我願意做這樣的老師:帶學生去深海探珠!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9

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工作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一樣之處,是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的。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他們開始從閱讀逐步成爲學習重點,經常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對閱讀“度”很難把握,不能及時的把自我的見解表達出來。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學生上課玩玩具。應對這些問題,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在應對這種亂課堂的情景,我們教師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學習上,把學生轉換成形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會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形散神又散,這樣的課堂教學肯定會亂。所以,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躍而不亂,教師應當在學生思維形式與學習方式上擬定好課堂秩序的新規範,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鄭重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我,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所以,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在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我的見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發揮示範作用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作提示,但不要打斷學生的發言,發言時要讓學生養成舉手的好習慣,即使有不一樣的意見也要等到別人說完再說,不要在課堂上說與課堂無關的'話題等。教師的評價中也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學生會在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我相信在這樣秩序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少一些自以爲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實實在在的知識、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無其間慢慢流淌。語文課堂教學要改善很多,我那裏所舉的一些方法也僅是“拋磚引玉”。但我相信,教師只要時時反思,工作是不是比過去有所改善、有所創新、學生學習興趣是不是更爲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更爲高漲。那麼,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會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0

一年級語文教學已經結束,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都學會了怎樣樣去學習了,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地方!這一個學年在工作中,我不斷地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努力使自我不會愧對於教師這個神聖的職責。現總結自我的教學工作如下: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並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多媒體課件,讓每一節課都生動精彩。

二、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1.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爲“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進取性是最爲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我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異常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爲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2,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鬆、愉快的環境,使學生心境愉快,樂於思維,勇於探索。異常是一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就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應付字的情境,以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資料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識字。讓學生先感知、體驗,再理解運用。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表演、繪畫、音樂幫忙學生識字。

例如,一年級的上冊,在教學“日”時,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我首先讓孩子們看見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着鼠標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豔的“日”字。學生看到這奇妙的變化,不禁興奮地拍起手來。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在講授《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我是這樣做的:講“排”字時,我首先經過多媒體出示了小竹排的樣貌,讓孩子經過圖畫去認識竹排,然後又寫上“排”字,然後引導孩子們去觀察,這個排字和教師多媒體上展示的竹排圖有什麼關係,孩子們很快的就得出結論,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齊,然後用繩子綁起來,就成了竹排。將大屏幕上的竹排圖與“排”字比較,讓學生在比較圖與字的共同之處,掌握排的字形與字義。這種形象識字方法,激發了孩子們識字興趣,很簡便容易的孩子們就更好掌握了這個字。

一年級的識字量大,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利用多媒體輔助識字教學能夠縮短教學時間,增強訓練密度,提高識字效率。

例如在教學中,我會設計一些識字小遊戲,數星星、摘蘋果、猴子撈月,拔蘿蔔等等,孩子們年齡小,愛玩,看到這樣的遊戲識字,興致很高。紛紛舉起小手,高喊着“我來摘蘋果”“我幫猴子撈月亮”……在歡聲笑語中,我們一齊認識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字。有效的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3、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創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尤爲重要。例如:引導學生看拼音識字、看圖識字;指導學生學習最常見的偏旁,運用熟字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來學習。在教學中,每出現一個新字,教師就能夠問問學生:“你們誰有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是怎樣記這個字的?‘以此來啓發學生展開想像,用各種方法來識字。例如在學”羊”字時,學生說,我看到“羊”字就想起羊頭的樣貌,羊上邊的兩點好像羊的兩隻角。一豎像羊的臉和鬍子。學生根據自我的生活體驗,將一個個漢字還原成一個個生動的畫面,這樣識字,效果當然就好了。

我認爲識字學習是一個反覆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創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具體教學中,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必須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本事。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知的,帶着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外閱讀的開設

首先,是讓學生有興趣讀書,從閱讀課外書的情景看,學生很喜歡看簡單的一些課外書,他們喜歡的很簡單也很直接,不需要求知慾、好奇心的誘導,只需要激勵性的評價和閱讀形式的趣味性。我多數採用的方法是利用校本課進行講故事比賽和表演。有時還藉助多媒體輔助資料,學生興趣很濃。

