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我在執教這節課的時候,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蒐集材料,激發興趣。愛讀科幻故事,愛看科幻影片,是小學生的共同特點。課前,我組織孩子們自己蒐集有關材料,並引導學生暢談自己閱讀過的科幻故事或觀看過的科幻影視片,再交流蒐集的有關太空的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情趣,引發情感興奮,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同時,也藉此交流,讓學生從感性上明白什麼是科幻故事,初步瞭解太空的特點,爲閱讀理解作好鋪墊。二、整體入手,直奔重點。初讀質疑,整體感知。本文故事較長,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抓住故事情節,把我內容。教學中我從文章第一句“當我醒來時,已經置身在一個奇異的環境裏了”入手。緊扣“奇異”一詞,組織孩子們圍繞“說說太空醫院的奇異、神奇之處”這一中心問題進行閱讀探究,由此直接導入重點內容——課文第二部分的教學。三、以讀爲主,體驗感悟。根據課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的特點,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朗讀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自主地讀、說,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掌握新知,在讀中體驗、感悟。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在反思中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反思是發現問題的源泉,是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是促進認識昇華的可靠途徑。我國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反思是教師及時補救的依據以及今後教學改革的借鑑,通過課後反思能達到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以及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師執教多年,卻長進不快,有的教師剛涉足教壇,卻能後來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教者是否善於思考、探索和總結。可見,寫教學反思是一種促進教師改進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什麼是教學反思呢?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知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爲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即在教中學,學中教。

怎樣寫好語文教學反思呢?從我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堅持做教學反思中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教學環節的設置、知識點的落實、學生掌握的情況,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學生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沒有過關,沒有過關問題是什麼原因,採取哪些措施補救,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今後再教學中的教訓,爲以後教學更上一層樓做好鋪墊。

三、寫教學機制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不期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及時歸納總結,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四、寫同伴反思

教研離不開團體互助,教學反思也不例外。除教師獨立的自我反思之外,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同樣也很重要,教師之間要通過對話與交流,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爲與得失,做到時時反思,處處反思,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疏漏,及時補救,以防微杜漸、治病救人爲最終目的,實實在在,()防止假、大、空,通過同伴(年級組)反思明白知道自己的管理缺陷,借鑑別人的長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失與同伴分享,同時吸納同伴成功的精華、失敗的教訓,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五、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六、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豐富材料養分。

七、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反思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一環,學習中的反思如同生物體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一樣,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充分提供學習反思的機會,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反思,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反思的習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可以促進發展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對學生來說終身受益。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勒內·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讓我們培養學生多多反思吧!

八、反思學生的內心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

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體驗使學生得到發展,使語言更具人性美,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緻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爲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感受時,要能根據學情的變化靈活組織教學,通過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通過對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深切感悟,激發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激發起他們培養誠實、善良品質的自覺性。

總而言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只要我們將教學反思根植於課堂,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就能實現專業素養的自我更新和可持續發展。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該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可愛的生靈”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按教參資料應將課文分爲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處理生字新詞和完成第一部分的分析任務,但由於是同課研究,我將分析課文放到了一課時來完成,最終目的沒有達到,但我認爲前面的知識還是教給了學生的,下面我談些想法:

其一:引入部分,利用課件出示謎語,學生很容易猜出謎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謎語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出理由,同時複習上學期語文天地中的猜謎語方法,抓住特點,得出謎底後引出新課。

其二:在學生讀之後,大概分段,抓住主要內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分段,並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分細分爲: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這樣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進行課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點部分,瞭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麗和可愛,如何的討人喜歡的,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並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並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

其四: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加直觀地瞭解到松鼠的外形可愛、小巧玲瓏、敏捷、機靈等方面的特徵。適時播放電影短片,再現小松鼠竄上竄下的敏捷動作,感受松鼠的機靈。

其五:結尾欠妥,由於前面所用時間過多,導致文章分析不完,這是本課最大的失誤,如果此課時只安排前兩段內容,那會好一些。第三自然段倉促完成,效果並未達到,目的也沒有達到,以其這樣,不如不講該段,直接留到下一課時和第四自然段來完成,那會更好。

總之,通過這節換班上課,開展同課研究,我認爲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之處,能將作文指導放在課文分析中進行,能抓住重點詞語和重點句來理解段意和課文內容;失敗之處,一是對課文內容的分析量估計不足,時間把握不住,有時會停在一處多講,忘記往下走。二是師生熟悉不夠,課堂互動較少,自己激情不高。三是課件不夠完善。

