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件好事》是北師大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快樂的生活”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是由德國作家莫柯奧夫寫的。課文主要講“我”和姐姐克拉拉給窮人送衣服的一件事。

這是由我執教的一節校內公開課,本節課爲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練習默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愛心,同情心,激發做好事的願望;

2.能夠讀懂用不同方式陳述的對話。教學重難點定爲: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關心他人。

通過我自己課後的反思及教研組老師們的評課之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上教師的言語清晰,朗讀能力強,指導朗讀時能夠注意糾正學生的發音及朗讀能力的指導;

2.課上,教師能夠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默讀、個別讀、賽讀、小組讀、師範讀、自由讀、齊讀,生生對話等,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心情;

3.本節課教學目標有達到,重難點亦有突破;

4.教師的新課導入太過倉促,若能激趣導入,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會更高;

5.在結尾時,教師若能結合“玉樹地震”,既能進行德育教育,又能突破文章的重點,一舉兩得。

綜合以上教研組老師給我的意見,我覺得,作爲一位從教兩年的老師來說,在教學環節的處理上,我還不夠成熟。今後,我將會多借鑑其他老師的優秀教案,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在教學設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的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爲切入口,分別學習課文第一、四兩個自然段,瞭解現象及結果的基礎上探究原因,學習二、三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內化爲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施教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存在着許多不足。首先是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隨時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促進學生,今後還有待提高。其次,語言過於生硬,不夠兒童化。這點在試教過程中反映尤爲明顯。在師傅沈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正式上課時進步不少。例如將呆板的介紹蚜蟲,轉變爲教師模仿蚜蟲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調動了課堂氛圍,增添了不少樂趣。最後,希望教學語言能夠再精煉一些,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語言的目標性要更明瞭。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繼續努力,繼續學習!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文教育歷史悠久,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怎樣讓傳統教學和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優勢互補,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呢?本節課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留足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自主活動,才能使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到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煩瑣的問題,而是抓住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描寫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的句子,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悟、演,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成爲課堂的主人。

2、情境中品讀

古人曰:“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傳統教學的精髓,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是學生感悟文本的橋樑。一篇文章內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讀者,靠講解、分析,靠老師的告訴,即使學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體驗、情感的共鳴、思想的昇華。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得靠反覆吟誦、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從而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無論採用的方法如何,實踐證明,課文是讀懂的,只有讓學生讀出味來了,好的.教學效果也就隨之而來了。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爲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因此,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先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讀出樹的高,突出上天的難;然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巨人,在表演讀中感受巨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懦弱;最後默讀課文8——13自然段,勾出螞蟻說的話,反覆讀,邊讀邊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螞蟻,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出螞蟻的自信、堅持不懈。同時,設計了多種讀的形式,有自由讀,個別讀,師生讀,表演讀,把學生從課堂帶進文本,再從文本帶進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對“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爲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認知空間、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認知途徑,創設了優越的環境和開放性的創造空間。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效率。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的生詞,描寫通天樹高的句子,小螞蟻說的三句話,製成幻燈片,結合教學內容來展示,能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將傳統教學和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優勢互補,充分落實學生的自主地位,儘可能多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動口、動手、動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適時引導,突現文本價值。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述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一、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上課伊始,我出謎語讓學生猜,學生在猜出謎底收穫成功快樂之時出示課題,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喚起了求知的積極性。接着告訴學生答案就在課文中,學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書,教室響起了朗朗讀書聲。

二、結合生活,識記生字。

語文來源與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蘊涵着豐富的語文知識。“語用”生活與課堂密不可分,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識字量,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生字的有效途徑。當學生讀一遍課文回答:“誰在畫風?”時,我出示文中插圖,採用與他們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記住“宋、濤、”等六個字。學生在問好中認識了生字後,小組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輕鬆愉快的識字氛圍,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三、抓重點詞句,以讀爲本。

《畫風》一課,內容淺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爲主線,學生帶着問題讀,並動手劃出相關句子。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讓學生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並相機指導朗讀,讀出趙小藝的自信,陳丹、宋濤的興奮、驚奇。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這一過程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四、讀寫結合、訓練寫作。