其次,閱讀教學不僅僅要讀並且要讓學生有悟,發表獨立的見解,我是利用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感悟的,經過語言文字和多媒體展示的音像的結合,指導學生在想象中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學生在不斷思考和思維的碰撞中悟。

一年的小學一年級教師生活,讓我充分的體會到了作爲一名一年教師的酸甜苦辣!有成績也有不足,我會繼續努力!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1

第一次段考是對學生複習情況的檢查,也是對教師教學情況的檢查。這次段考,我授課的兩個班級(高三財會班和機電班)語文平均成績分別是62.8分和62.7分,複習效果不夠明顯。唯一可喜的是,全年級上80分的有六位同學,其中我帶的`兩個班佔四名。

結合這次段考,我對兩個月的語文複習教學工作進行了反思,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進一步改進。

一、做題能力方面

通過第一輪複習,語文知識已經達到全面覆蓋。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會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答題,答題的準確率低,一些難度不大的題目,學生都容易出錯。因此,今後要增加做題量,以考代練習,以考代複習,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只有通過做題數量的增加,才能達到做題質量的提高。

二、做題技巧方面

段考後,我抽查了部分學生試卷,發現不少學生缺乏應有的做題技巧。例如選擇題,有的學生忽視了選項中的“迷惑點”或“陷阱處”;又如閱讀題,有的學生拋開了例文中的“暗示語”或“告知句”,缺乏做題技巧,答題就費時費力。今後在做題技巧方面要精心輔導,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他們能夠“以一法應萬題”。

三、做題速度方面

語數英合卷,學生第一次做這樣試卷很不適應。學生做題速度慢,不能合理地支配做題時間,用於作文時間過長,極大的影響了考試成績。今後複習,要加強作文速度訓練。不能因爲寫作文而佔用基礎知識題和閱讀題的做題時間,當然更不能佔用數學、英語兩科的做題時間。其實,只有熟練而全面地掌握知識,做題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才能提高做題速度,保證在限定的時間內完卷。

總之,這次段考給我自己敲響了警鐘。教師教學存在問題,必然導致學生學習存在問題。教和學都存在問題,就必然在考試中顯現出來,學生考試成績就難以大幅度提升。因此,對教學工作常常進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2

《一個蘋果》這篇課文記述了在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空洞中,儘管乾渴的厲害,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事情,歌頌了志願軍戰士互相體貼的戰友情。文章內容淺顯,但感情真摯。但現在的孩子是很難理解這一個蘋果的珍貴性和戰士們的深厚情誼的。怎樣通過文本讓學生理解課文,瞭解這些可愛的戰士的內心活動,讓他們去體味戰友間的深情厚誼是教學這篇課文的關鍵。

“要使別人感動,首先要感動自己。”在課堂上,老師對氣氛上的渲染和對學生的引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課前就作了充分的準備,除了反覆品讀課文外,還查找了上甘嶺戰役的相關資料,和學生一起看了《上甘嶺》這部影片。

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戰友們對蘋果的傳遞上。首先,在講授第一次傳遞時,我讓學生們在文中找出每個戰士都非常需要這個蘋果,也渴望吃掉這個蘋果的相關語句,然後通過反覆朗讀,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帶着情感去品讀,體會文中每個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戰友們在忍受着極其飢渴、辛苦、生命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心裏卻還想着別人,把蘋果傳給別人。

然後通過“蘋果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一口氣能吃掉十個二十個。”與“蘋果轉了一圈,還剩下大半個。”兩個句子的對比和感情朗讀,自然而然地就體會到了此刻這八位異常乾渴的戰士是依靠頑強的意志,爲別人着想、互相關心的崇高的友愛精神來抵擋這個蘋果的誘惑的。從而進一步地明確了主題思想。