以上這些是我的個人看法,也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沒看到,望在座教師給予提出,並批評指教。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蹟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闢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後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爲什麼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啓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後面的故事起鋪墊,襯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着讓學生也打開自己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採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理,相信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所指出的:"評價不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且更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挖掘學生的潛能、尊重個性,鼓勵創造,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可見,正確地評價我們的學生,作爲新課改背景下的老師,應該做到:

一、有愛心。

"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爲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愛何等重要。這位老師對班上的差生以及那位學生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沒有歧視,沒有放任自流,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把他們作爲正常的學生看待,這就是他們對學生的一顆真誠的愛心。也正是這無私的愛心、公正的評價,最終使得這些學生擺脫了學業"貧困"的束縛,成爲優生,說明了愛心的力量是無窮的!

二、有耐心。

《論語》中說:"學之不厭,誨人不倦。"其要求顯而易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以巨大的耐心,堅韌的毅力,對學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誘。上述這則例子中的學生之所以能夠進步,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於老師和那位偉大母親的耐心評價。試想,倘若他們的評價缺乏足夠的耐心,這些學生肯定是很難取得進步的;即便有點進步,恐怕也只能是半途而廢。可見老師的耐心教育多麼重要!

三、善於鼓勵。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說學生,就是我們老師,也是希望能得到別人給自己的鼓勵,對自己的讚美。所以,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鼓勵、進行讚美,堅信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事實上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目的就是爲了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說明他們還行,從而進一步培養其學習的毅力;而那位偉大的母親更是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動的刻,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過去甚至目前我們的教育評價弊病猶存。所以,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評價切忌"一錘定音",要循序漸進,對他們取得的一點一滴的成績,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拓寬其繼續轉化的渠道。

所以,對照《新課程標準》,我們的老師應該蹲下來看孩子,用愛心、耐心和鼓勵去對待他們,這樣我們的評價纔會實事求是,纔會達到評價是爲了更好的發展的目的。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搭石”是一篇閱讀課文,文章語言樸實。城市學生不理解搭石,於是一開始我便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就課題質疑,理解搭石在鄉村的作用。然後學生在懂得搭石在鄉村的作用和蘊涵的美時,腦際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助人爲樂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鯨》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內容也比較枯燥。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進行一一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我在執教《鯨》這篇課文前就做了充分的準備,由於課文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所以我準備了精美的教學課件,劃分好教學目標,本課教學我共用了兩課時來完成,其中第一課時重點教學字詞句,第二課時重點教學說明方法。五年級學生年齡雖然處於高年級階段,但注意力集中時間還是比較短,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結合學生的這些年齡特徵,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一講到底,而是把課文分成幾個小目標來由小組討論完成教學,比如在教學生字上面我分爲三個步驟來完成:1、自學部分:學生自己能夠在課文中勾畫出生字和生字詞語,2、自己能夠給生字注音,3、獨立正確認讀生字,找出自己感興趣的生字與小組合作交流。就如生字中的“鯨”字,爲什麼有“魚”字旁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很好。

另外我在課文學習中也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功能,把課文教學目標分解爲小目標,並且用課件出示,讓學生明確教學任務,小組圍繞目標共同來討論交流,比如在教學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時,小組很快就能找出課文中一些比較明顯的說明方法,然後就會迫不及待的想來彙報交流,使課堂氣氛比較熱烈,各小組積極性也比較高。幾個小組彙報完畢,教師再進行一些簡單的補充,整篇課文就很好的完成了任務。

這節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偏重於客觀公正而鼓勵的話語少些,教學活動忽略了學困生的參與和接受能力等等,這些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說明文。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爲了捍衛主權,急需定製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製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電教設備不夠齊全,但班裏個別學生的家中都有微機,學生在家能上網。學生已初步具備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提問題、探究閱讀、合作學習的能力。對沒有電腦的同學可以查閱有關的書籍,在課前,學生已通過網絡等手段查閱了有關資料。對本課的內容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合適。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好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從發明家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發明家?他們都發明瞭哪些事物?(學生結合蒐集的有關資料介紹發明家的各項發明。)

2.過渡: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自己知道的發明家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比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麼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讀文後質疑。(預計出現的問題:什麼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麼特點?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製作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等。)

3.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機械 捍衛 縫紉等詞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帶着學生提出的以上問題理解課文。

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槍,人們稱之爲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麼呢?

重點突破:從文章的重點句入手,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麼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種零件,然後統一組裝成成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麼特點?