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每天拿着筆描描畫畫。在拓展延伸、啓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相結合。當學生理解了文中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后,我這樣引導:“我們班有愛動腦筋思考的孩子嗎?有愛畫畫的孩子嗎?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畫什麼?”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畫寫幾句話,積累語言,更是培養了學生寫話的興趣。

本節課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使同學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同時注重朗讀的訓練。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說自己怎樣畫風時,面不夠廣。後來巡視中學生畫的多,但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卻少。同時發現有時問題問得太瑣碎了。針對自身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進取,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趨完善。

《畫風》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起初讀到這篇課文,我覺得文章比較瑣碎,都是一些對話,看似比較難上,但是細讀之後,我想到每個小朋友畫的風生動有趣,跟學生的生活貼近,因此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風是怎麼畫出來的?”這個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如:當學生提出“是誰在畫風呢?”“爲什麼要畫風呢?”“怎樣畫風呢?”我評價道:“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在識記生字時,採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大海中的驚濤駭浪、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飄蕩、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於文中的小朋友。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今天下午,我在班裏試講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畫風》的第一課時。整體進行得還算順利,學生的反應基本在預料之中,當然也偶有驚喜。但因爲想多給學生一些表達的機會,讓他們的思想得以碰撞,相互啓發,有所創新,以致最後超時了5分鐘。

事實上,這也暴露出許多不足。雖然我覺得自己對學生的瞭解和教學預設做得還算充分,但每個環節在時間的把控上卻做得不夠(如寫字時間不足十分鐘,每個環節所用的時間沒有大致的估算等),對教學流程的熟練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每一處過渡語也需要再精簡提煉。而“讀”的體現,更顯現出一種“弱化”,即讀得不夠,缺少朗讀的指導。可見在這份教學設計中,過於重視對課文內容及人物的`分析,過於重視啓發想象、開闊思維,而“讀”的地位卻沒有得到明確的展現。這絕對是備課時的重大疏忽。因爲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只是一方面,識字寫字及朗讀都不啻是教學中的重點,必須在教學設計中加以體現。然而,我卻忽略了,或者應該說模糊了“讀”,僅僅只是關注瞭如何啓發學生去想象,去創新,激活他們的思維。雖然一節課容量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然而學段目標卻是需要在備課時深入研究,並要在課中明確體現的。

因此,在下階段的備課過程中,我一定會認真研讀學段目標,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不但要把識字寫字落到實處,還要領着孩子們把書讀好,大膽想象、創意無限。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植物王國十分有意思,從這一課中,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從題目到內容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的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如,在學習課文“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着風紛紛出發。”在感知內容的意思時,作爲教師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設計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會怎樣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家?學生的表達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學生張開雙臂做飛翔狀,有的'孩子做降落傘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和媽媽告別,等等。這樣,讓學生自由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相結合,利用知識經驗進行在加工與再創造。通過多種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展語言思維,豐富想象力

另外,這節課,我抓住了學生的質疑,深化了對仔細觀察大自然好習慣的教育,課後還佈置學生去調查別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一】

《最大的“書”》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何把握好語文的特質和特點,堅守語文的課程本位?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對話較多的特點,讓學生親密地與文本接觸,“潛心會文本”,引領他們自主地誦讀、感悟、發現、體驗和創造,初步認識化石,感知地殼運動,在師生、生生分角色對話朗讀,情景表演、語言積累中又進一步認識這本最大的“書”,在科學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現我就本課的教學作反思如下:

一、挖掘想象資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讓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讓學生多元地解讀文本,學會想象。“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尤其是面對低年級學生,更應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爲培養他們想象力的舞臺。這節課我讓學生由雨點的腳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跡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想象地殼運動的場景……既展示了學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既避免了講解科學常識的枯燥乏味,又爲學生的智慧學習搭建了一個個平臺。整堂課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