雖然教學中還存在不足,但此次教學的.確令受益匪淺。爲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要注意及時評價的作用,應該對學生進行雙性評價,使評價起到激勵的作用,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要多進行語感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作爲一個語文老師,範讀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在朗讀遇到困難和情感表達不到位的時候,老師就應當示範給學生聽,這樣就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深入到文本中去。因此,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應注意,做好示範朗讀,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利於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情感。

3、提高駕馭學生的能力。當課堂上出現學生的思路與教學設計有衝突或相悖時,這就需要通過自然地慢慢引導,讓學生重新又回到課堂的教學設計和文本上來。我在這方面還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探究,形成特色。而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積累,做到因材施教,以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4、板書的設計要合理,能梳理文章的脈絡,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5、可聯繫課前收集的資料對課文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如本課可播放上甘嶺戰役的情景,創設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

6、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讓他們敢問、敢說。這是基礎。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尋找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激發其學習的動力。所以,在教學時,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各抒己見。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3

開學第三天教研室的領導、老師們來到舜文教學督導,作爲年輕教師的我們在此次督導過程中受益匪淺。沐浴在各位教研員老師悉心指導的雨露中,我們這些年輕稚嫩的小苗再次撥正了自己成長努力的方向。在聆聽了朱老師關於語文教學中的“七清”後,不禁自問作爲教師的我“清”了嗎?

對照教研中朱老師所說的“七清”,反思自己的課堂令人汗顏。對於教材的理解,自己到底做到了幾分?本節課中學生的發展,又有多少呢?

1、 課時目標清。

教師要清楚課時目標,課標中學段的目標要求,與各年段間的銜接。在四年級已經開始致力於學生讀書方法的培養,《火燒雲》一課中的訓練重點爲邊讀書邊想畫面,但是在制定課時目標時,我卻忽視了課題中的星號。本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導讀語中“認真讀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中已對學習本文的讀書方法有所指,再加上經過前面三篇的學習,本課正是學生自己嘗試運用此方法進行學習的大好時機。然而在我的課堂上此教學目標卻不見了蹤影,在課時目標上我沒達到“清”的要求。這是導致讀書的無目的性、無發展的原因,沒有落實單元導讀提出的要求。作者通過火燒雲變化快、變化多,展現了火燒雲的美、大自然的神奇。我想學生讀書沒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本課中我並沒有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想畫面的方法來感受到火燒雲的美,使得學生對於火燒雲缺乏感性的、深層次的認識。試問沒有喚起他們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又怎能讀出感情呢?

2、訓練重點要清。

語文教學不能面面俱到,全都抓就相當於什麼都沒深入,這樣學生是很難有所發展的。要有語言文字的訓練,訓練什麼?可以在重點詞、句、段中重點着力。通過“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至東邊”中,抓住“燒”來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與生動,這是一處語言文字訓練點,可以藉助頭腦中出現的畫面來讓學生感受。火燒雲上來了,燒紅了西邊,燒紅了東邊......你感受到什麼?火越燒越旺,動起來了,漫延起來了......美嗎?通過教師對火燒雲燒起來場景的.渲染,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及感性認識,在頭腦中產生一副美麗的火燒雲的圖片,這時學生會對燒字之妙有更深層次的體會,而不會像我的課堂中學生理解不到位,最後由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時學生的茫然。要通過我們的課堂使學生不但學會,還要會學,教師自身也要明白爲什麼這樣來設計。

3、指導層次要清。

明確教學步驟,先進行什麼?在幹什麼?要心中有數,纔會更好的駕馭並指導學生。關於教學重點的突破要有坡度,用什麼方法降低難度?先怎樣教?再怎樣教?要在 “點上着力,點上推進”。例如教學第一段時,可以抓住文章伊始“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通過教師的聲情並茂範讀此句,調動起學生對火燒雲上來後所帶來的變化的喜歡,從而推進指導學生朗讀。

4、 策略方法要清。

本文中4、5、6自然段描寫了火燒雲其妙的形態,向我們勾勒出三幅動態的畫面:跪着的馬、兇猛的狗、威武的獅子,而且十分傳神的寫出瞬息之間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後不見得變幻過程。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觀察,捋清作者描繪順序,發現三段中在層次上的寫法一樣。先出現什麼?再怎樣變化?後來消失了。按照這種寫法,說說其它形狀,(把此時的天空比作動物園,其它動物會怎樣呢?)將口頭表達與寫作訓練相結合。