1.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2.原來製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麼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1)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製造、生產、修理等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區別。

(3)指名讀句子,體會分號的用法、作用和好處。(學生自己總結)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學生練習運用分號)

(4)經過剛纔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回答。)

3.這種方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請聯繫生活談談。

4.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5.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解說,介紹自己的做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麼。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複述課文的興致,又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6.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麼不同?你認爲導致他與衆不同的成功發明是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鑽研、不怕挫折等等)對你有什麼啓發?

四、總結全文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啓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五、作業

拓展閱讀:自由朗讀《“看”的學問》。

板書設計

他發明了什麼

惠特尼 萊特兄弟 貝爾……

科學的方法 有形的物品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本文是著名作家、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通過回憶母親在美麗寧靜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爲兒時的“我”唱歌謠、講故事、說童謠、說謎語的事,讚揚了偉大的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以“啓蒙”爲情感線索,條理清晰、讀來耐人尋味。

“月光”又是教學的邏輯起點:“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着我,我的母親是在月光下——這個特定環境中給予我最初的啓蒙,如水的月色,璀璨的星辰、神祕的夜空,給“我”美好的陶醉,無窮的幻想。詩人的詩情、詩人的成就與兒時母親月光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母親”當然是教學的中心。是誰給我細心的呵護,是母親,是誰給我最初的啓蒙,也是母親。文中作者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啓蒙老師”,其實我想,也許母親並不知道她的歌謠對於“我”來說是那麼重要,她只是把對孩子最樸素、最純潔的愛通過歌謠、故事、童謠、謎語全部給了“我”。母親識不識字已不重要,但從吟唱的歌謠童謠、講的故事、說的謎語中卻讓我們讀懂母親給我的最初啓蒙;同時感受月夜的寧靜與清幽,感受母親的聖潔與美麗,感受母親給予我的樸素、純潔的愛,讓課堂充滿濃情。

“言美情濃”、富含“詩情、詩意”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本課的設計的理念是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教師詩化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美意境,讓學生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以及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張揚情感、噴涌真情。從而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把語文學習轉化爲情感的詩意之旅。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使知識生成智慧,讓智慧與情感共鳴。

如何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如何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如何引領學生從書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如何使學習過程成爲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讓課堂成爲一個動態的、開發的生命體驗,如何讓師生在課堂互動中,靈感自由創造。是我這堂課所要努力思考併爲之實踐的。下面就談談這堂課的收穫與遺憾:

一、優化課堂結構,讓課堂充滿生機。

課的一開始,我出示了一組詞組,讓學生讀讀詞組,想象畫面,意在爲學生營造一個與課文相吻合的意境。

師:讀了這些詞組,有你的

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麼樣的畫面?

生:我彷彿看到一位母親摟着孩子,唱着甜甜的歌謠。

生:我彷彿看到了柔和的月色灑滿了的籬笆小院,一位母親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接着孩子,唱起動聽的歌謠,小院飄滿了芳香的音韻。

師:這幅畫面給你什麼感覺?

生:好幸福啊!

生:很溫馨的感覺!

生:很恬靜的!

生:有一種寧靜的美!

接着精讀課文,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板塊:

(一)品讀歌謠的魅力。聽歌謠,讀歌謠,感受母親唱歌時音韻之美,再從作者的感受出發,抓住“芳香”體會歌謠的音韻美,感受歌謠給予我們的啓蒙是愛民間藝術。

(二)品讀重點詞句,體會母愛之美。聯繫母親勞累了一天還不忘摟着我,給我唱歌謠,還唱得如此動聽,如此悅耳,體會濃濃的母愛。

(三)悟情感,表達懷念之情。通過補充原作《月光母親》的片斷,喚起了學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

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讓學生對“母親把對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句話的理解水到渠成。遵循了一般的閱讀規律,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思考與認識,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地去認識與掌握。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二、營造詩意的氛圍,讓課堂孕育詩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語文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就必須準確地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並在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樑,使學生在激盪的情感中,受到感染、薰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頓悟.從而產生和諧共振的"增力效應”,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月光啓蒙》中,我和學生找到文中的歌謠,初步品讀後。爲了加深印象,我問:“母親是怎麼爲我吟唱這些歌謠的?”

學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爲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出示句子)

師:“三月的和風”給你什麼感覺?

生:柔柔的。

生:輕柔的。

生:溫暖的。

生:像母親的手撫摸過我的肌膚。

師:小溪的流水給人什麼感覺?

生:叮叮咚咚,非常好聽。

生:清脆悅耳。

師:那麼就讓我們輕輕地,柔柔的,來讀這段話。

生讀不到位。

師:你的朗讀是不是深情地,甜甜的?

生再讀。

師:你想不想做一做童年夏夜裏的那個孩子,聽一聽母親的吟唱呢?閉上眼睛——多媒體傳出無伴奏歌謠錄音。

師:你聽了有什麼感覺?