二、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科學知識。多媒體計算機進入課堂教學,以其便捷、直觀、豐富等特點開啓了課堂教學的新天地,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由於有時在教學中往往出現被多媒體牽着鼻子走的現象,導致這個輔助工具“想說愛你也不容易”。在這節課中,我努力採用後置的方式呈現課件,既不使語文過於直白,失去了應有的語文味,變成了課件展示課;又比較準確地解決了常識性知識,使語文教學與科學知識的落實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三、準確把握“書”的內涵,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準確把握三個難度的“書”,即平常的書,文中最大的“書”,大自然中更廣的“書”。我以平常的書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寬泛的“書”結尾,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又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學生的視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語文教學不再侷限於本課堂。

可是,綜觀本課教學,我還有些“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的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的“教”沒有最大限度地爲學生的“學”服務。

【教學反思二】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裏,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我在這節課的設計上主要抓住三個問題來深入探索這本“書”。

上課初始,我從學生的'學習上引入:我們平時所讀的書有什麼特點?(有字有畫,給人帶來知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接着質疑:加了雙引號的書又是指什麼?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準確信息練讀。接着追問:那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岩石也是一本書呢?(有字有畫,能讓我們知道山川河流的變化,哪裏埋藏着寶藏。)讓這個問題引出對字、畫、帶來的知識歷史變遷和作用三個方面的深入探究。並練好人物對話。然後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質疑時,我讓學生說出不懂的詞語,不少學生提出“刨根問底”這個詞的意思。於是我問:誰總愛刨根問底?他怎麼刨根問底?接着我重點指導讀好人物的對話。在讀了幾遍課文後,我再問:川川總是在幹什麼?孩子們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脫口而出:他總是在問問題。我接着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

最後,在拓展環節,我引用了單元導讀中的一句話點題: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許多樂趣,發現許多祕密。然後拋磚引玉給出一個例句:我從樹葉發黃的顏色中知道秋天已經來了。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這樣就把學生帶進了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讓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蘋果落地》這篇課文是“好奇”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年輕的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感到很好奇,經過反覆思考,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是要向我們說明好奇心的重要性。文正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通過讓學生感受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課上,我先向學生介紹了我們中國的宇航員在月球上行駛的情況。由於以前就有像學生介紹過月球上失重的這一現象,所以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東西在月球上總是飄在空中,是因爲離開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會失重。通過這樣來導入新課,學生對地球的.吸引力這一現象就能較快的理解接受。在課的結尾,我又向學生提問:如果這個蘋果到了太空會怎樣?然而,在地球上它會往哪裏落?這樣整節課前後互相照應。

由於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牛頓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品質。牛頓爲什麼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爲他善於觀察,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什麼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鑽研,終於成爲人類歷史上傑出的科學家。激勵學生向牛頓學習善於觀察,還要有強烈的好奇心,纔能有所作爲。

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萬有引力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明白要學習牛頓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好品質。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複習“徵、啓”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小牛的兩張徵友啓事的不同和引發的不同結果。

3.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

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

2.強調“團”“迎”字的書寫。

3.瞭解小牛的兩張徵友啓事的不同和引發的不同結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動物頭飾。

課前準備:小牛貼圖課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課時

(一)複習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有朋友嗎?你們覺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覺怎樣呢?有一頭小牛,它也很想找個朋友,於是,它就寫了一份《徵友啓事》。請同學們舉起右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10、徵友啓示。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瞧,小牛要來考考你們呢?

3.瞧,小牛爲你們的精彩表現鼓掌呢!(掌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2頁,再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中小牛幾次貼出徵友啓事?(兩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寫小牛第一次貼出徵友啓事找朋友。

(三)細讀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3自然段)

1.請學生們小聲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張徵友啓事的內容。

2.指名讀。(投影出示“我想找這樣一個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曬太陽,一起學耕田。誰能做到,歡迎聯繫……”)

3.同學們一起來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師相機指導:小牛找朋友的條件是什麼?它爲什麼會提出這些條件呢?

4.教師小結:是的,小牛正是因爲自己喜歡做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學習第3自然段。

1.師:那麼這張徵友啓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有什麼反應呢?看課件說話。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小動物,你會邊跑來邊想些什麼呢?看來你的心情很-----興奮!