5、是否到位要清。

教師的針對學生的回答、朗讀是否到位要了然於胸,根據事實來評價。學生回答問題了,是否正確到位。不到位怎麼辦?要引導走向深入,不能直接出答案結算。對於學生的評價要有激勵、推進、指向性,好在哪?不好在哪?讓學生心中清楚,不要出現模糊、籠統的評價語言。這樣學生再回答問題時纔會明確應從哪個角度來思考。

6、提問指向性要清。

問題的設計不能過多、切忌隨意性,而且要留給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這樣學生纔會有深入理解的可能。

7、評價推進要清。

教師在理解教材、熟悉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評價要有指導作用、激勵作用,抓住學生髮言中的亮點,進行推廣、過渡。當學生回答不到位時,怎樣讓他聽別人的發言,怎樣補充。

再次坐到電腦旁重溫朱老師的諄諄教誨,着實讓我感到導師引路,猶如明燈領航的作用,相信我們舜文家的苗苗們會在各位領導、師傅的引領下更加快速茁長成長!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4

一、根據學生的自讀、自悟,深入與文本的對話。

注重情感的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所接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語文學習不能遊離於語言文字的感悟、品析之外。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摳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讓學生反覆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在進行,〈貓〉一文教學時,我就是這樣着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感悟理解的。

(一)推敲詞句

推敲詞句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中,才能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味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如教學時,引導學生品味“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中“小梅花”與“腳印”的不同,通過朗讀比較,學生切實感悟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咬文嚼字

一篇優美的文章,是由無數佳句妙語構成的。要想挖掘文中的精華,咬文嚼字必不可少。我認爲對任何一個詞語的理解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因此,課堂上我強調學生去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反覆品讀,在具體的環境中理解,從而感悟作者用詞的精確。如當學生談到貓的叫聲豐富多腔時,我引導學生再讀這段文字,然後來理解“豐富多腔”的意思,學生一下想到了“長短不同,粗細各異5,變化多端”。再如,文中一開頭就講了貓的性格古怪,到底古怪是什麼意思?在初讀文時學生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我沒有馬上解決,而是把它放在了學文之後。當學生感悟到了貓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時,理解“古怪”就迎刃而解了。

(三)引入對比

任何一個文本都不是一種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繫,是與文本對話生成和創新意義的一個重要而饒有興味的通道。如在教學進行到貓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一段時,我便引入了老舍先生《養花》中的一些文字,讓學生把兩段文字對比讀,品析,情感得到了昇華。

(四)激發聯想

這裏的聯想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讀的文字中聯想到與其相關的其他現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本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想象貓抓老鼠的情景,既有助於學生理解貓的盡職,又把寫作與閱讀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在讀中培養了寫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注重了感受、理解,卻忽略了欣賞與評價。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多讀一些美文,對文中的好詞佳句反覆品評,與其他意思相近詞做比較分析,感悟作者用詞的恰當,描寫的形象,讓妙語佳句和他們緊密接觸,他們會從中受到薰陶,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慢慢產生喜愛之情,而且越來越深入,能夠欣賞,體會和感受也越來越敏銳。

而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恰恰缺少了這一環節,反思其原因,還是追求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考慮了自己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發展。現在想來,當學生抓住“乖、淘氣、玩具”等詞語談感受時,如果引導學生用“換詞法”“丟詞法”或“調詞法”來分別細細體味,他們會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促使語感不斷增強。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5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在不斷的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優化教學,增強專業素養!

一、記成功之處

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將它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的地方,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三、記課堂生成性問題的處理

課堂教學中,總會遇到生成性問題,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的,評價反思中要及時記下這種瞬間的“靈感”,以便積累更多的經驗。

四、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這些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五、記再教設計

1、一節課下來,盡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

2、教法上有哪些創新?

3、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

4、組織教學方面有哪些新招?

5、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

6、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

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