……

師:母親的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風一樣溫柔,

溪水一樣悅耳,可怎麼會是“芳香”呢?

生:母親的聲音悅耳得彷彿讓我聞到了香味。

生:這樣寫出了母親聲音的美妙。

生:我的身心完全沉浸在這美妙的聲音中了,不光聽到了,感覺到了,還聞到香味了一般》

師:是呀,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感受,讓我們像朗誦詩歌一樣讀讀這段話。

孩子們悠揚的讀書聲和着緩緩的音樂,教室裏立即飄滿了孩子們那芳香的音韻。

三、個性化閱讀,讓課堂綻放活力。

這節課我是以學生練筆作爲結束的。在體會了作者爲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後,一段深情地渲染:

師:故鄉的明月不會忘記,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我更不會忘記。在歲月的流裏,有些東西會消失,比如母親的容顏,但有些東西,會在歲月裏沉澱,比如母親的歌聲——教室裏再度響起母親的歌謠。

爲了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深華,,我讓學生拿出筆,寫一寫:母親,我想對你說——靜默幾分鐘後,孩子們埋下頭去,有的緊鎖眉頭,有的奮筆疾書,有的拭着眼角……

在悠悠的音樂聲中,一個孩子站了起來放聲朗讀,接下去又是一個,又一個……

母親啊,您曾經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母親啊,你曾經爲我唱的那些歌謠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母親啊,在月光下,你忘記了勞累,爲我唱歌謠、講故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母親啊,是您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爲我開啓詩歌的大門;

母親啊,是您讓我懂得了愛的意義,我真想讓您再爲我唱一唱兒時的歌謠。

母親啊,……

這不就是一首詩嘛!一首動人的詩!

四、有效的課外補充,讓課堂延續生命。

爲了激發學生擁有像作者對母親那樣的愛,老師在課堂上補充了《月光母親》的部分原文。當多媒體課件出示滿頭白髮,額上刻着深深皺紋而又失去記憶的母親形象,課文中慈愛聰穎的母親與此時癡呆傻笑的母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衝擊着學生的心靈,畫外音出現“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趕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時,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師生飽含深情的對比朗讀則把學生的情感波瀾再次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在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旋律中學生會由此想到自己的母親,想到普天下所有給予他們生命與教育的母親,想到所有關愛他們的人。這樣的拓展是基於文本、服務文本的,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這樣不僅讓課堂充滿活力,更延續着生命。

上完課,總覺得有一些遺憾。還有課文後面的一個問題沒有討論。探討爲什麼用《月光啓蒙》作課題,在備課時也考慮這個問題,後來因課堂容量太大,說話的訓練較多,在課的結束我想安排一個“母親,我想對你說……”這個寫的訓練點。所以上課就刪了。第三課時,我還要想把這個問題拿出來探討。要準確地把握這個問題,更多的是找到“月光”與“母親”的聯繫,我覺得可以追溯到孫友田原文的那個題目《月光母親》,這個理解也可以是多層次,多元化的。我想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沒曾想第三課時,學生們又給我帶來意外的精彩:

師:原來是母親啓蒙瞭解我,但是課文爲什麼要用《月光啓蒙》作課題?你覺得“母親”與“月光”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範天達:母親溫柔似月光,母親美麗聖潔似月光。

宣澤源:.在清苦的日子裏,母親爲我吟唱的那些民歌民謠,就像無聲的月光一樣,爲我點亮了一盞心燈,使我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讓我對生活始終抱有熱情和美好的嚮往。

李羣:母親對我的啓蒙就像黑夜裏爲我點燃的一盞心燈,爲我照亮了文學的道路。

範濤:“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着我,我的母親是在月光下給予我最初的啓蒙,如水的月色,璀璨的星辰、神祕的夜空,給“我”美好的陶醉,無窮的幻想。詩人的詩情、詩人的成就與兒時母親月光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丁文詣:母愛就像月光一樣無聲無息。

看來水到渠成的點化,洞開學生的心門,引領學生到達了情感彼岸,潤澤了學生的情感,使得課堂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1.反覆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閱讀。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是課標中的要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學生反覆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在解讀“老漢像一座山”我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爲什麼要把老漢比作一座山。學生解讀老漢沉着冷靜是一座山。引導學生感受“對老漢有什麼話要說嗎?”“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請帶着敬佩之情讀,(學生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羣。他像一座山。“我接着引導學生聯繫下文體會,學生解讀老漢受人擁戴是因爲他公正無私,他是領頭羊是羣衆的靠山。學生再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羣。他像一座山。“反覆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感悟。