5.師:誰能帶着興奮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自己試試吧!指名讀,齊讀。

師: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是什麼樣的了呢?看小動物失望離開的課件,說話。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能帶着動作來讀讀嗎?

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這些小動物中的一員,此時,A、(戴上頭飾)請問,你是小山羊嗎?你爲什麼走開了呢?爲什麼還要搖頭呢?B、你會邊走邊說些什麼呢?你能帶着這樣的心情再讀讀這句話嗎?

一二組讀興奮的句子,三四組讀失望的句子,讀出對比來。

師:瞧,第一份徵友啓示的結果就是:小動物們興奮而來,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個朋友也沒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訴苦,他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來爲這句話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寫:小牛————(失望、傷心、苦惱、奇怪)極了,跑到……

(生加上補充心情的詞語讀第四自然段“訴苦“部分)

師評價:我聽出了你的.失望;沒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麼傷心啊!……

師:讓我們帶着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着小牛訴訴苦。齊讀四段。

10.是啊小牛爲什麼一個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邊,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

11.教師小結。

學習5、6自然段。

師:聽了小牛的怨言後,老牛教了他一個辦法。讓他出了第二份徵友啓示。(課件出示)

1、誰來讀讀?

①.那這兩張徵友啓事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對比着讀一讀。(課件出示:兩張徵友啓事的內容)。

②學生找不同。

③師:學生邊說,老師邊點出不同的地方。多了這些詞,意思有什麼不同?教師小結:是的,第一份徵友啓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曬太陽、耕田這麼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徵友啓示只要做到其中一點,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這是多麼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讀第一則徵友啓事,女生讀第二則徵友啓事,讀出兩則徵友啓事的不同來。

5.對比着學習第二張徵友啓事貼出後的熱鬧場面。

①師:第二張徵友啓事剛剛貼出,小動物們又會有什麼反應呢?誰願意來讀一讀第8自然段?

②師:是啊,多熱鬧哇!怎樣圍纔是“團團圍住”呢?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動作。

③老師來當小牛,請五位同學來當小動物,表演下“團團圍住”這個動作。小動物們把小牛團團圍住,會說些什麼呢?請位同學讀一讀他們的話。

②在這四句話裏,分別都有一個字,它們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個字嗎?(同、跟、陪、和)

請學生用四個字分別說一句話。

④教師小結:我們中國的漢字真是豐富多彩呀!同一個意思卻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達,真有趣!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這些細節之處,會讓我們的文章更精彩。

來,我們分組來讀讀山羊、獵狗、花貓和馬駒的話。

⑤學生齊讀。你們聽,小牛找到了許多朋友,它和朋友們一起唱起了歡快的歌兒,我們也一起唱唱吧!(放兒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師:小牛這時候可高興了,他唱完歌,又興高采烈地又跑去見老牛,猜猜看小牛會對老牛說什麼。(禮貌;名理)

教師總結:我們交朋友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這樣我們纔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寫個徵友啓示,那你會怎麼寫?

下課!

板書設計:

徵友啓事

第一次無

考慮自己,想到別人

第二次許多

《徵友啓事》課後反思

這次的備課短暫而顯得有些匆忙,在選課的時候,突然覺得,凡是能編入教材中的課文,每一篇不都是經過各位語文教學的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麼?我們自己只管沿着新課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將精彩的課儘可能生動地講給學生,使得教學相長也就夠了。由於自己是所有老師中第一天上課的,好了,就順着進度講那節《徵友啓事》吧!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門藝術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線,貫穿課堂

全文有13個自然段,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後上成“流水帳”形式,於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兩份徵友啓事作爲主線,然後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

二、語言訓練,隨手拈來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徵友啓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徵友啓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麼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我又追問:“多了幾個詞語,意思上有什麼改變?”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徵友啓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此文轉自淘.教。案網

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徵友啓事的結果部分,“牛欄前熱鬧極了。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在這裏,“熱鬧”“團團圍住”兩個詞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徵友啓事的成功,如果能緊緊抓住這兩個詞語,“好”與“不好”的徵友啓事分別爲誰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讓學生輕鬆地來理解詞語呢?我拋出問題:“孩子們,牛欄前熱鬧起來,你還見過哪裏有熱鬧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快過節了,超市裏人真多,好熱鬧啊!”“大雁塔廣場上很熱鬧。”“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就要開始了,真熱鬧。”學生在簡單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經將“熱鬧”的含義明白了。我又讓學生來做出“團團圍住”的動作,在動作中理解詞語讓學生輕鬆而快樂。

此外,在備課中,我發現在四個動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話中,有四個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並列地運用了它們,避免了語言的重複和累贅,可是,如何處理這部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神奇之處呢?我依然採用了最原始但卻最紮實的造句訓練,在多個句子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體會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諧愉悅、享受語文

我是一個追求詩意課堂的人,語文教學變來變去都不離其中的就是:爲了達到對學生進行文字的訓練。而我,更喜歡與學生在和諧的交談中,讓學生邊享受邊學習語言。“徵友啓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都有什麼反應呢?”學生看圖後紛紛舉手發言,於是,我拿起準備好的頭飾,隨意地走到一個學生的面前,又隨意地將一個小馬駒的頭飾戴在他的頭上,“請問,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馬駒嗎?你爲什麼走開了呢?”“請問,你是可愛的小花貓嗎?你會邊走邊想些什麼呢?”沒有任何的雕飾的,孩子會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個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沒有收穫吧!”那時候,我想,我和孩子,我們都是微笑的,因爲我們在享受着語言帶給我們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個性閱讀,不拘一格

小牛沒有找到朋友,心情會怎樣呢?文中寫到小牛去找老牛訴苦,“訴苦“!兩個字對於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以理解,怎樣使這裏的“訴”能“苦”出味道來呢?我讓學生加上小牛此時的心情描寫來讀讀這句話,學生加上了“小牛難過地說”“傷心地說”“垂頭喪氣地說”……等描寫心情的詞語,然後我請學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着小牛訴訴苦吧!學生將這句話讀得有了滋味。

在教學“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又一個個搖着頭走了。”這句話時,我請學生帶着動作讀一讀,體會小動物們的心情。“請問,你爲什麼要離開呢?你會邊走邊說些什麼?”在學生反饋以後,再帶着那樣的心情去讀,使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個性。

另外,承擔“課中文化”課題以來,在課堂中間的活動上自己也再邊做邊積累。本課以“朋友”開始,以“朋友”結束,於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時刻,我趁機讓學生和小動物們一起“慶祝慶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學生得以放鬆。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又都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

在這節課中,老師有點着急,應當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點題時,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夠想辦法將第二份徵友啓事放在最後“隆重出場”,緊接着後面又讓學生仿寫啓事,那會效果更好。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不過,只要不斷摸索,自己就會有所得。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阿德的夢》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內容新穎有趣,以連環畫的形式結合文本。藉助課文中的圖片,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學課文。因此,在教學上我採取了“學生學、教師導,學爲主、導爲輔”的方式。

首先我以“說夢”導入本課:小朋友們,誰願意把你曾經做過的有趣的夢說給大家聽一聽?由於低段的學生表現欲都非常的強,因此,學生都非常踊躍的舉手,都想把自己的夢說給大家聽。有一個小朋友也做了一個有趣的夢,想知道嗎?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順利的引入正題之後,我馬上提出了默讀課文的要求:讀準生字詞;你從課文中的哪裏知道這是一場夢?阿德夢見了什麼?明確了問題之後,學生就有目的性的開始了默讀。由於低段的學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所以我覺得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明確的提出要求,爲學生指明方向。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自學課文。