2.以”讀“爲主線,關注學生的”學“。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理念。語文素養靠語文實踐,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強化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的一維小學語文主要目的不是學文章內容,而是學語文規律和讀寫規則。在學生不同的的感悟中,教師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順利的學到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

在閱讀感悟的同時,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本課突出體現在引導學生學習人物時,()注意讓學生歸納學法,”剛纔我們在體會老漢的形象時,大家是通過對老漢的哪些描寫感悟到的。“”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的。“

3.讀寫結合,生髮語文能力。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麼呢?讓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話寫下來,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我感受到學生興趣盎然,語言在生成,能力在增長,連平時很難動筆動口的同學也躍躍欲試。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學生纔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五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爲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裏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着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爲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爲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爲校園電視臺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爲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五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裏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裏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裏,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着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五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裏、校園網裏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爲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五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我想是否能以課後第2題“說說克隆這項技術‘奇妙’在哪裏,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來教學本文,這樣的思路應該能體現出“語文味”吧。

克隆技術到底“奇妙”在哪裏呢?作爲語文課文,當然不是從“純技術”這一角度來探討,而是用美妙的文字來詮釋這個“奇妙”:首先引用神話人物孫悟空這個大家都熟悉的形象,非常巧妙、有趣地說明了“克隆”是怎麼一回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克隆的奇妙;然後通過舉例子來分別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克隆的奇妙;最後從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方面來說明克隆的奇妙。

而真正要體會到克隆的奇妙,我想還是應該抓住課文的語句來細細品讀,比如寫“很多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領”這一段中,課文用簡潔的語言寫了柳樹的“插條”、馬鈴薯、仙人掌的“切塊”這些“克隆”的現象,“剪下、插進、一株株、活潑可愛”、“切成、種進、許多、新鮮”等一系列詞語準確地描寫了“克隆”的奇妙現象,課堂上我們應該要好好品一品這些詞語。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紮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儘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用目光傾聽》是金波先生寫的一首兒童詩歌,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引導孩子們要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的做人道理。授課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文,運用抓重點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不會的問題通過相互討論和老師點撥解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體會作者是如何“用目光傾聽”,並從媽媽的教誨中體會媽媽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要真誠,把媽媽的一句話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對本節課講授,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要進行對本課的課前預習及資料收集,引導孩子們抓住明晰的寫作線索逐層的梳理寫作方法,勾畫標註出不懂的地方。也爲孩子們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授課中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提出“什麼是目光傾聽?爲什麼要用目光傾聽”的重點問題,緊緊圍繞着這一中心問題逐層深入。孩子們思維活躍,回答積極,使得教學內容沒有偏離主旨。教學環節過渡自然,層層深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我感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準,但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還有遺漏,其次就是考慮時間的關係,沒有充分的給孩子們討論的時間。不過,我想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也不能面面俱到,還是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

二、對教學過程的分析

我認爲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疑、精講點撥、練習達標、拓展提高。但是經過課後反思我覺得其中還存在着不足,主要是合作探究時,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小組內融會、達成共識,再由小組長組織在全班進行交流,老師予以點撥;練習達標環節應講求實效,以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當堂教當堂會;知識點也在本課結束時再展示一次,加以鞏固、深化。

通過反思,我感覺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分爲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激趣導入:1、觀看和主題有關的動畫設問導入,2、交流資料。第二環節是設疑自探:1、圍繞目標設疑,2、默讀課文,思考預設的問題。第三環節解疑合探:根據自學提示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練習鞏固,深入理解課文重難點。第四環節是質疑再探,運用拓展:思考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質疑,老師也適當的根據內容,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其中含義小組合作、教師點撥、練習鞏固、課外拓展。

三、對教學效果的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亮點在於我把知識樹呈現給學生,這樣清晰地將本單元的知識重點有層次地提出,幫助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在於由於在分析句子等細節之處上給孩子時間不足,導致學生沒有充分時間去自己交流、體會。今後,還要提高教學效果,講求實效。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遊園不值》是一首讚美春天的好詩,作者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通過體會句子含義啓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這首詩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還揭示了一個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壓制不了的,必然會蓬勃發展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

通過描述事件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寫的意境。由於教材對詩中的一些詞作了註釋,所以我主要讓學生自己藉助註釋,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避免了冗長沉悶的串講,效果較好。但學生對詩的後兩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體會出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時啓發點撥,結合看圖,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感悟詩句的含義。課後我還佈置了詩改文的訓練,由於學生對原詩理解得較好,所以不少學生寫得令人滿意,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