在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這一環節,我設置了“勇闖三關”的遊戲。三關遊戲的設置都是從易到難的。第一關,我設置了詞語關。第二關是朗讀課文關。在朗讀這一環,我通過分角色朗讀、示範讀、挑戰讀等多種形式展開。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順利完成。第三關是:阿德夢見了什麼?通過之前多次讀課文,學生已經有所瞭解。結合課文中的插圖和兒歌,學生也都能完成。最後我設計了“我的未來世界夢”,讓學生自由的說一說“你心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我以“課本上描述的阿德心中的未來世界是如此的奇妙,那麼你們心中的未來世界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爲切入口,爲孩子們創設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學生的想象也得到了盡情發揮,學生各個說得意猶未盡。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着進步。想象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最大的遺憾就是評價語不夠到位。許多預設的效果在教學中都沒有生成,造成了預設與生成的不平衡。豐富對學生的評價語、評價形式多樣化、朗讀指導要到位,這些都是我今後應該努力的地方。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彩色的夢》是一首詩歌,寫得比較含蓄,讀起來並不是很容易懂。我着重分析詩歌的語言,讓學生懂得作者要寫的是什麼。例如,“有一大把彩色的夢”,彩色的夢怎麼會是一大把呢?讀了全詩大家知道了,原來,這是我們手中的筆,可以用筆去勾畫美麗的夢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教師範讀、圖文結合、配樂朗誦等方法,在識字環節,我通過學生自讀,小老師領讀,讀詞語,開火車讀等方法,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生字有了深刻的認識,接下來再讀詩歌,學生們都比較熟練了。

在課文的理解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注意破折號和省略號的.讀法,並且瞭解這些標點符號的作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掌握詩歌的讀法。我將詩意的語言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對照生活經驗或體驗來理解。例如,“雪松們拉着手”,這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看到的雪松樹枝挨着樹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加深學生的理解。

最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盡情的展示自己,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還要再簡練一點,每個環節過度恰當。今後一定要注意改進,讓自己的課堂剛上一層樓!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時間飛逝,我所執教的培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也已馬上結束。回首5個月左右的語文教學工作,感到心情很矛盾。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爲班上一半學生優異的表現感到提別高興,又爲班上另一半學生怎麼也不會識記、書寫、認讀而感到憂心與無奈。下面,我從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不足來進行反思:

一、取得成績

(一)根據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本冊語文有17篇課文、4個綜合練習以及本學期有5個月教學時間。學期初,我根據課文內容含量與本學期教學時間,打算用4個月的時間完成授新內容,1個月的時間進行復習鞏固。本學期下來,我按照初步預算有效完成了授新與複習的時間。

(二)精心組織,提高學習效率。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提高我的語文課堂效率。課前,我做到了認真鑽研教材來備課、製作每一節課的課件。課中,我用充滿激情的話語帶領學生走進學習的海洋;用形象直觀的教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新知;用比賽遊戲方式進行鞏固;用十足耐心開展輔導;課後,我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佈置家庭作用,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鍼對性幫助。一學期以來,大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都有明顯的收穫。

二、存在不足

(一)課堂不能有效面對全體學生。

我班共有學生14人,年齡、學習水平、行爲習慣存在很大差異:有的學生因從普通小學五六年級轉來,他們能很快掌握所授新知識;有的學生學習接受與記憶力較差,剛學的知識馬上就會遺忘;有的'學生上課紀律極差,不僅自己不能專心聽講,而且還會打擾別的同學;有的學生只能跟讀,不會識記與書寫;還有的學生至今沒有學習的慾望等。學生上述的種種表現,給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挑戰,往往一節課只能照顧到一部分的學生。

(二)對於學習接受力極差和沒有學習慾望的學生感到束手無策。

至今爲止,我班上有兩個學生只能在反覆提示下跟讀,不能獨立描寫,自身完全沒有記憶,可以說一學期以來沒有進步;還有一個自閉學生完全不能參與課堂學習,在家長的陪讀下才能坐得住。對於這些學生,我想過很多辦法:如個別輔導、集體激勵等,但是他們仍然在原地踏步。可以說,我感到黔驢技窮了。

一學期,有喜悅、有無奈。在新的學期,我將針對不足,多學習、多思考,力爭讓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個小小的氣球,學生們可以用它來做遊戲,可以作爲他們相約偷玩信號。可就是這麼一直普通的氣球,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教學生閱讀時,既要體會人物的感情變化,真摯感情的理解,又要讓學生釋放、表達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體會生活的“美”,語文的美。執教了本文之後,有以下三點表示滿意:

一、字詞識記,形式多樣 生字的多樣識記。二年級的識字量比較多,也是教學的重點,可二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較難持久停留,在課堂中爲了讓學生保持住最佳學習狀態學習生字,形式就需要變得妙趣橫生一些。因此我設計生字以氣球娃娃的形式呈現,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快樂識字,讓枯燥無味的生字教學變得生動起來。通過同桌“你指我認”、開小火車、交流識記方法、朗讀詞語等形式加以鞏固。

二、創設情景,激發聯想

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爲孩子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一開始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含有“病”的詞語,細細品讀,“科利亞病了,他得的是傳染病,躺在病房的病牀上”,聯繫實際說說自己生病時是怎樣的感受,有沒有人陪伴;繼而轉到文中的小科利亞,在留白處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亞可能在……”,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來對比當下的孤單寂寞,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找一找科利亞躺在病牀上的相關句子,設計說話訓練,說說“科利亞希望從窗戶外望見什麼呢 ?”由此把文中的“真沒意思”換成自己生成的體驗和語言。對於課文的內容,則在初讀時通過“窗前的氣球是誰放的?他們爲什麼要放這個氣球?”這個問題串起來讓學生感知。

三、指導朗讀,加深感悟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時的重點。爲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裏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孩子們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讀好了“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以朗讀表達感悟,再以感悟既進朗讀,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產生的共鳴。

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着科利亞的孤獨,分享着科利亞的快樂。整節課,我們以一個“病”字爲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病”字牽出了孩子那麼多的情感,那麼多的體悟。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設計理念】

注重教師“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爲目標,注重爲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腳手架”,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設計特色】

關注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豐富學生語言實踐的形式。

【教學流程】

一、緊扣題目,導入全文。

課文的題目“我選我”是王寧同學美好心靈的展示,也是課文內容的概括,可這樣入:

1.先出示課題“我選我”,要求把課題讀好。

2.出示閱讀要求:

(1)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檢查反饋。

(1)檢查生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在讀“今、林、名、讓”等生字時區別出前鼻音和後鼻音。

(2)說說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二、分步導讀,加深體驗。

王寧爲什麼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呢?課文又是怎麼寫的呢?我們還要再認真地讀課文:

1.請同學來讀課文。(課文有4段,可以請4個同學來讀。)

2.集體評價。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把課文讀通順。

3.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課文是怎麼寫的呢?請同學們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王寧說:“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三、重點引讀,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的學習,可分以下3個練習板塊進行。

練習之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

練習步驟:

1.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這一句話?

(“選誰呢”是每個同學都在思考的問題,大家都在想,此時教室裏“靜悄悄的”,因此,這一句話既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聲音又不能太重;“我選我”反映了王寧爲同學服務的願望,但這種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讀的時候語氣要真誠、坦率。)

2.我們再來讀讀下面的兩句話,想想他們的意思:

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選誰呢?

教室裏靜悄悄的,選誰呢?大家都在想。

(引導學生比較、體會這兩個句子,不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還使學生初步學會捕捉句子中的語氣信息,並知道對於同樣的意思,可用不同的語言方式來表達。)

練習之二:林老師親切地說:“王寧,說說吧,你爲什麼要選自己?”王寧說:“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練習步驟:

1.我們怎樣來讀林老師的話呢?(讀對話要注意提示語,留心這些詞語,就能幫我們進一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王寧的話該怎麼讀呢?我們先學着給他說的話加上提示語。

(在學生說出“王寧認真地說”“王寧誠懇地說”“王寧笑着說”“王寧回答說”等以後,可加以評價:提示語可以是表示神態的,也可以是表示動作的,運用恰當,就能把話說得更明白。)

練習三: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練習步驟:

1.引導學生讀好這句話,並聯繫上下文,體會同學們對王寧的舉動由“愣”到喜的變化,感受同學們對王寧“我選我”大膽舉動的鼓勵、讚賞和欽佩之情。

2.指導學生用“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大家說”的句式表達各自對“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所含的意思的理解。

我選我,三個簡簡單單的字,但字背後承擔的責任卻並不簡單輕鬆,要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作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們能理解這層意思嗎?懷着這樣的疑慮,進行了下面的教學步驟。

一、生字教學

在理解課文之前,先採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習了本篇課文的生字,有的小朋友用了編兒歌的方法,如:愣字,有小朋友說是一心想着四面八方;委字,有小朋友說有個女孩,頭上頂着禾苗,我給他稍作改動,說一個女孩子手裏舉着禾苗,大家覺得言之有理,因爲第一個裏學了舉字,這裏正好用上,孩子們覺得特別興奮;寧字,小朋友們說是有個小孩叫丁丁,頭上戴着一頂帽子;掌字,說是有個和尚,把手放在臀部底下,等。還有些小朋友採用了猜謎的方法,比如:補字,說是蘿蔔穿衣服。雖然小朋友們編的兒歌沒什麼韻味,還顯得有些俗,但這是他們喜歡的方法,是他們自己在動腦筋想辦法記生字,整個認字過程,是非常愉悅的,效果也是比較不錯的。

二、課文理解,首先從勞動委員開始,

讓小朋友們說說勞動委員在班級中會做些什麼事?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看來他們對這個詞語包含的意思很理解,接着就是從“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這句話爲起點,讓小朋友們說說大家在這個時候都會想些什麼呢/本來以爲小朋友們未必會說出來,沒想到他們都想到,累呀,髒呀,沒有玩的時間了,真是不能小看二年級的孩子呀。順勢讓學生們說說從“突然”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們很容易就感受到了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的不容易,以及王寧說我選我的了不起。

三、生字書寫

二年級開始,每一課要書寫的生字數有所增加,學生寫字的速度並沒有一下子快起來,大多數字還得老師領着一個一個地寫,時間花費比較多,但還是有些小朋友在書寫的過程中出錯,這是我一直比較苦腦。但在這一課裏,我採用了同時指導寫具有相同部分的字兩個,這樣等的時間節省下來一點,而我巡視的時間相對來說長一點,感覺效率上有了些許提高。

反思

《我選我》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爲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我和同學們商量,如果我們大家就是文中的那些人,這次選舉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場面呢?同學們認真讀書後,我們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說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說一說爲什麼這樣表演。有的人說:“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有的說:“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突然,有幾個同學站起來了,說:“我選我。”我就扮演林老師說到:“王寧,說說吧,你爲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說得頭頭是道。有的說:“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有的說:“我相信自己能當好勞動委員,爲大家服務,給班級爭光。”說到這裏,教室裏真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於是我抓住機會,問:“同學們你們爲什麼要鼓掌?”有的同學手都沒舉就嚷嚷開了“我們相信王寧能當好勞動委員。”“王寧我真佩服你!”回過頭來再讀王寧的話,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出那份自信,那種堅定的語氣。

就這樣,整篇課文就在選舉的情境中很容易就被體會的很好,所以再講這樣的課文時還是要努力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的把握人物的語言和內心世界。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英英學古詩》是“文包詩”類型的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

我覺得課文淺顯易懂,理所當然的以爲學生一讀便會明白其中的意思。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們沒見過這樣的課文形式,也沒讀過這樣的文章,當我問到文中有幾次對話時,學生的回答是五次。這樣回答讓我爲之一震,原來他們還不懂得什麼是人物的`對話,也找不準有幾次對話,於是我採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孩子們找尋人物的對話。經過反覆朗讀,學生才知道了課文一共有兩次人物的對話。在備課時真是高估了他們啊!

在講解課文時,我先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圖中月亮的形狀,分析這是什麼時候的月亮?你在家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假如中秋節的時候你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看着那圓圓的月亮,你會想些什麼?同學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他們說“我會很難過”,有的說“我會想念我的爸爸媽媽”,有的還說“我會感到很孤獨”。這是再引出古詩《靜夜思》,讓同學們瞭解李白此時的感受。

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瞭解了什麼是“文包詩”,知道了對話如何劃分,也深層次學習了《靜夜思》,掌握了古詩大意,感同身受的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感觸。我想,這就是學有所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